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5

shirleycci
首页 > 论文发表 > 论文期刊发表量减少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谷鱼vegfish

已采纳

核心期刊的年来稿量在3000篇左右,实际发表量在150篇左右,也就是说每100篇里发表5篇。学术期刊论文(核心和普刊)的发表流程总的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整个流程包括:1写作-2选择刊物-3投稿-4审稿-5返修或拒稿-6录用-7出刊-8上网检索。

291 评论

mrs探险家

论文,指公开发表的对某些专业研究的结果,技术论文是工程师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论文一般是对科学试验的总结,是大学研究者做的比较多。提高论文质量,首先要掌握本专业的科研方向,或者是前沿技术,有高水平的试验或实践,才能写出高质量论文。

261 评论

闪耀的尾戒

您好,期刊在终审阶段会对稿件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和适合性。因此,期刊会根据其编辑政策和出版计划,决定放多少篇论文进入终审。这个数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期刊的规模、领域、出版周期、审稿人数量和质量等。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期刊会更加重视终审环节,以确保其出版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因此,这些期刊可能会放更少的论文进入终审,以确保每篇论文都能得到充分的评估和审查。另一方面,一些较小规模的期刊可能会放更多的论文进入终审,以增加其发表量和影响力。但是,这些期刊在终审环节的质量和严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期刊放多少篇论文进入终审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期刊的编辑政策、出版计划、领域、规模、审稿人数量和质量等。

189 评论

后知后觉付

随着政策的变化,各大杂志社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主动进行整改;各大期刊数据库,比如知网、万方、维普也对杂志社提出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期刊要进行下架、屏蔽处理。说各大杂志社“顺应政策”也好,“弃卒保车”也罢,总之,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期刊都是最低3版起发了。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可谓“颠覆性”的变化,杂志社与作者的关系,从“供大于求”变成“供不应求”。期刊的页数和年发文量要削减,单篇论文的页数和字数要增加,如此“一减一增”,必然导致供求关系的失衡甚至颠覆,出现当前的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自期刊论文整改至今,现下论文发表现状可用三个词总结:投稿难,发表费用贵,周期长。投稿难:期刊的年发文量进行大幅削减之后,必将会对刊登论文的质量进行限制,择优刊登。可发表期刊的减少,大批量稿件的转投,导致发表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度高的,学术性强的,文笔好的优先采用,质量一般的刊物,要求提高刊物质量,本身质量高的刊物审核更加严格。对于作者来说,之前稍微用心写就能录用的期刊,现在反复修改也不一定能录用了。稿件质量精益求精,还会导致文章被退稿或返修的几率大幅增加。费用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说,供不应求必然就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商品价格上涨的幅度与供不应求的严重程度有关,程度越为严重,价格上涨幅度越大。但是具体到期刊行业,尤其是本次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则又有不同,绝大多数的杂志社都是按照版面数量来收取版面费的(尽管有些杂志社尽量规避“版面费”类似字眼),起发版面的增加导致的是版面费成倍的增加,再加上单个版面价格随着物价的自然上涨也会相应地“乘以三”、“乘以四”,表现在最终的结果上自然是“贵得吓人”。大部分期刊的版面费一年都是要上调好几次的,大环境所致谁都改变不了,而且未来,版面费只会涨,不会降。观望的越久,版面费越多。周期长: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一期杂志可以收录100篇论文,但是现在一期只能收录30篇论文了,来稿量不变的情况下,刊期自然会后延。本来发表论文就是要经过三审三校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被退稿的可能,现在期刊的文章质量要求提高,审稿流程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提前发表,以免出现评审时,文章还没有出刊的情况。应对策略:一定一定要提前准备!!!每天都有“我要这个月出刊”的作者,每次碰到这种情况小刊也很无奈,能理解作者着急的心情,但确实帮不上忙。首先,期刊基本都是提前收稿的,比如22年5月的版面并不是当月收稿、当月出刊,可能21年11月就开始收了,然后22年6月、7月才出刊,而且当期稿件随时收满、顺延收下一期,所以投稿时间没有限制,只要文章定稿了,随时可以投稿。没有期刊是你今天投稿、月底就能拿到期刊的,不存在!!!可能有个别期刊会预留一些加急版面,但加急版面都是可遇不可求,属于稀缺资源,而且费用偏贵,明明早点安排就能赶上,为什么非要多花钱去加急呢?所以如果大家是必须要在某个时间提交评审材料,一定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准备!!!千万不要有“时间还很早”这种想法,因为当你真正开始投稿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太紧张了!!其次,有些单位不仅要求拿到纸质刊物,还要求在知网、万方、维普这三个数据库(至少)之一能检索到发表的文章,而大部分期刊上网时间都是在纸质期刊出刊后1-2个月,所以如果你的单位有上网要求,那么这个时间你也要预留出来。当然,确实有少数期刊可以做到出刊上网几乎同步,但毕竟是少数,未必适合你,因为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收稿要求。最后,越晚准备、可选择投稿的期刊就越少,费用也可能越高,再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终审被撤稿(今年期刊终审撤稿率比以前高了很多,而终审一般都是在出刊前,所以如果你发表的文章在终审被直接撤稿,连返修机会都没有,那你就需要重新投稿,而如果没有提前发表,那根本就没时间重新安排其他期刊)、出刊时间延迟或是评审时间提前导致来不及拿到纸质期刊提交材料。所以,提前发表可以让作者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虽然突发情况出现的概率整体很低,但一旦出现,对作者而言,就是百分百耽误时间的事情!因此,为了不影响评审,建议大家提前发表,给自己留出充足的应对时间。除了论文外,一般还可以安排专利,软著,著作,课题等项目,各项目情况不尽相同,比如专利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周期较长,软著周期较短,但是有些地区不认可或者加分较少等等,具体选择哪一项还需要作者根据具体的评审要求进行决定,但是依据当前的评审环境来讲,论文还是属于主要的学术成果。当下的情况,依小刊看来,至少在这两三年之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动了。期刊的价格还是会持续上涨,审稿也会越来越严格,大部分期刊已经4版起发了。如果说给出各位作者朋友一个建议的话,那就是“早发表早享优惠”,这样也可以有更大的选择权,可选择的期刊也多一些。

166 评论

小壮壮长大

期刊放多少篇论文进终审是根据具体期刊的编辑政策和评审程序而定的,不同期刊所采用的评审程序及终审篇数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期刊都会先经过初审,初审后通过的论文才会进入终审。在终审阶段,期刊编辑和专家评审将对最终的若干篇论文进行细致的审核和筛选,筛选出来的高质量论文最终会被予以接受发表。在实际操作中,期刊的终审篇数可能因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例如期刊的规模、专家评审资源、论文质量等。一些高影响因子的国际权威期刊,其终审篇数相对较少,通常每年只接受百篇左右的高质量论文。不过,一些学科性质明显的学术期刊可能会放更多的论文进入终审,以满足学术领域的需求。

93 评论

monica的私人花园

刊物影响因子较低的原因有哪些?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说明了一本学术期刊的质量优劣,在期刊挑选上上,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对于您的学术能力有更好的肯定作用,在职称评审中自然也会起到大作用了!(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文章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一般来讲,同种类型的期刊形成的规模越大,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总的来讲就越大;期刊中所含的“热门”课题或“热门”专业的文章越多,总被引频次就越高,同时这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大。(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一个学科的引文数量,总体水平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各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二是该学科期刊在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从总体上来说,某学科来源期刊越多,该学科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就越大。这两大因素决定了学科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布的不均衡性。生物学期刊一直是SCI期刊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类期刊,它不仅在期刊数量上明显多于其他学科,而且在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数量上也有显著优势,从而说明生物科学在当代科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此外,影响因子还受期刊所涉及的学科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的影响,如果某个科技期刊在专业意义上的社会覆盖面非常小,而且同类期刊又很少,那么它的影响因子就不可能很高。不同的学科由于其内在的科研规律不同,在做研究时所需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情况就不尽相同。这些区别至少在两个方面会影响到影响因子的大小,一方面的区别是需要引用他人成果多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的区别是引用他人成果的时间情况。由于影响因子一般都只按近两年内的期刊中所引用的文献计算,可以看出按近两年内的引文年限分布情况做的排序结果和通过用影响因子方法对杂志的排序结果同样也具有一致性,这同样说明了影响因子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不同学科期刊之间影响力的大小。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不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不平衡的,甚至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分支也存在这种情况。有的学科规模很小,但从事这一学科的科研人员多,而且对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也大,相关的学科杂志也较多,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规模优势。而往往那些规模较小的学科就不具备这种规模优势,从而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也不会高。就学科规模发展速度的快慢而言,不同的学科有“冷”、“热”之分。“热”门学科由于时代的需要其规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这种学科的文章在其规模迅速发展的期间将具有很高的被引

292 评论

一起团购呀

第1点原因,就是不仅仅是核心期刊,就连万方知网维普三网检索的论文期刊,都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起发版面数量多,价格贵,周期长,上网不稳定,发表难度大。按照去年到现在的实际普通期刊论文的实际情况来说,现在论文发表的版面基本都是三版起发,或者是四版起发,一个版面一个费用,从一个版面变成三个版面,甚至是4个版面,那么费用上肯定也是要翻三倍或者是四倍,这样无形当中对于人才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稍微好一点的期刊都是这样,更何况是核心期刊的。职称评审所以已经有人才开始考虑,我与其花专著一样的钱或者是难度比专著更大,那我还不如发一个专著呢!第2点原因,人才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本身就具备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去发表专著。每个人才的实际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是不同的,有的人才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人家本身也比较擅长这个,所以说发一个专著比发一个核心论文要简单很多,甚至觉得更有成就感,那么人才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去发表专著而不是核心期刊。3点原因,专著在某些角度上来说,它的含金量比核心期刊也不低。

280 评论

相关问答

  • 减少论文发表

    会影响博士的成就,也会影响博士论文的发表,还会影响博士的考核,也会影响博士的水平,会影响博士的数量,这些都是会对博士产生的影响。

    爱欧尼亚荒原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期刊改名后投稿会减少吗

    没关系,这个可以让杂志社出证明的,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向中国期刊库的小编咨询

    真巧穆斯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如何减少查重率

    1、同义词转换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重复内容中的关键字替换为其同义词或意思相近的句子。有过查重经历的同学,应该知道现在的查重机制有多不正常。“总结中”、“到此为止”等

    KauluwehiS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国内期刊影响投稿量减少

    据我所知,广东微量元素科学杂志是一本专注于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其停刊原因可能有多种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学术期刊的出版

    土耳其电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减少已发表论文查重率

    1.人工降重法(自已手工修改)高复现率的句子,其主要表现为替代义;改变语序;将短句改为长句,将长句分成若干短句,理清逻辑,使句子逻辑清晰,语句流畅。不过有时这个

    明亮宜家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