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7

魔都魔都
首页 > 论文发表 > 南邮教授发表25篇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末日女友CCCccC

已采纳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 1953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 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 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 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 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1年 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 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 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89 评论

爱dele的Vivian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中文名: 陈景润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 193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6年3月19日 职业: 数学家 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数学系 主要成就: “1+2”是哥德巴赫猜研究的丰碑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成果遥遥领先 代表作品: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影视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 1953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 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 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 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 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1年 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 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 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85 评论

bayueshisan

他平时特别的喜欢写作,并且他也非常喜欢文字类的事情,并且也有爱阅读的好习惯,平时也有积累的习惯,会把一些好的句子积累下来,慢慢的就写了很多的论文。

106 评论

岁月静好oO

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祖国陈景润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槛楼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231 评论

就是不高兴

1946年9月18日,金亚秋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西婺源。

197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毕业。

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82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科学硕士(MS)。

198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EE)学位。

1985年2月,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Ph.D)学位。先后任职于美国AER研究公司、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香港城市大学、日本东北大学 。

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套用"首席科学家 。

2004年,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2008年,出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TGRS)副主编,负责微波遥感方面工作。

2009年底,被任命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分会(IEEE GRSS)Fellow评选委员会主席。

2010年7月26日,获IEEE GRSS Education Award,是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2年,当选开发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5年7月,在义大利米兰召开的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RSS)年会上,金亚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是该奖设立50年来首位获奖的非欧美科学家 。

金亚秋提出了自然地表全极化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与成像模拟、特征参数反演与目标重构,形成了"空间微波遥感全极化电磁散射与定量信息"的系统理论;发展了"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及其在地球环境星载微波遥感、探月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套用;发展了"复杂背景环境与特征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模拟的计算电磁新方法 。

截至2013年11月,金亚秋在中国国内外已发表650多篇学术论文、14本中英文专著与文集,引用达2000多次 。

金亚秋秉持认真负责的理念,亲力亲为,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精心雕琢,甚至十数次修改,从来没有挂名的文章。金亚秋特别强调自主创新,他们主要科学成果的研究软体都拥有自主创新智慧财产权 。

2013年6月5日,金亚秋应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强化培养部主任陈鹤鸣教授的邀请,参加在仙林行政楼报告厅举行的"鼎峰讲坛"第九讲,为强化培养部师生带来了题为《对地对空目标与环境遥感信息的研究》的专场学术报告 。

2015年11月5日,金亚秋为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们做了名为《高解析度全极化多模式SAR电磁散射成像及其精细信息智慧型获取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报告 。

2018年9月25日,金亚秋在湖南大学南校区工商管理学院报告厅做了名为《四十年征途一回眸》的报告 。

金亚秋是中国在电磁波物理与空间微波遥感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长期从事电磁波散射辐射传输与传播、空间微波遥感与对地观测信息技术等研究,推动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套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民晚报》评)

金亚秋在自然介质极化电磁散射与辐射传输及其空间微波遥感套用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中国科学报》评)

259 评论

燃情咖啡

因为在自己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到了很多,而且也有很多的论文想要去不断的发表,希望自己在这方面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且也是想要让其他的人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186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了25篇论文英语

    翻译:...havepublishedsomepapersinthejournal【详释】在期刊上:inthejournal,地点状语放在句尾发表了:havep

    zhinaltl33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南邮教授发表论文

    南邮大学最好的导师是谁如下: 1、陈国良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LIZHIPINGZHAOBOWE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1、陈国良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

    双双鱼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授发表论文篇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

    穿G2000的恶魔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南邮教授论文发表

    他平时特别的喜欢写作,并且他也非常喜欢文字类的事情,并且也有爱阅读的好习惯,平时也有积累的习惯,会把一些好的句子积累下来,慢慢的就写了很多的论文。

    街头流浪泡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