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带你去吃吧
江西理工大学与华东交通大学都不错,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只是特色有所不同,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江西理工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是江西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江西省属重点大学,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该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是国家招收和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签约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中俄交通大学联盟。
二、师资力量对比
1、江西理工大学: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博士教师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300余人。
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
2、华东交通大学:截至2021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正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双千计划”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00余人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创新团队。
三、学术研究对比
1、江西理工大学: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
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
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万林生教授主持完成的“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08年以来,学校第二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
学校先后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服城”荣获“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最具创新奖”。
全年发表高档次论文327篇、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2件、获批软件著作权55项;4篇论文被确定为高被引ESI 3%论文;新增科研项目355项,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批国家联合基金项目1项,承担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一级课题1项;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项;一研究报告获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批示。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8个实验中心和288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2、华东交通大学:根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余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其中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
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程实验室、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
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1个,江西省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江西省优势创新团队5个。学校是江西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高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入选CTTI来源智库100强。
截至2018年1月,学校三年来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4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以上项目690余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800余篇,其中,1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获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252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西理工大学、百度百科——华东交通大学
扈志泉额
图书馆藏 截止201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图书馆有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心、电子阅览室中心及各类中外文书刊阅览室26间,学术会议室3个,阅览座位达2353个;藏书20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20多万册,外文书刊13万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8万余册。各类载体中文期刊近万种,外文期刊7000种,电子图书100多万种,博硕论文数十万篇,以及大量其他电子出版物与数字文献资源。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图书馆始建于二十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 ,2013年3月,新建成的占地约23168平方米,集图书馆、办公楼为一体的11层(楼高45.75米)现代化图书信息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该图书馆位列网友评选的【全国最美的50座高校图书馆】第38位(江西省仅此一座入围)。 截止2014年1月,藏有各类图书文献近2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期刊近500 种,设有阅览室3间,阅览座位300多个;并可共享校本部各类载体中文期刊近万种,外文期刊7000种,电子图书100多万种,博硕论文数十万篇,以及大量其它电子出版物与数字文献资源。 学术期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ISSN1674-9669)《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理工大学主管,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有色行业科技学术期刊。原刊名为《江西有色金属》创刊于1987年,2010年更名为《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双月刊,大16开本,100页/期,语种为汉语,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669,国内统一刊号:CN36-1311/TF,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分析、机电、自动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综合评述等。《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AJ-CD规范》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主要获奖有:1996 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 年选矿栏目荣获江西省首届期刊优秀栏目奖;1998 年荣获江西省期刊优秀版式三等奖;2000 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 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 年被评为第二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重点期刊;2008 年荣获第三届江西省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优秀期刊。2012年荣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二等奖,同时“冶金·材料”栏目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2013年荣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称号。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复合影响因子由2014年的0.755增至1.016,增幅高达34.6%,在全国“TF冶金工程技术”类77种期刊中,影响力指数(CI值)位居第14位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ISSN 2095-3046)《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是江西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80年12月,创刊名《江西冶金学院学报》,1989年改为《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年改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大16开本,每期10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46,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9/TF。国外邮发代号为:7055BM。《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已达0.584。《学报》先后三次获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8年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江西省高校学报评估中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学报;2011年,学报还喜获教育部授予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江西理工大学学报》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化学环境、土木测绘、机械电气、控制信息、数学物理等;社会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思政研究、有色金属文化研究、经济管理、法学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健康等。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刊登,并实行优稿优酬政策。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剑桥科学文摘》之《工程材料文摘》(CSA/EMA)来源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数据截止2014年)】 截止2014年1月,学校与冰岛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指导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学校科技代表团在冰岛访问期间,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和赞赏;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化物制备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蛋蛋的肉粑粑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本文为考生介绍江西理工大学专升本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简介、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就业方向等内容。江西理工大学专升本环境工程专业介绍一、发展历史环境工程专业始办于1998年,并于同年获得环境工程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取得工程领域硕士培养资格,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2012年获批“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此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学校“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主要支撑学科之一,招收矿山环境与生态修复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能够从事城市、区域和企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三、专业特色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在中央和省、地方的资助下,通过学科方向凝炼、学科人才队伍引进培养、研究基地与学术平台建设等,结合江西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与国内钢铁、有色金属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优势,积极开展有色金属矿冶业领域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矿冶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矿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业烟气净化、矿山环境与生态修复、工业生态与清洁生产等五个成熟稳定的研究方向。四、本专业培养条件目前,学科已建设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的人才队伍,现在学科总人数为3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博士占比为83.3%,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师资队伍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江西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本专业不仅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且拥有系统、先进的仪器实验设备,为科学研究提供充分的硬件保障。专业实验室面积达22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百余258台(套),仪器设备总价达954.7万元,设备性能优良。学科还是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离子型稀土高效开发与应用江西省高水平实验室、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部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科还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中国瑞林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崇义章源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还建立了十余处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及科研基地,极大的丰富了培养模式。五、学科建设学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发展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省部级课题;近五年承担和获批纵向课题4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9项,省部级课题22项,市厅级课题11项,横向课题45项,经费达3878.3万元。发表论文151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科技获奖11项。出版了《可持续发展概论》、《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废麦糟生物吸附剂深度净化水体中砷、镉的机理及应用》、《煤磨机噪声控制技术》等十余部著作。六、就业前景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环保投入也是节节递增,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本专业培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具有一专多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除了可在环保相关企业就业外,还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众多相关行业从事工作。由于本专业毕业生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很多毕业生能快速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七、获奖证书更多专升本专业介绍可关注“专升本专业介绍”栏目。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专升本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毕竟希兮
什么专业都好,主要你有本事! 专业不是太重要,看人的! 只能说好就业! 你还是要看什么学校的专业了。每个学校的特色专业肯定是好哦就业的啊 ! 注水的就业率,你究竟用来哄谁? 最近几年来,是人都知道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毕业等于失业”成了一个最为流行的口号。但结果呢?到最后由教育部统计出来的就业率总又能很有力的回击了这样一种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好象那所谓的找工作难不过是社会上凭空杜撰起来的流言而已,去年的就业率有百份之八十多,今年的就业率截止到现在教育部公布的数字也有百分之七十多了。的确照这样的就业率来看,好象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还是挺吃香的,但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现实中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情景对比我就总存在着疑惑,现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12月26日播出“注水的就业率”节目终于解开了我心里的谜团了,原来这个所谓的就业率是注水的。看来中国人还真是水利方面的专家,从注水肉到注水鸡,再到现在的注水就业率,从实的东西动虚的数字都可以带水,我不禁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感到由衷的“骄傲”。 就业率为何要注水?就业率的水分又都在哪里?解释前一个问题,就不得不说到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以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要求了,教育部有个规定,如果高校或者高校专业达不到规定的就业率,那么面临着就是取消招生资格或者限制减少招生人数。这个规定从表面上来看,恩,不错,这是为了专业和市场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措施,也是为了高校提高自身教育水准的良好手段。为了这个规定,如果可能的话,任何一个高校都会为自己学校的就业率注水。 但这个可能存在吗?当然,这个就涉及到就业率究竟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呢?那么就业率是如何统计的呢?原来是根据学校提供的学生档案的所在地或者就业协议的签定情况,这个还不好办?就业协议么,这个东西要弄虚作假太简单了,于是居然就有有的学校规定学生无论如何都要把就业协议签好交回给学校否则无法毕业这样的荒唐事出来,所谓的签好的协议不过也就是多了个单位的章,至于这个单位存在不存在那一点都不重要。就就业率统计这个问题我还问过一位在高校里工作的朋友他们学校是如何统计的,得到的答案是那些档案打回原籍的也算就业里去了,高校其实有个规定,那就是毕业生一旦找不到工作那么就由学校自处理,学校将学生的档案打回学生所在地的人事部门等待分配,这居然也算是就业?那么这么看来,无法就业的就只可能一种人了,就是因为功课不及格或者毕业设计没过拿不到毕业证书无法毕业的学生了。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一种可能,如果你教育部规定就业率必须达到百分百的话,那么高校是不是可能就不管学校的教学而让所有的学生都毕业呢?哪怕是只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报个道以后几年都不去学校的学生。从这点来看也就是说所谓的就业率最终还不是由高校自己决定的,这个就好比我们问商家:“你卖的东西产品质量如何?”得到的回答自然商家是拍着胸脯说:“绝对没问题。” 当然了,对于高校来说,需要高就业率不仅仅是因为教育部的规定,这个就业率还涉及到学校的名声,学校的名声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生源。生源又代表了什么?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是,现在的高校是能够扩招就扩招,扩招有好处吗?有,教育产业化么,其实应该说市场化更为准确点,什么是市场?一个顾客就代表着一份市场份额,学生相对于学校来说不就是顾客吗?那么一个学生自然也就代表着一份收入了。所以就算教育部没有规定,我想高校的所谓高就业率也是一定存在的。广告么,总是要吹的。 那么这个高就业率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答案其实也是很显然的,会让学生们对专业以及市场人才需要的认识发生严重的偏差,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家长的一种错误意识,那就是要找好的工作以及好找工作,还只能是读大学。于是怎么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拼死考大学,自然了,在这个拼死的同时也认定了中国目前落后的教育机制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的说就是对应试教育的进步疯狂。于是我们也就更多了那种千里寄脏衣服回家让母亲洗的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都清楚目前的教育需要改革,这种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呢?是从根本做起,毕竟教育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能脱开的,比方说我们对高校的教育模式改革,那么自然的就涉及到中学的教育模式,对于中学的教育改革就自然的涉及到小学的教育模式,环环相扣的。那么所有教育模式的实施最后涉及到的就是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社会对于教育的基本观念不改的话,那么所有的改革都是空的。你教育部发个改革的文件很简单,但实施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教育部规定节假日不能给学生补课,效果如何?别说老师们不答应,就是家长也不答应,哪怕可能学生自己也不答应,原因何在?观念问题,因为要考试要成绩啊,好的成绩才是上大学的保证啊,上大学好啊,有高就业率保证啊!这个就业率可又是你教育部公布的啊!这样的结果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从表面看,就业率受害的可能是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对中国教育的毁灭性破坏。 教育部的领导官员们,请你别再坐在办公室发红头文件了,然后等上报来的数据再高谈什么今年就业率目标是什么明年的就业目标又是什么之类的空话了。你们要做的是本着事实求实的态度切实的走到教育当中去。
1.余志伟,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世黄龙期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通讯,86(1).2.余志伟,江西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统黄龙组白云岩成因探讨,沉积学报(核心
西安理工大学吧陕西省排名中,是同类二本院校最靠前的。
您好,小编认真整理了该杂志的简介和投稿须知,希望对于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是江西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80年12月,创刊名《江西冶金学院学报
江西理工大学与华东交通大学都不错,基本处于同一个档次,只是特色有所不同,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江西理工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
你要是看排名吧,江西理工比华东交大高点,问题是作为华东交通的一学子,我不知道我们哪里比江西理工差,我们的生源今年是全江西第一,还在省会城市,旁边是江西财大,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