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8

苏潇若之苏苏
首页 > 论文发表 > 形式逻辑论文发表笔记app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橄榄色的水

已采纳

首先,我非常不赞成买ipad看论文。诚然,ipad确实能给我们带来工作、娱乐上的便利,但高校里面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娱乐为主,看电影、刷美剧、玩游戏等是其主要作用。ipad毕竟偏娱乐,你若真想好好学习,可以入手一台好的超薄笔记本,轻量便携,于学习有更大的作用。看论文,你得先问自己,你喜欢看论文吗?有些同学喜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来找想法、思路,徜徉在论文的海洋里,也很享受,这种类型的同学比较善于写;而有些同学不喜欢看论文,一看论文就头疼,而这种类型的同学比较善于动手实施。同时,我相信大学里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类似的想法,比如我要好好练字,想入手一支很好的钢笔;我要学编程,打算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等等。这种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但真正想做一件事,不在于外在的工具,而在于你对知识的渴望和自我的严格要求。

80 评论

正版TJ状妈

看个人喜好吧,不一定非要买,用电脑笔记本还是一样的。看哪个比较方便。由于自己喜欢在图书馆学习,正好笔记本也用了好多年,就换了个ipad。买之前问了一部分人,查了一部分资料。看了下性价比感觉还是不错的。反正主要就要用来看论文做笔记。都说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我感觉只要你有心去做一件事,所有的困难都会给你让路的。做什么都是一个道理。顺便给大家推荐几个看论文做笔记的不错的app:1.首推pdf+Xmind(是一款论文做笔记的神器,主要是下载论文格式是pdf还好说,如果是caj格式的话还需要在caj app里面转成pdf格式。然后用到分屏,可以一边做笔记,一边做思维导图,非常方便)。2.goodnotes和notebility,这两款都是平常做笔记的好帮手,非常好上手。3.平时看论文累的话,就用ipad开启绘画模式放松一下,常用的就是procreate。做点小涂鸦,非常随意的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觉长时间看论文带来的疲惫感觉一扫而空。言归正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提前预祝自己开题顺利。

228 评论

专属兔兔的

不得不说,的确很犀利。 MarginNote可以说是目前最强大的阅读神器,为什么说它强大呢?因为它集合了 内容集成、标注、笔记、翻译、思维导图、主流生产力工具的存储甚至联动记忆等 功能,可以说是非常逆天了。

说了这么多,应该如何操作这个神器呢?下面我仅说说就我层面上的使用方法:

大纲模式

脑图模式

混合模式

卡片检索

MarginNote是由国人开发者Min独立完成的一款笔记App,适用于Mac、iPad、iPhone。它将PDF/EPUB阅读器和多种学习工具集成起来,支持方便的从网络搜索和下载书籍,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时从不同的维度将知识进行重组连接,从而达到记住领会的效果,重塑学者的学习方式。

Marginnote曾被App store 评为月度最佳应用,列为编辑推荐; 被Appso评为2016年最赞的10个iOS应用之一; 被丘鹏飞评为2017年最贵却不心痛的iOS应用。

作为一款为深度阅读和学习提供强大功能的辅助工具,与大多软件不同的是,市面上的阅读器功能它都有,MarginNote注释显示在书页的侧边栏,细节优化得很好,开发者很用心。 且支持语音备忘、涂画标记、文字说明等多种辅助备注方式,支持自由添加笔记、音频、手绘等,不受页面尺寸制约,就像在纸上的空白边缘处记笔记一样。标注方便搜索便捷,还支持将笔记自动同步到 Evernote 、Dropbox。

MN可以将巨量的内容信息整合到一张小卡片上,提高信息密度,可自定义卡片颜色,在MN中做笔记是加深思考的过程,侧重结构化,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且引用方便,可随时查看原文。 MN的 整理笔记可以通过用思维导图和大纲两种方式,能做到主题阅读和适应碎片化阅读。软件支持中文,界面比较清爽,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最新的MarginNote 3新增了OCR功能,可以将扫描版PDF中的图片内容转换为文字,免去了手动输入的麻烦。对于每天都要跟文献打交道的人来说,这是一款真正能够帮助你的工具。

我你这招自问自答的广告玩的很溜嘛

MarginNote可以说是目前最强大的阅读神器,为什么说它强大呢?因为它集合了内容集成、标注、笔记、翻译、思维导图、主流生产力工具的存储甚至联动记忆等功能,可以说是非常逆天了。

说了这么多,应该如何操作这个神器呢?下面我仅说说就我层面上的使用方法:

1)有三个你必须要知道的模式

大纲模式

脑图模式

混合模式

说完了三个模式后,让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的技巧

卡片检索

作为一款深度阅读工具,用MarginNote进行学bai习无疑是最适合的。MarginNote设计简洁,功能强大,随着使用的深入,会逐步发现它大量隐藏的功能,可以满足所有爱学习人士的要求。

打开一本书打开MarginNote后,点击右上角的“+”号,你可以直接添加一本书;或者从其他书籍工具“分发”到MarginNote。Tips:1、点击书名右侧的“i”按钮,可“打开”、“重命名”、“删除”该书。

书籍分类管理为了便于书籍的管理,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标签的方式进行分类。1、点击左上角“Add Tag”在其下方的左侧栏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标签,并可以输入任何名字,最后轻点屏幕即完成便签的建立。2、点击右侧书籍列表中,每本书名的下面的“TAGS”即可对某书设置标签,每本书是可以拥有多个标签的。Tips:1.标签右侧数字表示归于本标签的书籍数目。2.标签修改:通过轻点某标签名的文字激活。3.标签排序:长按某标签,当标签悬浮后,可对标签进行排序4.标签归类:将某标签向左、右侧短滑动,可调整此标签的从属关系。5.标签删除:将某标签向右侧长滑动,可弹出删除提示,确认后删除

同步EverNote通过与EverNote的同步,可以确保对书籍的注释不会丢失。1、点击左侧下方,进入“Settings”页面可以进行UI Styles、EverNote sync等相关设置。2、点击“EverNote Sync”设置“Evernote connection”及“Sync Internal”Tips:1、与Evernote同步后,所有注释均会在Evernote -> Notebooks -> MarginNote按书名进行同步存储。

斯蒂芬·平克说:“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我觉得,对应的,阅读之难,在于从线性展开的语句里,重组成树状结构,再抽象为网状思考。就在三个月前,我惊喜地发现了一款阅读+笔记软件能解决这个难点。它就是Marginnote(以下简称MN)。

icon

上一篇《捡贝壳的人—卡片学习法》从“道”的角度阐述了卡片的好处和使用原则,那么这一篇则说一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款称手的神兵利器,怎敢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呢~

介绍MN之前得先说下MN的成绩和头衔,光是我说好,没有用,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

被App store 评为“ 月度最佳应用”,列为“编辑推荐”;

被Appso评为2016年最赞的10个iOS应用之一;

被丘鹏飞评为2017年最贵却不心痛的iOS应用,没有之一;

正如同官网上所说, Marginnote是一款会重塑你学习方式的阅读笔记软件。 当之无愧。 自从用了MN,我就再也没宠幸过kindle了。而且现在都只看电子书,不看纸质书了。虽然明知道电子书在元认知、记忆回放、深度理解、工作记忆加工、注意力持续时间上弱于纸质书(2011),但依然投入MN的怀抱。

MN简直是深度学习者的大宝SOD蜜,真的天天见。

好了,听我吹了那么久MN,那么用MN做读书笔记的正确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呢?

以下是主要的阅读+笔记流程,界面如下:

区域①是阅读区,显示的是学习材料(格式为PDF或EPUB),在材料上标注的部分会在区域②(笔记加工区)自动地形成一张卡片(cards),卡片自由组合形成思维导图(mindmap)。区域①右侧是笔记以批注形式显示的样子,我一般都会关闭。

MN 基本功能齐全且好用 ,市面上的阅读器功能它都有,而且细节优化得很好,开发者很用心。以下几个设计我认为可圈可点:

标注方便:包括荧光笔高亮、划线、页面书写、圈注等功能。

搜索便捷:内含字典翻译和网络搜索。只需要在材料选中特定字句,就能以它为关键词在知乎、百度、Google、Wiki 上查找。整个操作不需要跳转至其他界面就能完成。找到需要的图片可以直接拖拽到MN中成为图片笔记。

分割书视图:可以两三本书一起对比着看

当然有这些还不足以成为我心目中的神器,接下来要说的是,MN中我最心水的两个设计理念:

一、卡片

1、秉承着最小化行动的原则,在MN上,能把巨量的信息裁剪成一张张小卡片:标注的内容会自动在mindmap中形成一张卡片,然后可以在卡片上做笔记(打字、语音、图片、手写都行)

且看一个例子:

首先通过标注生成的卡片只有原文(区域①),我一般是概括总结下原文形成标题(区域②),然后发散地写一下感想与心得(区域③),让新的知识和我已经知道的知识缝合在一起。 这样针对一个知识点,既有总结又有发散,就做到了华罗庚所说的“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

写笔记时,界面可以全是编辑卡片的界面, 让心力全都聚焦于一张小小的卡片中, 提高信息密度。而且阅读界面和笔记界面切换流畅,意随心动。

2、可以用卡片颜色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卡片,这个是自定义的。

这是我目前的颜色定义:

淡黄色:概念卡

淡绿色:技巧行动卡

桃红色:反常识卡

橙黄色:人名卡或故事例子卡

湖蓝色:金句美学卡

紫红色:术语模因卡

中灰色:原文论述正确性存疑。

卡片定义了颜色或者打上标签(Hashtag), 方便集成并提取相同主题的卡片,再也不用逐个笔记去翻阅了。

3、卡片还能在MN里复习,复习算法是符合间隔效应的, 和anki类似。同时也支持导出卡片到anki,anki是一款国外很火也很赞的一款提高记忆效率的软件。 我从来没试过导出到anki的功能,因为目前看的材料都不需要背,而且我anki的卡片都是喜欢自己做的。(我用MN之前就用了anki)不过看到开发者能考虑到卡片复习并且支持anki,对我来说是心有戚戚,32个赞马上送上。

4、点击卡片后能立马回到原文,随时查看原文,重复看上下文:加深理解+引用方便;

二、思维导图

1、在MN的混合模式下,你可以边看材料边做思维导图,重新按照你的理解去组织笔记和重要信息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能做思维导图那么重要?

MIT 认知科学家 Josh 发表在 pnas 的论文中,比较了抽象知识的不同表征结构,如星形结构、聚类结构、环形结构等等,最终发现,人类的最佳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

安人心智的科学总监阳志平曾说:

不仅如此,在思维导图中,卡片之间还可以添加联系:按住一张卡片后,会出现气泡,把气泡移到另外一张卡片上即可建立连接,是以一条虚线显示。此后,建立了通道后的卡片可以随意切换。让树状结构变成网状思维。

2、使用MN能做到主题阅读和适应碎片化阅读:

MN支持就一个主题建立一个笔记本,然后把这个主题中精彩的PDF资料都拖进去,很适合主题阅读;在网页上看到的相关资料通过EPUB转存功能拖进来,把网页上的碎片化的知识下载下来,离线也能查看。

要说的一个小技巧就是:我经常是用浏览器自带的阅读模式,屏蔽广告,纯净阅读。因为有时候下载web时会有乱码或其他我不想要的内容,所以我是打印网页为PDF。用Safari打印网页后,双指放大要打印的页面,右上角才会出现个“分享到MN”。

说下我两个使用习惯:

1、与Evernote(印象笔记)同步

在MN上做的笔记可以一键导出到Evernote上。 用MN阅读和结构化知识体系,在Evernote上收集并储存知识,(印象上的笔记也有卡片视图模式哦~),方便写作时调用。

Evernote卡片视图

2、MN导入Evernote后,重写卡片

如果只在MN上高亮标注、划线标重点的话,其实和那些拿着五颜六色荧光笔在书上涂来涂去的做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低效的学习方式,不符合“必要难度”理论。

对我而言,在MN中做笔记是加深思考的过程,侧重结构化。而把笔记本导入印象,再重写卡片的过程则是加强记忆的过程,注重内化。

MN的回忆模式能模糊原文而且卡片能只显示标题。这样就可以在印象中对着标题或关键词, 主动回忆原文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而且写作时有了很多预制的素材。

如同装配式建筑建造起来特别快一样,早已经过你转化的素材就像加工好的配件,在别人还在搬砖和水泥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搭建了,写起来贼快。

你问有没有Win版本?

没有,开发者说暂时不会开发Win端。别等了, 快点入手MacBook或iPad吧

你说再等等?

不要等限免或者冰点价格啦,快点入手,早买早享受。我知道我不可能通过描述让你知道梨子的味道,所以建议你亲口尝一尝,先用免费版体验一下,主要功能都一样,就是导出有数量限制(iPad版)。

西蒙说,“科学第一要义是,如果有人递给你一件秘密武器,你最好用起来。 ”

呐,给你~

启动吧,少年!

推荐阅读:

《捡贝壳的人—卡片学习法》

没有使用过,可以在360软件中下载 安装,安全可靠。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逻辑学论文发表笔记怎么发

    教师发表论文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一种是通过论文代理或期刊采编中心投稿。这2种方式,费用方面基本差不多,都是社里统一定的价格。对于发表普刊的文

    小企9999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逻辑学论文发表笔记怎么做

    这个需要很强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完成的,在这儿应该找不到答案

    者尼私人影院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形式逻辑论文发表笔记

    A和非A是矛盾关系,一定一真一假,加起来一定是全集; 给出一个命题为假,等同于给出它的否命题为真; A条件为真,那么非A为假,若A为假,即非A为

    艾薇喵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形式逻辑论文发表

    大部分格式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个别也有差异,我在世通论文网发的时候就是这种格式,你可以参考下:

    猫咪抱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逻辑学论文发表笔记有用吗

    确实是很重要的

    长安三太子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