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J家馍小T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数字监管论文发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默灬小米

已采纳

毕业论文的引用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毕业论文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的引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xx届的16%到20xx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166 评论

chen251791802

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职能转变2022-09-10 18:37 来源: 经济日报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擘画数字政府建设蓝图《指导意见》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描绘了数字政府建设蓝图,指明了工作方向。注重战略性,系统谋划事关数字政府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确保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明确数字政府建设从愿景蓝图到实施路径的“任务书”与“施工图”,为形成数字化、智能化政府运行新形态提供了有力保障。注重改革性,着力破解数字政府建设难点堵点问题。针对长期制约数字政府健康发展的问题,强化改革思维,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破解在体制机制、数据共享、运营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堵点问题。注重实效性,满足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迫切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政府发展新特征、新趋势,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深刻阐释数字政府为什么建、怎样建、建什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和规范各地区各部门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治理提升宏观调控科学性数字技术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助力经济治理和决策的重要支撑。《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能力。在经济监测、预测、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创新和完善调控方式、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监测方面,通过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政府与互联网企业等数据载体相关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精准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微观联系,实现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精准研判,确保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经济预测方面,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经济运行多维分析模型,对数据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解决宏观数据复杂化、繁多化、冗余化问题,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提高经济预测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在经济政策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政策实施成效和影响进行分析和量化测算,找准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方向和切入点,推动数据分析与经验判断紧密结合,提升经济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以数字化监管推进监管现代化数字化监管是推动市场监管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是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强化监管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构建高效、完善、智能的数字化监管体系,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互联网+监管”系统互联互通,推进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建立规范的监管标准和规则体系,不断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通过智慧监管等手段,增强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实现精准化、规范化监管。持续推进监管数据创新应用。积极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充分调配各地、各领域、各行业监管数据资源,提升数据汇聚能力。建立持续、动态的监管数据形成机制,推动监管数据与行政执法数据的归集共享与有效协同,建设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推进重要监管数据全覆盖,逐步实现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健全风险预警、非现场监管、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功能,着力满足监管业务需要。注重提升协同联动监管能力。以数字化监管体系构建、系统平台互联互通、监管数据汇聚为契机,建立监管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向综合监管、智慧监管转变,提升联合执法、跨域执法效率与效能,破解监管力量不足与监管手段滞后问题。综合运用数字技术等手段感知监管态势,及时主动发现潜在风险和线索,实现“一处发现、多方联动、联合监管”,全面提升数字监管精准化、协同化、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数字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方面,充分发挥数据作用,打造“数智化”营商环境。着力实现营商环境标准互联、信息畅通、便捷高效,推动数据共享运用,以数据支撑业务运行和组织决策。融合政务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整合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渠道和资源,推进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规范市场秩序,加快推广“一体化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周期,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实现审批服务“就近办”“马上办”,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升级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营造透明、公平、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画像,预测分析风险状况,为企业提供市场指导。通过数字技术促进生产要素跨领域、跨层级、跨区域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服务模式转变。一方面,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协同共治。围绕业务场景,消除数据孤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政务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另一方面,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鼓励各地区在建设管理、服务模式、流程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良性互动。深入了解多元化、复杂化服务需求,围绕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以数字化协同提升政府运行效率数字政府建设需要政府在各方面全方位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提高政府数字化和协同办公水平,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联动,进而形成整体型数字政府,提升政府运行效率。通过数字化协同提高机关运行效能。在政府组织内部和政府机构之间推动审批、服务和办事数字化。构建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强化政务数据资源的有效供给,促进部门间数据驱动的业务协同,建设数据融通、业务协同、能力共享的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全面提升政府共性办公应用水平,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不断提升机关运行效能。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提升协作效率,构建上下耦合、协同互促的治理体系。通过数字化协同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创新协同方式,推动政府履职效能持续优化。通过数字化协同完善政府组织的内部流程、结构,实现数字技术和政务业务的连接与协同,助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跨省通办”。以数字化转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数字时代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一是组织机构改革。数字政府建设需形成与数字化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一方面要依法依规进行数字化改革,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组织机构改革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例如,广东省在数字政府建设中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改革管理体制,组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探索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新模式;上海市成立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和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各区各相关部门配合,市大数据中心负责实施。二是职责体系优化。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坚持以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引领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政府建设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数字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健全完善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责体系。通过数字化改革,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办公。例如,浙江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制度,显著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三是管理机制创新。数字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数字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条款,依法依规推进技术应用、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鼓励和规范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力量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在数字化改革进程中,创新各级政府与其他参与主体的合作模式,探索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推动形成高效可持续的数字化机制。数字政府建设要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整体协同、智能高效、平稳有序,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王益民]【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郝瑀然

153 评论

馋猫爱鱼鱼

检察机关是宪法定位的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机关的工作主题。法律监督工作的好与坏,关涉法律的正确实施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从实践看,由于法律规定、职权配置、人员素质等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还存在监督不广、监督不深、监督不够、监督无力等现象。如何更好地行使法律监督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完善法律规定,使法律监督更具操作性一是对法律监督的规定应尽可能细化。从目前看,宪法和法律虽然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但是在哪些方面可以监督、如何监督、可以采取哪些监督手段等方面规定得较为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如: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规定见于《宪法》的第129条、《刑事诉讼法》的第8条和第87条、《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第7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的第164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第372条到379条、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工作问题解答》等,但这些大都为原则性规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是201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规定(试行)》。然而上述规定多为程序方面的规定,又只是规定互相通报、建议、通知、送达、报请等,这种软性监督的方式对于被监督对象拖延不执行或拒不执行缺乏后续的制约措施,实际操作性差。二是监督门槛设置不宜过高。比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修订)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对于情节较轻的,可以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意见,并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的时候,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工作实践中,对于那些“情节较轻”的,只能进行口头纠正,缺乏效力,监督效果不明显。三是应强化法律监督的手段。刑诉法、民诉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督手段较为单一,除抗诉外,主要是发书面通知、检察建议等,一旦被监督单位或个人不予执行或拖延不办,没有后续措施,这就造成了监督不力的现象。如,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方面只有调查权,而没有侦查权。调查手段有限并缺乏强制保障措施,加之被监督机关对立案监督在案情认识上及证据收集上会有差别,必然会影响立案监督效果。四是应促进对等监督。应制定相应规定,在重点乡镇设置派驻乡镇检察室,强化对乡镇一级的法庭、公安派出所以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另外,在民事诉讼监督方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8条和第10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再审和执行检察建议,应当经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但是,同级法院接到再审检察建议后,不用经过审委会,就可以直接由副庭长进行回复,甚至敷衍、不回复。再如,在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提请抗诉后,法院发还重审时虽然另行组成合议庭,但有时负责签字审批的主管院长还是同一个人,对再审案件的公正办理有影响。二、强化内部分工配合,使法律监督更加专业化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侧重于刑事检察和自侦工作,对法律监督重视不够。造成这方面的客观原因是,检察机关承担着较重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以我院为例,近三年来,侦监部门的检察员每年人均办理70件案件,人均2天1件;公诉部门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每年人均办理公诉案件85件,每人平均2.5天办理1件。这些固定的工作量占据他们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对立案、侦查活动的监督成为了“副业”。因此,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以实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为契机,将法律监督单独抽出,设立诉讼监督局,或者成立诉讼监督组,专门从事刑事、民行诉讼环节的法律监督,变副业为主业,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独立出来的法律监督部门或办案组应与院内其他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与案管部门合作,强化对案件的入口进行有效监督;二是与批捕、起诉等刑检部门合作,刑检部门在审查案件中发现侦查机关存在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和诉讼监督部门或办案组联系,避免监督部门的二次阅卷和重复劳动,既提供了监督案源,又确保了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完善证据链条、促进公正审判,为刑检部门扫清障碍;三是与自侦部门合作,对于在诉讼监督中发现侦查人员或者审判人员有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渎职失职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可以与反贪、反渎部门配合,既强化了法律监督手段,提高了法律监督效果,又为反贪反渎部门提供了案源;四是与监所检察部门合作,强化对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和监督,以及对侦查人员是否存在暴力取证等进行监督调查,更好地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三、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使法律监督更加扎实有效一是应完善执法考核机制,促进法律监督。在工作实践中,有时候出现的监督难、难监督现象,与执法考核有关。比如立案监督,在检察机关这边有考核指标,而且上不封顶、多多益善,但在公安那边,受迫于破案率,往往采取不破不立的做法,被立案监督还有扣分项,所以不愿意配合,即使不积极、不主动。有的检察院甚至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与公安沟通协调,做假监督、纸面监督和数字监督,只为应付上级考核。个别基层院甚至出现批捕100件,立案监督80件的造假现象。所以,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理清工作和考核的关系,考核是为了工作,而非工作是为了考核。因此,考核宜粗,抓大放小,尽量不要设指标;监督宜细,要规范明确,尽量具体。二是应完善公检法配合与制约机制。做好法律监督,需要公检法三家单位的配合协作,减少分歧,特别在统一执法尺度方面。应在立案标准、羁押必要性认识、批捕、起诉标准和法院审理标准上做到相统一、相一致。同时,重点还要相互制约。从实践看,相互配合有利于案件进展,相互制约才有利于公平公正。检察机关更要在案件事实、证据方面严把关、把好关,做到事实证据统一、程序实体兼顾,以法为是、秉公监督。三是应探索政法机关案件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公开和共享是强化法律监督的有效手段。例如,笔者所在的武安市检察院,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刑事立案2670余起,其中报捕案件218件,直诉案件110余件,在立案监督方面大有空间,但是仅仅依靠当事人申请、举报,渠道太窄,案源不多。如果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就可以从报案、受案开始进行监督,也可以扩展到对治安管理案件的监督,防止刑事案件的“降格处理”,真正做到“源头监督”。同时,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加强对法院的审判监督。四、加强自我监督和检务公开,使法律监督更具公信力法律监督是对整个诉讼程序的监督,当然也包括对检察机关自侦、捕诉部门的监督。因此,还要将监督触角向内延伸,结合案管部门,对本院受理的批捕、起诉案件的进行程序监督和反馈调查,杜绝错案和执法瑕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公正办理;结合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办案人的监督,杜绝执法过错和违法办案,确保每一名干警都能公正、廉洁执法。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还应加强检务公开,通过多种方式,搭建阳光检务平台,提升法律监督公信力。通过整合“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涉农检察宣传、设立乡镇检察室等多种传统的检务公开方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会公众集中汇报和宣传检察机关履职尽责情况;通过升级检务大厅,设置律师会见、律师阅卷、综合查询、案件受理等功能区,开展法律咨询、案件查询、律师接待和阅卷、行贿档案查询等多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公开;通过纸质媒体、电视、广告大屏等媒介,定期公开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办案规程、立案范围、立案标准等内容,定期更新一些检察动态和有较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通过借力微博、微信、网络展馆等新兴媒体和方式,介绍检察职能,公开案件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公信力。五、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法律监督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自身素质。我们的监督对象有对法律非常谙熟的经验丰富的老法官,有身经百战的老办案民警,而且执法环境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者,必然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对同属一个战壕的兄弟政法机关进行监督,必然面临方方面面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持以法为是、唯法是从,以维护法律公正实施为己任,敢于监督、勇于监督,做一个称职乃至优秀的法律“挑错人”。二是要善于学习,提升法律修养。要凸显以法律监督为核心的检察文化,建设学习型检察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升干警文化品味和法律修养。三是要紧贴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法律监督点多面广,需要培养知识全、业务专的的法律监督实践者。可以通过实施全员轮训,让干警到各个业务部门去“兼职”和“实习”,这样有利于干警尽快熟悉和掌握刑事诉讼环节的各个程序,同时,也可以在轮训中发现和培养一专多能的法律监督人才。对年轻干警可以实施跟案培训,从案管受案开始,安排有经验的业务能手做其“导师”,领办某个案件的全流程,促进年轻干警尽快熟悉各项业务,迅速成长、成熟起来。四是要强化队伍的管理监督。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和制约,作为法律监督者,也不例外。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时时讲、职业道德时时抓、工作纪律时时记,同时,还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执法检查、检务督察等活动,促进干警公正、廉洁地行使法律监督权。河北省武安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监管

    对论文写手会进行罚款,教育部2016年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了将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违规

    水之云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发表监狱管理论文

    哥们儿,现在教授都贼精, 您网上找到的,他们都知道..... 您自个儿还是小心着点~毕竟是毕业论文呀. 加油吧您~

    吃吃吃货小两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经管论文发表字数

    经济类专业的硕士论文要求字数一般是2W字数左右,注意是字数,不是字符数。但是具体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要求也不同。经济类的硕士论文写作难度比工科类的要大很多,如果

    蔷薇朵朵7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法治银行监管论文发表

    可以帮你写。

    Megumi204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铁路监管论文发表要求

    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

    mingmingsherry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