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晶灵儿
Cover letter中文叫做投稿信,是在投稿的时候写给编辑的信,作用跟古时候拜访人家用的拜帖有点相似。如果把期刊编辑形容成住在高墙大院里的名门望族,那投稿人就是希望给伯乐相中的无名小辈,这么说来拜帖一定要精致醒目有特色。不过如果作者已经是业内大牛了,估计投稿信是可以随意一些的。 虽说文章能不能发表靠的还是科研价值本身,但是投稿信也是很重要的。在现在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权威期刊不缺稿源的情况下,责任编辑做的是择优录用,先淘汰掉一部分感觉上价值不大的稿件。如果投稿信没有含什么有用的信息,文章一眼看上去又没有太多吸引力,一些责任编辑就会很快做出拒稿决定。当然用的是非常委婉的说法,拒稿信用的也是统一模板。比如: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referenced below, to <期刊名>. “文章标题” We have examined your paper, and conclude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is Journal. It is our consensus that a specialized journal in this area would bring your paper to the attention of a more interested audience. This is not a judgement on the technical quality of your manuscript. Sincerely yours, 但是实际上,这篇第二天就被责任编辑拒稿的文章其实符合期刊发表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几篇相关的文章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不过被拒了也就拒了,再去辩解也毫无意义。不过好奇之下,还是去google了一下责任编辑的背景,主要是做光学的,跟文章所属的电磁方向虽然是一大类,但还是有所区别。再回头看那个投稿信,用的就是以前的模板,只是用两句话简要介绍了一下文章的主要结果。模板如下: Editor,Mr./Dr.Dear editor,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文章标题>”,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期刊名>. There are couplers of results in this paper may be found interested by the general readers. <然后文章的主要结果>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considering our manuscript for potential publication. Best wishes. 虽然投稿信也用两句话说明了一下文章结果的价值,但是在这种责任编辑只是大同行的情况下, 如果这两句话不能打动他,那么他就不一定能够认同文章的价值,就会直接作出拒稿的决定。 所以在重新投其他的期刊的时候,就意识到原先投稿信的分量还不够,还要加上一段文字说明为啥文章适合发表在该期刊上。上个月就有一个影响因子还不错的期刊的编辑给大家发了一个邮件,明确说明了,要是在投稿信里面没有加上这些文字,文章会被直接拒稿。 最能反映适合程度的当然是列出自己已经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然后说明这两篇文章是有相关性的。如果没有过往记录呢,找出几篇该期刊最近2,3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还不错的文章列举上去也是很有用的。5年前甚至10年前的就不要列了,因为现在期刊的scope都在不断地调整中,以前的热门方向,也许现在期刊已经看不上了。投稿信加上了这部分之后,重投了另外一个影响因子相当的期刊,文章很快被送审,很快给录用了。虽然不一定是投稿信带来的差异,但是还是愿意在心里认为投稿信也是要用心去写的。 不过也要记住,投稿信不要写得太长,最好在一页内把重要的东西说清楚。写得太长,编辑也会没有耐心看的。 有些人建议在投稿信中把推荐的审稿人也加上。这个视情况而定,如果期刊投稿的时候本身就要求填写几个推荐的审稿人,那么就不用占用投稿信的空间了。但是如果投稿系统没有这一项的话,那在投稿信加上会更好一些。提供的信息可以是审稿人的头衔、姓名、地址和电子邮件。记得多次确认一下,电子邮件是人家有效的而且是常用的。 如果有其他更多关于投稿信的问题,可以来英论阁,这里有全面的指导。而且从期刊选择,文章 英文润色 到发表支持全程一站式服务。
杨大公主H
导语 本文是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系列文章的第十篇,我们邀请英国编辑团队资深成员,根据其自身丰富的撰稿经验,为中国作者呈现系统全面的写作指导建议,我们将其翻译成中文,方便大家理解。希望本系列文章已经帮到了你! 思考致谢部分的感觉很棒 按照我们系列短文的顺序,你已经到了论文的最后部分,所有主要部分都已写完,只剩下“结尾部分”了。你开始去考虑如何整理你的致谢部分;包括谁?包括什么? 如今,许多期刊的投稿系统会引导你完成这一过程的部分内容,因为在提交论文的过程中,你需要填写一些内容:论文中的哪位作者做了什么?(“作者的贡献”一节须于提交时完成)及哪些机构资助了这项工作?(“资助”一节须在提交时完成)。期刊期望每个以作者身份在论文上签名的人实际上都做出了贡献(这是论文写作系列短文里的另一个主题)。这些章节通常非常简单明确。论文的实际“致谢”部分则是由你来写:你想要感谢谁? 也许你的导师或管理团队是论文作者的一部分?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致谢中再次感谢他们,但也许你想在致谢部分包含论文撰写过程中帮助过你的人;有的人阅读并帮助修改了初稿,或者为如何撰写、该包括哪些内容提出了建议,或者帮助收集分析数据等等,不过,请严肃对待这一部分;你将有机会在论文中感谢父母或男女朋友;但需要你始终保持对科研工作的专业性。 一个很好的经验 把可能帮助过你的人都包括进来总是会更好;没有什么比明明帮助过你的论文,最后却没有在论文致谢部分看到自己名字的感觉更糟糕了。 话虽如此,你还是必须使这部分的文本尽可能短;看看你读过的论文中,关于这部分是怎么写的,给自己一些想法。 资金是这些部分的必要条件; 您必须通过你的研究小组或者资助你的硕士、博士或博士后的资金,来确认资助你研究的资金来源。同样重要的是要感谢同行评审人,如果他们对评审签了名,那就请说出他们的名字;如果他们选择匿名,请指出他们。 你会经常在这些部分看到类似的句子: the comments of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greatly improved this paper or we thank the two reviewers for their helpful and constructive comments on our work 重要提示 以我作为多年期刊主编的经验,编辑和审稿人在处理和评估学术论文时,确实会看这些部分。 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你真打算在给编辑的投稿信中推荐一位同事作为你论文的同行评审人,那么最好不要将此人的姓名写入致谢部分,至少在提交论文时是这样。如果编辑在考虑将其发送给谁评审时,看到了在本节中感谢的同事的名字,那么他们很可能不会使用这个人;他们会认为,x教授已经先看到了初稿且已对此给出过建议,因此他不是该篇论文合适且公正的同行评审人。 我以前的博导告诉我,这种方法也可以反过来用;想想看! 本文是查尔斯沃思作者服务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系列文章的第十篇,我们邀请英国编辑团队资深成员,根据其自身丰富的撰稿经验,为中国作者呈现系统全面的写作指导建议,我们将其翻译成中文,方便大家理解。希望本系列文章已经帮到了你! 原文出处:
据学术堂了解,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退稿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况,被退稿想必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其实,只要是有过发表经验的作者一定都有被退稿的经历,除非是学术
首先,要在投稿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谢信应该简洁、真诚和由衷,表达感谢之意的同时,还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尊重。可以用以下句式组成感谢信:- 感
论文最后致谢写法如下: 1、感谢您老师,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让我没有轻言放弃;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告诫我要谦虚谨慎。 2、谢谢您这三年来的谆谆教导,我不会忘记您,
如何发表论文?论文投稿流程有哪些? 学术论文投稿流程一般为:选择期刊、投稿、审稿、录用(返修、退稿)、见刊。而投稿一旦进入审稿阶段后,都有被拒稿的可能性。
论文致谢词范文 论文致谢词范文。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大学学子都需要写毕业论文,而论文的致谢词却难倒了不少人,我么可以欣赏一下优秀的致谢词范文,在下笔。那么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