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猪
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86年,原名历史系,2000年改为历史与社会学系,2003年改为历史与社会学院,2009年改为现名。历史学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自1958年建校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史、简牍学与科举学、美国史、区域历史文化、世界宗教史等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学科教学(历史)等5个硕士点,已涵盖8个二级学科中的4个。有历史学、人文教育2个本科专业。 本学院有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教授11名,获博士学位者15名(博士后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学术骨干4名,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 本学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与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早在1990年李永璞教授就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1996年专门史(文化史)被批准为“九五”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主要两个方向:其一是简牍学、科举学等历史文献研究。该方向多年来一直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并重。已故著名学者李衡眉教授在古代昭穆制度、古代婚姻制度以及其它先秦史方面着力尤深,出版《昭穆制度研究》、《先秦史论集》等著作7部,在《历史研究》上发表《昭穆制度与周人早期婚姻形式》、《古史传说中帝王的性别问题》2篇学术论文。李炳泉教授注意利用秦汉简牍来研究秦汉边疆史地和秦汉官职,近年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两汉戊已校尉建制考》、《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题》、《两汉农都尉的设置数额及其隶属关系》等论文10余篇,现任国家重大课题《中华大典》的《秦汉政治分典》的主编。梁方健教授注意利用金文和郭店楚简著有《鲁国史》、《山东通史》(先秦卷)等多部。周兴副教授研究和主讲兵家经典《孙子兵法》,被评师网评为全国“魅力教授”。陈长文副教授主攻中国古代科举文献和科举制度,著《明代科举文献研究》,并在《光明日报》、《文献》等期刊发表《简论“科举文献学”之研究》等系列论文30余篇,首倡科举文献学,课题《中国科举制度下的教育慈善事业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二是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文化史。研究重点是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及民族思想,尤其是唐代羁縻府州和沙陀、粟特人的研究。如樊文礼教授获国家、省级项目各一项,在《民族研究》上发表4篇系列论文,出版专著《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团》、《李克用评传》等。刘慧琴副教授出版《来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入华粟特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等3部。高贤栋副教授出版《南北朝乡村社会组织研究》专著一部,发表的学术论文《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礼制建设》、《北朝时政谣谚与民间信仰》、《论孝悌观念在北魏的确立》等多篇。 中国近现代史侧重于近代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方向,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有许多社会成员参与,对整个社会、对民众心理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与民族精神。紧紧围绕近代思潮尤其是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三大思潮,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展开重点研究。俞祖华教授等著《中国民族精神论》、《中华民族精神新论》、《深沉的民族反省》等多部,论文百余篇。获中国图书奖1项,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另外,李永璞教授1990年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史料介绍与研究丛书》等大型丛书,学会资料室现藏政协“文史资料”为全国最全的一家。 世界史有两个研究方向:其一是美国史研究,围绕美国族裔文化及美国的政治、经济这两个重心。早在90年代初黄兆群教授就在美国民族和种族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体多元论”。高春常教授则专注于美国黑人史,尤其是黑人宗教史的研究。高春常教授著有《文化的断裂》、《非裔美国人的重建经历》等3部,《文化的断裂》获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和《大西洋视野中的北美黑奴新教》2篇。黄兆群教授出版《熔炉下的火焰:美国的移民、民族与种族》、《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美国的民族与民族文化》、《美国的民族与民族政策》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八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美民族问题和种族问题研究”。王书丽副教授出版《政府干预与1865-1935年间的美国经济转型》(人民出版社2009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政时期美国联邦政府证券监管问题研究”。其二是世界宗教史研究,本学科方向的研究重心一直在欧洲宗教文化方面,在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张淑清教授侧重于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研究,获国家社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各1项,魏凤莲副教授侧重希腊宗教的研究,而刘丹副教授侧重于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3人都在《世界历史》上发表过有关领域的重要文章,各人的研究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彼此支持。张淑清教授著有《中世纪西欧的犹太妇女》(人民出版社 2009年),其中关于犹太妇女在犹太教中的地位研究在国内引起了一定的反响;魏凤莲主译《新全球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获第8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区域历史文化,多年来一直立足本埠,以区域历史文化及其辐射为研究重点,选择既有区域特色,又备受国内外学术关注的领域作为研究重点,如山东半岛与海上丝绸之路、全真道等方面的研究。高度重视对当地文化和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如对胶东地区仙道文化、红色文化、海疆文化、开埠文化、民俗文化、基督教文化及中日韩关系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仅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搭建了与国内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刘凤鸣教授《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赵慧峰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胶东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本土视野与近代基督教问题研究》等大量相关论著。 建院以来出版专著10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2篇,《历史研究》6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获中国图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9项、三等奖19项。承担国家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项目5项,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项。 本学院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历史学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最近有望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自1986年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 “尚德乐学”的院风和自己的办学特色:一、强化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突出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100%。现有中国古代史省级教改试点课程1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优质课程2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9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俞祖华教授主持《以教学团队精品课与教学方式为重点,推进历史专业改革与建设》;二等奖2项:李衡眉教授主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强历史学专业建设》,俞祖华教授主持《历史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新课程与高师历史专业教学改革》;三等奖2项。2009年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已开设26门硕士研究生课程。院资料室藏书12万册,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全院教师在《历史教学》等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由俞祖华教授任分卷主编的《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已被全国150多所高校采用,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学院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有良好的学风,多年来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研率都保持在40%左右。有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表现出基础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多已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历史文化学院已授予50多名研究生硕士学位,在学研究生56名。有想了解更多鲁大信息的童鞋们,可以加学校的新生群咨询,群里有各个学院的学长学姐,会为你们耐心解决各种问题哒鲁东大学2015级新生群① 279-806-771鲁东大学2015级新生群② 454-319-822
誓吥錵訫
你是本科毕业的话,那就没啥限制,都能考。要是专科的话,鲁东大学就有下面的要求。你看看你符不符合条件?同等学力考生(指大专毕业2年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报考,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条件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①不能跨专业报考;②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或进修过报考专业5门(含5门)以上本科课程,或在公开出版的省级(含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或1篇以上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参加复试时须提交成绩单或论文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有些学校没这些要求,都可以考。不过你是边工作边考,肯定是有一些复习上的困难,这个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过方法总比问题多,祝你考研成功,要是还有要交流的,也可以加我,三思奇思起,一流一流。加油!!
薰妍maggiel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强化师资队伍保障教学工作师资是立学之本,我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教师2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外出进修学习,现有9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名教师分别在福建师大、美国旧金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我院还注重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一是思想教育,引导教师自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二是制度规范,制订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学工作要求,通过制度规范教学工作;三是典型教育,及时宣传教师身边的先进典型,使教师赶有榜样,学有方向;四是奖罚分明,促进教学工作。广大教师能够遵守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评为校级优秀教师4人,先进个人5人,师德标兵1人,烟台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山东省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2人,校级教学优秀奖获得者4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人。我院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占26%;讲师27人,占50%;助教13人,占24%。硕士13人,占24%;学士42人,占76%。40岁以下33人,占60%;40岁以上50岁以下15人,占26%;50岁以上7人,占14%。硕士生导师6人。我院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较高。2002年,邵桂兰教授的论文《试论音乐存在的生命形式及其同构关系》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张旭东教授的论文《高师声乐科考试方案与教学体系研究》获山东省第三届艺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王瑞年教授的专著《五线谱首调视唱》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李彬教授的专著《新概念五线谱首调视唱教程》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邵桂兰教授的论文《论音乐表演中的解释学美学》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邵桂兰教授的论文《音乐心理学及其方法论的再探讨》、崔学荣副教授的论文《音乐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邵桂兰教授论文《音乐心理学及其方法论的再探讨》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以来,教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承担省、校级科研课题48项,发表学术论文143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2部。获各类科研、表演奖134项,其中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0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教学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外国教育研究》,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
我们的文学期刊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种,国家级的有《当代》、《十月》、《收获》、《人民文学》、《作家》等等,省级的话每个省都会有一本,比如江苏的《钟山》、浙江的《江
期刊可以到“排行榜123网”查询哦,依托全网大数据,根据品牌评价以及销量评选出了2022年期刊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南都周刊》、《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
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86年,原名历史系,2000年改为历史与社会学系,2003年改为历史与社会学院,2009年改为现名。历史学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自1
你好。齐鲁护理杂志现在是统计源核心期刊的,齐鲁护理杂志就在咱济南的。如想要发稿子可以投稿邮箱:咨询齐鲁医学期刊社电话:祝你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