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撑了别跑
中国地质教育好投,投稿要求如下:1. 征稿内容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论文;有关地学教育实践和改革的研究论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科技开发、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探讨文章、典型调查和经验总结;地学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国内外地学教育的资料介绍、评价;有一定价值的国外地学教育方面的译文,等等。重点刊出有一定的文献量分析和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文字朴实精炼。 2. 注意事项本刊已实行网络投稿(),暂不需交打印稿。 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3. 编排要求(1)来稿要有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并列出 3~8个关键词。文章名、作者姓名、单位与地址、摘要与关键词要有相应的英文形式。(2)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由此引发的一切著作权的责任由作者自负。(3)来稿需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术职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受何种基金或项目(编号)资助。(4)参考文献写法: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于正文中。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脚注方式顺序标明于当页页角。①专著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编者).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②专著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编者 .书名[M].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页码;③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J].期刊名 ,年 ,卷(期):页码;④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 .页码;⑤论文集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 .题名[A].论文集编者 .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⑥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 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 3名,后加“等”或“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名前后,姓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名用缩写。(5)附图请清绘,正文内及附表的数据前后核实无误。外文字母以及有关符号务必用印刷体写清楚,并分清大小写和正斜体。二、投稿约定1.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后未收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即可自行处理。本刊对不刊用者一律不退稿,请自留底稿。2. 编辑部对录用稿件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有权做适当删改和文字加工,如本人不同意删改的,请加说明。3. 我刊除印刷版外,还将采用的稿件同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络版,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进入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请及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4. 来稿一经录用,将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并一次性付给作者稿费。5. 稿件录用后,要求作者把最终稿的电子版发至编辑部邮箱。
紫蝴蝶CYF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 000字。文中的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体斜体;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3.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和符号。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5.文中图、表应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附图切勿过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制的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长×宽最好不超过25cm×17cm,保存为tif文件形式。照片要求图像清晰,保存为jpg格式。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献标注以“作者,出版年”形式表示。参考文献表中按中文(中文对应翻译的英文)、西文、其它,顺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汉语拼音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顺序排列;3)多个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开,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与名缩写字母之间“空一字距,不加缩写点”;5)标点符号如下:a.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书:作者. 出版年.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页码.c. 文集、会议录、论文汇编:作者. 出版年. 题名. 见:编者(Ed./Eds.). 文集名、会议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d.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地点:单位.起止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二、审稿本刊遵循公平公正、符合本刊宗旨、择优选用的原则。采取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投稿者可建议3~5名审稿者(请注:职称、研究领域、单位、通信地址、E-mail地址或电话),供编辑部参考。要求回避的审稿者不得超过1~2人。三、投稿约定1.文稿不得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2.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审阅和主编、编委会讨论,原则上将在4个月内决定采用与否。超过4个月后作者又未收到编辑部的信函提出延期,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它刊。3.来稿必须提交文章电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后再投,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编辑部的时间作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4.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发表,需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并赠送抽印本30份及样刊1册。
神之雪1314
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
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及保护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切要求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状况,系统、全面地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性质、特点、级别、成因、时代及价值等。
关于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高松峰等(2003)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步骤,为以后评价、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收集资料
和一般旅游资源的调查一样,对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也应从收集有关资料开始,大致包括:导游书和地图、览胜、地方志、地名录、文物志、城市和风景区园林规划、旅游志,甚至国土规划和农业区划报告、文史资料和宗教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的整理,可以初步掌握地质旅游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把有关资源的分布与地形图判读结合起来,便可能对地质旅游资源做出一个初步的综合评价。
2.遥感解译
遥感技术在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为获得的图像数据清晰度高、信息量丰富、立体感强,具有客观、动态、快速等优点,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通过遥感解译,可以摸清旅游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编绘出地质旅游资源分布的基本底图,为野外调查做好前期工作。
3.野外调查
在资料收集及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需进行野外调查。只有进行实地调查,才能核实、补充各种资料,并得到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可以从旅游点、旅游路线、旅游区三方面着手调查。
4.高新技术处理
最后,运用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质三维分析可视技术(VS)对前面所获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资源数据库,对一些特殊的景观进行模拟,得到形象、直观的三维立体图,使得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全面系统,成果一目了然。
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具有一定难度,如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对评价模型的综合性要求高、对评价指标要合理取舍、评价工作量大等,并且涉及多学科中的多方面,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了使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做到公正、客观和便于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地质旅游资源评价要符合客观科学标准,应充分运用地质学、地理学、历史学、美学、经济学、建筑学、园林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对旅游资源的形成、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评价。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学科,应邀请地质旅游管理、旅游规划、风景园林、经济、生态、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的专家进行评价。
2.全面性
地质旅游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价值和功能也是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时,综合衡量、全面完整地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全面地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例如,把旅游资源所处区域的区位、环境、客源、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条件、开发利用条件等作为外部系统纳入评价的范畴。
3.效益估算
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评价时,要考虑投入资金后可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政府和投资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专家评分与公众审美意识相结合
在调查评价过程中,应广泛调查当地群众的看法与意见,将专家评分与公众审美意识相结合,从而得到既能反映旅游资源价值与特色,又能反映普通公众审美需求与水平的结果。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这是资源评价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也是现代资源评价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评价时,应尽量减少主观色彩,要实际、系统、科学地全面评价,所以要求定量、半定量地评价,并通过一定数据来评价以及与其他地区比较。要求同一类型的不同地区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尽量采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和标准。
三、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从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上来分,地质旅游地的评价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1.地质旅游资源的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景观特色、景观丰度和组合、景观容量、景观价值与功能等方面。又分为体验性和技术性评价,前者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地质旅游资源的体验性评价,多由传媒或旅游主管部门发起,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知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景观进行整体评价,最后结果是各旅游地的优劣排序;后者是指对自然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估。
2.地质旅游地的景观保护与开发条件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条件、环境因素、客源市场条件。即对地质旅游地的区域条件和区位特性进行评价,是专业研究人员对旅游地开发价值的评估,目的在于有选择地开发新的旅游地和确定旅游地是否适合进一步开发。
近年来,对地质旅游地开发条件评价有了新的内容。例如章秉辰(2010)认为,地质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有必要对地质旅游进行安全评价,通过查找、分析和预测地质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和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以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预防。
电子邮件:,QQ:422014187 《中国旅游文化》杂志 电子邮件: 《中国地名·旅游地理》杂志 本刊联系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中路72-1
不难。《地质通报》杂志月刊,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该杂志由邮箱投稿,很方便,不难操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为核心期刊,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稿费不会
国家地理出版的有:《时尚旅游》(首推),《国家自然地理》,《国家人文地理》,《华夏地理》。这后面三本相对而言就比较具有文化属性。《旅游天地》也还可以,《中国旅游
网上查下各杂志社的投搞要求,投稿方式(一般用电子邮件发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