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有感觉
论文指导老师选择不要专注于老师的头衔来选择导师。
在大概率的情况下,越有声望的老师,他就越可能没有时间来指导你,例如,当你选择院长的话时,但他可能太忙了,根本无法给本科生提供指导论文。当然,要做的是让其他老师或他的博士生带头。
最后,论文就要成型了,再看一遍。只要签上你的名字。(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由教师扔给博士生)。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小禾小影
每年三四月份研究生论文审读定稿的时候,导师们的“吐槽”声总是不绝于耳。这也难怪,平时看上去古灵精怪、口吐莲花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却是语言贫乏,词不达意,疙里疙瘩,搞得师徒一起着急上火,寝食难安。几经修改润色,直到使论文在表面上“看上去挺美”,才敢长舒一口气,定稿交稿,在焦虑中等待后续的评阅和答辩。经此“磨难”的老师,在感慨“带学生很难”之余,也会发誓以后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平日里就督促他们读书写文章,只是决心易下,执行挺难,等到下一届来学生入学了,依然是放养为主,学生们呢,巴不得你想不起他来,放养的模式自由而快乐。读研这事确实挺苦,你得有研究的兴趣和天赋,还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只可惜现在的读研成了延迟就业的“缓刑期”,且找工作时还可以因研究生的学历而增强竞争力。所以考研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每年的三四月份也是研究生复试的时节,学生们要参加各种面试笔试培训班,还得到处打听调剂的信息,而且现在是一人考研,全家上阵,陪考陪复试,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由此又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一种考研经济。经历了如此的艰难才获得了读研的入场券,到毕业时论文却是那般难产,个中缘由,大概只能到“过程”中去找了。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似乎是说成不成器,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的努力。这话虽然不假,但也有点儿“师父”推卸责任的意味。就说写论文这事吧。其实对于研究生来说,上过几门课,成绩多少并不是很重要,能不能毕业关键就是看论文写得怎么样。而对于平常练笔少,积累又不多的学生来说,要想写出篇像样的文章来着实不易。选题不易不说,即便选好了,因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也无法使文章变得丰满且言之有物。因此,博览群书是必须的。温梓川先生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华文作家,他的“朋友圈儿”里可都不是一般人,他和郁达夫、曹聚仁等交谊甚笃,和梁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亦过从甚密。在其《文人的另一面——民国风景之一种》里,温先生记录了他的老师冯三昧对他走上写文字道路的引导。他说在冯的课堂上,曾写了一篇小说,交给老师几天后,老师约他去喝茶,并让他看一个日本作家的小品。等温看完后,居然发现他自己的小说和日本作家的文章很相似,不过这并不是抄袭的问题,而是碰巧构思或利用了同样的题材。冯先生的教导是这样的:“既然发现了自己的作品与人家的作品有巧合之处,那么作品大可以作废了的,写作要言人所未有才能够代表你自己。以后,你至少要先读完了一二百本外国小说才动笔,那么你就会知道你自己所要说的东西,有没有人说过了,应该怎样着眼于人家所未知的东西了。要从事写作,绝对不能贪懒的。”其实写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发现别人不曾研究过的专题,然后做下去,才会有新意。所以准备写论文的学生,至少也该读几十部本专业的经典。在法言法,法学的研究生自然应该去读大量的法学经典。当然,如果师父不仅是领进门,还督促你“修行”的话,即便资质平平的学生,也会学有所成。现在这样的导师少了,但也并非没有。前几年有位年轻人在复旦读古典文学的博士,她的导师已经70多岁。老先生要求他的学生每周见一次面,汇报上周都读了什么书,有什么心得,下周准备读什么,督促得紧着呢。博士生说她和同门师兄妹最怕的就是见导师,每次见导师前,有的会习惯性地肚子疼。他们那几个学生,每天都会乖乖地早起,然后早早地坐到图书馆看书。这是因为她们的导师起的也很早,图书馆开门后,他就进去逛一圈儿,看到他的徒弟们都在,就满意地回家;如果有谁没在那里,他就会亲自去宿舍敲门,直到把羞愧的大懒虫叫到图书馆为止。像这样负责任的博导还真是少见。一般的导师大多洒脱自由,学生们自然也乐得潇洒,过得滋润。只是这样一来,三年以后的论文是个什么样子也就能想象的出了。复旦的这位博士生,在平日里也不乏对严厉导师的抱怨,可是在成果频出且顺利毕业的时候,她对导师却是万分地感激。
盖世在在
主要谈谈我在法学方面发表文章的经验,希望对其他学科也有借鉴意义,有三点:1. 想明白本科生在学术圈可以做什么想象学术圈就是我们的微博,成名已久的教授就好比各个领域的大V。大V固然是靠多年发表高质量回答练就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获得大V的知名度后,随便发表点意见,就会自带上百赞,也有圈子里的其它大小V们互捧。有时大V们说的有不全面的地方,评论区也会有人补充或争论。类似地,知名教授们往往可以自带国内顶级/国际一流期刊的发表机会,毕竟编辑们对学界的情况也是门清;发表之后,也会自带不少被其他学者们们引用的次数,而且经常会引发其他学者们专门再发一篇论文表示支持或反对。这种路径,是本科生不敢想的。假设你是一位微博三零用户,如何让你的回答获得较多赞同呢?有两个办法1.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2. 抖机灵抖响了先说第一: 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回答列举数据非常翔实,结合案例很恰当,而且引经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研究“寒门出贵子”在今据典,虽然没看完,但已经有种要点赞的冲动,论文也是如此。如果你想研究“寒门出贵子”在今想办法获取;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基层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不要只羡慕诗和远方,大可以利用学校暑期调研或实践的机会,找几个人比较机灵,家里多少能找到点关系的同学,分赴几个各具代表性的县城,和基层法官抽烟唠嗑,套近乎要卷宗,只要肯花功夫,总能找到想要的东西。这就好比我刚才看的一个回答,问老炮儿里恩佐法拉利的车漆价钱,只要肯翻翻网站,总能找到你需要的行业数据。有了数据之后,再结合一些恰当的故事和相关理论,就是一篇高票回答,不,可发表的论文。再说第二,抖机灵:其实学术发表是可以开挂的,有两个开挂方法,“比较研究”和“交叉学科”。怎么用比较研究开挂?比如美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也有金融监管。中国证监会整天发通知,一会熔断了,一会限制大股东减持了,一会让证券公司禁止抛售自营盘了,那么,美国在历史上这么多次面临市场波动,出台过什么措施呢?这类的比较研究,时效性很强,而且需要有比较高的阅读外文文献和资料、翻墙、使用外国数据库的能力。老教授们有的习惯了日常学术圈的规范化作业,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不强,有的语言能力跟不上,有的不太善于使用新技术,而年轻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抢先一步。怎么用交叉学科开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双学位,虽然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第二学位都可能比较应付,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不同学科的直觉和常识。比如,我是经济和法律双学位,一见到破产法里大小股东协商重整的问题,就噌一下想起两个字“博弈”,见到民间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理财产品问题,就一下子想起来投资学里的资产定价。游走在不同学科的边界,不但可以找到一些新颖的切入点填补学界空白,而且还能出出给自己找到台阶下。比如,对于A和B事件先后发生,如果能够找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做量化,如果找不到相关性,就可以用社会学的混沌理论暂且糊弄,总之,善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就能进可攻退可守,这一点,根据我的经验,有时很多老师教授们受限于自己的教育背景往往反而不能做到。
Nichkhunnie
小红书App找到你想要的生活1/1阿甘文案文章创作简历定制关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有哪些?首先毕业论文对于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四年所学习到的专业有一定的总结作用,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考验到毕业生本人的专业水平和办事能力。关于毕业生论文的选题部分,作为撰写人必须要确定好自己的课题,明确自己将要撰写的论文的课题范围,在撰写的过程中也必须写清楚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作为文章的选取撰写方向,那么众所周知毕业论文的选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想要自己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就要在开始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文题目。其次,在大学期间不管是什么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时都有自己的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但总体来说,各个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大体是一致的,就比如说毕业论文的格式和关于毕业论文中的文献选取标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第二部分,目的是为了让审查人员帮助检查一下自己所选取的课题是否有研究意义,或者有没有很明显的缺陷。关于课题研究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其中就包括观察的方式,或者调查的方式,又或者是实验的方式的。最后是关于文献综述的内容。在毕业论文中所列举的文献是至关重要的,普遍意义中的文献综述是在选取课题之前根据自己所阅读的文献资料经过融合自身思考后的文字内容,其中就包含了关于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思想等重要内容。文献综述的内容又包括四个部分:说明写作目的的前言,自己归纳整理的问题主题,对主题进行的扼要总结和,列举的引用的参考文献。总体来说文献综述的要求就是真实性和理解性。在描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语言的逻辑清楚和资料运用的恰当合理。另外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还应该注意对于整体文档的编辑形式,目录要编辑清楚,题目要做到简短精炼用词准确。正文要规范用词,结尾要总结明了。
艾米莉郡主
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是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讲师是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中文名大学教师职称概要大学教师职称内容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快速导航职业定位历史沿革职业分类教授职责各国标准申请要求考核内容职称概述大学里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1]助教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在很多国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担助教的工作,而不再专门设置助教这一级别的教职。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助教辅助大学教育的主导方面是协助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现为两种:一种是协助教授工作;另一种是协助一门课程的展开,而这门课程可能是由多个教授共同承担,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导,由助教本人开设的。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选两位来协助备课、整理资料和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是最初级的“助教”
winnie222626
全国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保研资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是现实。因此普遍来说,保研的来自相对比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来自不是那么有名的学校。在这个背景下,保研意味着选拔人才考研当然意味着选拔人才,但还有一点,就是保证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并不认为985和双非的学生是平等的,现实就是这样。但起码要保证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证了更底层的东西,即保证每个人有参与竞争的机会。我认为任何学校任何专业都不应该只招保研的学生。
另外一方面,应该适当扩大保研资格学校的数量,尤其是适当增加在欠发达地区、双非学校保研的名额。下面我引用三句话:浙大党委副书记郑强曾经说过:“高考的一步领先,并不代表着你们步步领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于高考所带来的一步领先,会导致你们丧失步步领先的激情和动力”。知乎上有个风气非常严重,唯出身论,唯学历论非常普遍。这样是很不好的。教育领域的阶级固化,也是教育问题。这样做无非是来自低一层次的非名校的学生或者阶级,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抢占了高一阶级的资源,并与很多曾经在高考遥遥领先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资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达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对于后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这恰恰反映出了这些人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观念所带来的。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过:“本来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贡献是促进人的社会流动”。往往二本三本的学校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相对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地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构成社会一部分,也是有层层等级的。清北华五占据第一层级,其余副部级985占据第二层级,以此类推。但是只有促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大学生源的流动,这样的高等教育的环境才是良性的,否则马太效应就会越来越显著,教育环境会不稳定,而考研就是促进这种流动的重要方式现实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变成了导师发文章的机器,只是处在整个研究组“工作车间”的一个位置上,重复而单调。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衷,事实上,研究生阶段的硕士博士,毕业之后大多都不会继续科研。而人格的养成,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遗憾的是,中国的现实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根植于利益而出发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长,在广大的群体里是少数的,因此才会被一些形式化的标签所迷惑。二:为了切题,尝试回答题主的问题(题主的问题中“部分”这个词用的十分精妙)第一个问题,保研学生是不是总体来说比考研的素质高,我并不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素质”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是广泛的,模糊的,并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标准。记得在一期高教研究杂志上,也说明了这个情况。比如说保研的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比统考的高0.6篇,平均成绩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数据来证明保研的比统考的更加优秀,素质更好。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本身样本数量就太少,另外所观察的时间还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并且用研究生期间的考试平均分和论文数量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说我相信这些有科研经历的同学们心里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么。
这个主要看你所跟的导师。以下两种情况的导师的学生容易出论文:1:如果你的老师处于30——40之间(或者说正处于升职期间),那么他的论文一般会很多,此时你帮他(她
长沙一本高校的、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来回答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肯定可以发表;第二,为何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很少;第三,期刊
你要这样想,你能与学校书记、教授一起发表应该感到荣兴,就不感到亏了,其实你排第四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可能你也没有交版面费,如果不是导师帮你发表,你发表还需交纳一
1、排第四几乎就没什么用了,当然如果你的论文没用,也就没必要计较些这个了。2、你自己重新发表一遍,不就行了。3、如果原样不给发表,你就再深化完善,直到发表为止。
需要的,知识产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