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唐古特
在太湖边还有一处地形宛如一钩明月的明月湾古村落,据说因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村后石排山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走在用四千五百六十余条金山花岗条石铺成的全长一千一百四十米的古道上,穿梭在状若棋盘的山村中,犹如卷入历史长河。游人惊异于村落中高低错落的建筑,各式宅第和祠堂内苏式彩画的富丽典雅,石雕、砖雕、木雕的精致,就连门窗隔扇也是精雕细作,极尽装饰之美,承载着厚厚的历史遗痕和夺天工艺,不愧为集清朝江南民居建筑之大成。 古建祠堂内、村中小道上、古宅残桓前、御码头边、千年古香樟树下,游客们将自己与这座“太湖鱼米之乡”、“商贾富户故里”、“江南典型古村落”一同捕捉在镜头里,将古村深深地烙在了心上。
包子baozi2015
中国,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不言而喻,已经产生了很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寻求变革的途经。1.太湖水污染——危机爆发 太湖富营养化爆发,湖面漂浮大量蓝藻,蓝藻腐烂导致太湖水缺氧性恶臭,造成水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用水。但根据连续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湖体水质均为劣V类。为什么现在才引起如此的重视呢?因为它已经威胁到无锡市水源地的水质,威胁到无锡市城市供水安全。那么我们是不是该认为只有当环境问题严重到影响城市安全的时候,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什么不能提早重视,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呢?2.原因分析 2.1 外因是催化剂 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这样的气温和降水条件非常适合于蓝藻的生长。这是促进此次太湖水污染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但并不是根本原因。2.2 内因是根本(1)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三大类污染围攻太湖 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湖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数据显示,淡水中氮含量超过4.60mg/L就是极负营养水,太湖水氮含量最高时超过10mg/L,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排入太湖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有三大类,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但在环境污染的支撑下,江苏省、无锡市的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而化工产业在江苏省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同时,化工行业也成为江苏省“第一排污大户”。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提高环境限制,是不是会影响到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目前我国依靠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农业污染农业主要是面源污染,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是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通过生态沟渠、生态拦截系统的建设,可阻截大部分农田损失的养分,但仍会有一部分养分进入河道,可利用现有河道建设生态型人工湿地或水面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充分吸收和利用农田损失的养分,改善水质。近年来,当人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和精力倾注于城市工业源污染的防治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广大的农村,那就是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的扩散和转移。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随着国家对造纸、水泥、炼焦、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污染企业借助农村一些乡镇招商引资的机会,纷纷从城市迁往农村,让污染冠冕堂皇地“上山下乡”。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偏低。太湖流域属于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老式居民皆为沿河,家家都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流。除此之外分散的生活污染源也越来越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成因。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恰恰缺少必要的管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2)过渡围网养殖,使太湖面积缩小 过度围网养殖使太湖逐渐趋于沼泽化,由此降低了太湖的水环境容量。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平方公里,围网养殖面积达54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据测算,目前东太湖湖底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24厘米左右,照此发展,50年后湖底沉积将达3米,东太湖将因严重沼泽化而逐渐消亡。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指出,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网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3)滩涂开发利用,滨湖湿地减少,节流污染物能力降低 有记者调查发现,无锡蓝藻暴发的重灾区――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湖边大片芦苇丛被推倒,正在修建纳入无锡城市规划的太湖国际度假村大型项目。最近10年太湖沿岸的大树不断被砍伐,换之以成片矮小的茶树林;连绵的湿地被挖掘,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砌成的驳岸,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在国家严格限制占用耕地的背景下,通过开荒、占用滩涂等手段,是扩大城市用地的一种方法。但其实这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的自我防护能力,等于让河湖等生态敏感地区剥掉了外衣,直接袒露在污染物的危害之中。3. 深层剖析——为何太湖污染久治不愈,政府缘何不能作为 多年来关于太湖的治理,不绝于耳。曾记得,1999年1月1日零时,太湖流域的“零点行动”以完满成功而收场。当时宣布太湖流域上千家重点排污单位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宣布太湖治污第一阶段的成功将为太湖2000年返清奠定基础,也为今后重点区域和流域的污染治理树立榜样。但是多年来太湖流域的污染企业仍在大肆排放,未能做到达标减排。2006年江苏省提出“三年化工整治”,用“最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用三年时间,彻底整治“小化工”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但当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太湖周边地区村民仍称没有小化工厂被关闭。那么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太湖久治不愈,政府缘和不能作为?(1)政府的利益导向 政府本应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但由于其本身也是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的公共主体,因此更多是以上级政府的考量标准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化工产业等污染类企业为环境污染为代价,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能够获得显著的政绩。但环境治理确是需要多年时间才能见效。日本琵琶湖面积是滇池两倍左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污染,政府投入180亿美元,花了25年,才恢复成III类水。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环保执法力度不够,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于是导致与“十五”计划相比,21条主要环太湖河流出入湖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1.9%,45条主要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53.3%。(2)区域协作问题,需多家博弈,难以达成合作博弈。 太湖治理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条块分割造成“多头治水”的体制性问题。太湖流域涉及到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三省一市,各家都只想依靠太湖水来解决问题,但涉及到公共投资、涉及到从自家财政拨款的时候,却没人愿意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来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块状分割外,还存在各部门之间的条状分割。譬如,环保部门主要职责是监督水环境,水利部门负责管理河道,建设部门管理城市污水系统,渔业养殖对水环境有重大影响,但是却属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但是太湖流域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于是当责任或者问题出现时,在多个部门之间就出现互相推诿,甚至出现扯皮现象。(3)责任主体不清,法律责任难以落实 太湖水污染事件牵扯到多个部门、多家政府,当难以判定责任主体时,法律也派不上用场。有专家分析,水污染治理在法律依据上仍存在现实困境。中国虽然有《水污染防治法》,但这部法律在两个方面非常薄弱,一是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里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二是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除了环保法之外,1997年修改新刑法,还专门新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环湖众多地方及企业日积月累,共同“犯罪”,该法办谁呢?。(4)民众、媒体监督乏力。 在探寻太湖污染治理功败垂成的原因时,民间环保力量缺席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地区,看不到一个活跃的环保NGO,这种局面令人担忧。是不是没人愿意去承担此类公益服务呢?不是的。据了解,在过去数年间,无锡至少有两人多次向无锡市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环保NGO而被拒绝,原因是,按照相关法律,一个地方只能有一个同类民间社团,而无锡市此前已经成立了一个环保民间社团。但是据调查,该组织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早已不再活动。在信息披露方面,太湖水污染事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披漏。这也反映出政府并未让公众在重大环境事务上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完善法律,让公民能对相关管理部门提起环境的公益或私益诉讼,让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如自来水公司)对这种诉讼产生敬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民众的权利是什么,水污染问题才能在法律的强有力保障变得清澈起来。(5)科学成果的作用 在科学成果方面,关于太湖的研究成果应是硕果累累。在国家最重要的科研投资领域,国家863计划“十五”重大治水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对太湖水污染治理成套技术及示范工程和长效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该课题下有3个子课题,其中就包括梅梁湖小湾里饮用水源区的水质改善项目。根据项目实施部门的不完全统计,3年多时间里,整个项目共申请专利134项,发表论文434篇,已经鉴定科技成果2项。然而遗憾的是,事实证明,这些成果没能帮助人们解决饮用水源水质问题。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水污染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技术,而是管理、法律、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问题。
淡淡蓝郁
作者(标明独著还是合著) 论文题目 发表的刊物 (或会议) 发表时间1王家骏(译文、独撰)日本的人口及其分布 《国外地理科学文献选译》82年3期2王家骏(第一作者)孙中山“芜-宜-沪”运河规划刍议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86年3期3王家骏(独撰)试论风景资源的择优开发—以淀山湖风景区为例《经济地理》86年3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经济》86年5期4王家骏(独撰)徐霞客的洞穴学研究 《地理知识》87年1期5王家骏(第一作者)1997-90年旅锡国外游客人数预测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87年3期6 王家骏(独撰)无锡市民旅游意向的初步调查 《无锡论坛》87年3期7王家骏(独撰)集休憩、游娱、体育于一身的度假村 《社会科学家》 87年4期8王家骏(第二作者)孙中山对无锡地区交通建设的设想 《经济史论衡》南京大学出版社87年5月9王家骏(独撰)试论风景资源开发次序的确定 《社会科学家》 87年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经济》88年期10王家骏(独撰)洞穴学研究的先驱:徐霞客 《徐霞客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87年9月版11王家骏(独撰)徐霞客探察过的岩溶洞穴名录《全国岩溶风景学术论文集》园林出版社 87年12月版12王家骏 关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全国人文地理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 87年12月30日于深圳13王家骏(独撰)徐霞客旅游洞穴开发论 《旅游研究》 88年1期14王家骏(独撰)我国旅游湖泊开发的宏观决策《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88年1期15王家骏(独撰) 度假村区位探讨 《旅游学刊》 88年1期16王家骏 关于度假村区位选择 “发展江苏旅游研讨会”大会发言,88年12月8日于南京17王家骏(独撰) 如何科学地确定度假村理想区位《发展江苏旅游》 江苏人民出版社89年1月版18王家骏(独撰)A Practicle Method to Evaluate Tourist Resources and Determine the Exploitative Order: A Case Study of Six Chinese Seashore Locations “GeoJournal” 90/1-219王家骏(独撰)保护性开发:发展太湖旅游的基本原则 《华东信息报》94/1/1220王家骏(独撰) 适用于旅游地理学的一种概念模型《地理学报》94年6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地理》95年1期21王家骏(独撰)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 96年4月版22王家骏(独撰)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in English Secondary Geography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97年2期23王家骏 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98年8月18日于湖北神农架24王家骏(独撰)旅游系统模型—整体理解旅游的钥匙《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25王家骏 关于旅游系统研究模型 ,“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旅游地理高级研讨班”发言,2000年10月7日于广州中山大学26王家骏(独撰) 生态旅游探微《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27王家骏(独撰) 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1期28王家骏 关于环太湖旅游圈度假产品及产品设计,“ 03华东旅游高校专家论坛”大会发言,2003年3月29日于宜兴29王家骏(独撰)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指标体系初探 《华东旅游报》2003/9/16
中国知网,也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原18号。在百度、36
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部和中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
《股市楼市与财富再分配》(鲁桂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股市楼市与财富再分配 作者:鲁桂华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
苏州北部门户,资源优势突出 区位:苏州中心城区北部,南连苏州古城 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区北部,东连阳澄湖和昆山,南邻苏州工业园区,西接太湖,北邻常熟市。相城区不仅是
中国知网,也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原18号。在百度、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