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5

小木每木每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教育教授发表的本土化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糖糖和胖秘

已采纳

浅谈本土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本土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土资源是孩子熟悉的环境,合理挖掘本土资源,让资源与幼儿产生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发展。

关键词: 本土资源;运用

本土资源是孩子熟悉的生长、活动的环境,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期,而这一时期幼儿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性强等特点,根据幼儿所具有的特点,我们通过对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幼儿在轻松、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抓住其可塑性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创造力趋向于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一、充分挖掘本土化游戏资源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日益提高,从单纯模仿到创造性地展开游戏情节,还会创造性地扮演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从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活动过程。连云港市的地域特色丰富了我们的教育资源,有山、有海、东海的水晶、二月满天飞的风筝,花果山深厚的文化底蕴等等都是幼儿的游戏内容,明确了突破口,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开展哪些游戏,准备哪些材料,讨论后,师生共同建立了“六一海洋馆”“海洋珍珠馆”“垂钓区”“花果山旅游一条街”等区角游戏,在搜集制作游戏材料时,教师也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幼儿认识海产品,了解珍珠的形成过程,海螺为什么有海潮的声音等,这些游戏内容,在幼儿生活中已有亲身经历,因此在游戏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争着介绍海产品,制作贝雕、珍珠项链,争当小小导游员。

二、利用本土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我市地处黄海之滨,四季特征分明,景色怡人,幼儿也对周围的景物充满了好奇与困惑,如:叶子为什么会发黄、豆子为什么会发芽,当教室里飞来一只螳螂时,幼儿会围上去议论纷纷,这些现象在成人眼里已不感陌生,而教师如果无视幼儿的提问与兴趣所在,或强求幼儿转移视线,那将影响幼儿积极探究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连云港的资源优势,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编排教材,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加强教学内容与地方特色、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幼儿生活联系,努力实现教学的沟通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使教育内容更具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如,诗歌《春天》,其中描述了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我们先带领幼儿观察身边的春天,有了亲身感受后,幼儿很快领悟了诗歌的内容,教师并没有结束这项活动,而是引导幼儿一起创编诗歌《春天》,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那种成功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有许多幼儿说:“老师,我们都想画春天了。”教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在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在画纸上尽情创作自己眼里的春天。

三、挖掘本土地域资源,通过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扩展了我们的教育空间,广阔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成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金秋时节,我们带幼儿来到花果山脚下的山楂园里采山楂,红红的果子压弯了树梢,孩子们尽情地采摘,当他们看见树顶上那大大的但又摘不到的山楂时,便开始动脑筋了,有的要爬树,有的开始摇晃树干,一个小朋友找来一根树枝来敲山楂树,还有的小朋友用帽子、围巾在树下接山楂……在动手实践中,幼儿边商量对策边进行实践,开动了脑筋,也增加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们学会了心灵手巧,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多进行折纸、拼模型、泥工、剪贴等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使他们的视、听、动觉及语言同时作用于同一客体,发展其创造才能。

四、善于分享在创造中获得的快乐

当幼儿兴致勃勃讲述自己的发现、创造时,我们应该仔细倾听他们的创造思路,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去赞美,这样既肯定了他们的创造结果,又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创造的兴趣。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早期培养乃是教育之百年大计,我们只有认真贯彻《纲要》中的精神转变观念,进一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通过创设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本土化教育空间,让幼儿早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拓展】中小学美育教育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论文

本土美术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开发不仅能起到塑造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文化发展受到了阻碍。本土美术资源也逐渐失去了其应发挥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青少年接受地域文化的基础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教学失去了创新,也导致本土美术流失严重。因此,需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本土美术资源,更好的促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本土美术资源的概述

(一)内涵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是一种美术文化资源,其成长和成熟的环境与地域往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美术资源。这种美术资源是一个地方人们生活的结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承,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其自身能够体现出一种文化固有的特征以及精神面貌。

(二)特点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是美术资源的多样性特点,主要是指美术资源的显现方式以及客观存在的多样性。由于本土美术资源形成于不同的地域,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也不相同,因此,美术资源的存在和构成也会不相同,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差异就会越来越大。其次是资源的潜在性特点,它不能直接被应用到教学中,需要通过挖掘其主要教学价值来在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最后一个是资源的间接性特点,必须经过一定的筛选以及加工使其变为真正的教学资源,有助于美术教育的实施。

二、本土美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主要以素质教育为主,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美术教育作为学生艺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促进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并丰富对知识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资源的开发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美术教学中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是促进本土美术传承以及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将本土美术教育根植于学校教育中,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的发展,保持文化的传承。

三、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实践

(一)传统节日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春节和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隆重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就会将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在大门上粘贴新年祈愿,在室内张贴各种寓意吉祥的年画,还会在玻璃上贴窗花,窗花是中国剪纸文化中最为传统的美术作品。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可以窗花作为开发对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采用欣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剪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他们欣赏剪纸的美,从中感受剪纸的艺术,来提升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同时还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其次利用剪纸教学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态度,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民间艺术中美术资源的开发

雕塑艺术是我国本土美术资源的一种形式,最先的雕刻艺术是以各种石窟的构造存在着。例如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潜在的美术资源,需要对其进行深层开发。对于这种美术资源的开发,其主要教学形式是采取实践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石窟的概况以及艺术成就,从而增强他们对我国石刻工艺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独具美感的石窟作品。例如,龙门石窟的装饰性特点是什么?怎样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石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对这样古老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土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对促进美术的传承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思。

328 评论

小尾巴摇阿摇

——已发表论文:1.夏雪梅、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互动理论模型的建构,《教育发展研究》2014-12.黄小瑞、崔允漷译:标志性的专业教学法:给教师教育的建议,【美】LeeShulman,《全球教育展望》2014-13.崔允漷、夏雪梅:论互动视野下的教师课程实施:基于40年文献的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3-104.崔允漷:全球视野下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13-185.崔允漷: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教育研究》2013-076.崔允漷: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活得精彩”,《基础教育课程》2013-67.冯生尧、崔允漷:高考改革要秉持的基本原则,《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7日第六版8.崔允漷:“学生学会了什么”是评价的基点,《中国教育报》2013年4月10日第9版9.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小学管理》2013-110.朱伟强、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种实践模型,《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2-07-811.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教育科学研究,20120712.崔允漷: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人民教育》2012年第11期,P3613.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全球教育展望》2012-614.崔允漷:论课堂观察LICC范式: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教育研究》2012-515.崔允漷: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设置,《教育发展研究》2012-1016.崔允漷:教研员即专业的课程领导者,《基础教育课程》2012-517.崔允漷:没有课程规划,就没有课程管理,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4日第6版18.崔允漷: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人才——全球视野下高中课程和高考变革的对策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咨询报告,2012年4月19.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基础教育课程》2011-1220.崔允漷:关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调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1-921.崔允漷: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框架及其意义,《教育发展研究》2011-1822.赵士果、崔允漷:比恩课程统整的理念及模式建构(),《全球教育展望》2011-723.王中男、崔允漷:教师专业发展为什么要学校本位——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上海教育科研》2011-724.崔允漷、夏雪梅:FAPO:一种新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11-1025.崔允漷: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上海教育》2011年5A,P426.崔允漷、夏雪梅从墅一中学的案例探讨中国大陆新课程实施的过程,《课程与教学季刊·华人地区的课程改革》(台湾)2010-1027.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928.张雨强、崔允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学业成就评价框架的初步开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9.杨向东、崔允漷:关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比较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430.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331.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教育科学研究》2010-332.崔允漷:“丛林之旅”:校本课程十年——校本课程的回顾、省思与展望,《基础教育课程》2010-01-233.崔允漷、柯政: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2月34.崔允漷:把握教学研究方向,《中国教育报》2010/01/01新年特刊35.崔允漷、杨向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国际\地区比较研究(咨询报告),递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09年12月36.崔允漷:教师需要的课程知识,《教师月刊》2009-237.崔允漷:论教研室的定位与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9-838.崔允漷、洪春幸:有质有量,注重改进——教师绩效评价怎样才能更科学,《基础教育课程》2009-839.崔允漷:基于合作的教学决定:以课堂观察为例,《教育展望:国际比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2007-240.崔允漷:课程实施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育研究》2009-141.崔允漷、柯政:国家课程教材指导/审议委员会:国际与港台地区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咨询报告,2008年12月10日42.崔允漷、洪志忠:审思“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福建教育》2008/11A43.崔允漷:校本课程的本土化探索,《中国教育报》2008/10/2444.钟启泉、崔允漷、夏雪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咨询专家意见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8-945.崔允漷、胡惠闵、汪贤泽:关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的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8-946.崔允漷、朱伟强: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界定目标,《外国教育研究》2008-847.崔允漷、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教育研究》2008-648.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上海教育科研》2008-649.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中小学管理》2008-450.崔允漷、洪志忠: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中走入误区,《中国教育报》2008/5/3051.洪志忠、崔允漷:怎样理解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中国教育报》2008/6/652.郑东辉、崔允漷: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中国教育报》2008/6/1353.崔允漷: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兴趣,《中国教育报》2008/6/2054.崔允漷:校本课程有哪些开发类型?《中国教育报》2008/6/2755.周文叶、崔允漷:学校要量身定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中国教育报》2008/7/456.崔允漷、杨璐:开发校本课程不是编写校本教材?《中国教育报》2008/7/1157.崔允漷、秦冬梅:教师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的评价?《中国教育报》2008/5/3058.崔允漷、何珊云:如何要建立校本课程方案的审议制度?《中国教育报》2008/5/3059.崔允漷、刘辉、郑东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统考情况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8-360.崔允漷: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范式亟待转型,《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3日第三版61.朱伟强、崔允漷:基于标准的课程设计:开发表现性评价,《全球教育展望》2007-1062.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教育发展研究》2007-9B63.崔允漷、邵朝友:如何基于标准命题:从双向细目表走向测验设计框架,《上海教育科研》2007-864.JianpingShen,SuePoppink,YunhuoCui,andGuoruiFan,LessonPlanning:APracticeofProfessionalResponsibilityandDevelopment,educationalHORIZONS,Summer2007,Vol.85,No.4,PP248-258.65.崔允漷、周文叶:论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7-5A66.崔允漷、夏雪梅: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7-167.崔允漷、郑东辉:分享思想,享受课程,《中小学管理》2007-168.崔允漷、洪志忠: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综述,《教育研究》2007-469.崔允漷、周文叶:齐话课程实施,共谋师生成长——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纪要(),《全球教育展望》,2006-1270.崔允漷:怎样认识学校课程规划,《中国教育报》2006-11-17第5版71.崔允漷: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当代教育科学》2006-2272.崔允漷、俞英: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政策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73.崔允漷、夏雪梅:从学生的课程表看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教育科学论坛》2006-10A74.崔允漷、夏雪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处在十字路口——兼论评价范式的转移,《教育发展研究》2006-9A75.张雨强、崔允漷:论开放性活动的教育评价文化,《教师教育研究》,2006-276.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全球教育展望》2006-377.崔允漷:试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价值,《教育发展研究》2006-3A78.崔允漷: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国教育报》2006-2-17第5版79.崔允漷、汪贤泽: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需澄清的认识问题,《基础教育课程》2006-280.崔允漷、汪贤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展与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1

355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耳其教授发表5g数学论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天才少年柳智宇在2005年与2006年连续两届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夺得金牌。2006年,银牌得主是一名德国数学天才,叫舒尔茨。十年之后,舒尔茨获

    小葡萄蛋蛋1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教授体育发表的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1000字 论文题目: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清

    手机专用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土耳其教授发表的数学论文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槛,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时,不能不提及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

    魅影幽兰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日本教授学会发表的论文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要问好的啊,首先得大家好,但是日本是个很讲究礼仪的,所以在说之前得鞠一个躬,大概三十度就可以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还是鞠六十度以上的,表示

    whippedcrea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化学吴星教授发表的论文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化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原任河北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

    小狸露宝123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