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葫芦娃
注意点是以挂号寄件,手写稿则以寄原稿佳,但千万不要忘记自留副本。请注明真名及联络方式,最好亦留下方便联络的时间。目前接受E-Mail投稿的有希代、新月、晨星及荷鸣出版社。投稿前最好能先致电询问投稿要求并确定邮寄地址寻找风格相近的出版社广泛翻阅市面上不同出版社的系列文艺小说,寻找和自己风格相近的几间选择风格相近出版社的原因之一,在於这表示该出版社编辑的思考模式及观点与你类似,稿子获录取的可能性就大一点。但是以作者的立场来说,投稿多间出版社,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出版社的运作形式或沟通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已。但是,新人最好不要以一间出版社为依恃,跟另一间出版社谈条件
鼠weakorz
吴浊流在37岁时以日文发表处女作〈水月〉,刊登在1936年3月的《台湾新文学杂志》。其后四十多年的作品包括小说、旧诗词、游记、文艺论评等。吴浊流过世后,作品经张良泽教授整理汇编《吴浊流选集六册》,加上后来出版的《无花果》、《台湾连翘》、《吴浊流致钟肇政书简》,共九册。其中,仍然有许多零散篇什、书简、以及两千多首旧体诗未整理出版。 《亚细亚的孤儿》于1945年完稿,其内容叙述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遭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压,到日本留学归来后受到乡亲的潮讽,到中国大陆后又不被认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在对自身归依的无助感及许多人生挫折打击的日侵月蚀下,最后发疯而以悲剧收场。《无花果》是吴浊流第二本长篇,为吴浊流的前半生自传,记述作者从日治到战后初期的经历。小说完稿于1967年底,在1968年时分三期连载于《台湾文艺》杂志上。因内文部份描述二二八事件,在1970年以单行本首次出版即被国民党政府列为禁书查扣,其后只在美国和台湾地下流传,直到1988年才正式由前卫出版社在台湾公开发行。其实本书的内容,和《亚细亚的孤儿》非常近似。只因《亚》书只写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这本书写到了二二八;因此,前者有忠贞的国民党员为之翻译发行,而此书则遭到禁止刊行的命运。讽刺的是,批评日本统治的《亚》书可在日本出版,而只少部份描述国民党统治的《无》书却不能在台湾出版。《台湾连翘》是吴浊流最后一本著作,原日文,在吴浊流去世十年后由钟肇政先生中译出版。描述台湾战争前后政坛的秘辛。 《水月》短篇小说集收录从1936年到1946年间,吴浊流以描述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人为主的早期中短篇小说共八篇:〈水月〉、〈泥沼中的金鲤鱼〉、〈功狗〉、〈陈大人〉、〈糖扦仔〉、〈先生妈〉、〈路迢迢〉、〈归兮自然〉。其中,〈水月〉和〈功狗〉描写日本人对台湾子弟不平等待遇,而〈陈大人〉和〈先生妈〉则揭露当时台湾御用绅士和日本走狗的行径。《波茨坦科长》短篇小说集收录吴浊流自1946年后的中短篇小说共十篇:〈波茨坦科长〉、〈狡猿〉、〈铜臭〉、〈三八泪〉、〈幕后的支配者〉、〈友爱〉、〈牛都流泪了〉、〈老姜更辣〉、〈茅盾〉、〈闲愁〉。受战后国民党贪污腐败和二二八事件的影响,吴浊流战后的小说以控诉时政为主,如〈牛都流泪了〉。而〈铜臭〉、〈波茨坦科长〉则纪录来台接收官员以及“半山”台奸贪污腐化的行径。 《南京杂感》是张良泽教授整理的《吴浊流选集六册》中的卷四。收录吴浊流游记共九篇:〈一束回忆〉、〈回想照门分教场〉、〈回我的第二故乡〉、〈重访西湖〉、〈南京杂感〉、〈回忆大同〉、〈游颅鹚潭记〉、〈既到临崖返辔难〉、〈印非游记〉。《黎明前的台湾》是张良泽教授整理的《吴浊流选集六册》中的卷五。收录吴浊流对台湾、中国、日本的文化论述共十六篇。《台湾文艺与我》是张良泽教授整理的《吴浊流选集六册》中的卷六。收录吴浊流论述、散文、自序计三十九篇。《吴浊流致钟肇政书简》收录1962年6月至1976年8月止,吴浊流致钟肇政以日文书写的简信三百多封,由物理学博士钱鸿钧编汇,黄玉燕中译,于2000年05月01日初版。不过,钟肇政致吴浊流的书简却只纸未留。
大实现家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地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20世纪50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金牌大素包
1983年廖清秀:〈与〉,《台湾文艺》81期,页69-72。1991年陈万益:〈张文环的小说艺术〉,《国文天地》77期,页45-47。1991年龙瑛宗:〈张文环与台湾文学〉,《客家》34期,页34-36。1992年野间信幸着,涂翠花译:〈张文环的文学活动及其特色〉,《台湾文艺》130期,页21-41。1992年游唤:〈张文环小说里的台湾文化典故〉,《明道文艺》198期,页53-59。1995年津留信代作,陈千武译:〈张文环作品里的女性观──日本旧殖民地下的台湾(上)〉,《文学台湾》13期,页171-210。1995年津留信代作,陈千武译:〈张文环作品里的女性观──日本旧殖民地下的台湾(下)〉,《文学台湾》14期,页194-218。1996年津留信代作,陈千武译:〈张文环作品的意义〉,《文学台湾》18期,页227-250。1997年赖松辉:〈张文环的、研究〉,《成大中文学报》5期,页311-3291999年许惠玟:〈张文环小说的女性形象分析〉,《台湾文艺新生版》166/167期,页11-39。1999年柳书琴:〈活传媒:奉公运动下台湾作家张文环的异声〉,《水笔仔》8期,页7-22。1999年伊象菁:〈导读:决战下的台湾文学──张文环的〉,《联合文学》182期,页126-131。2000年张恒豪:〈决战下的台湾文学骁将──张文环〉,《台北画刊》394期,页47-48。2000年江宝钗:〈从台湾日据时期小说中「自然」的三种型态看张文环的殊异性〉,《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7期,页120-134。2000年江宝钗:〈张文环中的民俗与性别意识〉,《中国学术年刊》21期,页447-464+551。2001年张良泽:〈张文环的〉,《台湾文学评论》1卷2期,页217-219。2002年洪锦淳:〈论张文环「阉鸡」中的月里〉,《台湾文学评论》2卷3期,页82-95。2002年张文熏:〈评论家/小说家的双面张文环──以艺旦、媳妇仔问题为中心〉,《台湾文学学报》3期,页209-228。《水笔仔》14期,页37-50。2002年柳书琴:〈从部落到都会:进退失据的殖民地青年男女──从论张文环故乡书写的脉络〉,《台湾文学学报》3期,页81-108。2002年陈建忠:〈乡土即救赎:沈从文与张文环乡土小说中的乌托邦寓意(上)〉,《文学台湾》43期,页275-305。2002年游胜冠:〈论战争期张文环国策言论中的「政治无意识」〉,《中外文学》366期,页60-92。2002年柳书琴:〈前进东京或逆转归乡?论张文环转向小说及其改作〉,《静宜人文学报》17期,页1-22。2002年陈建忠:〈乡土即救赎:沈从文与张文环乡土小说中的乌托邦寓意(下)〉,《文学台湾》44期,页288-324。2002年柯乔文:〈讲三○年代故事的人(上)〉,《台湾文学评论》2卷4期,页38-59。2003年柯乔文:〈讲三○年代故事的人(下)〉,《台湾文学评论》3卷1期,页63-77。2003年林政华:〈《张文环全集》﹝陈万益主编﹞评介〉,《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44期,页409-413。2003年王慧芬:〈张文环小说中乡土世界的探究〉,《仁德学报》2期,页139-176。2003年洪锦淳:〈张文环中的月里〉,《中国文化月刊》275期,页91-114。2003年陈鸿逸:〈生于斯的滚地郎──张文环〉,《文化生活》34期,页60-63。2004年廖梅璇:〈从深山小村庄,走来──笔耕乡土张文环〉,《少年台湾》21期,页74-77。
~~简单的幸福~~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中文名林海音国籍中国出生地日本大阪出生日期1918年3月18日逝世日期2001年12月1日人物生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童年在1935年在北平担任世界日报做记者古城北京度过,这里的一物一景深深地络印在她的心上,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20世纪50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而林海音也因为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1953年,受聘于林海音与罗兰、潘人木等六位女作家合影《联合报》副刊,她担任“联副”主编(1953-1963)时期,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的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除外,并且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再出发,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1963年,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副,但这样的挫折并未打击到她。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信,向编报时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纯文学月刊》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而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林海音的作品《城南旧事》封面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人物年表1918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父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台湾板桥人。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在头份及板桥居住。二妹秀英出生。1923年随父母到北京,定居南城。三妹燕珠出生。1925年进入厂甸师大第一附小就读。弟弟燕生出生。展开全部社会评价评论选摘1、……然而,林海英的作品,显得特别,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不过,幸福是什么?它在那儿?幸福不过是虚渺的幻觉?抑或一只青鸟?这是颇值得思索的。然而,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带忧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滚的女人;好似围绕她们周围的,命运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残酷,显然她们是一群被虐待者。(文选自《叶石涛:林海音论,《台湾文艺》5:18》)2、林海英擅长于表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问题。她的笔,近乎固执地游戈于这一领域,不断地挖掘、探索、思考,努力地从爱情和婚姻这一面古老的镜子里,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时代风云的起落,或正面、或侧面地映现出清末民初直到抗战以后中国社会的风貌,构成
可以发表~~自己找该杂志的官方网站 网上投稿就可以~
一般按照字数或者版面来计算,具体还要看是什么期刊,你可以去壹品优刊网
一般投稿杂志社通过率不是很高,之前试过了几次,基本都是石沉大海了,所以目前我们单位都是投稿欣启论文网,应该是属于一个代理机构。价格各方面也比较合理,选择的刊物也
可以发表~~自己找该杂志的官方网站 网上投稿就可以~
《玩具大世界》,《玩具天地》,《Play To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