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言無忌
该院前身为浙江农事试验场,创办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1938年合并建立为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发展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6年,迁至现址。值得自豪是,1957年末、1958年初,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曾先后来所视察,为浙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增添了光彩。1960年初又扩展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六十年来在省委和省政府和领导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不断地扩大、充实、发展,在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科技服务上,为浙江省粮食亩产在全国率先“上纲要”、“超千斤”,皮棉亩产“超百斤”以及耕作制度改革,“一优二高”效益农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动浙江农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在科研创新能力居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前列,部分科研领域达世界先进水平。“十五”以来:科技综合竞争力,在农业科研单位中,2003年全国第三名,2004年全国第一名,2005年全国第一名,“十五”期间全国第三名;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国科技扶贫先进单位;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十五”以来,承担科研项目1800项,审定新品种200余个,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二等奖34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品种权、软件著作权200项。科研成果80%应用于生产一线,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全院现有职工1939人,其中在职职工1112人,离退休职工827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3人,具有高级专业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286人,博士203人、硕士2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5人。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16人,省特级专家1人,院学科首席专家7人。派出省科技特派员65名、农村工作指导员1名。全院设有畜牧兽医、作物与核技术利用、植物保护与微生物、农村发展与信息、蔬菜(含农业新品种引进中心)、蚕桑、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园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数字农业、棉麻(花卉研究开发中心)、玉米、柑桔、亚热带作物等16个专业研究所和浙江农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院属企业;建有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病毒学实验室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辐射育种研究室、国家大麦改良杭州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杭州分中心、国家柑桔加工研发专业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站、中心);参与到农业部水稻、大豆、玉米、柑橘、甘薯、蚕桑、葡萄、麻类、桃、生猪、水禽、兔子等17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12位专家担任岗位科学家,10个研究所被确定为试验站;牵头浙江省畜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桑蚕茧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参与浙江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英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科学院等建有合作研究中心(创新基地)。全院占地面积1646千平方米,院舍建筑面积174997平方米,其中科研用房91999平方米。建有海宁杨渡科研基地870亩,海宁盐仓科技牧场380亩,海南南繁基地238亩。全院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760台,其中专用仪器设备953台。图书馆藏书14万册,出版发行《浙江农业科学》、《浙江农业学报》两种省级农业科技期刊。院内设有局域网——院办公信息网和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外开通中英文因特网——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网站。
刚刚帮你在知网上查了一下, 这个学报只是一般的本科学报哦,如有帮助望采纳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
电力好像挺多的,看楼上列的就很多,再补充一下,电力与能源进展,智能电网
得看你文章是多少字符,杂志社一般都按字符算版面的,如果你字符不多,那是贵了点
该院前身为浙江农事试验场,创办于清末宣统三年(1911)。1938年合并建立为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发展为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6年,
是,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因为这本期刊现在是旬刊,说白了就是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