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个名那么难
复旦大学日前出台规定,从2011年入学的三个院系所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一改多年来实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我想就自己十多年从事研究生培养、多年从事《敦煌学辑刊》编辑的经验,对此发表一点看法。编辑不胜其扰我的观点是,首先,最好不要将在校期间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规定;其次,博士生和硕士生不要用统一尺度要求,博士生可以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毕业条件之一,硕士生最好不要求发表论文。硕士生一般研究水平不高,撰写的学术论文多为概论性或者综述性的,很难进入学术圈关于学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也有许多论文是重复性研究,将他人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加工后发表者不乏其人。作为期刊编辑不胜其扰。因为,第一,要对很多论文进行甄别,看其是否已经发表过;第二,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有雷同现象;第三,核查学术观点和论文内容有无抄袭现象。多数人情稿就是从这个层次来的,有些硕士生凑合出一篇论文,害怕发不了,就将导师名字挂上,有些告诉导师,还有很多没有告诉导师,对编辑造成误导,使得他们既担心淹没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害怕陷入抄袭门中纠缠不清。学术杂志成博士生培养者目前各个学校对此标准不一,有权威期刊要求,也有核心期刊要求。兰州大学原先要求必须在权威期刊发表,以历史学为例,就是《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后来增加《中国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又规定在以上权威期刊发表1篇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最近又改为,在CSSCI来源期刊各大类的前60%发表3篇或者前30%发表1篇。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实际上无形中将博士生培养权给了各杂志的编辑们。博士生能否毕业取决于学位论文的撰写水平,而不是发表论文杂志的级别,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拘泥于级别,在送审博士论文的同时或之前将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送审,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甚至一些好的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前期发表成果,通过严格的送审程序,照样可以毕业。人才培养是老话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取决于导师指导水平、博士生的悟性和单位学术氛围。导师指导水平是第一位的,指导水平不是导师的研究水平,很多专家很优秀,却指导不出像样的博士生,当然,没有水平的导师绝对指导不出优秀的博士。另外,理科的实验室模式不能用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科导师和博士生的关系只能是师生关系,绝不能像理工科那样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成果也不能混在一起署名。导师是博士生进入该领域的引路人,导师将以最短的时间引导博士生进入该学科前沿领域,根据学生的研究水平、能力和知识领域制定一个研究课题。导师要善于发掘博士生的潜质,做到身教、言教一致,鼓励优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博士生的悟性和用功程度也是培养关键,没有悟性的博士生很难培养,而有悟性不用功的博士生也培养不出高水平。悟性是博士生创新的基本条件,用功是博士生培养的最低要求。让他们融压力、动力和信心为一体,这样不需要硬性要求,也会产出优秀成果。
足球大大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要求不一样,在职的和全日制的也不一样,但是有硕士学位和发表文章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好像有的学校报考条件相对较宽,像北师大的经济学在职博士,要求本科毕业6年就可以,而且是双证博士,可以有派遣证落户口,好像还不错的,详细你可以咨询52885821
月光下的芙蓉
先要搞清楚,下边的关系。1,博士期间的小论文是你拿到学位的充分条件。2,博士学位证+博士期间比较不错的文章数量与质量=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一份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门票,缺一不可。强调:门票,门票,门票!3,如果去公司工作,入职的时候需要博士学位证。4,就时间有效性来说,对创业者来说,博士四五年的经历与训练所带来的进步,不见得比得上直接深度参与创业项目更有效。所以,你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无论你读博的初衷是为了科研,或是为了逃避找工作,那么既然读了,那就努力发好文章,出好成果/专利,然后拿到学位证。这才是读博的最优解。如果,你打算创业,那么在你充分调查好考虑清楚的前提下,去做决定要不要继续读下去。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
1年9个月拿到清华博士学位,一作发表SCI论文27篇,曾在国际大赛击败NASA.
他是清华大学航天学院建院 80 多年来首位获得此荣誉的学者。
复旦大学日前出台规定,从2011年入学的三个院系所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一改多年来实行的一
不可以,因为博士论文已经收录数据库了,再发表时抄袭率检测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