屁界的战斗猪
在物理这个方向上,除了《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当属《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了。虽然它的影响因子一直在7.5左右,跟SCIENCE和跟NATURE差了好几倍,但是文章的深度,确实SCIENCE和跟NATURE无法相提并论的。
能中PRL是大多数搞物理的人的梦想,毕竟它是物理领域的标尺。找工作、评职称的时候,有了一篇甚至几篇PRL,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什么叫做硬资本,那个叫做岗岗的硬。按老板的说法,发10篇一般的文章还不如发一篇PRL管用呢。
54年前,为了快速发表重要的物理研究成果,美国《物理评论》主编塞缪尔•古兹密特(Sam Goudsmit)做出一个决定:将《物理评论》中的一个栏目——《给编辑的快报》——分离出来,办一份新期刊,刊名就是《物理评论快报》(PRL)。1958年7月1日,第一期含有25篇论文的PRL正式出版,这也是世界物理学界第一份快报类期刊。到现在,它已经成为国际物理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
LETTER型的期刊审稿都比较快,审稿周期一般是2个月。两个或者三个审稿人,两个审稿人意见有分歧的话,有时编辑会把意见返回给作者,有时会直接找第三个审稿人作为仲裁。由于审稿人都是领域内的专家,所以审稿意见通常是一针见血,刀刀见肉。看了之后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最后还得耐着性子改自己文章中的不足, 找专业英语润色公司如英论阁。当然也有不卖审稿人帐的,一个同事跟审稿人来回论战几回,每次comment都差不多跟文章一个长度,后来赢了这场论战。我想,这种论战对人应该很有帮助的,因为怎么看都觉得人家的水平是蹭蹭的往上涨的。
PRL很注重文章的原创性,一些重要但是原创性不高的文章会以观点不新颖拒稿之后推荐到PR系列期刊上。而且PRL讲究理论跟实验的结合,缺一边都容易给审稿人揪住辫子不放,所以导致现在审稿越来越严,命中越来越难。按照现在网站的说法,录用率在20%的样子。实际上,在2009年前,录用率还是30%的样子的。2009年的时候,PRL决定限制文章数量,只发表那些很重要的文章。在大部分期刊选择扩张的时候,PRL反其道而行,更加严格的筛选文章的质量,让人觉得更加值得敬佩,也进一步巩固了期刊的声誉。
无敌小猪猪侠
1989年左右,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的尤里(Yuri Oganessian)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罗恩洛希德和肯穆迪就已经开始合作研究超重元素了。 2010年,总部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成功合成了117号新元素——在实验室人工创造的最新的超重元素。一篇描述了这一新发现论文已经被《物理评论快报》接受发表。新元素目前尚未被命名,放入元素周期表的116号元素和118号元素之间的位置,这两者都已经被发现。这种超重元素通常是具有非常强的放射性,并且几乎立即会发生衰变。但是,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甚至更重的元素也可能占据一个可以让超重原子坚持了一段时间“稳定岛”。新的工作进一步支撑了一观点。对新元素的进行放射性衰变分析后,尤里的研究小组在新的论文中写道:“为预测超重元素‘稳定岛’的存在提供了试验验证”。由俄罗斯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的尤里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告称用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轰击钙Ca48——一种有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Ca40的同位素。撞击会生成两种拥有117个质子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核素有176个中子,而另一种核素有177个中子。 2012年,俄罗斯科研小组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从而为117号元素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扫清了障碍。虽然2010年就首次成功合成了117号元素,然而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要求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再次合成该元素,之后他们才能正式批准将它加入元素周期表。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的一名高级负责人说,研究小组已经成功完成了验证工作,并向IUPAC正式提交117号元素的登记申请;如果顺利,117号元素将会在一年内被命名,并归入元素周期表。据悉,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20个质子和28个中子组成的钙48原子,轰击含有97个质子和152个中子的锫249原子,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另一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2014年5月2日,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说,他们利用新实验成功证实了117号元素的存在,这一成果使得该超重元素向正式加入元素周期表更近了一步。最新实验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进行,欧洲、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多国研究人员参与。他们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钙离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生成117号元素。117号元素很快又衰变成115号元素和113号元素。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研究人员接下来将把成果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该联合会将会决定是否还需进一步验证。如果审核通过,该联合会还将决定哪个机构拥有117号元素的命名建议权。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序号在92以后的重元素在自然界中难以稳定存在,104号及以后的元素被称为超重元素,寿命更加短暂,迄今所有的超重元素均为人工合成。不过按照已提出几十年的“稳定岛”理论,随着新合成的元素越来越重,它们会变得更加稳定,存在寿命也随之延长。 而成功合成117号元素,按照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科学主管霍斯特·施托克尔的评价,是“通往生产与探测位于‘稳定岛’上的超重元素的重要一步”。
蓝星鬼魅
2014年4月1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变革:所有由猫科动物撰写的科学论文将从此免费向公众开放。
的宣布是一个笑话(那是愚人节),但启发它的猫科动物却不是。他的名字叫切斯特——科学界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F.D.C.威拉德,可以说是继1975年薛定谔的
之后物理学界最著名的猫,切斯特/威拉德的名字与密歇根州立大学物理教授杰克·赫瑟林顿(Jack Hetherington)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发表在一篇关于氦-3同位素低温物理的有影响力的论文上。氦-3同位素是一种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的元素(本例中是氦)。赫瑟林顿是切斯特的主人,为了解决一个语法错误,他最初把这只7岁的暹罗猫的名字写在纸上。[物理学中18个最大的未解之谜]
正如一位同事在编辑草稿时指出的那样,赫瑟林顿将自己列为研究的唯一作者,然而他仍然用“我们”这个代词写了整篇论文。这位同事指出,这违反了《华尔街日报》的文体规则。赫瑟林顿的论文如果不重新打印,肯定会被拒绝。然而,
赫瑟林顿急于提交他的工作海瑟林顿在《科学中的随机游动》(CRC出版社,1982年)一书中说:“现在把论文改成客观的似乎太难了,因为它都是书面的和打字的。”因此,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我只要求秘书把标题页改成包括家猫的名字。
当然,切斯特的名字对赫瑟林顿的朋友和同事来说太有名了,所以需要一个别名。他认为F.D.C.威拉德-F.D.C.是菲利斯多梅斯蒂库斯·切斯特的缩写,威拉德是切斯特的汤姆猫父亲的名字。
等等,1975年11月24日,赫瑟林顿和他的猫合著的论文发表在第35期《物理评论快报》上。[猫比狗聪明吗?]
赫瑟林顿的许多同事都知道这个诡计,结果,似乎很少有人关心。密歇根州立大学物理系主任,例如,接受了猫的欺。”赫瑟林顿在一封信中写道:“主席……把威拉德列入了物理系出版的著作中,从而夸大了 *** 要求的一些统计数字。”我不确定这是否有助于或阻碍了我自己获得资助的努力。
切斯特的真实身份最终在一个学生带着一个关于论文的问题去找赫瑟林顿时被揭晓;当找不到赫瑟林顿时,这个学生要求与威拉德交谈赫瑟林顿写道:“大家都笑了,很快这只猫就从袋子里出来了。这只猫后来从科学界退休了,但它的化名却有了自己的生活。几年后,一篇关于氦-3的法国论文以一位作者的名字出现在了《拉雷切》杂志上:F.D.C.威拉德。(显然,赫瑟林顿写道,实际的研究团队无法就一份令他们满意的论文达成一致,因此他们决定将这一成果归功于美国出版最好的猫。)
截至今天,切斯特关于氦-3的论文已经被引用了50多次,一个非人类研究作者的动物园跟随着他那可怕的脚步。1978年,免疫学家、著名的“指环王”粉丝波利·马特辛格与一只名叫加拉德里尔·米尔克伍德(Galadriel Mirkwood)的阿富汗猎犬合著了一篇论文。最近,2001年,由a.K.Geim和H.a.M.S.TerTisha撰写的一篇关于陀螺仪的论文发表在《物理B:凝聚态物质》杂志上。2010年,盖姆因共同发现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奖。Tisha是他的宠物仓鼠。
最初发表在Live Science上。
建议可以接收论文发表意味着期刊还没有接收该篇论文。这种情况意味着还需要第二轮或者第三论的审稿。 有可能是因为审稿人建议进一步审稿或者主编认为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不够
中国政治学院,外交的摇篮
国内生物类期刊中,排在第一的《Cell Research》杂志已经成为了本领域较为有影响力的期刊,不少著名学者都选择将新成果发表在该期刊上,其影响因子自突破10
比较容易发的省级期刊: 1、医学类比较好发的省级期刊:《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现代临床医学》、《大家健康》、《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实用
你是什么方向? 推荐几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