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ze2000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史茶文化的书,一起来看看。
1.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2. 《茶趣》
3. 《茶经》
4. 《川人茶事》
5. 《茶叶全书》
6. 《茶道的开始》
7. 《大观茶论》
8. 《茶人茶话》
9. 《中国茶知识千题解》
10. 《日日是好日》
11. 《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
12. 《平常茶非常道》
13. 《 品茶要录》
14. 《中国茶文化》
15. 《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16. 《 茶人三部 曲》
17. 《 茶董》
18. 《茶设计》
19. 《 茶马古道 》
20. 《茶味初见》
起源
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虽无可稽考,但可说明知茶有用为时甚早。唐代陆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树的形态,而且指出茶产于中国南方。根据现代植物学考察资料,今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古老茶区中,仍有不少高达数十米的野生大茶树,且变异丰富、类型复杂。世界山茶科植物绝大部分分布于云贵高原边界山区等地,可说明这里是茶的起源地。以后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才使同一茶属的野生茶树在系统发育中分化出不同的种类。云南西南地区大叶野生茶树分布相当普遍。而到了贵州、四川并进一步由西向东,由于人工干预的影响,茶树形态就由乔木而灌木、叶形也由大而小,现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分布的主要是中小叶茶树。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人们很多的遐想。
饮茶发源的地点
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生产发展
茶的栽培起自何时,秦、汉前尚乏直接史料。茶被发现和利用初期,除用作药物外,也作为朝贡品和祭祀品。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傱荼”、“烹荼尽具”之句,可见当时饮茶习惯已进入富贵人家日常生活。对茶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了茶的栽培和传播。早在秦代,茶已由四川传至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后道教、佛教盛行,提倡饮茶,茶的消费益增。天台山、峨嵋山和庐山等僧寺周围很早已开始栽茶。从东汉到南北朝的500多年间,茶树又进一步推广到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至岭南各地。当时江南一带饮茶已成风尚。唐代中叶,饮茶之风已遍及南北。随着茶叶逐渐成为商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制茶作坊、官办的“山场”和“官焙”。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的品质“野者上,园者次”,指出了山地野生茶优于庭园栽培茶的品质,但栽培茶仍迅速发展。《茶经》系统介绍了唐代全国已划分的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和岭南八大茶区,所辖计33个州。当时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之盛,堪称中国茶叶史上的一个高峰。宋代茶的栽培又有扩展,南宋时已有66个州、 242个县产茶。产量以四川的成都府路和利州路(广元一带)最多,约占全国的半数,年产量约20多万担。元、明、清以后,茶叶生产继续增长,在福建、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逐渐成为山区农村的一种主要副业。在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封建统治者对茶的经济价值日益重视。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正式税茶,把茶的生产、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又实行“榷茶法”,对茶叶实行专卖,甚至强令茶树移植“官场”,严禁私茶,引起人民反抗。宋代改行“茶引”法,允许商人运销,政府从中抽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又卖行茶马交易政策。但茶叶专卖制度在宋以后各代均仍沿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外国商人为了从茶叶贸易中谋利,将中国茶叶大量运销欧美,促进了茶叶出口。至1886年,输出量达到260多万担的最高峰。当时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湖南、湖北茶树的栽培发展尤快,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和汉口等地均有洋行经营茶叶买卖。洋行买办和官僚资本家结成一体,控制内外市场,残酷剥削茶农;加以英国人又在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大量发展茶叶生产,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产量日减。后因战争影响,山区生态条件受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更使茶叶生产大幅度下降。1946~1948年间的年平均出口量仅27万担,全国总产量不到100万担。这种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中国产茶区南起海南岛、北至山东胶东半岛,遍布全国18个省(自治区)。1985年茶叶产量已达820多万担,外销茶达280多万担。
yvonnejiang8
刊名: 农业考古Agricultural Archaeology主办: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6-2335CN: 36-1069/K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农业考古创刊时间:198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适应自上世纪 80 年代末全国茶文化热潮兴起新形势,从 1991 年起《农业考古》该为季刊,将原有的“茶叶”专栏扩充为《中国茶文化专号》 , 每年 2 、 4 期固定出版(至今已出版 27 辑),因而也成为国内外篇幅最大、最具权威的茶文化刊物,并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建立特约经销处。 刊名: 茶叶科学Journal of Tea Science主办: 中国茶叶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369XCN: 33-1115/S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茶叶科学创刊时间:196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凯大大!
西方茶 文化 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也涌现很多的关于西方茶文化的论文。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西方茶文化论文参考文献,一起来看看。
参考文献
[1]朱亚夫.意义的七种类型和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005(9):28-30,35
[2]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8.
[3]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1(A12):142-143.
[4]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4(4):51-54.
参考文献
[1] 徐先玲,李相状.中国茶饮文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2] 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徐永成.英伦的茶文化[M].上海:文化 教育 出版社,1990 (4).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葛传.陆谷孙等.新英汉词典(增补本).上海译文出版.
云南化工期刊不是水刊。云南化工期刊云南化工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70年。云南化工是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主管、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主办的学术
化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已经很久了,所以相应的著作与书本都有很多,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期刊杂志。我在这里整理了10种化学期刊杂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著名
《云南化工》以"为促进云南化工产业的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全面报道云南省乃至全国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改造成果,重点报道化工企业需要的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
《广东化工》这本期刊是由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主管并主办的省级期刊。 广东化工期刊,又名广东化工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广东省化工类的省级刊物,高中级职称评定认
电子政务 ISBN: 7-04-014976-1 出版社: 蓝色畅想 作者: 孙万军 定价: ¥12.2元 版次: 2004年6月第1版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