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6

明.设计
首页 > 论文发表 > 榆林学院期刊投稿邮箱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钱川同学

已采纳

就业市场现在怎么样?这是很多学生都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想要选择一个未来前景好的专业。其实,就业市场现在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也不是特别糟糕。对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榆林学院性质公办 榆林学院概况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公费师范生200名,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线,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学校现有榆阳和绥德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6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秀教材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目前正在广泛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同榆林市一道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进入新时代,榆林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榆林市委市政府把榆林学院作为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核心、把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助力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近1000项,经费约8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高层次项目方面近两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4项,居全省16位,2023年在全国基金总数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获批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23项,实现经费和数量均不低于60%的逆势增长。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余项。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榆林学院领导张新柱 张新柱,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凌示范区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党总支书记,铜川市耀州区区委副书记(正县),杨凌示范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局局长、杨凌示范区金融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企业工委副书记,杨凌示范区旅游局局长、杨凌示范区文物局局长,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23年12月任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兼任陕西省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许云华 许云华,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苏金坛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分管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系化学与化工学院。 历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12月任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榆林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许云华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计划、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12篇,其中被SCI收录72篇、EI收录107篇;已申报国家专利167项,获准授权9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参与编著出版著作2部。获“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治山 李治山,男,汉族,1963年8月生,陕西榆林人,中共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讲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工会、离退休人员工作部、校史办(档案馆),联系文学院、政法学院。 1986年7月,榆林学院(原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辅导员、党办秘书、宣传部副部长、校办主任、党办主任兼机关总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等职,2001年3月任榆林高专党委委员、组织部长,2005年1月继续担任榆林学院组织部长,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2年至2004年,在职参加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获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2006年至2008年在职参加陕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并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张富林 张富林,男,汉族,1961年12月生,陕西米脂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教育硕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评建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联系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系,1982年起先后在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4年任数学系副主任,1996年任教务处副处长,2000年1月任教务教辅系统党总书记兼教务处副处长,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长”称号。2005年起任教务处处长兼评建办主任,期间于2006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留学半年,研修代数数论。2010年3月至6月参加了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举办的“陕西高校第十八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榆林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高等代数、近世代数、代数学选讲、初代研究等课程,主编“高校21世纪师范类规划教材”一部,先后获榆林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代数学研究,在《东南亚数学通报》(SEABullMath)、《数学论证》、《模糊系统与数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一般BCI-代数与Abel群”研究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先后获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特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张晓 张晓,男,汉族,1965年4月生,陕西横山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管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后勤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后勤服务集团,联系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1987年7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分配到榆林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榆林学院英语系公外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工会主席、系副主任;榆林学院后勤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榆林学院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2008年12月任榆林学院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2015年6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英语系及管理学院多门主干课程,系统讲授过《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管理学》、《管理与沟通》等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及开发》获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技厅二等奖。 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工作者称号。 尚爱军 尚爱军,男,汉族,1968年9月生,陕西吴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团委、保卫处(综治办),联系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榆林学院任教。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晋升为教授。 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任榆林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期间,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在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在陕西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第十九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省委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农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工作,系统讲授了《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先后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榆林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何崇鋈教育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在《水土保持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水土保持研究》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的“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2004年8月获榆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康伟 康伟,男,汉族,1970年9月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分管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处、科研处、学报编辑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199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同年分配在绥德一中任教,1995年至2000年任校团委书记,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1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社科系秘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等职;2004年至200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任榆林学院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2009年至2014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院长。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国家干部教育行政学院“第十四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至任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同时兼任推进榆林大学建设办主任。2017年4月-2017年7月,在省政府信访局挂职省信访督查专员;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第十一期”培训班;2019年9月-2019年12月,参加了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干部一班的培训学习。2016年10月至今任榆林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自任教以来,系统讲授了《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近几年,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核心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项目6项(其中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的2项,榆林市政府1项,校内重大科研项目1项,均已结题)。 曾荣获榆林市“优秀团委书记”称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2009年度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10、2014年两度遴选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荣获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一班优秀学员称号。 姜劲波 姜劲波,男,汉族,1967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本科学历。现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全面主持学校纪委、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 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0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作。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陕西省编办工作,历任陕西省编办市县处副处长、事业处副处长(期间: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挂职陕西省韩城市委副书记)。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编办体制改革处(政策法规处)处长。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任陕西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兼内设室主任。2019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3年11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26 评论

paradisevita

那必须是渭南师范学院大学好呀。气氛很好,很务实,很注重基础。网上说什么考研有黑幕其实啥都没有,只是有些学院老师更偏爱自己本科带过的学生(人之常情)。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正高级职称109人、副高级职称336人,博士学历教师24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朝阳、西岳、汉马、富平四个校区;馆藏图书229万余册,电子图书120万册;下设15个二级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有中外联合办学机构莫斯科艺术学院。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开办63个本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8万余人;建有8个省部级科研机构,10个厅局级、校市共建或校级科研机构。

在学校就读需要注意的和技巧:

1、不要旷课。自己的专业要做好笔记,平时注意划重点。严格要求自己。要自爱,不要随波逐流,放纵自己。

2、多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可以开阔视野。不会产生消极或者是颓废的情绪。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分清轻重主次。

3、多去图书馆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书也是一种充实自己的好方法。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习惯于上网查资料看视频,但是亲身体验图书馆书本的海洋,安静的环境中,看着那些认认真真一同读书共勉的同学们,会让人充满干劲的。

4、学会与同学交往与相处,凡事多助人,并且乐于向他人求助,这样,就会生活起来得心应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渭南师范学院

127 评论

谁是小小

应该是渭南,榆林,安康这么个顺序的!

130 评论

芊芊寻2013

安康排最后是肯定的。

205 评论

马路口的miraale

榆林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139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榆林学院(Yulin-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现有榆阳、绥德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有全日制在校生15722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495人,专科生972人,硕士研究生197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0人。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榆林学院起始于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科研平台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06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子项目1项,省级项目58项,厅(局)级项目200余项,横向项目6项。学校用于科研的经费支出超过3000万元。公开发表论文1616篇,其中核心期刊725篇,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论文71篇;出版专著4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省级科研奖励8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0项。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和产学研合作,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等40余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4年,学校与榆林市政府以及省内13所高校、108家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榆林市产学研合作联盟。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学校荣誉

学校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院校、陕西省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坚持立足榆林、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内涵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榆林大学而努力奋斗。

科研项目

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1个、一流培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学科建设

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交流合作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北方(北极)联邦大学等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秉承“深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行业需求,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农业节水”“洁净煤技术”“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被推广运用于榆林社会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优势专业及学科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思想政治教育

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省部级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93 评论

相关问答

  • 榆林学院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榆林学院邮编719000。 榆林学院研究生院  地址:榆林学院行政办公楼110 电话:  邮编:719000。 榆林学院算是榆林市唯一的一所大学,相对来说住宿条

    哆啦Y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榆林学院期刊投稿

    学院占地6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有教学用计算机1958台,语音实验室564座,多媒体教室4232座,电子阅览室

    脂肪君绝缘体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榆林教育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不是,榆林教育是一期刊号。它是一个学术性的刊物,专注于发表关于教育、儿童发展、学校管理等内容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章。

    木小蹬蹬民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榆林学院学报期刊投稿邮箱

    当然承认: 林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 199

    吃拉面只喝汤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榆林学院学报期刊投稿格式

    当然承认: 林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榆林市,是陕西省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 199

    yaodabian02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