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别闹
安瑞医学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有更多医学sci疑问的朋友也可以私信我:医学sci论文在投稿中有以下10种状态:1. Submitted to Journal当上传结束后,显示的状态是Submitted to Journal,这个状态是自然形成的无需处理。2. With editor如果在投稿的时候没有要求选择编辑,就先到主编那里,主编会分派给别的编辑。这当中就会有另两个状态:① Editor assigned编辑分派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编辑拒绝邀请,这时主编不得不将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给其它编辑。3. Reviewer(s) invited说明编辑已接手处理,正在邀请审稿人中。有时该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其中原因是编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这时投稿者可以向编辑推荐审稿人。4. Under review审稿人的意见已上传,说明审稿人已接受审稿,正在审稿中,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刊通常会限定审稿人审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当然前面各步骤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审稿结束,等编辑处理,该过程短则几天,长则无期,科学堂有一篇文章出现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状态已近一个月了,还是没有消息。6. Decision in Process到了这一步就快要有结果了,编辑开始考虑是给修改还是直接拒,当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小修/大修,这个时候可以稍微庆祝一下了,因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体怎么改就不多说了,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因为修改后一般会再发给审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细心的回答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态度要谦逊,要让审稿人觉得他提的每个问题都很有水准的,然后针对他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做出答复,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给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来,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说出来,记住:给审稿人减少麻烦就是给你自己减少麻烦!另注:有时,审稿人会在修改意见里隐讳里说出要你仔细阅读某几篇文献,这时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评审者自己发表的,这时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后被拒绝的例子也多不胜数的。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修改后重新提交,等待编辑审理。9. Accepted如果不要再审,只是小修改,编辑看后会马上显示这个状态,但如果要再审也会有上面的部分状态。一步会比较快,但也有慢的。看杂志的。10. Rejected相信大家见了Rejected,都会很郁闷。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将评审意见看完,一般评审者会给出有益的建议,相信看后你会有所收获。在投稿和审稿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发表的研究论文会给科研与创新带来新方法,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开辟新视野。本文分享下着名学者审稿和投稿经历,让投稿、审稿更轻松;相关经验总结如下:一、做研究决不能拖拉,有了idea一定要努力push,不管任务有多难,总是有希望完成的,一鼓作气,不到论文发表决不停歇(最好是还有后续工作); 二、论文投稿一定要及时,多少导师压着学生的paper不理不改不投,耽误了时机甚至影响其毕业? 三、即便是follow别人的研究工作,只要做的更加深入、系统、具体,总是能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也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是如果做的单薄,就难免被审稿人诟病而被拒稿; 四、审稿应该认真仔细些,不仅需要通读细读全文,也要提出准确中肯的意见,还得认认真真参照杂志审稿要求打分。试问有多少人认为光有审稿意见足矣,而打分只是随便打打的? 五、要学会从审稿意见中推测审稿人是谁,如果被拒稿,改投其他期刊后在建议审稿人里把之前可能是给好意见的那位加上,而对于给苛刻难以对付的审稿意见那位,就建议编辑规避,这样也许可以加速文章审稿和被接收的进程。目前, 国际一流SCI杂志基本都已采用了在线投稿方式。 常见的投稿系统有: ScholarOne Manuscripts, Editorial Manager, 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 EJPress, Open Journal Systems (OJS), 等等; 也有些出版者倾向于自己开发投稿系统, 如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社(AIP)的Peer X-Press,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的Author Service and Referee Service, 等等。 这些在线投稿系统虽然界面风格各有不同, 但总体功能十分相似, 极大地方便了编者、作者、审稿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对于提高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线投稿时应注意的事项主要有: (1) 应注意查询拟投稿期刊的最新要求, 以便在稿件的准备中尽早开始遵循期刊的习惯和格式。 (2) 投稿时应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 按规定的程序填写或添加投稿信息, 如投稿信、摘要、文件类型、辅助信息、图件、建议的审稿人等, 以满足期刊的要求 (3) Email地址必须准确, 有些期刊要求主要作者和通信作者有相互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 并且主要是与通信作者进行投稿及投稿后的联系, 这也是在投稿时需要注意的。 (4) 在投稿系统注册以后作者便拥有自己的网页, 该网页通常分为几个区域, 如投稿、查询已投稿件的状态、继续已经开始的投稿、传送修改稿、已录用稿件的出版阶段等, 因此, 对于特定的期刊(群), 应尽量保持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 以免导致混乱。 (5) 除了Email和FTP投稿形式需要一次性投稿外, 通过网页的投稿可以采取暂时保存的形式分多次完成投稿任务, 在最终递交稿件前, 投稿系统需要作者确认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并且允许作者修改。 通常情况下投稿完成以后就不允许作者对已投的稿件进行修改, 除非编辑和出版商要求作者作某些修改。 (6) 投稿成功以后, 作者通常会收到一份来自编辑或系统的确认函, 作者可根据确认函提供的稿件编号跟踪稿件状态及进行投稿后的联系(如要求加快稿件处理速度), 可通过投稿系统规定的渠道或Email与编辑联络。
樱桃小胖子O
有些同学发表论文时,系统会提示论文发表失败,但找不到原因。因为有些论文质量很差,虽然有几千字甚至上万字,但大部分都是从书籍、期刊和别人的论文中抄来的。然后拼凑,既没有论证,也没有明确的论据。这样的论文是不可能通过入选老师的评价的。所以要从自己的论文入手,找出自己论文发表失败的原因。事实上,论文发表失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平时不做研究,没有选择合适的课题,积累大量的资料和经验。这是写论文的第一个前提。如果不做好这些准备,很容易导致论文发表失败。第二,写作能力差。对于那些根本不写,或者很少写文章的同学来说,他们甚至不知道规范要求是什么。这种情况,只能靠自己努力,实在没办法。以上两点就是论文发表失败的原因,希望大家在进行论文写作与发表时,都能保证原创度,顺利完成。
小树旁的小树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有时并不清楚该如何做才是合适的,单看别人怎么做,缺少必要的讲解或提示,往往会视而不见或不知其妙。例如,不少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就是这种情况,虽然看了很多文献,但是,依然可能不知道怎么写才是恰当的。下面以我评阅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选择其中的若干典型错误,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提示,希望对有关的人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有所裨益。为了避免伤及论文作者,我做了一定的技术处理。按照惯例,先呈现我写的评阅意见,再进行典型错误的例子分析。 该文以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同伴接纳、自我控制、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研究选题,符合专业特点和要求。作者力图通过链式中介分析,较为全面地考察初中生的师生关系、同伴接纳影响学业成绩的复杂机制,做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然而,实际取得的效果难如人意。虽然该文的文献综述较为规范,但是,其他部分存在较多问题,特别突出的至少有: 其一,强拆研究。该文呈现为研究一和研究二,其实只有一个研究,数据也是相同的,仅从分析内容上把一个研究强说成两个研究。 其二,文题不符。表现为研究一无法包含在该文的题目之中、未能论证清楚链式中介的相关问题,把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分开分析。 其三,学理失据。师生关系、同伴接纳与自我控制究竟是什么关系?该文认为师生关系、同伴接纳影响自我控制,然而,相反的关系似乎更合理。该文的讨论和教育建议更是没有什么理论深度。 其四,统计粗糙。该文没有介绍统计分析时可能进行的数据转换,从而,使得重要变量的均值无法理解,过大的标准差也让人生疑。该文呈现了两个链式中介模型,估计作者也不太明白这样的模型是什么意思,从而,在报告时只能机械呈现表格,无法阐明对应的含义。 其他问题详见分页提示(这里从略)。 宏观地说,该文有如下四个典型错误——这些错误其实有一个共同根源。 典型错误之一:热衷差异分析。 该文专门设置研究一,对测试的基本数据进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然而,这类内容与该文的题目没有关系,考察并呈现这样的结果,无异于画蛇添足。同时,既然师生关系和自我控制存在年级差异,那么,随后的中介分析就应当考虑年级这个调节变量,但是,作者不再考虑年级变量。 特别地,该文得出了像“初三学生的师生关系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优于初二学生”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理论解释,此类结论是鲜有意义的。该文的确没有理论解释,也不太可能有理论解释。 典型错误之二:没有研究目的。 该文研究一讨论部分的4个三级标题,均是“……的差异分析”,研究二讨论部分的三级标题与结果部分的三级标题完全相同。这反映的是,作者分不清讨论与结果,把讨论与结果混为一谈,根本不知道讨论是理论层次的。这种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作者没有发现并提出真正的研究问题,只能对测得的数据,机械地统计分析,生硬地描述结果,勉为其难地进行讨论。没有研究问题,其实是没有研究目的,从而,讨论自然就陷于无的放矢的窘境,也就是不知道要讨论什么。例如,该文对基本变量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检验,正是如此。即使是中介分析,作者的理解也是浅层的,不清楚检验的模型究竟有什么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很难讨论下去,体现在标题上,就是对结果亦步亦趋。 典型错误之三:不懂研究意义。 该文提到的“实践意义”是,“丰富此领域的研究质量”、“使该领域的研究内容更加全面”。不说“丰富”与“研究质量”能否搭配,只说列出的两点,都不属于实践方面的意义——其实,也不属于理论方面的意义。 无论是学术型学位论文,还是专业型学位论文,都会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来专门描写研究意义——本来应该是论述,实际情况是描写。然而,很多论文呈现出来的,就是上述这类内容。这反映的依然是,作者没有找到真正的研究问题,从而,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对相应领域的独特贡献。那种“丰富XXXX领域的研究”“进一步丰富YYYY领域的研究”的说法,全然没有意义。 此外,一些学位论文在描写研究意义时,显得定位不清。例如,学术型学位论文呈现实践意义的篇幅远远多于理论意义,而专业型学位论文给出理论意义的文字大大超过实践意义。 典型错误之四:随意主观发挥。 一篇论文的精华,在讨论部分,然而,该文在讨论方面存在太多问题。因此,这里再专门指出讨论时出现的不当。该文描述:“随着年级的增加,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这与文中呈现的师生关系得分情况不一致,说法是不可靠的。“女孩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应该成熟于同龄的男孩,她们往往有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她们在行为上没有主动性,这有助于男孩获得更高的同龄人认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目标,对自己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不仅显得表述莫名其妙,而且说法显得随意发挥。 又如,“良好的师生关系或同伴关系可以让个体从中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这也属于主观臆测之说。更可能的情况是,较高的自我控制水平,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和同伴接纳。 总的来看,该文的讨论,根本没有理论层面的内容,对相关分析的讨论,不过是再描述一遍相关现象,对中介分析的讨论,仍然只是表面现象的主观解释,而所谓的综合讨论,也不过是把前面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相应内容再大致重复一遍,加上一些主观推测的理由。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位论文存在这些典型错误的根源在于,作者没有用矛盾论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开展研究、撰写论文,没有找到真正的研究问题。任何一篇论文都应当有自己解决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太多的心理学类学位论文,呈现了大量文不对题的内容,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检验结果,既无必要,更无趣味。如果作者具有矛盾论的哲学思想,很容易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此,加强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对于研究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如果是小错,可以直接给编辑写信说明下如果是大错,可能要发声明了,可以再写一篇sci论文纠正错误如果是缺陷,后续的研究本来就是要解决原来的缺陷的。在仔细研究一些论
发现见刊的论文有错误怎么办: 在自己已投稿的文章中发现错误后,第一时间应该是与征稿方取的联系,将错误如实告知对方,在文章未被发出之前,是有可以进行改正的,因此碰
当然能了,出版社接受稿件后,还要求最后审稿的,不用担心,除非你要修改的太多了,否则没问题的。
论文发表后发现错误一般处理如下: 硕士毕业论文已经上传但发现很严重的错误一般首先请老师和系所帮忙如果没有效果,下一步咨询研究生办。最后研究生办也不行,就靠发表论
我也是类似情况,可惜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也想知道怎么办,属于笔误之类的错误,漏写了几个字,但是有些重要信息,漏写几个字感觉也挺严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