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super5man
参考文献可以是多种语言。正确的做法是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中将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如 Yang, Wanli)+ 年份 + 中文专著或文章名 + 出版社或期刊名(期刊号及发行日期——均需用英文)列出。中文书名或文章标题无需翻译,但可以用汉语拼音加括号附在后面,以方便检索。
椒盐儿橙子
你好!这个是可以的,没任何冲突。但需要将其翻译成英文,并且在后面表上“In Chinese” 或者是“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如果可以避免用的话,尽量少用,可以找相似的英文文献代替,但有些不能代替的话,找一些好一点的文献。
aprileatapple
英文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发表,对学术推广、职称晋升和国际交流都有着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写英文论文时,很多地方需要引用国内的数据资料,如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产业的统计数据等等。这些资料都是以中文形式成文发表的,在英文论文写作中需要翻译成英文进行引用。如果没有英文引用格式,又该如何规范引用中文文献呢?
1. 现有摘要引用法
大部分的中文杂志社都要求发表文章时提供相应的题目、作者信息、摘要等内容的英文翻译。当需要将中文文献引用到英文论文中时,直接在网上搜索中文文献相应的英语摘要,导入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医学文献王等)进行引用即可。
2. 自行翻译题录引用法
如果遇到十分古老或是足够冷门的没有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章,则采用自行翻译题录的方法进行引用。在文献管理软件中新建一个题录,按照中文文献的题录格式,在英文题录中依次翻译相应的条目,翻译完成后保存即可按一般题录进行引用。
首先,我们要清楚参考文献是面向读者的,是为了给他们传达文献的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容易地找到这篇参考文献。所以,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应从这个角度出发。
以最被认可的写作格式规范之一的APA style(被很多期刊使用的文章格式规范标准)为例,APA格式比较建议在引用外文参考文献时,如果是拉丁外语,则保持原始信息,但要增加题目的翻译,
1 引用文献的基本格式引文基本格式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文献作者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通常作主语), 我们把它叫做 “格式1”; 第二种情况是把作者的姓放在括
可以引用中文文章的,但是你引用的作为文章必须被EI或SCI检索。个人建议少用中文的。
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其中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SCI论文投稿投多了,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审稿人。有些审稿人很好说话,有些审稿人总是各种找茬,还有些审稿人很变态,随便找个理由就ko了一篇文章
可以上sci-hub或者通过百度学术免费索取原文。如果所在机构如学校或者图书馆、研究所等已经购买了发行该期刊的杂志的权限,以本机构的IP地址进入杂志官方网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