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cherisii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2006年,中国存在巨大的就业缺口,将有1400万需要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问题得不到缓解是否会引发社会动乱?是否会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国家发改委关于2006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劳动力总量的供过于求的问题将更趋严重。报告预测,2006年,16岁以上的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值,新增劳动力1700多万。全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为2500万人。但是,预计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100万个,而需要工作而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将高达1400万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高辉清博士指出,中国第三次失业高峰正在到来。他所说的第一次失业高峰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第二次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国企工人下岗。高辉清表示,当前的第三次失业高峰将比前两次更加严重。主要原因不仅是需要工作的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而且面临产能过剩的严重局面。前几年在经济高涨中所形成的新增产能达到空前的规模,使得增加就业的工作更加困难。 *方觉:老百姓对失业问题已经麻木* 这一波凶猛的失业洪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应对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呢?对于这个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旅美独立评论人士方觉对记者表示,失业问题存在已久,老百姓对此已经麻木,不大可能因此而闹出大事。 他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中国起码已经存在10年以上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严重,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个数字是很大的。但由于它存在的时间很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失业者或者潜在的失业者有一种麻木感了。” 曾经长期在中国大陆从事经济工作的方觉表示,中国的失业问题一部份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现像,比如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但方觉指出,还有一部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社会剩余资产的分配发生了巨变!计划经济时国家控制所有社会剩余资产!无论是智者或愚者!个人只得到了生活必需的配给所得!虽穷!但大家都有一口饭活命!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特点所在!而商品经济却是国家只起宏关调控作用!既不控制所有社会剩余资产!更不控制财产的分配!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发展需要!(战争状态下属非常时期!有所调控!)这就造成了社会剩余资产的创造和分配产生了极端的变化!一个智者既能去创造成百上千个愚者才能去创造的社会剩余财富!那他理所当然的就可以得到和拥有它!而社会资源却是有限的!一个智者无意识的就剥夺了成百上千个愚者的工作机会!(注:在此特指剩余价值的分配!)所以:市场经济社会失业是必然的!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对高收入者使行高纳税!集累资金来解决失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在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使行市场经济面临的阵痛是必然的!处理不好过渡时期因分配极端造成的社会分化矛盾!是要出大事情的!......共产党奋斗了一个世纪!牺牲了千万计的生命!就是想从根本上消灭这种社会价值的极端占有和分配不公!可到了今天!从血沃里再把它捞出来!冠名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果相信都看到了!一群将原国有资产窃为己有的!一群钻改革空子发了横财的!一个个脑满肠肥!人欲横流!大谈改革好!市场经济好!甚至狂言穷人是社会垃圾!真是望乡台上的吊死鬼!不知死活啊!读过书的去看一下西晋的末年吧!上帝要毁灭你!就会使你先疯狂!
2013rabbit
1、砂锅做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伤害。砂锅是用粘土烧制而成的锅。砂锅烧菜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营养系主任彭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砂锅的最大优点在于受热、散热均匀,可长时间保温,适合需要用小火煨、焖、炖的,质地较老的食品。因为砂锅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转化为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变成糊精,使之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炖煮豆子等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时,砂锅能让食材充分软化、更易消化,且不会刺激肠胃。 3、砂锅做菜还能更好地保护食材中有保健功能的酚类物质。
罗成or房谋杜断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小笼包不怕胖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
你好,不会一起发的,朱敬文奖学金是最晚发的,在评奖评优之后次年三月份,学生处对全校朱敬文奖、助学金进行审核,并提交校朱敬文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审定,经批准后报香
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级别就是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优秀毕业论文的奖状或者证书之类的。我们学校每一年毕业的时候,也是会评选优秀毕业论文的,我们学校的评选优秀毕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 工作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1]。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毕业非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做好本科毕业的建议 摘要结合具体事例,就本科生
扬州大学硕士论文4月15日第一次审核。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根据扬州大学官方硕士研究生论文规定,显示时间为每年4月15日是第1次审核时间,错过审核时间将会影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的,一个是如果你发的是普刊,那么周期就会短一些,一个是如果你发表的是核心期刊,有可能一年多才能见刊发表,前提是录用的情况下。还有一个情况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