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迷秋途
我国的能源形势与和平发展战略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在我们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状况恶化、资源耗费巨大而回收率低等。目前,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全局,关系到我国和平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严峻 现在人们可利用的能源主要为化石燃料、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及其他天然能源。其中,又以化石燃料为主,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然而,地球上的化石燃料毕竟是有限的。 (一)世界能源形势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开采成本较低的化石燃料储量将在21世纪中期到末期耗尽。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披露,探明的石油储量2006年比2005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微降1.3亿桶,为1208.3亿桶。但全球每天消费石油增为8370万桶,每年则为305多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总储量只可供应40年,天然气总储量只可供应63年。煤炭储量略为丰富,也不过供应147年左右。 与此对应的则是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从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还可以看出,除北美地区外,其它地区仍维持较快增长,如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增长4.9%,中东地区4.O%。另外,多个主要石油出口国经济蓬勃发展,导致其自身能源消费增长迅速。据《纽约时报》报道,多个石油出口国将改变身份,成为进口国,这种现象已在印尼出现,墨西哥5年内也可能开始进口石油,接下来将轮到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伊朗。美国莱斯大学的石油分析家贾菲说:“今天我们靠主要石油出口国。为全球供应石油,可是再过5年、10年,它们大多不是净出口国,这样的威胁非同小可。” 石油是关系到国际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IEA估计,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此时,石油生产又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少数公司的手里,石油有可能成为较昂贵的能源。 (二)我国的能源结构和形势 多年以来,都说我国地大物博。现在,“博”已变成了稀薄的“薄”,而不再是广博的“博”。按人均资源拥有量计算,我国的资源状况确实令人心忧。在储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占1.3%,煤炭占12.6%。而我国拥有世界1/5还多的人口,人均可采储量就更低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除煤炭情况稍好点,石油和天然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再从绝对数量上看,国土资源部对全国油气田的储量进行了初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截N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万亿立方米,煤炭1145亿吨。2006年我国能源产量中,石油1.84亿吨,天然气586亿立方米,煤炭生产量突破24亿吨。如维持现在的产量,石油仅11年、天然气42年、煤炭48年供生产之用。 上面的数据令人担忧。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以及处理好和平发展与能源需求极速增长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能源形势严峻下的中国和平发展 (一)和平发展必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我国也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也在高速增长。我国2002年和2003年的能源消费分别增长14.5%和13.5%,2005年和2006年,这些数字分别为10.6%和8.4%。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幅虽然出现放缓的迹象,但依然占到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另外,中国电力联合会最新发布的一项预测显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都使能源需求在未来几年保持增长的态势,未来三年,我国社会用能量消费将持续保持10%左右的增速。 (二)能源形势增加了和平发展的紧迫性 国际与国内能源形势的严峻性,成为我国和平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和平发展的紧迫性。从历史角度看,每一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工业国,都会伴随着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现在的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都排在前列,特别是美国,一个国家独占世界21.4%的能源消耗。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也不例外,200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15.6%。等到我国工业化基本完成的时候,鉴于我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4倍多,那时我国能源消费肯定会占世界总消费的30%以上。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过程肯定是一个能源消费不断快速增长的过程。而我国能源储量少,不可避免地会对国际能源资源有非常大的依赖,2006年,我国石油的依存度已达到47%,并且肯定还会不断地增长。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早就已指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能源的角度看,几十年后,能源将成为稀缺资源,将使得能源价格奇高,而对国外资源的高依存度,将使得能源问题成为阻拦我国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 另外,假设我国不能有效抓住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战略机遇期,而让其他国家,特别是让某些人口大国抓住,那等他们崛起后,其能源消费将占世界总消耗的30%以上。而世界能源的有限性(除非有革命性的能源出现,如聚合反应的实际应用,但现在看来还非常遥远),就潜在地排挤了我国发展的可能性。 三、和平发展下的能源解决方案 (一)摒弃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国家崛起”道路 近现代世界大国的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部战争史和自然资源的掠 夺史。从近现代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兴衰,都与战争和扩张有关。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会选择通过战争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但是自二战以后,整个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国的崛起不一定要通过战争扩张的方式。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潮流,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最终还是要靠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力量去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摒弃历史上列强靠武力掠夺其他国家资源的能源解决方案,而应该立足国内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国外资源,走科学能源解决之路。 (二)优化能源结构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将长期难以改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6中国煤炭消费量比2005年有所减缓,但增幅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8.7%,占世界煤炭消费增长的70%多,从绝对数量来看,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38.6%。 2007年我国煤炭生产超过24亿吨,接近我国煤炭生产的极限。前几年不断迭出的矿难,就与我国煤炭企业的超负荷生产有关。煤炭的大量使用,还直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这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也给交通运输系统带来压力,造成全国性的煤电油运紧张。因此,从长远看,必须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 1 适当降低煤炭消费,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例。2006年我国进口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折合标准煤)2.979亿吨,我国石油进口量占能源进口总量的87.1%,煤炭占9.2%,天然气占3.7%。2005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仅占世界天然气贸易量的1.2%。我国没有充分利用国外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进口在我国能源进口中所占比重过小,这与我国能源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很少。适度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煤炭和石油的消费压力,对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石油消费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对增加天然气的进口有一定的条件和保障。 2 大力发展水电。水电资源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我国虽然储量丰富,但开发不够。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6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02亿千瓦。而我国目前的已开发容量仅为经济可开发量的25%,开发程度很低,与美国(82%)、法国(80%)、加拿大(6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再开发出2亿千瓦水电,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我国在水电方面技术成熟,在坝工与水电站建设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电虽然存在着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等缺点,但与火电相比,对环境的破坏小、运行成本低,并且还附带有防洪、航运等效益,应优先发展。 3 加强发展核电。目前,全世界已经有400多座核电站,正在给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火电价格不相上下的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7亿千瓦,年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7%。其中,法国核电装机占其国内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8%,日本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36%,美国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20%,韩国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的42%,而在中国大陆仅占1.6%。再从绝对数量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只有美国的1/15,法国的1/8,日本的1/6,韩国的1/3。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核电比例及核电容量都还相当小,应该加强发展核电,特别是我国煤炭产量接近极限、水电储量一定的情况下,我国未来能源很大比例还需要核电来填充。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明确指出,核电将成为我国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 4 其它可再生能源。其它可再生能源还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这些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我国2/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我国陆地10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2,53亿千瓦,近海地区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以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和我国的三北地区。但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相对落后,2006年,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丹麦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前五的位置,分别占全球份额的27.8%、15.6%、15.6%、8.4%、4.2%;中国超越了意大利和英国,以2604MW的装机容量和3.5%的份额名列第六,但仅有印度的1/2.4。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我国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取得长足发展,以年均超过25%的增速成为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亮点。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一)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需求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能源方面能基本维持独立,如果大量依赖国外,则很容易受制于人,这点在铁矿石进口谈判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国内铁矿石需求过大,国内难以满足,大部分依靠国际市场。虽然我国是铁矿石的绝对进口大国,但却没有定价话语权,价格只能任由国外垄断集团随意涨价而苦无对策。作为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则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武器,对其邻国乃奎欧洲施加影响,扩大其战略影响力。可见,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资源,事关国家经济、军事安全,如此大量依靠国外,则国家外交,甚至国家独立都难以保障。特别是对我国来说,从中东、非洲的能源进口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能源安全性也要求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 其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还没有足够的国力来大量进口能源。从未来发展看,我国国内能源供应潜力仍很大,我国未来能源需求还是主要依靠国内供给来满足。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能源的基础。应通过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炭液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的依赖。虽然这样仍难以完全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但只要保证了能源的供应主体,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 (二)合理利用国外资源 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要立足于国内,但也要扩大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合理、适时、适度地进口相应的能源,以保障国内的能源需求。 国际煤炭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可适度增大煤炭的进口。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采用水陆从国外进口煤炭,可以降低从内地陆路运输的费用,也可以就此减轻运输系统的压力。 我国石油供应相对不足,较大部分缺口还需要国际市场来满足。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很容易影响中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整个价格的波动趋势。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相关的石油战略储备,以提高石油供应的安全性。 我国政府已决定建立石油储备来应对突发事件,规划到2010年建成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战略储备规模,也有专家建议应增加到90天进口量的战略储备规模。具体需要多大的规模,其实,这里面有个储备成本和费用的问题,即石油储备的运营是有成本的,如储备的建造、运行管理、安全维护等。美国的储备主要集中在沿墨西哥湾的天热洞穴里面,维护成本比较低,而我国为储油罐方式储油,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对此,我国可以加强石油领域内的勘测,对于一些勘测成熟并易于开采的油田,可不急于开采,而作为天热储备,这样既可起到储备的目的,又几乎无需承担储备费用。 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能源供应的增长是有限的,并且代价高昂,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 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的能源消耗仍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平均水平有着较大差距,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3%,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千克标准煤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 在非工业能源利用方面,我国也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建筑能耗方面,高耗能建筑还占相对大的比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节能家用电器、高效灯具的普及率也不高;在生活中有些人的节约意识淡漠等。 从能源需求侧管理的角度上讲,节约能源要比增加能源生产更有效益。国外的实践表明,每节约l千瓦时电量的投资,约占1千瓦时发电成本的40%;每节约1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的投资,只有不到新增1千瓦容量造价的20%。同时,还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减小环境污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只有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节能技术研发,普及节能产品,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效率,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同时,稳定了我国的能源形势与安全,对降低世界对我国能源需求的恐惧心理,驳斥海外部分媒体别有用心炮制的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减轻我国和平发展的阻力,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 六、结论 1 依现有储量和开采速度,常规能源将在几十年后耗费殆尽。世界能源形势严峻,而我国的能源形势则更不容乐观。 2 严峻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更增加了我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紧迫性。从能源的角度看,丧失目前的机遇,有可能永远失掉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 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不允许我国采用武力,靠国外强夺来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问题;只有通过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才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现实办法。 4 我国能量利用效率低,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并且,从根本上讲,节能降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既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也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解决能源困境、实现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查道炯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中国的能源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2005,(6):28-32 [2]李世泽比较法视域下的能源战略与能源税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7,(2):56-59 [3]吕庆广大国崛起的类型学分析——兼论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可行性[J]江南大学学报,2006,6(1):11-17 [4]史丹,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问题及展望[J],中国能源2007,29(1):5-12, [5]张磊,郑丕谔,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17-19。
石小鱼苗
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博弈思惟[精华] - 百度文库5页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03日而国际上铁矿石谈判实际上是“三家卖三方买”的多方博弈,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掌握的筹码与对方达成协议。按照
吥唥靜尐姐
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很快就要开始,博弈各方目前都在互相试探底线。坐拥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的位置,在力拓窃密案的阴影和多一些计划还是多一些市场的艰难抉择下,中国钢铁业既信心满满信誓旦旦,又有几许惶惑和忧虑。 惶惑和忧虑,来自对利益和市场主动权的艰难把握。我国目前由宝钢一家代表中国钢铁企业与外方谈判的方式,沿袭的是日美的做法。对这样的方式,笔者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日本钢铁业产业集中度非常高,而且钢铁集团就那么几家,彼此差异化竞争比较明显,在海外又有许多股份和权益,对原料价格的消化能力自然就比较强,由谁去谈判都影响不大。而我们呢?钢铁企业成分复杂,数量散、多且规模偏小,宝钢一家,其实无法照顾到大多数企业的利益,也无法集中和体现全行业的智慧,更无法托起整个行业的发展责任。 中钢协意在“一统江山”。他们最近提出的按中国财会年度结算、整合长协与现货市场、统一铁矿石进口价格三条建议,市场反响很大。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可以让中钢协统一进口价格、统一购买渠道和统一对外采购。这样一来,蛋糕人人都有,市场皆大欢喜,我国谈判的话语权还可以大大加重。这似乎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策略。 但是仔细想来,铁矿石如果集中采购,其指标分配是一件非常繁琐且费时费力的事情,难免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以行政手段来对待资本结构、法人结构和利益结构如此复杂的钢铁业,似乎也不明智,有悖于我们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它在急剧扩张协会权力的同时,将人为地限制市场的自由交易,阻碍企业的活力和创造性。 统死不好,那么,全部放开呢?也就是说,让所有钢铁和外贸企业都拥有平等的铁矿石进口资质,而不是仅限于目前的100多家,情况又会怎样呢?表面上看,进口放开之后,倒卖铁矿石行为会因无利可图而消失,市场变得公平而透明。但实际上,目前铁矿石的市场已是严重的卖方市场,国际上70%以上铁矿石又集中在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企业手里,放开进口之后,难免出现群狼扑食、万人过江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巨头们就像手里拿着“肉”和“救生圈”的人,隔岸观火的是他们,坐收渔利的,更是他们。 显然,对待铁矿石的乱局,走极端不行,习惯性思维也不行。这需要我们运用新思维去破解,必要时可以另辟蹊径。从当下来看,似乎可以在宝钢之外多增加一两个谈判主体,以体现他们背后各自的巨大需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力量。从中长期来看,则应该以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为目标,汰劣存优,并小为大,开辟出一个健康平稳、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最终服务于经济全局和国家利益。
雨樱花ran
铁矿石是世界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被誉为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是国家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国,钢铁资源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国美京华城
首先,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尚未超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其次,大量商品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物价上涨是在前几年物价长期负增长或零增长的基础上涨价,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是我们几年来治理通货紧缩要达到的目的。第三,能源或原材料等基础行业除了电力、钢铁等供给暂时比较紧张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全面供给紧张,目前在建的基础行业供给能力很快便足以缓解暂时供给压力。第四,资产“价格泡沫”也仅在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有一定的体现,在政府一系列措施调控后,形势已开始好转。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只约为5%,股市则已低迷两年半。
小熊爱兔兔
改革开放全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各类基础设施的建造推动了钢铁业的全面发展铁矿石作为重要的钢材生产原料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整个钢铁行业乃至全中国关注的焦点。钢铁业属于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我国的自有铁矿资源丰而不富,只能部分满足生产需要,因此我国的钢铁企业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几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始终保持上涨趋势,高昂的生产成本已经日益成为制约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而铁矿石国际贸易形势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研究铁矿石国际贸易变化的新趋势以及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应采取何种策略应对变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将采用描述、对比等方法对于铁矿石国际贸易金融化趋势对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钢厂应如何应对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文章首先将介绍国际铁矿石贸易的背景及本文的研究方向:其次回顾铁矿石贸易发展历程,客观描述国际铁矿石贸易格局的过去及现在的状况以及中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全面分析中国在贸易中处于劣势的原因,即生产购买力量分散和铁矿石进口渠道管制两方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金融化趋势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指数定价及掉期合约交易,并说明金融化趋势对于现实的铁矿石贸易已经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对该趋势呈现的不同态度;接下来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金融化趋势的特点将加深购买力分散和进口管制两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并且指出金融化趋势还将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包括自有指数领域的空白、金融人才的缺失以及对于贸易上游环节缺乏参与等新的问题;论文的第五部分将逐一针对第四部分提出的各个问题给出作者自己的分析和意见。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对于铁矿石贸易模式变化的金融化趋势,我国钢铁行业应该继续严格执行淘汰过剩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的策略:对于小钢厂放弃使用“管制”的行政手段,而是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让市场自行完成优胜劣汰资源配置的过程。其次,我国钢企要找到并利用自身优势,开发我国自有的铁矿石指数,培养自己的金融人才。最后,对外学习日本的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矿山的开发,探寻最佳方式控制海运成本,加强对于铁矿石贸易上游环节的参与。只有这样我国的钢企才能在稳步的发展中,逐渐摆脱进口大国缺乏话语权的尴尬局面,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关键词:铁矿石贸易、指数定价、掉期交易、行业集中度
下面这几家期刊都在征稿的,刊登的几率应该比较大一些~《特种油气藏》《安徽化工》 《广东化工》《石油钻探技术》全国知名的化工石油类期刊如下:楼主都可以试试,每家都
下面这几家期刊都在征稿的,刊登的几率应该比较大一些~《特种油气藏》《安徽化工》 《广东化工》《石油钻探技术》全国知名的化工石油类期刊如下:楼主都可以试试,每家都
[摘要]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国际贸易步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高分子材料专家牛人很多,我介绍些院士你认识认识:周其凤——中科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现任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镛教授,1998年至现在
没要求。好像只要是发表一篇论文就可以了,没说是要求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第一作者通常主导大部分的实验工作,在一般的情况下,引用一篇论文时,提到的就是第一作者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