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3

爱啃狼的木头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教师共发表400余篇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方小渔

已采纳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科研中心(所)、6个实验室(部),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电脑捐赠中心”、“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机构。甘肃省在学校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甘肃省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资源应用研究院”等机构。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82年起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 西北师范大学权。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在职攻读硕士学位,59个普通本科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5个一级学科。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4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4300余人。其中,国家任务博士、硕士研究生4568人,其他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1110人,普通本科学生165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3100余人。师资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08人,其中专任教师1267人,教授(研究员)23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95人。专任教师中,363人具有博士学位,605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50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8人,一级学科学术团队理事以上国家级35人、省部级71人,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19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7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60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程国栋、薛群基、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科研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近年来一 西北师范大学直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0位左右,全国师范大学排名前10位。社会科学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27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6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95项,省敦煌文艺奖21项。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共1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700多人。目前,国家汉办已批准我校与苏丹国喀土穆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18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9.5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67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200余万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西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荣誉学校多次被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团中央、甘肃省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甘肃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大学排名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以教师教育为主、教育、艺术、文理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迈进。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六,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三。编辑本段历史沿革名称变革1902.12.27,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西北师范大学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11,西安临时大学 1938.3,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1939.9,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1949.9,西北师范学院 1958.11,甘肃师范大学 1981.9,西北师范学院 1988.5,西北师范大学校史综述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西北师范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后更名为天津北洋工学院,即今天的天津大学)三所院校于1937年9月10日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太原失陷以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西汉中,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师范学院。 1938 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今天的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7-1950.12)。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今天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立西北大学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 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文理、法商学院组成西北大学。 1941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迁往甘肃兰州。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返回北平复校,其余则留在了兰州。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 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校园风景(20张)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编辑本段徽章校训 徽章徽章 旧校训:勤学、求实、敬业、创新 虽然言浅意深,易于诵记。但从另一个层面讲,理念的成分很足,在特色上则稍显欠缺。 新校训:知术欲圆 行旨须直 这是曾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的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黎锦熙先生1947年为《国立西北师院毕业同学录》的题词:“知术欲圆,行旨须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智欲圆,行欲方”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见于文子《通玄真经》卷七微明篇记载老子的一段话: 凡人之道,智欲圆,行欲方。 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渊泉而不竭也; 行方者,立直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 故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 知术欲圆,是指在求知识、做学问这类智能活动方面,思想要解放,思路要灵活,方法要多样,活泼生动、触类旁通,如长河落日一般,玲珑剔透、丰满圆润。 行旨须直,是指行为举止和生活旨趣要端庄、正直、正派,在为人处事上,要直道而行,如大漠孤烟一般,直立于天地之间,别无旁骛,特立独行,透现出令人起敬的浩然正气。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从为学、做人两方面提出了师生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体现着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追求,是学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风和“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独特展现。编辑本段主要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于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化学一级省级重点学科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相关学科建立,积极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具有较雄厚的研究优势。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友好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环境修复高分子材料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实验室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总体要求,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资源,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和开发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努力使“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理想基地,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 西北师范大学响的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自2004 年以来,重点实验室共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 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省部级52项,兰州市项目2项,横向合作7项,校级项目4项,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65 项,立项经费总计800多万元;发表SCI 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6项,公开专利16项,申请专利33项;成果鉴定9项,成果转让2项(已产业化);与研究院所和企业合作项目共计11项 ; 科研成果获奖12项。编辑本段学院设置学院列表01.文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02.教育学院 03.政法学院 04.旅游学院 05.美术学院 06.音乐学院 07.体育学院 08.外国语学院 09.生命科学学院 10.化学化工学院 11.经济管理学院 12.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13.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4.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5.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16.研究生学院以下4个学院比较特殊17.教师培训学院(以教师、校长培训为主) 18.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教育为主) 19.网络教育学院(没有学生,负责全校网络事宜) 20.知行学院(不在主校区内,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不同) 重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一个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相结合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学院。在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成立于1983年11月)的基础上成立于2000年9月,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办学规模与水平、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先后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输送了四千余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现已成为甘肃省经济管理类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下设经济系、信息管理系、会计学系、工商管理系、财政与金融系、经济应用与开发研究所、公共财政审计研究所、软科学中心、资料中心、实验中心(信息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经济学实验室)。学院有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7个本科专业,具有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每年在校生达3000余人,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层次,划为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两大块。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前身为西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电化教育系于1984年在全国率先招收两年制电化教育专业专科生,1986年经教育部审批,增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1995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8年,教育技术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经学校批准,在原电化教育系的基础上组建了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2003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目前为我国五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之一,是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2006年教育技术学学科独立申报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学院与中教科技合作建立学校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2007年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设有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系、广播电视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校级)、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图书资料中心、教育信息化研究所、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数字媒体教育应用研究所、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影视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甘肃西北师范大学影像信息技术培训学校、香港科讯网世界交流有限公司兰州人才与信息基地等教学、科研和服务机构。其中教育技术系下设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艺术2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系下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和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各下设8个实验分室。 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实验设备精良,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等教学场地和摄影技术、音响制作、电视编辑、演播与制作、教学软件制作等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数字音响系统等专用的实验教学设备,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中心为甘肃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技术学先进单位。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主任记者1人,高级实验师3人,编审1人,副编审2人,讲师11人,实验师6人,助理实验师2人,助教2人,副研究员2人,研究实习员2人,助理研究员1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1人。目前,有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2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5人(教育技术学10人,广播电视艺术学5人)。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有现代教育技术原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4个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有教育技术学理论、现代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系统设计5个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点有影视理论、电视制作研究、电视艺术与编导理论、视觉文化与传播、电视传媒创意与策划5个研究方向。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708人,博士研究生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83人。截止2010年,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已为社会培养毕业生22届,2000余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学生6届,300余人。近年来,学院先后有6人次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考察、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同时邀请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及开展合作研究,在甘肃电视台等机构聘请了5名校外兼职和客座教授任教。在省内外建立有长期稳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与国内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以及国家和省级广播电视部门建立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我院教师在国家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主持承担包括国家和省部级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获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文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是由有着百年历史和深厚人文传统的中文系和历史系为主干构成的二级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素有“陇上毓苑”之美称。2000年建院以来,下设4个系,10个研究所,6个中心。全院共有教职工136人,教师中正高36人,副高4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0人,硕士和在读硕士56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8人。文学院现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师范类和文秘、新闻学、对外汉语、文化遗产4个非师范类本科专业,秘书学(高升本、专升本)、现代文秘与公共关系(专科)2个应用型短线自考专业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历史学(本科)、文秘教育(本科)3个成人教育专业。有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专门史(西北史)、历史文献学四个博士点以及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硕士学位点。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都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各级各类学生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国任硕士研究生551人,博士生32人,博士后6人,教育硕士(语文、历史)150人,留学生41人,国任本科生2362人,本专科函授生2715人。 校园活动剪影(11张)文史学院人才辈出,师资力量雄厚。赵荫棠、黎锦熙、丁易、陈涌、彭铎、郭晋稀和顾颉刚、许重远、金少英、萨师炯、金宝祥等一批著名学者都曾分别在中文系和历史系任教。在他们的指导和影响下,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稳步前进。形成了一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省内挑起大梁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我院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多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4人。西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在先秦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特殊贡献。西北师大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李并成教授,是我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在敦煌史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文学院分党委书记田澍教授的明史和西北边疆史研究,文学院院长彭金山教授的诗歌评论和诗歌理论研究,文学院副院长伏俊琏教授的敦煌文学文献研究,文学院副院长王建疆教授的美学理论和古代文艺美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都有 西北师范大学较高的知名度。博士生导师尹占华、李清凌、郝润华、张德芳、张兵、刘志伟、邵宁宁、李占鹏等都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 文史学院教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16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中国史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80余项,有9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是西北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96年由原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合并组建的教育科学学院。2004年6月学院更名为教育学院。目前学院有4系、4所、4中心:教育系、心理系、学前教育系、教育管理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这中心、资料中心、实验中心等十二个教学研究机构。其中2000年成立的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在全国八所师范大学设立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指导中心之一;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该研究基地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人文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在全国大学学科排名中,教育学院一直在前十名。 近年来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本院现有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有一个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育学;有一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即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有十个硕士学位点---教育学原理、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管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有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高校教师、教育硕士和农村教育硕士;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有三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前艺术、教育管理、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方向) 几十年来,在中国的西部、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学院始终保持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显示其地方特色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具有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又为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学院的教育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我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设立于1939年,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所设18个学院之一。1949年11月,西北师范学院为适应国家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原三年制的劳作专修科,改建为四年制的艺术系,当时是我国师范院校中最早设立美术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首任系主任由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吕斯百先生担任。在后来的岁月里,学院在名称和设置上几经变迁。1996年,学校在原美术系和音乐系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2006年1月,成立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60多年来,先后有吕斯百、常书鸿、洪毅然、刘文清、方匀、韩天眷、汪岳云、黄胄、陈兴华、张阶平、杨鸣山等多位艺术大师在这里辛勤耕耘,为学院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为甘肃乃至西北和全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学院现设有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部、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图书资料管理中心等内设机构,有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版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多个本科专业方向,具有艺术学、美术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中国画艺术研究、油画艺术研究、美术理论研究、传统美术研究、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整体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在46名专业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15人。全院现有研究生近100人,本科生500余人。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教育部设立的十一所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在《人民网》公布的2002年中国大学艺术学科总排名中名列第19位,在师范院校中名列第4位。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1939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城固,更名为西北师范学院,同年设立英语系,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甘肃兰州,1950年学校撤消英语系,改设俄语教研组;1958年恢复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改名外语系。1999年12月学校进行院系机构改革,将原外语系与公共外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依托西北师范大学优良的师范教育和民族教育传统,充分打造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和民族教育外语教学并重的办学特色,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32人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20人,讲师78人;在校本科学生1200多名,各类研究生400多名。学院下设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研究所、外语培训中心、外语教育技术中心等内设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翻译、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四个本科专业;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硕士点下设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俄语语言学八个研究方向,同时还有英语教学论、俄语教学论两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及教育硕士招生方向,英语教学论方向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政法学院

123 评论

童真记忆2008

学校现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共有6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00名,教职工220人。其中高级教师48人,一级教师7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教师中有8人获国家级奖,16人获省(部)级奖,52人获地(市)级奖;在全国及省、市各科教学竞赛中,获得过全国二等奖,甘肃省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白银市第一名;200多名教师曾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有十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奖,五项获省级奖。一支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现任校长:张贵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党总支书记:雷玉芳 ( 雷玉芳同志为白银市六届人大代表,甘肃省十届人大代表。)

235 评论

梁小姐12

这个。。你傻呀。。来这学校。。。

244 评论

吃货终结者0416

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讲师3人;博士4人,硕士21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3%,他们分别毕业于日本中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10余所大学,教师队伍中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为省级骨干教师。另外,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阳、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院长谢晖等20名省内外知名法学专家为法学院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法学院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建立了教师论文竞赛、成果奖励、“以文入会”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激励措施,形成了围绕教学搞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深入的良好机制,在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司法实践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在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立法研究、西部法文化研究方面独具特色,有多项成果问世,在省内外法学界的学术地位进一步提高。2004年9月,青海省法学研究所挂牌成立,使法学院成为全省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研究的重要基地。2005年,国家法官学院青海分院在我院挂牌,使法学院成为青海省法学人才培养和法官培训的重要基地。全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其中王作全教授主编的《商法学》教材获青海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荣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9项,教育部课题3项,司法部课题1项,国家民委课题1项,青海省社科规划办课题9项,省教育厅课题3项,省法学会课题15项。

271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40余篇

    他在科研领域是非常厉害的,教授和知识学者,他拥有的专利和学术研究都很先进。

    tingting217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论文余篇

    真的非常的优秀,这个博导基本上就是一个月发表一篇论文,她的这些文章也让其他的一些学生吸取了很多知识经验,给很多人都提供了帮助,非常的优秀。

    如果蛋蛋愿意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表论文30余篇

    罗民教授先后研修于骨科、神经科、普外科、麻醉科、心脑血管科及重症医学科,具有多学科临床会诊经验30余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创建跨学科医师联盟,融合多学科先进技术,

    林hui杨659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60余篇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优秀的年轻朋友们都非常优秀,武汉一90后博导5年发60余篇高级期刊论文,足以可见她是很优秀的,同时身上也是有一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接下来

    Brita阿菜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论文50余篇

    高血压病是一个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中医虽然没有明确的高血压概念,但中医典籍在对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胸痹”“中风”等症状的论述中,部分相当于高血压

    fionazhang77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