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氤氲
范 铮 1936年3月生,安徽桐城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焊接专业。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质量保证处质量保证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上海市闵行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国际)会员。创办上海机电工业专科学校九分校焊接专业,培养百余名有用人才。1978年—1987年任焊接工艺员、三类压力容器焊接责任工程师。
浩然真气
1939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 ,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之后工作于重庆中央工业试验所锅炉制造工厂 。1941年,在中国工程学会年会上宣读“锅炉制造工艺”论文,并决心投身于祖国的动力工业 。 1944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陈学俊由抗战时的首都重庆乘机经印度加尔各答再乘车至孟买乘船去美国,途径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至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城然后去纽约。在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工作一年,并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参加该公司在美国各地的动力锅炉安装及试运行工作,之后去普渡大学研究院读书,在苏尔保(Solberg)教授指导下,写出“蒸汽动力煤燃烧研究”论文。1946年6月,通过答辩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在继续选修几门博士生课程后,毫不留念美国舒适生活及教授的挽留,于1947年春返回祖国,志在为中国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归国后,陈学俊教授在上海中央工业试验所(由重庆迁到上海)任热工实验室主任,同时到交通大学兼任教授,并主编出版国内第一本《热工专刊》。1950年起担任交通大学专职教授,从此全心全意教学并进行科研工作。 1957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支援西北,陈教授全家由上海迁来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至今。 陈学俊教授在1952年国内第一个创办动力机械系锅炉制造专业,1955年至1956年,他开始指导二年制及四年制研究生,并从此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理行研究工作。陈教授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液膜倒置”现象,首先提出截面含气率在某一范围内可小于容积含气率的新论点(1960年),数年后为外国研究皆可证实。 1980年底至1990年初,螺旋管中气液两相流与传热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陈教授及其研究团体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超前的,提出国际上第一个卧式螺旋管高压汽水两相流型图以及“液膜影响区”新概念;在国内外首次用激光测量了螺旋管内环状流中液相的局部速度分布,首次提出了上下壁温飞升点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式。对垂直上升管、并列管、倾斜管及螺旋管的压力降型脉动、密度波型脉动、热力型脉动在高压下进行创造性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判别密度波型脉动的准则式,区分了汽化点处这一新的脉动形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陈学俊教授在1979年主持创建了中国唯一的压力可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实验系统,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进行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集中在汽水两相流流型、流型的转换、沸腾传热及两相流不稳定性,得出一系列新概念及理论模型,他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使得西安交通大学在两相流与传热方面的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校之一。也正是由于陈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使实验室在1990年成为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他担任这一重点实验室主任与40余位研究人员从1990年至1998年进行热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出卓越的贡献。 1950年,起担任交通大学专职教授,从此全心全意教学并进行科研工作。 1957年,陈教授全家由上海迁来西安,到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工作。 1980年,陈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期间,曾任该校动力系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学报编委会主任等职。
派大海绵
燃料特性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种适应性广,但对于已经设计成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只能燃烧特定的煤种(即设计煤种)时才能达到较高的燃烧效率。由于煤的结构特性、挥发份含量、发热量、水分、灰份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有很大差别。我国主要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对煤进行分类,按照挥发分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将煤分成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等。挥发分含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煤形成过程中碳化程度的高低,与煤的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煤种本身的物理组成和化学特性决定了它们在燃烧后的飞灰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东南大学收集了山西大同烟煤、广西合山劣质烟煤和福建龙岩无烟煤等几种典型煤种在电站锅炉中燃烧生成的飞灰,制成样品,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微结构分析。收到基灰发分含量为10%的广西合山劣质烟煤所生成的飞灰大部分是较密实的灰块,表面不光滑,没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大部分粒子的孔隙率都较小,仅有少数球状空心煤胞出现,但孔隙率也不大,壁面较厚,表面粗糙。该飞灰形态表明,该煤种燃尽率不高,取样分析其飞灰含碳量为10%左右。福建龙岩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较低,只有4%左右,属典型难燃煤种,表现为着火延迟、燃尽困难。虽然发热值高,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1500℃以上,但燃尽率低,生成的球状煤胞中绝大多数为无孔或少孔,虽然也出现多孔薄壁球状煤胞,但数量极少。无孔或少孔的球状煤胞表面很光滑,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对燃尽是极为不利的。从煤粉锅炉种采取飞灰样,分析其含碳量在10%以上。山西大同烟煤飞灰中虽然也发现有极少部分少孔的密实球状煤胞,但绝大部分为多孔的疏松空心煤胞和骨质状疏松结构煤胞,这两种煤胞的孔隙率很大,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反映表面积,对煤粉的燃尽十分有利,因而这种烟煤的飞灰含碳量很低。
安妮果果33
锅炉采用单锅筒,自然循环方式,总体上分为前部及尾部两个竖井。前部竖井为总吊结构,四周有膜式水冷壁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一次风室、浓相床、悬浮段、蒸发管、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及高温省煤器。尾部竖井采用支撑结构,由上而下布置低温省煤器及管式空气预热器。两竖井之间由立式旋风分离器相连通,分离器下部联接回送装置及灰冷却器。燃烧室及分离器内部均设有防磨内衬,前部竖井用敖管炉墙,外置金属护板,尾部竖井用轻型炉墙,由八根钢柱承受锅炉全部重量。 锅炉采用床下点火(油或煤气),分级燃烧,一次风率占50—60%飞灰循环为低倍率,中温分离灰渣排放采用干式,分别由水冷螺旋出渣机、灰冷却器及除尘器灰斗排出。炉膛是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关键,采用湍流床,使得流化速度在3.5—4.5m/s,并设计适当的炉膛截面,在炉膛膜式壁管上铺设薄内衬(高铝质砖),即使锅炉燃烧用不同燃料时,燃烧效率也可保持在98—99%以上。 分离器入口烟温在450度左右,旋风筒内径较小,结构简化,筒内仅需一层薄薄的防磨内衬(氮化硅砖)。其使用寿命较长。循环倍率为10—15左右。 循环灰输送系统主要由回料管、回送装置,溢流管及灰冷却器等几部分组成。 床温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是自动的。在整个负荷变化范围内始终保持浓相床床温860度的恒定值,这个值是最佳的脱硫温度。当自控制不投入时,靠手动也能维持恒定的温床。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各个国家长期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循环流化床锅炉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发展起来,其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可利用率。最佳的环保特性以及广泛的燃料适应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及发展优势。
发电厂集控运行值班员是发电厂的灵魂,集控运行人员的值班技术是保证火电厂乃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的根本保证。无论是新电厂还是老电厂,运行关键性岗位还是
基于PID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利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将神经网络PID与LabVIEW友好地人 机交互结合,实现对锅炉
基于PID的锅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利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将神经网络PID与LabVIEW友好地人 机交互结合,实现对锅炉
一般论文包含内容有: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具体要求如下: ①论文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上下必须空一行; ②作者姓名用四
专业技术刊物.报道我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的科技成果,包括电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仪表,测试系统以及非电量测量的电测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