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法119
大学生可以安排的期刊有很多很多,市面上的那些省级国家级的期刊,大学生基本都可以安排...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本科在读的学生,发表论文就成了提升自己价值的一个法宝。本科生发表论文最直接的好处,可以增加拿奖学金的机会。大学的奖学金评定有很多方面,其中论文发表情况是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期刊上发表文章,可见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都是掌握的不错的。本科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论文发表这个途径来达到目的。自己专业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本科生阶段的学术积累,通常是多查相关领域的资料,当然不是说查资料拼凑文章,是需要学习各种资料的写作思路,以及各类文章中的精华知识,能够写出创新点出来,也就是需要原创。同时精炼自己的写作语言,通过大量的学习,学生学术水平就会提高了,论文发表录用机会也会提高。
福娃小宝贝
了解法学论文发表在哪里
法学是什么?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学问。法学是是秩序与公正之学。不论是律师评职称还是研究生毕业升学都需要发表一些论文那么法学论文发表在哪里呢,可以选择哪些法学期刊进行投递呢?
在选择期刊的时候,首先您需要根据自己的文章方向和具体的需求去选择期刊,因为我国的法学期刊有很多,每个人研究的方向可能也不一样,所以选择合适的期刊才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的文章顺利发表,并且发表出来是有效的文章。因为不论是您毕业升学还是评审职称,如果文章发表的级别不够的话,也是无效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同级别可以选择的法学期刊:
核心法学期刊推荐:《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
《中国法学》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发表了大量最新和最重要的法学学术研究成果,所发表的成果代表了中国法学界最高水平,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的法学理论、传承法律文化、促进国内外法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级法学期刊推荐:《时代法学》
《时代法学》(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理论学术期刊,宗旨是:反映国内外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问题,促进法学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
法学论文可以发表在哪里?有哪些合适的期刊可以选择?上面两个出版物是都是不错的法律专业期刊,包括省级期刊和核心期刊,法律专业的核心期刊相对更多,对稿件要求的质量非常高,所以作者在提交前认真修改完善自己的论文、按照杂志的要求提交,这样的话这篇论文发表可能会更为顺利。
狮城*青云
周伟教授: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四川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四川大学人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兼任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政治学会会员,美国国际法学会会员。研究方向:公民基本权利,反歧视法,比较行政法。一、 个人简介1988年7月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德国MAX-PLANCK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美国天普(Temple)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曾代理身高歧视、乙肝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生命歧视等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宪法平与反歧视案件二、学术成果近5年承担的科研项目:1.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禁止歧视与少数人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人;2. 2008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中心,《《中国反歧视法理论研究》,负责人;3. 2007年,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等就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负责人;4. 2006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5. 2006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国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6. 2005年,美国福特基金,《中国宪法基本权利与违宪审查实证案例研究》,负责人;7. 2004年,教育部2004年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子课题“宪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研人员;8. 2004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中国西部劳动就业反歧视法律制度研究》,负责人;9. 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完善公民权利法律救济机制理论与实务研究》,负责人。10. 2002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体制创新研究》,负责人。11. 199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体制改革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发展保障制度研究》,主研人员。近5年主要学术成果:著作:1.《反歧视法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2.《宪法解释的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律询问答复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版;3.《宪法基本权利?理论?规范?应用》,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4.《德国行政法》,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5.《中国劳动就业歧视:法律与现实》(合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6.《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7.《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8.《宪法学》(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合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9.《宪法学》(教材)(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论文:1 .《第一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期与会议议程研究》《清华法律评论》2008第5期2.《宪政:理念与实践》《法学》2008年第4期3.《城镇就业中的身长歧视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4.《中国城镇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研究》《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4期5.《城镇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研究》《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6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专职化的进程与展望》,《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7.《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 的说明》,《河北法学》2007年第6期;9.《我国就业中年龄歧视的实证研究》,《政法论丛》,2007年第3期;10.《中国地方外地劳动力就业立法例合法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11.《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12.《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的保护问题》,《法学》2006年第6期;13.《论禁止歧视》,《现代法学》2006年第5期;14.《婚姻与国家:婚姻自由之宪法之维》,《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15.《宪法解释中学说解释、历史解释和先例解释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005年3期16.《我国立法中专门委员会审查法案的主要问题》,《学海》2005年第3期;17.《活的宪法解释——以宪法解释明确宪法及其与法律的界限之实证问题研究》,《黄海学术论坛》2005年第5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13、《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与行政法》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18.《论立法上的平等》,《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2期;19.《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20.《我国宪法解释的特征与意义》,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3期;21.《宪法解释的方法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22.《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23.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立法程序之改革》,《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24.《改革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草案为各专门委员会分别审议的立法程序》,《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25.《中国公共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前瞻》,《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4期 ;26.《中国宪法诉讼的现状、理论与前瞻》(德文),《德中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27.《法律询问答复法律效力实证研究》,《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6月;28.《活的宪法解释案例补充宪法规定研究》,《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29.《立法机关委员会管辖比较》,《人大研究》2003年第4期。近5年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1 .2007年4月19日,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表中国反歧视立法机制最新发展的演讲(China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ve and Cases Recently Development);2. 2006年12月13日-14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中华律师协会: “反就业歧视”律师培训及国际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就业歧视案件诉讼实践”的演讲;3 .2006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西部高校教师人权法教学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禁止歧视的理论与法律实践”的演讲;4 .2006年8月19日-20日,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必要性和理论框架:中国项目成果发布会及研讨会,发表题为“西部就业歧视研究看中国建立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演讲;5 .2006年7月15日-21日,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 艾滋病毒/艾滋病法律防护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发表题为“疾病、反歧视与宪法平等权——以乙肝歧视案为例”的演讲;6 .2006年6月9日-11日,瑞典人道主义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平等权与公益诉讼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有关平等权的公益诉讼”的演讲;7. 2006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四川省司法厅:宪法平等与就业歧视公益诉讼法律技术与方法研讨会,发表题为“就业平等与反歧视公益诉讼的法律策略与方法”的演讲;8 .2005年,韩国光州亚洲人权论坛,发表题为“中国环境法律与环境权”的演讲;9 .2005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发表题为“中国劳动就业反歧视法律案件的发展”的演讲;10. 2005年,芬兰Turkey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发表题为“中国宪法平等权的法律诉讼”的演讲;11. 2005年,美国律师协会,发表题为:“妇女权利与公益诉讼”的演讲;12. 2005年.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中国西部高校教师人权法教学研讨会,发表题为:“中国禁止歧视的公益诉讼”的演讲;13 .2004年,北京中欧人权两公约第六次网络研讨会(EU –China Human Rights Network Seminar ),发表题为 “工作权及其实现”的演讲;14. 2004年,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作题为“中国宪法平等权诉讼的最新发展” 的演讲;15. 2004年,北京挪威奥斯陆大学中国合作项目讨论班做题为“以案说法——运用中国法律中的平等权条款对抗就业歧视问题” (Using the Chinese Equality Clause to Fight Agains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 Discussion On Recent Cases.)的演讲;16. 2003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做题为“中国宪法发展与制度发展的多元方法”(Differing Approaches to Constitu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的演讲;17. 2003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亚州法论坛,做题为《中国宪法诉讼》(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 in China)的演讲;18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所,做题为《中国宪法诉讼近况》(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a constitutional litigation)的演讲三、成果获奖情况省部级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 三等奖 第一名 1999年《有关中国法院适用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研究》司法部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二等奖 2003年《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 三等奖2005年《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司法部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各国立法机关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论恩格斯晚年关于法的功能的理论》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991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05年四、学术、技术组织任职情况2007年至今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2006年至今 四川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 副会长2007年至今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立法咨询专家四川省政协法制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都市人大常会立法咨询委员会
太阳的路
陶涛,法学硕士、医学博士,宪法与行政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人权法学、医事法学。 主要承担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立法学、人权法学等课程的讲授。先后在《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研究》、《中华学术论坛》、《学术前沿》、《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法医学杂志》、《法律与医学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专著6本;先后获得四川省法学会优秀法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成都市检察官协会检察理论研讨会一等奖;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法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川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奖。
长期从事高压下凝聚态物质和功能材料的研究,将高压物理和纳米材料相结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高压原位纳米材料新兴交叉领域的研究,组建了国内第一支高压原位纳米材料研究
1、论文1)民族区域自治与西部大开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独著。该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2)用好经
2018考研交流群 586254585 考研的同学对于研究生的学费,奖学金,助学金这些相关的信息应该都比较关注。猎考考研小编整理了“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政策”相关
法治论坛是c刊。 2021年5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了最新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来源集刊目录(2021-2022)》,广州市委政法
徐继敏, 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主任,教授,法学博士,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政府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