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淚
【辩论反方】文凭不等于能力“高文凭”,阿!多么神圣,多么令人仰慕的名词!扛着它——尽管您再苦再累,只要扛着,仿佛必会有甜头可尝。应聘时你可昂首阔步,亲友谈论起来时,你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然而,“文凭”=“能力”?我要说:“不!”诚然,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凭”已成为我们的“铁打招牌”。你要立足于社会,没有“文凭”,就等于没有了通过关卡所必需的通行证,寸步难行。于是乎,“弯腰驼背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为了那所谓的“人生目标”,我们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四处奔波,聘请家教,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渐渐陷入“应试教育”设下的怪圈中,高喊着“哎嗨哟嗬!”大有伏尔加河船夫那为生存而努力一搏,却又夹杂着万般无奈,心想:“‘面包’也许就只在一步之遥。”却孰不知早已逝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拿到了文凭,就算有才能了吗?曾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考第一并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科学家中,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美国人比尔·盖茨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踏上了社会,仅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竟一跃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之父”。与他们相比,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人,文凭不少,但只会说,不会做,遇到需要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手足无措了。可见,有文凭,没有实际工作行动和经验,也只是一纸空文。所以,文凭反映的是基本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要真正全面地拥有才能,就得从平常的一点一滴中,学会“把说付之于做”。再者,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如果不经常应用,便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与其花费光阴扑在那对自己将不会有多大帮助的“应试”产物上,还不如用心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借鉴于美国的教育方式,他们的育才方针就是“多做”制的。学分中70%是能力操作题,政府每年在教育上,总要投资上亿美元,可见美国人对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当然,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在教育制度方面暂还不能摆脱“应试”的阴云,但我们应把握每一个机会,自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把它作为衡量我们这一代人素质优劣的标准。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含实践能力的‘文凭’,与‘才能’是决不能够等同的!”(汪忞未)【评点】反方认为“文凭不等于能力”,因为“文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文凭反映的只是基本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再者,“高文凭”与“高能力”有段距离,只有“经常应用”,不断实践,“文凭”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作者最后指出:“不含实践能力的‘文凭’,与‘才能’是决不能够等同的”。选例典型,较有说服力。
小统哥9888
现代读书人都希望得到一纸文凭,文凭是本领、水平的象征。读书人若有了文凭,各路关卡便大开绿灯。有文凭就有水平吗?否,文凭不等于水平。现在有些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可谓是兢兢业业,学习毫不松懈,成绩也是一流的,这本是件好事,可当他们踏入社会后,竟显得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书本知识不等于实践知识,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空有一纸文凭,没有实际水平。更有甚者,不少学生,胸无大志,在校期间,不学无术,每日逍遥无事,虚度岁月,虽然混得了一纸文凭,但实际能力、工作水平那就可想而知了。人们都处在一定的生活中,但是,人们的生活、工作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异。就像游泳一样,人们都知道游泳技巧,但有的人搏击浪涛,有的人停留在浅滩,有的人坐在岸边,有的人望洋兴叹。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水平。文凭不等于水平,倒过来,有水平那就不一定要有文凭了。我国古代大科学家张衡,大数学家祖冲之,大文学家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他们谁又有文凭呢?特别是大文学家曹雪芹,他写的《红楼梦》包涵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如果清代有学士、硕士、博士这些名堂,曹雪芹定能在好几个领域通过论文答辩而获得学位。文凭不等于水平,再看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虽然文凭不高,甚至还有少数人没有什么文凭,可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际水平远远超过了所谓的文凭。附近有位叫李晨阳的老人,现在已年近古稀了。他是老三界的高中毕业生,做学生时成绩也不错,但几次高考均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正当他雄心勃勃,再准备复习迎考时,高考取消了,接下来是推荐上大学,由于他家庭成分不好,因此,上大学对他来说也没了指望。等恢复高考制度后,他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而高考年龄规定在三十岁以内,这样一来,高考又与他无缘了,他只能望校兴叹。可他并不因此气馁,而且顽强拼搏,在家搞了三十多项发明创造,其中有三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其创造水平,是许多有文凭的大学生望尘莫及的。2001年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为圆大学梦,李晨阳老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欣然参加高考,成为大学里的一名“老”大学生。当然,文凭与实际水平相当的大有人在,这里所讲的也并不是说文凭无用,要强调的是文凭不等于水平。
念念花语
一、获得本科学历的意义为什么要拿本科,获取本科到底有没有意义,有哪些重要意义,又花钱又花时间到底值吗?经常有同学问起类似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分析拿本科的主要意义。(一)找工作近几年山东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到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生都基本没有机会,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当然,高学历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发展速度越快。(二)工资定级目前,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500元以上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尤其是一些不规范企业,并不以学历定岗,只考虑为其挣了多少钱。(三)人事改革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四)考研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发表论文,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想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五)考证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现在公证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反了。(六)考公务员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现在许多人都想做公务员,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现在大多数公务员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才有资格报考,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工作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
remark 所表示的“说话”含有评论性的意思。例如,在学生的演讲比赛结束时,班长请在场的师长讲讲话,这种讲话是remark而不是任何其他的词 review 只
看题目要求是写人还是写事,如果是要求写人的文章,叙述的重点就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如果是写事的文章,人只是其中的主角,主要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事件来突出主题以
1对于学术研究,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展现出来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也是最好途径2再者学术论文也是检验研究水平和层次的一个媒介,可以凸显学术研究水平,也是将研究成果共享
对于普通学者而言,学术论文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本校保研、考研的同学而言,文章是其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针对准备本校保研的学生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