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3

moon黄月月
首页 > 论文发表 > 朱汉清发表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uefiresky0

已采纳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无效阐释 马媛媛   李士金   张琪  袁编云:“《诗经》中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诗,虽不如情诗丰富,但也很有特色。”“情诗”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结婚与夫妻家庭都属于“情诗”。袁编把“情诗”与描写“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2] 之诗并列不妥。袁编举例云:“如《周南·桃夭》,诗人由柔嫩的桃枝、鲜艳耀眼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并祝愿她出嫁后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3]” 上文叙述与诗意不合。“灼灼”乃形容桃花之盛,并非云桃花“鲜艳”到“耀眼”也。诗人以“桃之夭夭”起兴,意谓桃花盛开之时,正是婚姻之时。并无“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之意,“宜其室家”也非“祝愿她出嫁后”云云,本诗描写的正是男女婚姻及时,诗人“叹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4] ,袁编想当然的叙述,使得本诗的意指变成了诗人“联想到新娘的年轻美貌,并祝愿她出嫁后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殊不知本诗既不是“联想”什么年轻美貌,也不是“祝愿”的问题。而是赞美女子之贤,必然宜其室家。“宜其室家”“宜其家人”决非仅仅是“善于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乃是说此贤女有利于该家庭繁荣昌盛之意。 仙风道骨是我对李士金老师的第一印象,留着一撮白白的长胡须,雪白的头发一丝不苟的梳在脑后,曾开玩笑的告诉朋友他像是在仙界修仙。李士金老师在带领我们研讨古代文学时,说了不少重要的话,例如:感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要善于在古代文学名著的海洋中游泳;发言讨论要有感而发,从心中流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发言要具有形象性、具体性、深刻性;讨论发言切忌空话、套话、大话;要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形式主义的千篇一律的无效阐释。学习古代文学的本质目的是追求真知,探求真理,自然地站在整个人类立场上看待宇宙世界的一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师曾问过我们“何谓古代文学?”见我们一脸迷茫的表情,他笑笑,捋捋胡子说道:“古代文学并不神秘,我们讨论的古代文学就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你们记一下。”这种霸气而不失自信的开场总让人倍感亲切。李老师课堂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第一节课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他的想法与要求,老师丰富的知识涵养能够旁征博引指导我们不拘泥于书本,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教我们要有兴趣学习、学会学习、有理想学习。课堂主要采取学生自我探究式学习,自我查阅、筛选、补充、汇总,做成PPT形式进行课堂讲解,老师评点为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我们。课件的准备情况和当堂讲课的成效都可以很直观的判断每个学生课后所下的功夫,通过这种学生一个个上台主讲的方式,我们确实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对于自己主讲的内容,更是一辈子难以忘记。这学期李老师的课我拥有两次上台主讲的机会,我在准备《赠白马王彪》课件的时候,内心很纠结根本无从下手,不知自己到底要讲哪些方面,后来回想起老师课上提出的制作课件的要求:字体要大,重点要突出,言简意赅,同时还要信息量大,学会筛选信息,不能照本宣科。最终我决定联系作者创作背景重点分析原文中的名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搜集一些歌颂友情的千古名句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并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课程形式也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口语表达方面的相对不足,对于讲演形式还是不能够特别自如的拿捏以及文学知识储备方面的匮乏。通过这次期末考试,我意识到自己对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门课,在知识储备方面严重匮乏,自己的文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就以后的发展而言,我认为必须严格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比现有知识基础更重要。最后还是要向李士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以及深深的感谢,感谢遇见您这位鹤发童颜的老师,让我们快速成长与进步。(0113150021马媛媛)  第一节课时,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在名著的海洋中游泳,要学会学习,感兴趣学习,有理想学习。李老师还告诉我们,要想很好的了解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就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因为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李老师很注重培养我们的能力,他不像其他老师只知道“满堂灌”,他鼓励我们大胆发言,独自讲课。虽然每人只有两次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难得的,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李老师对我们上课的要求是不能照本宣科,讲的内容要有新意,也可以针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尽管每人只有五分钟的讲课时间,但是却要准备很久。这不仅需要通读文章,了解文章,还要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写作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独特的观点和内容。我都是从知网上查找相关内容,我发现通过阅读一些学术论文,自己比以前更加了解文章内容了,甚至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观点。像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这两句,有关这两句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我记得有篇文章专门是从湖水的潮涨潮落规律,作者写此诗的时间,以及对“当”和“面”的分析,来解释这两句话,大概的意思是:“惋惜在他登临岳阳楼的时候,不是正当湖水盛涨,水面广阔无垠的夏季,虽然有风,但并没有浊浪排空。不然的话,眺望白波万顷中的青山,该是多么有趣。”(选自关于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一条注释的商榷)还有一篇文章则是从黄庭坚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说黄庭坚是以刘禹锡自况,大概的意思是:“可惜的是不能看到刘禹锡当年所见到的景观。”综上所述,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到的意思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古代文学课给我的最好的启示是,不能过于相信书本,要善于利用手中的手机进行查找资料。多读书,并且看待问题要多方面。(0113150056 张琪)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复杂内容应该作出具体分析。刚弼在十三条人命的案件上所造成的冤狱则是同样的严重。这样惨无人道、刚愎自用的断案活现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酷吏形象。毋庸多言,其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是何等的入木三分便不言自明。一个社会到了这种田地,脏官是处可见,危及人民,有目共睹,而所谓的“清官”也不过是些想当大官、急于往上爬的草菅人命的酷吏,社会是何等的暗无天日也就可想而知。玉贤和刚弼是貌似“清官”实质酷吏的典型。还有一种既非脏官又非酷吏的所谓“清官”,其典型代表是庄宫保,作者称这类人为“不通世故之君子”。这种官也是只凭主观愿望,不调查研究实际情况办事的人。庄宫保轻信一位观察的建议,用贾让“治河策”的旧法,不顾实际情形治理黄河。这一回莽撞的行动,竟杀害了几十万人!《老残游记》对于官吏的揭露非常深刻,且有不同层次。最浅的一层是脏官,他们的残害人民已不言而喻;第二个层次便是以玉贤和刚弼为代表的酷吏;第三个层次是人们都认为是好官的庄宫保一类。如此揭露吏治的黑暗,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这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已不可救药了,封建社会的丧钟已经敲响了!在作品的第一回自评里刘鹗说:“举世皆睡,真正无下手处,摇串铃先醒其睡。无论何等病症,非先醒无治法,具菩萨婆心,得异人口诀,铃而曰串,则盼望同志相助,心苦情切。”这里表现了老残救治这个社会的热心,这同他爱国爱民的思想是相通的,但他(老残)后来又说:“后来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种人才,若是我辈所讲所学,全是无用的,故尔各人都弄个谋生之道,混饭吃去,把这雄心便抛入东洋大海去了。”(第七回)为什么要抛却雄心呢?与其说是因为学无济世之用,毋宁说是因为老残和他的朋友们对当时社会在潜在意识中的极度失望。这暗示了这个社会的末日就要来临。在桃花山月夜的神秘气氛中暗含着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从另一个方面流露了本书对于现实社会的极度失望。面对现实的黑暗,心灵的空虚和苦闷无法解脱,只好借助幻想的世界来聊以填补精神的空虚、慰安胸口的创痛。刘鹗说本书是为了凋零的身世而哭泣,为家国而哭泣,确实也是:《老残游记》以其入木三分的形象的刻划,以其力透纸背的深刻的思想情感,以其哀而不怨、严而有度的独特风格,以其明白如话、平淡自然的质朴的语言,为奄奄一息、曰薄西山的封建王朝唱出了一曲无尽的挽歌。[5]                                                                                                                                                                                                                                                                     本期编辑:韩雪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页。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三版,第63页。 [4]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页。 [5]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214页。

254 评论

momohana0217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韵秋 李士金    陈佳慧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2]研究证明,人的无明状态导致对人事的错误判断。党中央的文件和宪法都强调公民权利,倡导学术争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袁编云“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3]。难道从先秦到隋唐五代的“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吗?这种说法显然与宋前文学史的实际情况不符。史传文学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的许多叙事诗可以视而不见么?倘若说“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这种“局面”是不是到宋代就“改变”了呢?显然要作具体分析,在元明清许多正统文人的心目中,通俗文学始终是受到“轻视”的,不能一概说到宋代便“改变”了“局面”。 袁编云:“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4]“诗文政治功能”是不是到宋代才“加强”的呢?显然不可轻易下结论。《诗经》具有的政治功能众所周知,兴观群怨,圣人明训。从先秦到清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来看,“文学”的政治功能比较而言是渐渐减弱的。袁编云“如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即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5]这是对于程朱理学的极大误解。试问何谓“自矜”?当学者以此“自矜”之词强加于程朱之时,恰恰证明学者之空疏不学。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在李士金老师古代文学作品选的课堂上收获了很多。感谢李士金老师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全班48位同学既能学习,又能改善自我。老师给了我们每个人上台的机会,同学们认真准备的课件内容都非常丰富,我感受到了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忧患意识,体会到了苏轼在惠州陋室隔帘听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也明白了杨万里还有“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也看到了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形象、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马致远《汉宫秋》汉元帝与昭君生离死别的苦痛…不仅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使我感受良多,老师组织教学的课堂氛围也让我受到启发。老师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在他的指导之下成长。老师第一节课就记住了我,这让我很高兴,在随后的几节课里,老师便把一个班的同学都记住了。同学们的课件都做得很认真,老师也给予生动具体的点评。记得刘媛媛同学讲的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老师给予了肯定,我们以前只知道杨万里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却不知道杨万里还能写下爱国诗句,有这样不一样的爱国情怀。而张雨纯同学讲的辛弃疾,老师给予了指导,讲课件不能一味的按照课件内容讲,我们要生动形象地把课给讲出来,那就要我们课后组织语言,认真准备。因此我知道了,上台讲课是一个机会,是我们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准备,机会只给准备好了的人。我第一次讲的是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我课后查了而非常多的论文,我了解到了欧阳修这个人虽然仕途崎岖,但是他依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总是表现出旷达自在的情怀。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预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乎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让我印象深刻,我非常喜欢欧阳修这个人物。不仅仅是课堂点评这么简单,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课堂的讨论以及博客的评论。课堂讨论非常激烈,对于每个上台讲的同学,我们都要认真听讲才能顺利的讨论。讨论包含了同学上课的内容,以及我们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或是问题,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老师都给予耐心的解答或者是引出一点让我们深入思考。这样的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印象。每堂课的博客评论都让我们把今天讨论的内容写下来,老师的博客是我们讨论的地方,也是我们日后进行复习的地方。自从上了古代文学课,我对宋元文学有了较深的了解,我也喜欢上了宋元文学中的诗词歌赋、散曲元曲。感谢李士金老师给我们的指导!(文学院1502班夏韵秋0115110230) 在李士金老师的课堂上,我感受到最重要的一点是“自由”!思想的自由和思维的自由!李士金老师的课堂改变了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刻板印象,而是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上,老师曾经提到过“依注教书,学生自会”的小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李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会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也会上台讲课,通过自己的课下努力来获取知识甘甜,从而进行知识的探究讨论,这是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在古代文学课堂上通过同学的研讨,带给我的也不仅仅只是好奇和新颖,更多的是通过同学的教课过程,我可以从中吸取到那些优点,规避那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李奇同学讲陆游那课中,我学习到了李奇同学大方得体的台风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我发现李奇同学在讲述陆游的爱情故事过程中节奏太长,导致时间延长,重点不突出,不利于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而从孙李雪同学讲《暮日游荷池上》时,她将热与冷对比,给予我们直观感受;并且提到应用拟人手法,给予荷花动态美。通过孙李雪同学的讲解,我明白了“诚斋体”这个文体,弥补了自己的知识盲点。在同学的教说课中,我体会到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乐趣!在李士金老师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身体上的自由,而是思想上的自由和飞扬。在课堂中,同学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或是想法,这能让我们立刻发掘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 “不能一味将爱情悲剧归结到封建制度的束缚”这一观点更是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也深刻明白了老师以前说的那句“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所蕴含的巨大意义。我们看待问题应该从本质出发,贴近古代人民社会生活来把握问题、解决问题。对待爱情这一话题,更应如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将爱情悲剧归结到封建制度。在和李士金老师接触的这一个学期中,老师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最真实、最生动、最有影响力的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的文学世界!悠悠华夏千百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在我们肩上继续传承下去;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应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下去;我们应该锲而不舍努力的将古代文化继续探索下去!(文学院1502班 陈佳慧0115110196) 圣贤文化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圣贤文化对每一个社会成员追求健康长寿的心愿深刻理解。然而,违背天理的人生追求不为圣贤文化所容。秦皇汉武迷信神仙,是真相信长生不老的存在,但严酷的现实所无数次告诉世人的是铁的自然规律。到东汉之末,巫风即大盛,相信鬼的存在至少比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实在一些。在模糊朦胧的境界中生活,憧憬一种未来的另一世界的生活,毕竟安慰了一下惶恐不安的心灵。此时小乘佛教的流入中土可谓应运而来,至魏晋已名僧辈出,佛学氛围十分浓厚。社会心理的趋向以最高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提倡和奉行而愈益导向鬼神的存在。梁武帝时著名的达摩太师来到中国,大开风气,从那时起,著名学者沈约等人均皈依三宝。北魏的胡太后笃信佛法,刻石佛于龙门,影响南北,声势浩大。故自晋讫隋,鬼神志怪的小说特多。社会心理当然是一种社会思潮的深切反映,其最大的特征是其实在性,他们就是那样想的,或者是那样认为的。鬼神之说是如此之盛,人心不作如此的想法,则无疑是不可思议的。[6] [1]致谢:本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淮阴师范学院朱汉清、周桂峰、施军、赵宜江、周平、李相银、许芳红、杨颖、陈年高、孙义清、陈华东、赵科印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受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PPZY2015C205)。 [2]周啸,李士金.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报告——以2009年朱子文学研究论文为例[J].青春岁月,2017(11)上:002-003. [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3页。 [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3页。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第4页。 [6]李士金著《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朱玉龙发表的论文

    近期全国各地降雨频繁,不少地区积水严重,停放在低洼地区或冒险驶入积水区域的车辆直接遭到水淹。不少车主担心, 搭载着电力系统的电动 汽车 ,能够100%做到防水保

    拽拽小蘑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汉服清代审美贴吧论文发表

    我不知道你这里的汉服是指汉民族服饰 还是汉朝服饰,也不清楚你这里的唐服是指伪唐装还是唐朝服饰如果是说汉朝服饰和唐朝服饰的话,那就是他们的基本形制都是交领 右衽

    力力力力力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朱小燕发表的论文

    朱小燕,女, 31岁,汉族,硕士,中共党员,2001年7月毕业于济南大学,留校担任辅导员。先后在机械学院、土建学院担任辅导员,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团委书记、

    杂草公主/yl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朱汉清在ei发表论文

    博士后出站指:博士后达到设站单位出站要求或工作期满时办理按相关手续离开设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必须出站。博士后人员出站申请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工

    我从来没喝过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朱至清N6培养基发表论文

    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产生最早是Sacks(1680)和Knop(1681),他们对绿色植物的

    晴天小希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