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燕yan燕yan
首页 > 论文发表 > 贵阳学院学报投稿论文要求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ra菱角

已采纳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319 评论

XiangZong12

研究人员植物与环境生态研究所现有人员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2人,学士2人近五. 来承担课题情况:主持人 来源 项目名称 时间1、肖良武 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抗日战争与西南巨变 2003—20052、肖良武 贵阳学院社科项目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市场研究 2006—20073、肖良武 省社会科学类重大招标项目 贵州建省六百区域经济地位变化研究 2005—20074、肖良武 市社科项目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0085、肖良武 省长基金项目 山地高原型区域市场历史变迁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以云贵区域市场为例 2008—20106、肖良武 省教育厅社科课题 制度变迁下的云贵区域市场(1889-1945) 2007—20097、肖良武 市人才创新项目 贵阳市城乡一体化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2008—20108、何伟福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招标课题 贵州省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研究 20059、何伟福 省社会科学类重大招标课题贵州建省六百. 以来财政、金融与经济研究 200510、何伟福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基地招标课题(中青. 课题) 制度变迁与清代贵州经济研究 200811、周晓农 贵阳学院科研项目 关于新形式下高校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200312、蔡锦松 省教育厅项目 高等院校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2006—200813、蔡锦松 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贵州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机制研究 2006—200714、胡春生 贵阳市社科项目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2008近五. 发表论文:1、肖良武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近代启蒙思潮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2005. 4.2、肖良武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经济,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2005. 3.3、肖良武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网络的建立, 贵州社会科学 2006. 2.4、肖良武 中国商会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商贸经济 2006. 9.5、肖良武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市场研究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6. 3.6、肖良武 20世纪二三十. 代贵州粮食市场和商品粮食数量分析 , 中国农史 2006. 4.7、肖良武 中国近代公司制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8、肖良武 贵州银行研究(1941—1949) , 贵州文史丛刊 2007. 2.9、肖良武 近代云贵区域棉纱市场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2.10、肖良武 论区域市场的时序进程 , 北方经贸 2007. 8.11、肖良武 区域市场变迁动力分析 , 商场现代化 2007. 24.12、肖良武 论区域市场变迁的前提与动力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2.13、肖良武 制约近代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14、肖良武 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 , 中国市场 ,2009. 1.15、何伟福 清代滇黔地区的内地商人与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 , 思想战线 2007. 6.16、何伟福 关于提升贵州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经济问题 2008. 7. ;17、何伟福 历史上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会转型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J] 2008. 2.18、何伟福 云南与西南五省市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9.19、何伟福 清代云南经济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J] 2008. 4.20、何伟福 西南地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贵州与西南其他省区外贸比较[J] , 商业时代 2008.21、何伟福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贵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现代经济 2008. 2.22、何伟福 刘铭传的商务思想及其在台湾的实践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J] 2008. 4.23、何伟福 经济行为与社会建构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8. 4.24、何伟福 ﹤明实录﹥所见天津及附近地区水利营田探析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J] 2008. 4.25、何伟福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思考 , 贵阳学院学报 [J] 2008. 2.26、何伟福 西南五省市区外贸发展比较研究 , 现代经济[J] 2008. 13.27、何伟福 唐代农民的身份地位变迁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6. 4.28、何伟福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 思想战线[J] 2005. 4.29、何伟福 清代贵州境内的外省商贾 , 贵州社会科学[J] 2005. 3.30、何伟福 清代贵州市场初探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J] 2005. 3.31、何伟福 明清时. 黔商在贵州境内的活动,经济史论丛(一)[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32、何伟福 云南省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策建议, 世界经济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月33、周晓农 加速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2.34、周晓农 以生态城镇为目标,推进小城镇建设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4.35、周晓农 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 贵阳学院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6. 4.36、周晓农 绿色营销内涵与要素探析 贵阳学院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6. 2.37、周晓农 运用微积分改进指数分析法的再尝试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社会科学版)2005. 1.38、蔡锦松 比较法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 2004. 2.39、胡春生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解读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1.40、胡春生 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2006.41、胡春生 一个关于农村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探讨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2.42、胡春生 浅析“经营城市”与“营销城市” 科学.经济.社会 2003. 4.40、盛剑 重塑发展观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J](社会科学版) 2005. 2.41、盛剑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J] 2005. 3.42、盛剑 山地经济系统的变迁 山西科技 2006. 2.43、盛剑 论财富形态的演化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6. 4.44、盛剑 浅议贵州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科教文汇 2007. 7.45、盛剑 财富层次论——兼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7. 3.46、盛剑 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 贵阳学院学报 [J] (社会科学版)2008. 2.47、盛剑 我国财产性收入的主要特征 中国统计 2008. 12.

193 评论

九州至尊

[1]刘宁,李根. 完胜背后的完败——七擒孟获的再认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2:239. [2]王鸿儒. 七擒孟获:《三国演义》的搞笑版[J]. 文史天地,2008,11:49-52. [3]李明. 诸葛亮“七擒孟获”传说的文化内涵初探[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7-10. [4]吴彬. 让戏曲回归本体——越调《七擒孟获》与京剧《泸水彝山》之比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01:166-169. [5]张冬云. 论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J]. 南都学坛,2010,03:47-50. [6]李娜. 浅析申凤梅表演艺术的风格特征[J]. 大众文艺,2010,20:112-113. [7]廖培,李霞. 库区旅游开发研究——以向家坝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24-27. [8]刘铭. 《三国演义》中“七复情节”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60-63. [9]吴彬. 越调《七擒孟获》的风格特征——兼论河南越调的发展趋向[J]. 阅江学刊,2009,04:129-132. [10]高岩. 说服——管理者的攻心术[J]. 刊授党校,2010,12:30-31. [11]石颖. 吉利并购演绎现代版“七擒孟获”[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5:70-71. [12]李淑扬,齐菲. 浅析“七擒孟获”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68-69. [13]姜南. 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张红波. 明清三国戏曲研究[D].北京大学,2011. [15]李宏. 姚安县重点保护和修复三国时期古遗迹[N]. 楚雄日报(汉),2011-07-22004. [16]本报记者 尤莉本报通讯员 陆扬. 从“三顾茅庐”到“七擒孟获”[N]. 江苏法制报,2011-11-02A01. [17]贯井 正. 《三国志演义》诸葛亮形象生成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8]张应二. 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9]罗云. 越调《七擒孟获》的当代审美视角[J]. 中国戏剧,1993,04:14-15. [20]王保钰. “七擒孟获”真有其事吗?[J]. 史学月刊,1987,02:94-95. [21]李廷贵 ,陆显禄. “七擒孟获”可能真有其事——兼与王保钰同志商榷[J]. 史学月刊,1987,05:88-89. [22]罗荣泉. 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辨——兼论对孟获七擒七纵之不可信及传说失实之原因[J]. 贵州文史丛刊,1988,01:46-54. [23]李孝堂. 七擒七纵与伏波显圣——《三国演义》战例分析之一[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6:63-68. [24]周良沛. 《南国风》吹来的清风[J]. 中国戏剧,2003,05:25-26. [25]峰. “七擒孟获”新说——中国京剧院排演新编历史剧《泸水彝山》[J]. 中国京剧,2003,08:7. [26]陈雪阳,李桂芹. 论历史普及读物《三国演义》[J]. 社科纵横,2005,01:123-124. [27]龚敏. 清刊全本《新编三国志鼓词》考述[A].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第二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2007:15. [28]李福锁. 浅议霍州威风锣鼓[A].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3. [29]许汝贞. “诸葛亮文化专题旅游线”的设计与开发[A].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大学.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大学:,2009:4. [30]李伟. 涉县赛戏考[A].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傩戏学研究会:,1998:8. [31]紫烟. 效仿三国诸葛亮——《赤壁·车战无双》七擒孟获战场全攻略[J]. 电脑迷,2012,02:86. [32]蔡大方. 例谈解答名著题的策略[J]. 写作,2008,22:27. [33]张祖涛. 三国蜀汉的彝族民族英雄孟获[J]. 文史天地,2012,05:53-55. [34]邓沛.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J]. 军事历史,2002,02:76-77. [35]江玉祥. 论彝族民间传说和故事中的孟获形象[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3:62-67. [36]薛琳. 关于诸葛亮南征的主战场[J]. 云南社会科学,2001,S1:257-260. [37]. 关于“七擒孟获”的史学研究——学术研究动态简介[J]. 遵义师专学报,1994,01:2. [38]原静,牛学武. 谈新编历史剧《七擒孟获》的艺术特色[J]. 中国戏剧,1995,09:9-10. [39]博一. “七擒孟获”的启示[J]. 冶金政工研究,1995,01:30. [40]赵俊. 石棉栗子坪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 [41]刘大印.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流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2]张鸣. 人态审美场的竞生之美[D].广西民族大学,2012. [43]李国帅. 近现代三国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4]黄绮炜. 叶逢春刊《三国志传》版本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5]李灿. 《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分析[D].宁夏大学,2005. [46]李娜. 申凤梅唱腔与表演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7. [47]主任技师 金慰鄂. 七擒孟获中的瘴气[N]. 家庭医生报,2003/03/10009. [48]记者 高晓军舒玮. 诸葛亮羽扇纶巾图惊现荥经[N]. 雅安日报,2009-05-31001. [49]记者 高晓军. “诸葛亮七擒孟获”留下民间传说[N]. 雅安日报,2009-11-15004. [50]. 京剧舞台“七擒孟获” 《泸水彝山》首演成功[N]. 中国文化报,2003/09/09.

262 评论

相关问答

  • 化学学院学报期刊投稿要求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站或者其他媒体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

    果果麦片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期刊投稿

    列的很全了。

    小路要减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期刊投稿

    发表论文安和平 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紧迫性分区与退耕策略水土保持通论2006(3)陈 松 “伦理为人、义务为先”——梁濑溟法文化观浅探 选择与冲突陈 松 论承审员在

    秋天里的松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民办学院学报期刊投稿要求

    1、论文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或实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2、文稿一般不超过8000字,请用A4纸单面打印

    lucifer4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贵阳学院学报投稿论文要求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

    燕yan燕ya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