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耕牛装修
2003年共获各种科研项目432项,共获得资助资金1570万元,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33项,在黑龙江省无论在获得项目数还是经费资助金额上,均列全省第二。出版科技著作168部,发表论文1731篇,其中国外期刊140篇,被SCI收录36篇,在学术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2004年学校共获各种科研项目532项,共获得资助资金2786.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863、973子项目共8项,获国家十五攻关计划1项,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部委项目19项,省级项目84项。在黑龙江省仍然排名第二。出版科技著作132部,发表论文2261篇。被SCI收录65篇,EI收录11篇。2005年共获得各级科研课题756项,获各类资助经费2834.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面上项目30项、主任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资助经费740万元;中国博士后基金10项,资助经费18万元;省部级课题210项,资助经费1195万元;地市级课题39项,资助经费139万元;厅局级课题472项,资助经费349.5万元。博士后经费393万元。全年共获各级各类奖励94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1项,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自然奖一等奖1项,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奖3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博士后进站86人,出站28人。发表科技论文1942篇,共中EI 4篇、SCI 69篇,发表著作116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一等奖空缺)。2005年至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8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68项。主持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5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项、科技部重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卫生行业科研重大专项1项。获葛兰素史克(GSK)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青年教师奖、全国留学归国先进个人奖等国家及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20余人次。 学校获国家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奖者:姜洪池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获奖者:李璞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奖者:哈尔滨医科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奖者:张亭栋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离子通道靶点研究获奖者:杨宝峰中国不同民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中华民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获奖者:傅松滨 截至2013年,学校有22个部省级、4个校级实验室。省部共建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教育部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省部共建教育部心肌缺血机理与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肝脾外科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麻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病原学(BSL-3)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肝脾外科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移植免疫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生物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与内源性物质代谢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生物学基础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物与内源性物质代谢实验室 木直中绳 博学载医“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材;意寓学生经培养后成材。 “博学载医”含义为渊博的知识,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
jennyzhao701
哈尔滨医科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
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是省部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
学校历史
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26年9月,伍连德博士创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27年,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
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分校
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国工农军卫生学校创建。
1932年2月,学校更名为江西雩都红军军医学校。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随中央军委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卫生学校,随总卫生部开赴抗日前线。
1940年9月,1940年,学校迁至延安后得到迅速发展,经毛泽东同志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
1945年11月18日,根据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挺进东北。
1946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市),合并了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
194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合并东北大学医学院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部分。
1947年10月,组建龙井以内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分校。
1948年3月,组建哈尔滨以五官科为主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分校。
合并组建
1949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与中国医科大学一、二分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1954年,学校归卫生部领导。
1956年6月,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医学院。
1955年7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并入哈尔滨医学院,哈尔滨医学院儿科学系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1962年,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系重新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2002年5月13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撤销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实质性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5年10月24日,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被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共建大学。11月2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建设启动会举行。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2月,现有教职工1695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万人计划”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4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下设5所直属附属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眼科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重症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病理学系、体育学部、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庆校区等附属单位等校部院系,开设17个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5个,黑龙江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其中黑龙江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第二类特色专业)、预防医学(第一类特色专业)、麻醉学(第一类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第一类特色专业)、药学(第一类特色专业)
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外科学
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外科学、内科学、神经病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黑龙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黑龙江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计委俄语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等设在校内。
2011年-2015年,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87项,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6项。
2016年,学校获各类科研课题千余项,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
2011年-2015年,学校共发表论文15494篇,其中,SCI收录5334篇。编写出版著作492部。获得专利授权292项,发明专利授权104件,有效专利拥有264件,软件及著作权10件。
2016年,学校共发表论文2520篇,其中SCI论文1038篇,国家级学术刊物论文1269篇,撰写科技论著35部。
2011年-2015年,学校获得各种奖励65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
2016年,学校共获各类科技奖励89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百余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2个。
2016年,学校与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达成联合培养中医药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协议;与圣彼得堡大学联合成立生物医学中心和结核病研究中心。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晴朗天空85
学院为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后研究人员56人。药学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临床药学专业为我国医学院校唯一试办专业。药理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工作站;药理学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生物制药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临床药物研究所为国家新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设在我院。学院为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单位,《药理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等八部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国家级精品课1门(药理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药理学),省级精品课1门(基础化学);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研室徐春祥教授主编的《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教材被评为“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精品项目;学院共获得科研课题资助项目164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杨宝峰教授以首席科学家身份领衔的“973”计划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省部级二等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33项;申报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5项;共发表科技文章606篇,其中SCI收录187篇(影响因子最高为28.9),EI收录4篇。
黑龙江省纯文学的发展是比较先进的。该省纯文学刊物也是比较多的。至于期刊的级别,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以,由黑龙江省文联领导下的纯文学期刊,应
2003年共获各种科研项目432项,共获得资助资金1570万元,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33项,在黑龙江省无论在获得项目数还是经费资助金额上,均列全省第二。出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硕毕业要求包括:1.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获得指定学分;2.完成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获得指定学分;3.参加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获得指
国内的汉斯出版社就不错,开源期刊的,你可以去试试。
hyjh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