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66

快乐皇帝
首页 > 论文发表 > 茅盾研究论文发表什么刊物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xia910000

已采纳

1983年的阳春三月,一封发自雅典的航空信邮到了北京。寄信人是希腊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欧洲文学奖获得者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收信人则是:茅盾。怎么?他不知道茅盾已在两年前去世了吗?他不了解这个月的27日是茅盾逝世两周年吗?萨马拉基斯的信里写着:“亲爱的朋友茅盾!此刻我写给你信,自然不会到达你手里。正如你无从看到我1981年3月26日星期四深夜在雅典给你写下的信一样,因为你竟于次日清晨安详地溘然长逝了。……然而我,亲爱的朋友茅看,尽管明知我的信再也到不了你的手里,我还是要给你写,因为此刻,在我的曾蒙你喜爱并推荐翻译出版的小说《漏洞》在中国出版之际,在我即将首次踏上前往你亲爱的祖国的旅程的时刻,我的思绪又飞到了你的身边。……人生中有这样的情况:你可以遇见一个人仅仅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甚至只是短短的几秒钟,然而你却立即感受到和他是那么接近,一种亲如兄弟的感情油然而生,……也有这样的情况:你甚至可以与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在心灵上产生兄弟般的感情。你我之间就正是这样的啊!……”这封信感人至深的异国作家来信,我是在1983年3月26日——茅盾逝世两周年前夕的《人民日报》上读到的。当时,我正在北京参加首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在聆听前辈作家、学者讲话时,我发现他们和萨马拉基斯一样,都有着对茅盾的极其深厚的感情。与从未和茅盾谋面的萨马拉基斯相比,我还是很幸运的。因为我毕竟亲睹过茅公的丰采。那是1960年9月原一天,茅盾应林淡秋校长之邀,到杭州大学参观,并与我们中文系部分师生座谈。在这之前,我曾读过他的名著《蚀》、《虹》、《子夜》、《春蚕》等。每读一本,对他的崇拜就增添十分;我还听人谈起他上年曾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并且给毛泽东当过秘书,心中更增添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他身材中等,衣着整齐、朴素,面容慈祥、温和,笑声朗朗,娓娓而谈。聆听这位长者的教诲,使人深感他的思想、常识博大精深,透过他那异常平易近人的外表,仿佛看到了他那巨大的心灵。听他谈论文学和创作,真是一种幸福。后来我在与茅公故乡乌镇毗邻的南浔镇上的吴兴一中任教。几年间,我多次去乌镇访问茅盾故居,听当地人讲述茅盾的家庭和生平事迹。再后,我又在湖州师专中文系任教,看到茅公为我校《教与学》题写的刊名,惠赠的手书《一剪梅》词,称湖州为故乡,使我对他的生平事迹更感兴趣了。于是开始有计划地调查、考证、研究,撰写了一些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萌发了写作茅盾传记的欲望,而且随着了解、掌握的材料的增多,这种欲望日益强烈。然而,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要写一部茅盾全传,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都是力不胜任的。怎么办呢?我转而着手写一个个有关茅盾生平事迹的故事,短的二三千字,长的五六千字。我认为这样也可以写出茅盾在各个时期的动人事迹,反映他那丰富的革命与文学的一生。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厦门大学庄锺庆教授、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同志的热情肯定与鼓励。为了写作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我访问和写信请教过茅公的家属、亲友和熟悉他的一些作家。韦韬同志还给予我寄来了珍贵的资料。谨在此缶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过作者的茅盾亲属、前辈作家和其他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茅公在1961年接见《邓中夏传》作者时曾说:“传记的写作主要是材料问题。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可以断定是可信的东西;中夏的文章可以摘录,甚至可以全部放进去;别人的回忆可以作些参考。”本书也大致是按照茅公提出的这个原则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李广德1987年4月这里都是矛盾的生平事迹:

242 评论

小宇巴波比

不好意思,本人成天 只顾着做连环画方面的事,你提的问题,我没怎么接触过。

219 评论

我是睡觉大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即时局稍稍平稳时,他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亲陈爱珠养育长大。他本姓沈,名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7岁时,茅盾随父亲进了家塾,由继母亲自指导,学习新学。8岁时,父亲病重,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值材高级小学,从他的留存作文中就可见得他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13岁的时候,在母亲帮助下,踏上到湖州的火车,结束童年时代,开始了中学生活。1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6岁时中秀才,通晓中医,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新学。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1920年,茅盾接编并全面革新了老牌的《小说月报》,并于1921年1月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也是“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8年7月,茅盾赴日,1930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行政书记。积极开展革命文艺运动,在鲁迅及其作品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学识和才能被总经理和编辑所所长发现,被调到国文部,帮助老先生孙毓修合作译文。茅盾在一个月内译完面向青年的通俗读物,取名《衣》,后又译了《食》和《住》,后又帮他编《童话》一刊,这是茅盾开始文学创作的第一站,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创造》、《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他还创作了《白杨礼赞》、《风景谈》、《森林中的绅士》等散文,以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辰,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了文学奖金(后定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300 评论

lin12345610

他的作品有天窗,4年级下册的第七页

210 评论

下一个路岔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其笔名。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其生平事迹简历如下: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3月,返沪。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 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离开香港达桂林。在桂林期间,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1946年,赴苏联访问。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1948年7月,参与《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文汇报·文艺周刊》。年底,离香港。1949年,2月,达北平。7月,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1951年1月,当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1958年,1月,开始创作《夜读偶记》。3月,《茅盾文集》第一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茅盾文集》十卷出齐。“文化大革命”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1981年3月27日,逝于北京。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生前的请求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1984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38卷本的《茅盾全集》。

225 评论

口秋口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笔名茅盾,生于1896年,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和翻译。1921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年接编《小说月报》,该刊自第12卷第1期,内容大加改革,除发表大量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学术论文和文艺作品外,并经常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的方法,成为中国现代第一个大型文学刊物,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建设有杰出贡献。1923年在上海大学教授小说课,还任教于上海大学等校。1925年8月,与陈云等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罢工,要求承认职工会和改善生活条件,取得基本胜利。年底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执行委员,1926年赴福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中宣部秘书,3月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部长,北伐时期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后又兼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1927年9月后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幻灭》等小说,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上海,与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生活书店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国的一日》,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抗战爆发后,应生活书店邀请创办《文艺阵地》杂志, 1938年冬,任新疆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任文化工作者协会常委,皖南事变后,一度赴香港主编《笔谈》。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回上海主编《文联》,并撰写话剧《清明前后》。1947年到香港任《小说月报》编委,1949年2月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改造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在周总理建议下出任我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主持日常工作、出访、写评论、扶持文学新人。在政务繁忙之际,他对文学创作仍念念不忘,曾写成反映新时代干部形象的小说《锻炼》等。后又着手撰写一部以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黎明》,作为《子夜》的续集,但未发表。他于1981年去世。发表有《动摇》、《追求》、《文艺阵地》、《虹》、《三人行》、《茅盾散文集》等小说和散文著作。小说《子夜》在建国后曾被拍成电影。

320 评论

静静仰望静

矛盾矛盾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 ,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 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 ,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 。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矛盾先生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茅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沈永锡是一个"维新派"的医生。由于父亲早逝,他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在私塾中读过《三字经》,也上过新学,家庭开明,可以自由地读《三国》、《水浒》和《聊斋》等闲书。中学时代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因反对学监的学潮曾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 191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预科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经朋友介绍进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并在《学生杂志》、《学灯》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92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著名文学刊物《小说月报》上主持《小说新潮》栏目,并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著名文章,正式介入文学圈,成为新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文学为人生"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前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1921年,茅盾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这年1月,他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并将他接手主编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艺"刊物。3月,他又与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等13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民众戏剧社",5月,又参加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刊物《戏剧》月刊的创办工作,成为了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文学组织家和理论家。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便同时活跃在文学和革命这两个领域,一面参加新文学的建设,一面从事革命工作。从1922年到1927年,茅盾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之一,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与社会等方面处于先锋地位。同时,又是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文学家。1925年底,当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第二年年初赴粤,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在"大革命"高潮中,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官和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在去南昌途中受阻于庐山牯岭。1927年8月,从牯岭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外两个中篇《动?泛汀蹲非蟆贰?930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蚀》三部曲"。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他最初的笔名就是"矛盾"二字(《蚀》原稿署名"矛盾",发表前经编辑叶圣陶改为"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还出现了一大批类似《幻灭》《动?泛汀蹲非蟆返男∷担�缫渡芫�摹赌呋乐�贰⑷崾�摹抖�隆罚�谖难�飞贤吵莆猏"幻灭小说",此外,还有也以大革命失败为背景,但情绪则以愤激为特点的作品,如将光赤的《菊芬》、《野祭》、《丽莎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在文学史上统称为"愤激小说"。1928年7月经上海逃亡日本东京,后写有带总结性的文学论文《从牯岭到东京》(发表于1928年10月10日的《小说月报》19卷10期)。文章认为,中国革命离不开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是当时主要的读者,革命文艺应把小资产阶级作为反映对象和服务对象,因此,实事求是地描写小资产阶级的消极悲观情绪是允许的,不应夸大文艺的宣传鼓动作用,回答了创造社、太阳社对《蚀》的批评,并就革命文学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929年,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年为"子夜年"。从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37年8月在上海参与《救亡日报》、《呐喊》等报刊的创办。9月,与巴金主编的《烽火》创刊。年底离沪去长沙。期间开始创作《第一阶段的故事》。1938年活动于香港、广州。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在香港编《立报》副刊《言林》。年底远赴新疆。1939年抵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后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1月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协名誉主席,5月到延安,10月到重庆。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并发表有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和小说《腐蚀》等。在香港主编的《笔谈》创刊。1942年离开香港到桂林,年底回重庆。在1943-1944年间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篇小说《走上岗位》等。1945年在重庆举办"茅盾50寿辰暨创作活动25周年"纪念,并发表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去广州,后经香港到上海,年底应邀赴苏联访问。194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又经上海去香港,1948年年底去解放区,并在香港发表小说《锻炼》,1949年2月到北平(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作协主席,后历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192 评论

beetleleon

1932-5,〈路〉〈中篇〉,光华书局出版1932-6,〈林家铺子〉,〈中学生〉25期1932-11,〈春蚕〉,〈现代〉2卷-1期1933-9,《牯岭之秋》(中),《文学》1卷3-6号1936-1,《多角关系》(中),《文学》6卷1号1936-2,《泡沫集》,生活书店出版1937-5,《云烟集》,良友出版社出版

138 评论

相关问答

  • 医学研究生论文vq什么刊物发表

    投稿方式有两种,一是作者在网上自己找邮箱投稿,虽说网上投稿比较便宜,但是风险是比较大的,现在信息时代网络也多,而且审核过程中很难联系到人的,选择邮箱投稿的作者一

    yuanxia6636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矛盾文学研究期刊投稿格式

    获得矛盾文学奖步骤如下:1、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2、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用少数民

    百年帝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矛盾文学研究期刊投稿费用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文学奖。茅盾先生于1981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他在病危期间,依然深切挂念着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就在其逝世前两周,也就

    蔷薇紫馨524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理论研究是什么级别刊物

    不怕上当你就去那发表吧,我在那发表过,结果公司不承认,我当初还给他们介绍了两个同事一起发表,我都快郁闷死了!!他们是电子期刊不具备发表职称论文的资格!这帮们!

    翻滚的石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产业创新研究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省级刊物\x0d\x0a\x0d\x0a刊名: 产业与科技论坛\x0d\x0a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x0d\x

    猫爷爱大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