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海而居
从宁夏看世界
◎苏宁
宁夏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段北方道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历史上曾为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宁夏文化多样,文学传统内涵丰富。同四川一样,宁夏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居住于黄土高原的宁夏人民,始终追求着道德与内心的洁净。宁夏民族历史悠久,文学历史渊源流长,中华远古文明发祥地的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说明早在3万年前这里就曾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宁夏至今仍存有最古老的秦长城遗址,秦朝始皇帝一统中原之后派兵在宁夏境内延伸修筑秦长城,并兴修秦渠,从此开创了引黄河之水灌溉万里良田的历史。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帝,史称唐肃宗。北宋宝元元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形成独特的西夏文化,影响深远。历史上,宁夏文学对现实有多维度的解读,其中包含宗教,也有来自民间文学、口头文学、传说、花儿的丰富资源。贺兰山岩画更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努力回望与追溯。古老的文化与传统是精神书写的根基。宁夏民间文学中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门类众多,让我们对这片大漠的文学土壤充满想象。宁夏的山花儿,曾把“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魂儿收了。1936年,王洛宾、萧军、洛珊赴西北参加战地服务团,途经六盘山下,由于迷恋花儿唱家五朵梅的山花儿,放弃了赴欧洲深造的机会,一头扎进西北,采集民歌。他当年搜集整理的大批山花儿作品多已散失,仅留下一首典型的山花儿《眼泪花花把心淹了》。
宁夏的人文自然地域风情与风俗,既是特定的题材范畴,其镜像也包含着独具神韵的民族志、心灵史。宁夏以其缤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中国文学中独特的一脉。从张贤亮到部分中青年作家,“西海固”作家群,郭文斌、石舒清、李进祥、马金莲、查舜、单永珍、曹海英、了一容、阿舍、马占祥、郎伟、金瓯等宁夏当代作家,是中国作家队伍中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同时,他们也是当下宁夏地域文学的代表性人物,拥有特定的民族身份(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等)。一些作家、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一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进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还有宁夏新一代作家的作品开始发表在全国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并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又被各种选刊和年度选本频频选中。
这些作家作品反映了宁夏人民特殊的生存景观和精神世界。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渗透着宁夏人民坚定而执着的精神追求。很多关注本民族命运的作品,也将目光投向了人类命运,文风雄浑而苍凉,富有想象力,艺术风格鲜明。总体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逐步“放弃”对现代性话语的疲惫追随,以“退守”的姿态回归本民族文化。在纷扰复杂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的世俗现实情境下,构建着一种“用灵魂说话,用生命发言,用良知面对世界,超越世俗道德判断”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的叙事伦理。在“现代化演进”与“民族性自守”之间努力寻找定位。如,查舜的《穆斯林的儿女们》、马金莲的《长河》、李进祥的《女儿的河》,石舒清创作的《清水里的刀子》《果院》《黄昏》等小说,在对当地人民普通生活的生动描绘中,细心发掘着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并试图以坚定、执着、纯洁的信念之力,对社会心浮气躁的“现代病”进行一番疗救。从发展趋势看,宁夏等后发展的西部地区文学,与现代主义意识将构成奇特的关系:既保持着西部地域创作的古老、质朴,也将在客观上对接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前沿。四川作家阿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其二,积淀着西部地方文化基因。这使宁夏小说创作勇于探索,也使宁夏文学创作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选材领域和地域风格。民俗风情无论有多么特殊,都须经过一个充分的文学化过程。宁夏的文学精准地表达出地域文化所积淀下来的精神价值。它是由伦理道德、信仰、理想、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构成的。宁夏文学并不是一种风格,每一位作家的气质和性格不一样,叙述方式也不一样,但他们共同表现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对黄土高原精神气质的坚守。如与宁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张承志,他的作品悲壮而决绝地走着属于他的理想主义道路。但最后他“渐渐感到了一种奇特的感情,一种战士或男子汉的渴望皈依、渴望被征服、渴望巨大的收容的感情。”他有强烈的归乡情结,在黄土高原和宗教信仰当中,以一个黄土地儿子的责任感和宗教使命感归乡。在其一系列作品如《黄泥小屋》等中,探讨着苦难的形而上的哲学命题,这一过程是在归乡的过程中开始并结束的。又如季栋梁小说《军马祭》,石舒清的短篇小说《借人头》等。
其三,神圣感。宁夏的作家多多少少都怀有一种宗教情怀,他们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对待写作,他们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充满了神圣感,自然、人民、土地、生命——这些足以令人敬畏的内容自然就成了他们描写的主要对象。宗教的情怀使他们的心灵变得纯净、澄清。他们往往是怀着一种善意去面对世界的。他们的风格往往与此有关,如了一容小说的晶莹透明,漠月小说毫不雕琢的诗意。宁夏作家更多的是以一种氛围、一种情调来构筑他们的文学世界。有评论家说:宁夏的作家不太热衷于写长篇,或者说他们不太善于写长篇,尤其是当今流行的长篇。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中短篇上。好像有种观点,认为自张贤亮以来,宁夏的作家们写苦难太多,写乡村太多,应该从苦难中走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城市上。这种建议显然是符合现代化的要求的,但宁夏的作家不应该丢失掉苦难和乡村书写。宁夏的作家写苦难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多的不是从社会的层面去写苦难,而是从哲理的层面、神圣的层面去写苦难,比方郭文斌的《剪刀》。他们超越世俗表象层面,进入到本族民众群体的灵魂深处,不断挖掘着宗教信徒对宗教精神的追求和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并将之转化为文学叙事,使之产生了一种境界的提升与飞跃。清洁的乡土世界才是他们漂泊心灵的归宿,清洁的心境才是疗治游子创伤的精神抚慰。石舒清、李进祥等同样将“清洁精神”融入进文本的叙事伦理中,凝聚成观察社会的眼光,感悟人生的心理。在“清水河”系列小说中,人性的“清洁”成为其主题,尤其是在面对城乡抉择的两难困境时,主人公往往都在“清洁精神”的召唤之下,义无反顾地告别喧嚣,集体性地表现出对乡土生活的坚忍与诗意心灵的皈依。保持宁静的心灵,是宁夏作家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所做出的一种道德与精神的选择姿态。
宁夏许多作家集体性地将目光转向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之中,试图从对民族精神的深入开掘中,反思民族生存,实现民族复兴,重铸民族精神。他们从宁夏看世界——在古老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撞击和融合中进行提升。他们以民族群体的精神文化、心理意识为底蕴,将民俗故事化、情节化,揭示这种撞击和融合必然经历的痛苦,开掘人物的文化心理。这种拼撞和互融互渗中焕发出蓬勃不息的生命意识与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彰显了宁夏文学的特殊品质。对于宁夏作家而言,发掘本民族文化的优秀质素,激活地域文化积淀的当代活力,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弘扬,在“现代化演进”与“民族性自守”之间定位好叙事平衡点,是立足本土资源而走向审美现代性的必由之路。
苏宁,北京人,哲学博士,美学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原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社科院文艺美学优长学科带头人。曾在《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2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五个一工程奖”1项。专著有《三星堆的审美阐释》等16部。主持《巴蜀文化通史·艺术卷》《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调查·文学卷》《道家精神与成都休闲文化》等省部级课题12项,兼任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石头脾气
田凤俊,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委员兼宁夏回族自治区协作组组长,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现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语语言测试、应用语言学、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向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主讲英语专业英语修辞学、毕业论文写作、英汉语对比研究及语言测试等课程。曾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自治区社科基金、中国外语教育基金、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以及学校等不同级别科研项目16项;2007年获学校教学名师。获自治区级、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7项;获自治区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级优秀教师、自治区“9·10奖章”。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高明泉,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大学语文》《唐宋诗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和唐宋诗词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宋词管窥》、《〈五七言杏村草稿〉注解》《唐诗管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篇。发表随笔、散文、诗词计20余篇(首)。著作《宋词管窥》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宁夏高校优秀教材奖、宁夏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被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年评为宁夏师范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009年评为宁夏区级高校教学名师。 王建全,现任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逻辑学、人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教育。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有4项成果入选建国60周年宁夏社科成果展;参编大学教材3部;主持自治区教育厅课题《贫困地区实施新课程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逻辑直观性立体化教学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各1项;主要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师范学院各类课题研究8项。主要获奖有:自治区、宁夏师范学院各类学术文二、三等奖10次;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及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 200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三育人”“十佳教工”称号;2007年获宁夏“9.10”教育奖章;2008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首届优秀教师。主讲的《普通逻辑》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武淑莲,现任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西海固”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女性文学研究》等专业课程。曾在《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宁夏社会科学》、《陕西师大学报》、《宁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和《真水无香》两部。曾获固原市文学评论、宁夏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全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论著等奖项;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2008、2009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 2013年获宁夏教育厅社科管理先进个人奖。 朱进国,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固原市委会副主委。长期担任《儿童文学》、《文学理论》、《美学与美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教学。先后在《名作欣赏》、《师范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科研论文四十余篇,约30多万字,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报刊辑要收入,二篇被人大资料全文复印。科研论文二次获教育部三等奖、优秀奖,一次获自治区教育厅一等奖。书法作品多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参编中师选修教材、词典、小学语文课外辅导材料十余部,其中两部为副主编。主持申请完成院级科研项目二项。2007年获校级教学名师,2011年获固原市优秀教师,2012年获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徐安辉,现任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公关与礼仪》等课程,其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宁夏师范学院及自治区重点学科。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项。先后在《宁夏社会科学》、《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及《名作欣赏》、《当代文坛》、《文艺报》等发表论文及文学评论多篇。曾获宁夏第八次文学艺术奖文学理论与评论奖、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奖、年度教师优秀论文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优秀奖、固原市文学评论奖等奖项。2009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张军,现任宁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先后担任《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数学史》等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要担任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数学分析》教学工作及《数学分析》课程的考研辅导课的教学。2008年12月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教学名师。主持完成区、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在《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东北师大学报》、《宁夏师范学院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的《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次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07年度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2007学年度被固原市委、固原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刘立红,曾任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现任宁夏化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宁夏化学化工会常务副理事长。目前担任化学教育专业的《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的《检测化学》及《检测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本人主持的《分析化学》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的精品课程。2008年至2010年被确定为校级分析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近些年来主持并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学校重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自治区 “三八红旗手”、自治区“9.10”奖章荣誉称号。2008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马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兼任宁夏数学学会理事,宁夏电子与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讲授数值分析、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理论、离散数学、文献检索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技术、软件理论、计算数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区自然基金、宁夏高校科研项目6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工作特等奖、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2011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何志成,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先后担任《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点集拓扑学》和《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广义Viatli不可测集的构造》等近20篇论文。主持的《高等数学》被评为区校级精品课程。主持的“代数几何教学团队”被评为区级教学团队。2008年3月被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区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中共宁夏师范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吴茂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宁夏地质工程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主讲《化学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论》、《化学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等课程,《化学教学论》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近年来,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等20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百篇,出版《化学新课程教学论》、《科学课程教学导论》、《走进化学探究室》、《教育实习导论》、《化学课外科技活动》、《粮食类食品加工技术》、《瓜果蔬菜加工技术》、《化学晚会》、《微量元素保健康》等专著9部。主持区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5项。曾获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作《教育实习导论》曾获宁夏首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得盛,音乐舞蹈系系主任、教授。主讲《和声学》、《配器》、《歌曲写作》、《曲式分析》、《合唱指挥》、《器乐合奏》等专业课程。 曾在《宁夏大学学报》、《乐府新声》、《广播歌选》、《大家》、《音乐天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区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2项。在2010年宁夏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歌曲《黄河边的花儿手》2011年荣获西北五省歌曲创作比赛二等奖。2010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白思胜,政法学院教授,宁夏大学外聘地理学硕士生导师。主讲。。主编教材《自然科学概要十八讲》、《科学技术发展概要》(高等教育精品课规划教材)两部,撰写《楔块运动与中国地槽的海陆变迁》专著一部。曾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宁夏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累计发表论文40篇。2010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 张建国,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先后担任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摄像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视觉教育技术中投影软件编制方法与技巧》、《Rex Edit在非线性编辑中的应用》等学术论文多篇。主编出版《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两部,参编教材一部。主持完成自治区教育厅教改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两项。获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次。2009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伏振兴,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以来,担任《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光光谱学、量子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在彩显高性能荧光粉的研发、离子能量转换和发光动力学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4篇,6篇文章发表在SCI二区期刊。取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宁夏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曾获固原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宁夏师范学院校级优秀教师、“创先争优”教学岗位标兵、“科研先进个人”等。2012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 马生仓,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英语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宁夏高等院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宁夏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讲授《综合英语》、《口译与听力》、《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高级英语》等课程。主持完成宁夏高教项目一项、校级科研项目两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副主编教材一部,发表的论文十余篇。曾获2011年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学校教学名师。 王正文,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宁夏师范学院“西北回族社会历史研究所”所长。长期担任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社会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学、社会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篇,主持国家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2项,作为第二人参与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项,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合作医疗盲点的实地考察——以泾源县泾河源镇为例》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西部基金项目立项。2012年获宁夏师范学院教学名师。主讲的《世界现代史》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张爱,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电工及实验》、《电路及实验》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先后在国内的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核心期刊4篇,其中一篇荣获全国一等奖。主持或参与完成校级教学成果三项,并分别荣获二等教学成果奖,参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三项,参与主持完成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完成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所任课程《电工学及实验》被宁夏师范学院评为本科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魏金和,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多年来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与区级科研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两次,参与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主持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门,主持自治区级教改项目一项, 主持自治区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项目一项,主持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一个,主编教材两部。2007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2009年被评为宁夏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郑海洋,计算机中心主任,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门课程。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两次获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9月被固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人员”称号,2007年4月区被宣传部、科技厅、科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主编专著一部、教材叁部,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十多篇,2011年10月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稿源:宁夏师范学院官网 编稿:银川大学记者团
我觉得有可能。因为这所大学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每年的学生质量很高,现在又有这么高质量的论文出现,定会可以成为双一流学校。
这种论文主要就是来参加国家竞赛的,一般只有成绩突出的人才能够去做,而且还能做得比较好。
医学论文杂志普刊:《医学前沿》 《医师在线》 《临床医药文献》《实用妇科内分泌》《全科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等核心:《四川中医》 《中医学报》
期刊发表论文,教育,医学,建筑,经济,文学刊物收稿绿色通道,10余年发表经验,期刊发表论文先审核,审核...
马天琼,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女博士,蛰伏七年终发表世界顶级论文后,她在北大无机固体化学课题组参与博雅计划,进行博士后研究毕业之后她没有停下脚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