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5

我有个性
首页 > 论文发表 > 北大地球物理学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嘟嘟的哲妈

已采纳

曾融生在中国首先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研究地壳构造,提出地壳的分区。发现1974年5月云南昭通大地震的多重性。1984年出版《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与合作者发现华北地幔顶部另有一个界面,和莫霍界面同为薄层顶面。深入研究唐山和华北盆地以及唐山震源区的深部构造,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统一动力学模式。1990年后,承担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测任务,并提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它也适用于其他的陆—陆碰撞带。 后来又着力研究大陆岩石圈构造和地震成因等问题,其论文《唐山震区的岩石圈构造及伸张盆地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1年他被载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有成就的人》(Men of achievement,第15版),同年美国传记协会也将他收入到《世界5 000名人录》(5 000 personalities of the world,第3版)中。 ●深部构造研究曾融生院士是中国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工作的开创者。●对人工折射地震方法的研究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工业部的支持下,利用由前苏联引进的低频(频率小于10赫兹)地震方法和技术探测柴达木盆地很深的基岩界面。曾融生主持这项工作,并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他和同事从地震波的理论出发,详细分析了所获得的极强的续至波的性质,鉴定出不同类型的震相。其中包括:①基岩界面的首波;②地壳内高速夹层所产生的首波和回折波;③莫霍界面的反射波;④不同类型的多次波等。他们首次测定了柴达木盆地基岩界面的深度和起伏,解决了柴达木盆地的一个难题。 1978年以后,曾融生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的深部构造研究工作。研制出新一代的模拟地震测深仪器。1990年,曾融生等完成了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的编制,并对中国大陆构造作了阐释。 ●对天然地震波与深部构造的研究曾融生在1965年发表了《中国境内Rayleigh波的相速度》一文,对比了国内不同地区地震台站的瑞利(Rayleigh)面波相速度和相应的速度构造与地壳厚度。这是第一次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和速度构造进行系统的比较。为适应当代固体地球物理学迅速发展的形势,曾融生自1976年开始广泛收集并系统整理国际最新资料、成果和理论,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工作者对地球内部研究的新进展,编写成66万字的《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专著,1984年出版。该书全面讨论了有关地球内部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并深入研究地球动力及其对地球表面构造的影响,此外还将其他行星的探测结果同地球进行对比。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固体地球物理理论和应用的重要论著,对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和教学都有很大影响。 ●地壳动力学研究曾融生另一方面的成就是利用深部构造资料对大陆地壳动力学的探讨。1973年,曾融生根据地壳厚度、重力及地形资料,提出:华北与华南属于两个不同的块体,它们各自已经达到重力均衡状态;它们的标准地壳厚度和密度分布各不相同;它们的地壳厚度和重力的关系可以两个不同方程来表示。 对于1976年发生的唐山地震,曾融生自1980年以来先后对地震测深、反射地震及天然地震的资料进行解释,并连续发表了《从地震折射和反射剖面结果讨论唐山地震成因》(1988)、《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成因》(1991)等多篇文章。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3年至2005年期间,曾融生共培养6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基本情况如下 :【周民都】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5年03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田小波】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 2002年12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横向非均匀介质中接收函数的数值模拟与偏移成像研究【丁志峰】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9年12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近震层析成像的理论及应用【吴建平】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7年10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反演与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研究【吴庆举】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6年05月01日; 授予学位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反演方法与青藏高原岩石圈速度结构研究【朱良保】 学位类别:博士 ;授予学位日期1993年; 授予学位单位: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位论文:Maslov渐近理论地震图 专著 序号作品年份出版作者1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1984科学出版社曾融生2固体地球物理学论评 19911992地震出版社曾融生主编3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曾融生,陈运泰编著4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2004清华大学出版社曾融生,陈运泰期刊论文 [1] Kan Rongju, Hu Hongxiang,Zeng Rongsheng,Walter D. Mooney, Thomas V. McEvilly, Crustal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profiles, 1986, Science, 234, 433-437.[2] Zeng, 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eastern neighboring areas with implications to the model of collision between continents, 1993,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6(2), 251-260.[3] Zeng, R. et al., Seismicity and focal mechanism i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lithospheric flow, 1993,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6(2), 251-287.[4] Zeng, R. et al., On the dynamics of extensional basin, 1995, PAGEOPH, 145(No. 3/4), 579-603.[5]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喜马拉雅—祁连山地壳构造与大陆-大陆碰撞过程,1998,地球物理学报,41(1),49-60.[6]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吴建平,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2000,地球物理学报,43(6),780-797.[7] Wang Chun-Yong、Rong-Sheng Zeng、W. D. Mooney、B. R. Hacker, A crustal model of the ultrahigh - pressure Dabie Shan orogenic belt,China,derived from deep seismic refraction profiling,2000,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5(B5), 10, 857-10, 869.

285 评论

豆浆煮菠菜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347 评论

bluefiresky0

地质系图书资料室概况地质系图书资料室创建于1955年,现有馆藏面积约260平米,设有光盘与网络检索室、地质图件室、阅览室;馆藏各类文献5万余种册,地质系图书资料室在北京大学文献收藏与管理中属大型专业分馆,地质图件资料和专业学位论文收藏与利用是我馆特色。馆内文献检索手段完备,书本式检索工具有美国地质文献提录与索引(BIG)、中国地质文摘、石油文摘、古生物文摘等检索刊物,光盘与网络检索室通过校园网可以进行网上电子资源的浏览和查询。丰富的专业书刊资料,先进的检索手段,良好的服务,使图书室在学科建设和理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质系图书资料室现有两名工作人员,在搞好日常的理与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几年来完成多项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多篇。地质系图书资料室在北京大学文献收藏与管理中属大型专业分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我馆曾获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先进单位荣誉。献馆藏文数量馆藏文献量:图书 25000册、期刊册(合订本)、毕业论文 3200册、 图件资料 3800幅(册)、内部资料 1000册,(共计)馆藏各类文献万余种册,订有国内外主要地质刊物余种(中文现刊种、外文现刊种)馆内订有国内外主要地质专业刊物300余种,其中中文现刊150种、外文现刊78种,有的外文期刊馆藏历史悠久,例如: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1845年出版,中国地质学会志(1922年创刊,1952年改名为地质学报)地质论评(1936年创刊)本馆从创刊号收藏至今。地球物理学系图书室概况:地球物理系图书室位于理科楼群和逸夫楼之间的连廊二层205。现有面积650平方米左右,阅览座位100个。我系图书室的藏书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一部分。地球物理系图书室是我系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收藏着以我系各个研究领域为主的期刊、图书等专业性文献,同时还有一些基础学科的数学、物理、计算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近4万册。收藏最早的期刊是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于1872年创刊的“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已经120多年的历史;我们还收藏着不同时期的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历史天气图;除书本式的资料外,还收有部分录象带、平片、光盘和数据库;每年订购中外文现刊及国内外赠送的刊物近180种。图书室现配有七台计算机,供读者从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在图书室读者查找文献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辅导。图书室现有工作人员三人,其中两人具有高级职称;她们不仅是本系的有关学科毕业,同时还系统的研修了图书馆和情报学的专业,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图书室多次参加并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曾于1986年和1991年两次获得北京大学自然科学三等奖,这在全校资料室系统中是屈指可数的。档案馆档案馆部分是1996年以后由北京大学和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支持的新建项目,拥有4个标准地学标本存档室、1个科研和教学成果展示厅、1个信息处理室、4个研究工作室,总面积约2500 m2,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地学标本存档和研究设备、以及可供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的多媒体演示系统;是北京大学培养地学人才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陈列馆陈列馆部分创立于1909年,是我国最早的地学专业博物馆。展厅面积400 m2,汇萃了90余年教学标本的精华和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学标本;是北京大学进行学生素质教育和科普宣传的基地。

354 评论

momohana0217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球物理省级期刊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淘气别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应用地球物理期刊投稿

    《应用地球物理》杂志信息: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检索系统SCI收录的综合性应用地地球物理英文版定期期刊,逢3月,6月,

    绿兮衣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国科学地球物理期刊投稿

    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

    小猪乐乐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地球物理学学报期刊投稿

    可到它网站线上头稿,也看下投稿要求等等,图片放在WORD里就行,一般要求清晰

    静静仰望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地球物理类期刊投稿

    这个期刊是欧洲国家荷兰(NETHERLANDS)出版的期刊。 期刊名字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J APPL GEOPHYS

    兔兔水桶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