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ntha427
2021年2月20日,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官网发布了《关于印发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中,涉及到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和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学科研诚信建设,提高医学科研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预防科研不端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医学科研行为,是指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及其人员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开展的涉及科研项目申请、预实验研究、研究实施、结果报告、项目检查、执行过程管理、成果总结发表、评估审议、验收等环节中的行为活动。
医学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申请等科研与学术活动时,必须保证所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证明、引用论文、专利证明等相关信息真实、准确。
医学科研人员在采集科研样本、数据和资料时要客观、全面、准确;要树立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对涉及生物安全、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医学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应当诚实记录研究过程和结果,如实、规范书写病历,包括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信息。
论文相关资料和数据应当确保齐全、完整、真实和准确,相关论文等科研成果发表后1个月内,要将所涉及的原始图片、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生物信息、记录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机构统一管理、留存备查。
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过程中,要遵守《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和学术论文投稿、著作出版有关规定。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应当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
医学科研人员作为导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在指导学生或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科研活动时要高度负责,严格把关,加强对项目(课题)成员、学生的科研诚信管理。
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须对使用自己邮箱投递的稿件、需要署名的科研成果进行审核,对科研成果署名、研究数据真实性、实验可重复性等负责,并不得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
学生、团队成员在科研活动中发生不端行为的,同意参与署名的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除承担相应的领导、指导责任外,还要与科研不端行为直接责任人承担同等责任。
晓布丁2011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回应了引发舆论争议的“一科研人员投稿论文疑似泄露并被一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抄袭挪用”事件。本次事件是实锤无误,不仅有被抄袭者的原论文和抄袭者的现论文对比;而且抄袭者也承认是他的错。然而这件事情远非抄袭那么简单。
抄袭者在2021年arxiv上传了一篇文章,一字不变。在被抄袭者投稿一年之后。因此时间上,必然是王剑锋拥有著作权,无可争议。
与之前发生过的公开论文被抄袭事件不同。按照AI会议的规定,审稿期间的文章是不允许外泄的,因此,抄袭者是如何得到论文的,是一大疑点。被抄袭论文与抄袭论文对比,王剑锋的论文和arxiv的抄袭论文放到一块对比,发现几乎一字不差。方法部分也一模一样,绝对不是“写作不规范”
但是全文照抄属实说不过去,应当负有学术责任。何况这次是抄袭未发表未公开的文章。可以这么说,如果说王剑锋没有锤他的话,这篇文章的著作权将被他夺去,因为抄袭者是第一个公开的。这是非常恶劣的事件,研究者几个月乃至几年的工作,就被几个小时的复制粘贴夺取,伤害的不仅是王剑锋本人,而且是其他认真做research的人的感情。抄袭者应当公开承认抄袭并道歉,而不是说“办事不周“”不了解情况“”希望不要留下污点“。幸亏这次是抄袭到了知乎大V,有几万粉丝的王剑锋,如果是抄袭的一般人,可能很难引起关注。
这几件事越来越启发导师们,应当首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术诚信教育,划清底线。不然留下了案底,就很难在学术道路上走远了。
arXiv是计算机领域常用的论文预发表平台,作者可以通过将论文预发表至该平台,以声称对某种方法和思路的所有权。在该平台预发表后,不影响去其他期刊或会议的投稿和发表。
此外,还存在摘要几乎完全一致、图片及表格数据完全一致等。并且发表在“arXiv的文章中没有任何一个配图、表格、公式是新的,完全没有做额外的实验”。
根据发表在arXiv的文章信息,该文共3名作者分别是Minghao Gao、 Hailun Zhang、Yige Yan 。其中明确显示二作(同时为共同一作)、三作分别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和河海大学。根据公开邮箱前缀的学号,王剑锋定位到二作是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方向2020级硕士生张海伦。
大部分都是学校硕士博士生毕业发文章用的,学校才会自己指定一些刊物或者规定的全期刊类型。 。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我觉得这规定特别好。因为在现在的学术圈,很多人为了评职称或者是荣誉将论文成果强行分一杯羹,这对学术环境是很大破坏。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现在做科研发论文已经成了一项要求,也就是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出去。从而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在这方面他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连论文都写不出来都发表不了,就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