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观海一
武大遥感专业为什么全球第一:
因为武大发表在遥感杂志上的论文达三百多篇,位居世界之首,加上论文引用总数、论文平均引用数以及国际获奖等指标,武大遥感学科便排到了世界第一。
贡献最大的还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加上遥感院、测绘学院、资环院和其它院系发表在遥感杂志刊物的文章,都统一作为武大遥感学科发表的论文。
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电子科学、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活。
曰月無塵
个人介绍:参加20年夏令营保研,中流985,上岸中上流985,2021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历,希望能帮到大家!
目录:
一、前期准备
二、择校择业
三、复习策略
四、夏令营情况
五、保研体会与感悟
一、前期准备
众所周知,相较于考研,保研拉的战线更长,当然,也会比考研上岸率稍微高一些,比较有保障,所以在大三下准备保研之前的六个学期,还是要在课程成绩、论文写作与活动参与上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准备。
学生证
(一)课程成绩
成绩是顺利获得保研资格的敲门砖,因为要想顺利保研,除了目标学校在笔面试之后同意接收你,还需要获得本校的保研名额,而成绩就是保研名额确定的硬指标。当然,保研名额的获取有三种形式:专项保研、支教保研和成绩保研。
✨专项保研是指在创业、科研等领域获得一定的成果或奖项,比如在“挑战杯”中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国家级奖项,在我本科学院就可以获得保研资格。
“挑战杯”官网
✨支教保研是指在正式读研之前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先去“老少边穷”地区支教一年,回来再读研,支教保研的劣势是只能选择在本学校读研,优势是可以跳出自己的原专业,在本校任意选择专业读研。
“西部计划”官网
因为专项保研和支教保研的额外要求比较高,因而对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但是也要求达到本专业的前50%。
✨最后一项是成绩保研,我也是通过这个渠道获得保研名额的,因为我们学院在我们这一届取消了发展分,所以成绩排名主要是期末成绩,并没有像其他学校会叠加各种活动加分,加权之后再进行排名,相对来说目标比较明确。
成绩排名
文科专业期末考试更多是一种日常积累和期末的突击,每个期末考试周,基本上每天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会熬夜甚至通宵背书,但成效也比较好,文科期末考试,只要认真背诵,就可以获得还比较不错的成绩。我三年之后的成绩是在全班排前5%,而我们专业每年大约是15%可以获得保研名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
(二)论文写作
获得学校的保研资格,只是顺利保研的第一步,因为研究生阶段主要是进行科研活动,所以大学期间必要的学术训练,尤其是一些代表性学术成果在保研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参加夏令营或预推免期间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投稿期刊的选择建议通过万维期刊以文管相关领域(如艺术、传播、文化、旅游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万维期刊网
我的论文准备其实已经比较晚了,到了大三下才开始准备投稿,成果是有一篇见刊、一篇取得拟录用通知、一篇初审通过。
✨第一篇见刊的文章是有运气成分在里边的,2020年初疫情爆发,《人文天下》杂志社针对疫情发布各种征稿说明,我就试着写了一篇关于剧院疫情应对的4000字左右的文章投了出去,本来以为不会有回复,后来比较幸运收到了期刊的回复,并且很快刊发出来。
《人文天下》期刊
✨第二篇拟录用的文章则是找了本科期间写的相对还可以的一篇文章,投了一个省级期刊——《山东请您啊》,是共青团主办的,收文量比较多,也顺利获得录用通知。
《山东青年》杂志
✨第三篇是当时的班主任知道我要准备保研要求我写的,是针对比较流行的政务短视频写了一篇文章,比较可惜的是这篇后期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见刊。
对于要保研的小伙伴来说,准备论文一定要趁早,论文从投稿到见刊至少也要三个月的时间,夏令营材料提交一般是在大三6月份左右,所以在大三3月份最好就要有文章写出来并且在投了。
(三)活动参与
必要的活动参与可以展现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若是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一些科研项目的参与也可以为自己成功保研加分不少。
✨一方面是科研项目的参与。因为本科期间成绩相对较好,所以有几个老师主动找到我让我参与他们的项目,有写过一个关于盲盒的计划书获得了省市级的一些奖项;还有一些资源整理的打杂工作,但是我认为在其中有机会与老师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所以还是比较有收获的,而这些也都可以充实我的个人简历,展现我的科研能力。
“创业计划大赛”官网
✨另一方面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我在寒暑假有参与一些文化产业管理的社会调研,像是文化消费、红色书店这些,也都可以写在简历里边,尤其我记得当时保研面试的时候还有老师专门问到我的调研经历。
二、择校择业
若是对自己获得保研资格比较有信心,就可以进入到挑选专业、挑选学校的阶段了,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个人兴趣、学校排位和成绩成果来进行判断,我个人认为重要程度是依次递减的。
(一)挑选专业
我是先定下专业,在进行择校的。本科学习的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涉及到影视、出版、旅游等各个行业,都是比较前沿的领域,学了三年下来我也一直比较感兴趣。除此之外,本科期间参与的一些活动还有撰写的论文中与表演艺术联系比较大,也考出了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认定的演出经纪人资格证。
演出经纪人协会官网
再加上19年有一档叫做《声入人心》的节目播出,节目通过30个歌剧、音乐剧演员的互动表演构建出我心目中的“乌托邦”,对剧院表演更为感兴趣,所以选定了研究生期间要做艺术经济学,确定了自己的专业。
(二)挑选学校
选专业是比较早就定下来的,在2020年年初就比较明确了,但是对于学校选择还是纠结了很久,这里我获取学校信息主要是通过贴吧和学校官网这两种形式。
我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文化产业管理吧”,吧主是一个文管毕业的学生创建的,比较专业,日常也会有很多学生在上边发帖分享自己的考研或者是保研信息,还会有一些考研资料分享或者买卖。
百度贴吧相关信息
我在当时有发现一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信息汇总》,对有关艺术经济学的学校进行了对比,之后是找到学校各个官网检索信息,最终是确定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文管考研信息汇总
主要考虑到武汉大学在做实证研究这一块比较成熟,并且在基层建了二百多个实验基地,比较符合我对研究生的期待。
武大文管考研情况
三、复习策略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是一所以文化研究为主的智库机构,关于保研复习准备主要是通过关注学院网站信息进行相关复习。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官网
(一)专业复习
本科学习文化产业管理,对于一些基础的文化产业管理知识比较熟悉,所以在专业课准备上比较得心应手一些,但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同学比较建议看一下《文化产业概论》《经济学与文化》这样的专业书籍,先入门然后再有针对性进行准备。因为有专业基础,加上看了一些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考研贴,了解到老师们出题比较习惯考察学院的已有成果,所以我主要是针对学院发布的成果进行准备的。
《文化产业概论》
《经济学与文化》
了解一个学院的成果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学院的官网,会有专职教师一栏,老师个人介绍上就会列上一些个人代表性学术成果。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的专职教师比较少,主要是有傅才武、陈波、彭雷霆、陈庚、肖波、蔡武进、韩晗、蔡武进、刘丽群、钟晟、方舟老师这几个,浏览起来比较快速。
官网专职教师介绍
另外一条渠道是知网,可以在知网检索框输入“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就会弹出比较丰富的学院学术成果,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每年成果都比较丰富,面对几百篇文章,并不需要全部阅读,可以通过高级检索,选择权威期刊的文章进行阅读,阅读顺序推荐是时间由近到远,学院出题的话比较侧重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发院研究成果
我先统一下载下了大约是有五十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因为每篇文章都比较长,知识密度也比较高,我采用的是摘抄提纲和主要观点的方式进行文献的阅读,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来记录自己的摘抄笔记,也方便后期有重点进行复习,节约时间。
最新研究成果
除去文献阅读,还有学院老师专著阅读,我阅读的是傅才武老师撰写的《艺术经济学》一书,主要目的也是想对艺术经济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艺术经济学》
(二)口语准备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保研面试开始就是一段口语考试,分为个人介绍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我的口语基础比较差,当时主要是用了Aboboo这个软件来练习的口语。
Aboboo首页
Aboboo设置了跟读模式,通过录音可以将自己的发音与标准发音对比,能比较明显地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进行提升。
Aboboo操作界面
从b站一个叫《荣恩的世界》的up主那边下载了《老友记》的原音视频,导入到Aboboo中,然后通过跟读来练习日常口语表达。
荣恩的世界up主
保研时间比较紧张,而口语又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所以这个贵在平时,我这个主要是保研准备期间突击了一下,练习一些语感。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三分钟和一分钟的个人自我介绍各一份,背诵了几遍,可以在开始时比较快地进入到状态,不那么慌张。
《老友记》素材
(三)材料准备
无论是参加夏令营还是预推免,要想获得目标学校的名额,首先就是要邮寄相关材料。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的材料要求是电子版+纸质复印件,具体准备的话我是按照申请表-个人陈述-诚信承诺书-其他材料(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前五学期大学学习成绩单、前五学期专业成绩排名以及年级总人数情况证明、英语水平证明-学术科研成果复印件、证书复印件、个人简历)这个顺序来的,这个在学院的招生官网中是会提前发布相关要求声明的。申请表、个人陈述、诚信承诺书是可以在官网下载在进行补充的,尤其是个人陈述,可以从学习情况、科研成果和未来规划这三个方面进行撰写,1500字即可,不需要太多字数。其他的材料主要就是平时的积累,最好可以早做准备,及时对自己的奖项荣誉这些进行整理存档。
邮寄材料目录
四、夏令营情况
我是六月份中旬投递资料,不到一周就收到了入营通知,然后七月份初正式参与夏令营的笔试和面试,七月中旬拿到了优秀营员名额,因为本科成绩比较稳,所以也算是提前结束了保研申请。
(一)笔试
保研笔试题目如下:
1、试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治理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试论述文化权利的内涵及其保障路径。
3、试论述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特征。
4、试论述我国《文化产业促进法》的立法必要性。
第一题:
第一题参考文章
第二题:
第二题参考文章
第四题:
第四题参考文章
其中第3题是文化产业的一些专业基础问题,而第1、2、4题都是来自学院老师已发表的论文,所以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准备,阅读学院老师们的研究成果真的很重要很重要!!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都给出了逻辑严密的论述,读过老师们的论文之后再回答这些问题时行文也就会更加流畅。
(二)面试
面试是分为英文面试和专业面试两部分,在正式面试之前是做了一个三分钟的个人介绍ppt。
✨英文面试:先是进行了一个两分钟的自我介绍,在介绍结束之后老师提问了一个问题,要求我简单概括我发表的其中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网络公开英语学习资料
✨专业面试:老师们主要是根据自我介绍ppt中的信息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来进行提问,主要是关于研究兴趣、社会实践这一些,挖掘一些相对比较专业的内容,是对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考察。除此之外,老师们还会询问一下是否有意向导师以及夏令营入营情况,这些如实回答即可,主要是以交流为主。
五、保研体会与感悟
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是人生“惊险的一跃”,如果平时成绩不错,可以试一下保研;如果平时在成绩方面侧重不多,考研成功的也大有人在。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只要努力过,相信大家都会顺利“上岸”。
祝大家都成功上岸!
在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的保研过程中,我感受的更多还是学习的快乐,可以在各种材料准备中学习文化领域的前沿知识,包括也在口语准备中提升了自己的口语能力。保研也贵在坚持,用三年的时间让自己活得大四一年的休息期,也是一种幸福。
花轮小丸子
罗以澄张金海姚曦石义彬罗以澄,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从小在上海学习、生活。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九六六年毕业后,长期担任报纸和广播媒介的记者、编辑工作,一九八四年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海德传播研究院院长,是该校新闻传播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和新闻学博士点负责人;同时,还担任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特约编委、武汉地区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地方媒体的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新闻传播实务和媒介发展,先后撰写(或主编)、出版《新闻采访教程》、《新闻采访学新论》、《新闻写作现代化探析》、《新闻传播评论》、《广播消息选评》、《广播通讯赏析》、《应用新闻学600题》等学术专著、教材或教学参考书7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新闻论著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73) * 代表性成果:““西方主流媒体的西藏‘3.14’事件报道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对策探讨” ( 3月11日 ,57) * 代表性成果:““传媒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2篇) ( 3月11日 ,63) * 标志性成果:《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2005年卷、2006-2007年卷、2008年卷) ( 3月11日 ,56) * 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年度中国传媒市场盘点 ( 2月26日 ,9509) * 我国新闻学10年发展的哲学思考 ( 5月12日 ,6163) * 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 ( 9月18日 ,5822) * 新闻网站的市场前景、存在问题及策略探讨 ( 9月18日 ,5858) * 我国证券类金融报道理念与运作的反思 ( 9月1日 ,6324) * 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 ( 7月15日 ,59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传媒经营管理 张金海,1951年生,湖北省石首市人。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年就读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晋升为教授,现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会长。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论文集、教材15部。 张金海教授早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卷”的编撰,出版《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唐代艺术诗选注》(中州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四大名粹·诗粹》(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古文观止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多部著述,近年仍有《全唐诗校编》(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杜牧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等著述出版,成果累积达200万字。 20世纪90年代初,张金海教授进入传播学领域,致力于广告学专业和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主编《珞珈广告学从书》系列教材(两辑共10种,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一2002年)、广告经纬》(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广告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概论》(中央电大指定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广告学教程》(全国10所高校组编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个人专著《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在广告传播领域,张金海教授主要从事广告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广告文化的研究。他出版的《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告理论的专著,是国内广告学研究从经验走向学理的标志性著述,也是珞珈广告学派的奠基之作,代表了国内广告理论研究的一流水平。他出版有《广告经营学》,承担有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广·告规范化研究》、国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经多年潜心探求,撰成《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规范研究》一书,则为张金海教授广告传播的运作与管理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述。 张金海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他所创立的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经近10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张金海教授则是这—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珞珈广告学派的开创者,并已成为全国广告学界、广告教育界颇具影响的著名学者。 近年,张金海教授的学术研究又由广告学领域进而拓展至传媒领域。他所主持的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在传播尤其是传媒研究方面已颇富成果。目前,张金海教授正围绕他所主持的国家“十五”“211工程”项目“现代传媒的经营管理”,集中从事传媒的经营管理研究。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广告经营与管理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世界十大传媒集团产业发展报告 ( 3月11日 ,96) * 代表性成果:学术著作:整合: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 ( 3月11日 ,88) * 代表性成果:“广告学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6篇) ( 3月11日 ,91) * 代表性成果:“传媒经济与传媒产业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1篇) ( 3月11日 ,76) * 标志性成果:“中国广告产业发展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29篇) ( 3月11日 ,81) * 论广告传播理论体系的建构 ( 3月11日 ,77) * 广告负面影响新视角——浅析广告对社会诚信的伤害 ( 3月11日 ,76) * 品牌延伸战略再透析 ( 3月11日 ,76) * 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7) * 网络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消解及其利用 ( 3月11日 ,75) * 广告社会价值的争议及其重新解读 ( 3月11日 ,78) * 不对称信息与广告传播——兼论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消费信息与广告传播——网络与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告知功能的回归 ( 3月11日 ,78) * 谁来保护广告创意人 ( 3月11日 ,78) * 广告素养的概念框架与影响因素 ( 3月11日 ,80) * 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 ( 3月11日 ,88) * 我国传媒新一轮扩张态势 ( 2月26日 ,786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2月26日 ,7307) * 传媒广告:2003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 ( 5月10日 ,6447)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结果摘登 ( 5月7日 ,6096) * 2003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的相关情况 ( 5月7日 ,6114)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媒集团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 ( 5月7日 ,6078) * 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目录) ( 5月7日 ,6275)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 5月7日 ,608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栏首语 ( 11月26日 ,6044) * 《现代广告·品牌与中国企业发展》专栏:品牌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 11月26日 ,6109)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三):接触广播电视行为 ( 11月26日 ,6255)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二):读报行为及读报意愿 ( 11月26日 ,6128) * 2002年武汉市民媒体接触状况调查(一):武汉市受众调查实施方案 ( 11月26日 ,6130) * 2001年《楚天都市报》读者意见调查报告 ( 11月25日 ,6124)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3) ( 11月25日 ,6457)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2) ( 11月25日 ,6651)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 ( 11月25日 ,6256) *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绪论(续1) ( 11月25日 ,6382) * 广告与文化三题 ( 11月25日 ,6366) * 武汉传媒业发展的几点构想(纲要) ( 11月18日 ,6204) *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 11月12日 ,6687) * 媒介的产业化与广告经营 ( 9月1日 ,633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石义彬、单波教授的论文《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荣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石义彬,男,1955年3月30日生,汉族,湖北省随州市人,中共党员,哲学硕士、文学博士(新闻学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年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毕业留外文系任教。 1985年武汉大学哲学系现代外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 1987年-1989年在美国西东大学传播学系学习; 1994年9月参加大陆、台、港、澳两岸四地新闻传播学研讨会; 1995年—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 1995年9月在美参加依阿华大学举办的传播学国际研讨会; 1998年10月—1998年12月应邀赴法国波尔多三大、巴黎等地访问讲学; 2002年获新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学工作: 1995年至2000年以来,一直主讲新闻学专业必修课“大众传播学”和“英美报刊选读”,主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传播学理论研究”,“传播学原著选读”。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二十世纪传播学批判学派研究”(武汉大学重点项目子课题。经费1/10万。); 2.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大众传播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费20万); 3.主持湖北省专项资助项目“网络传播与湖北社会发展研究”(经费6万) 4.主持横向项目“媒介效果研究”(经费3万) 5.主持“传播学批判理论研究”(武汉大学海德传播研究院,2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1.《也谈新闻失实》,载《新闻学探索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 2.《批判视野中的传播理论发展》《国际新闻界》1996年第5期; 3.《新颖独到的理论视角》,《湖北日报》理论版1997年3月6日; 4.《论信息时代媒介的权威性》,《广西教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论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的建构》《江汉论坛》1999年第3期; 6.《且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光明日报》理论版1999年6月11 日; 7.《论新闻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8.《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9.《受众意识的强化与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人民日报》理论版,2000年5月13日; 10.《新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5 月16日; 11.《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2.《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13.《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新闻与传播》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 14.《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新动向》,《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15.《关于新世纪新闻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2000年3月15日; 16.《教育改革的首选课题——素质教育》,《参考消息》2000年3月28日; 17.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新闻前哨》2003年第2期 18. 论谣言生成的效果《湖北社会科学动态》2001 19. 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2003年6月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国际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 20. 对麦克卢汉媒介 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1. 鲍德里亚后现代传播理论的历史谱系《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 22. 互动媒体与营销传播《广播电视研究》2003年6期 二.著作 1.专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国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2.专著: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 3.译著:《二十世纪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合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译著:《追寻记忆的人》(合译)华夏出版社 5.译著:《灾难的星球》湖北少儿出版社 6.译著:《媒介效果》2004年 获奖情况: 1. 1997年10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1997年9月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 4. 曾多次获得武汉大学优秀教师、武汉大学优秀工作者和武汉大学优秀研 究生管理工作者称号。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代表性成果:““全球媒介传播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系列论文(2005-2008,13篇) ( 3月11日 ,60) * 转制改革下公益性传媒的治理结构创新 ( 3月11日 ,59) * 我国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渊源与创新 ( 3月11日 ,61) * 新闻与创新——浅析创新新闻学 ( 3月11日 ,58) * 关于中国传播学教育的几个问题 ( 3月11日 ,58) * 我国当代女新闻工作者职业地位批判 ( 3月11日 ,57) * 媒介暴力研究的多重视角 ( 3月11日 ,59) * “以偏概全”:一种隐蔽的新闻失实 ( 3月11日 ,61) * 西方新闻传播的后现代表征透视 ( 3月11日 ,61) * 国家形象塑造中的媒体策略——以奥运报道为例 ( 3月11日 ,59) * 网络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 3月11日 ,58) * 媒介仪式、空间与文化认同:符号权力的批判性观照与诠释 ( 3月11日 ,59) *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 3月11日 ,59) * 文化身份认同演变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 3月11日 ,57) * 再论大众传媒时代的传媒消费取向 ( 3月11日 ,58)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2月26日 ,7689)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征 ( 5月12日 ,6581) * 比较与整合:西方媒介理论的新动向 ( 5月12日 ,6522) * 合著:科学发现观的演进 ( 5月12日 ,6205) * 二十世纪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概观 ( 5月11日 ,6190) * L’Histoire de l’Espace public médiatique en Chine ( 5月11日 ,7088) * 石义彬教授专著《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出版 ( 5月8日 ,6178) * 短信息:依托互联网的传播新媒介 ( 5月8日 ,6498) * 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 ( 9月1日 ,6234) * 西方新闻与大众传播理论表述活动的历史与逻辑 ( 9月1日 ,6165) * 耕耘有思想的学术 创建有学术的思想——记石义彬教授 ( 1月20日 ,6015)
当我们谈论起论文发表这个话题时,很难绕开的问题通常是“某某领域/方向有哪些好发的期刊”,或者更加具体一些,“某某期刊是不是好发”。那么,如何去识别“好发的期刊”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是应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需求建立起来的并经辽宁省司法厅核准登记注册面向社会服务的法医司法鉴定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隶属
他后来挺好的,因为重视家庭了,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也不见自媒体发布信息,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
一定要明确发表论文是否对你有帮助,要不钱就白花了。
一、武汉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1)一篇权威期刊CSSCI、SSCIicon或2篇北大核心。 (2)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