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4

隔壁老袁无敌
首页 > 论文发表 > 奥运会中国发表的评论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豆哥豆爷

已采纳

一、人民日报伦敦奥运报道概况2012年伦敦奥运会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38金、27银、23铜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如此成绩,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此次奥运会,人民日报非常重视,每天拿出4块版、总计76块版的奥运特刊的规模予以充分报道。对于奥运会开闭幕消息、开幕式评论员文章、闭幕式社论、个别针对热门话题的重要评论、针对奥运会上争金夺银摘铜的大部分优秀运动员设立“奥运之星”的栏目以图文并茂形式在人民日报一版予以显著报道。 能不能将奥运报道做出内容,做出影响,首先要解决报道规模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人民日报此次伦敦奥运报道每天只是一个版或两个版的报道规模,其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此次报道伦敦奥运会,人民日报奥运特刊4个版进行了如下大致分工和定位:特刊一版主要是起到封面作用,固定栏目有统领版面的图片栏目“今日定格”,这个栏目是我们报道历届奥运会的一个突破。突破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图片幅面大,基本上每张图片都在6栏以上,一些图片还做了通8栏处理。19期奥运特刊我们用了19张(组)“今日定格”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我们结合当日赛点遴选的,其中仅有极个别的是人民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我们选择这些图片的原则很简单,不看人,不论中外,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为第一选择。除图片栏目之外,特刊一版还常设了反映场内外热点的“五环五星”栏目、体现言论优势的“奥运观察”栏目、体现时效的“微现场”栏目、体现服务性的“奖牌榜”和“奥运看点”栏目。特刊二版实际上起到和特刊一版互为依托的作用,报道定位同样是“以我为主”,常设栏目有“热点直击”“微论坛”等栏目。特刊三版,主要兼顾赛场深度和赛外热点报道,这些内容主要依靠“伦敦夜话”栏目来体现。此外,这个版还设立了“闲看奥运”言论栏目,主要由一些后方年轻记者执笔,与特刊一版前方记者执笔的“奥运观察”言论栏目形成差异化视角评点奥运。这个版还设立了较为轻松的“伦敦札记”和深入浅出地介绍奥运知识的栏目。特刊四版的报道主要由人民日报国际部完成,主要报道内容集中在外国运动队和运动员相关赛事等方面,常设栏目有“风云赛场”“人在奥运”“‘尔’听八方”“伦敦日记”等栏目,既报道人和事,也对奥运各参赛国涉奥反馈信息进行报道。 二、准确拿捏热点报道尺度,有力引导舆论 中国体育健儿在伦敦奥运会上共夺得了88枚奖牌。对于这些金牌银牌铜牌,仍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当然也是做好奥运报道的鲜活素材。但如果大家转换一下角色,尝试以普通读者的角度看奥运,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看争金夺银或平淡或惊险的历程,人们心潮澎湃;而伴随着争金夺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争议事件,不但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往往以街谈巷议、自媒体传播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面对众声喧哗,主流媒体发挥舆论稳压器的作用自然责无旁贷。 7月29日,伦敦奥运会女子53公斤级举重赛场,代表中国队出战的17岁湖南小将周俊在抓举比赛中连续三次输给95公斤重的杠铃,交出了中国女子举重队奥运参赛史上的首张“白卷”。比赛比砸了,小将周俊手足无措、神情恍惚,一时间国内外舆论哗然。女子53公斤级举重虽非中国女子举重的优势项目,但也并非无人可派。为什么会出现实力并不突出、经验十分欠缺的周俊被派上场参赛的咄咄怪事?就此,人民日报7月30日在奥运特刊二版的“热点直击”栏目及时刊发述评《女举首张“白卷”痛从何来》,对中国举重在选拔机制、省市平衡、补偿照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既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而文章对所暴露问题深度和广度的开掘并未仅限于此。文章最后一段话:“这次失利,让中国举重队和某个省丢掉了一枚“计划内”的奥运奖牌,而周俊的未来才让人更加担心。丢掉的奖牌还可以重新夺回,但一名年轻选手崩塌的信心,岂是轻易就能重新建立的?”文章就此收笔,显得别有深意。既显示了对无辜小将的人性关怀,也不乏对举重界一些乱象的批评力度。以这样的报道关注女举“白卷”现象,应该说是站得住脚的,当然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历史的推敲。 7月30日凌晨,同样是举重赛场,中国选手吴景彪在男子56公斤级决赛中不敌在B组参赛的严润哲获得银牌之后重复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鞠躬,并一次次道歉,感觉自己“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吴景彪该不该道歉?道歉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众说纷纭之时,人民日报7月31日奥运特刊一版刊发了观点鲜明的文章《既已尽力 何言有愧》。文章对比赛过程和吴景彪的实力进行了如实描述和准确分析,最后得出“输给这样强劲的对手,不能算是意外”的结论。这种还原事实真相的报道,也许不如抨击谩骂过瘾,但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时间8月7日,中国选手刘翔出战伦敦奥运会110米栏预赛。刘翔在出发后摔倒,无缘半决赛,在跳着完成全程后,他俯下身,亲吻了最后一个栏架。对于这样一个激起巨大舆论旋涡的突发事件,我们依然把相关稿件和言论放到特刊一版处理,但并未处理成上半部分的版面头条区域,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前方现场特写来稿语带感情,我们在处理稿件时没有破坏文章的写法,只是删掉了有关方面的部分表态。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尺度把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标题来体现:现场特写肩题“三次来到奥运赛场 两次没能完成比赛”主题“刘翔的伤 我们的痛”,言论标题“伤情难为英雄汉”。除这两篇报道外,网友、微博热议,我们一条都未选取。此后有关刘翔伤情的报道,我们也再未选取。当然随后的8月9日我们还是刊发了消息“刘延东亲切致电慰问鼓励”和言论“拼搏展示着中国价值追求”。其实,对热点新闻、争议事件的报道,要做到不失语、不乱语、敢说话、会说话,不在于咄咄逼人、喋喋不休,报道尺度拿捏得当,分清场合点到为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三、舆论战中主动发声,切实提高国际传播力 本次伦敦奥运会报道区别于以往历届奥运会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两个战役同时展开:一是奥运报道新闻大战,一是针对西方舆论刁难和攻击的舆论战。应该讲,中国媒体在这两场战役中均表现优异。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奥运新闻战和舆论战中,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 针对西方媒体无端质疑和刁难叶诗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和女子400米混合泳中的优异表现,人民日报在社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于8月2日在奥运特刊一版推出言论“无端贬损凸显偏见与无知”,并配发前方记者发回的现场特写“叶诗文坦然面对‘质疑’”,由此掀开应对舆论战的序幕。这组稿件国内外反响极为强烈,保护自己的运动员、在舆论战中敢于亮剑,此后逐渐在中国媒体奥运报道中形成声势。8月6日,针对西方媒体评判羽毛球选手退赛事件、评判游泳选手赛场表现和一些项目裁判在判罚尺度把握上的双重标准,人民日报奥运特刊一版推出言论“双重标准有损公平正义”,并转载了解放日报稿件“伦敦赛场,不缺双重标准”、文汇报稿件“因为无知 所以偏见”,再度形成报道强势,国内外舆论反响强烈。此后,人民日报还先后发表了“为何‘选择性失明’”、“奥运会锤炼中国的自信”、“缺少包容难以领悟奥运之美”等言论,在这场背景复杂的舆论战中发挥了人民日报评论的优势,很好地引导了舆论。8月7日,人民日报奥运特刊三版刊发述评“叶诗文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通道”和深度报道“花季少女 卓然绽放”,这两篇文章令花季少女叶诗文的清新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以扎实的采访和令人信服的论据解析了叶诗文的成功之道。特刊四版同日刊发了伦敦分社记者采写的“英国‘自然’杂志向叶诗文和读者道歉”的图文报道和后方编辑编译的“科学论证应以事实为基础”的读者反驳“自然”杂志文章。此组报道与叶诗文报道前后呼应,等于为此次舆论战的阶段性成果做了一次小结。这两个版的报道,引发国内外强烈反响,同样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通过这次伦敦奥运报道实践,我们有如下认识:打赢奥运新闻大战,要抢热点、抓深度、做好服务、巧妙引领;打赢舆论战,则要把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精心谋划、以理服人。而不论是新闻战还是舆论战,所有新闻作品只有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人民日报体育新闻部主任)

270 评论

18821090937

日韩媒体充满赞叹 作为有影响力的两个亚洲邻国——日本与韩国的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赞叹溢于言表。 8月8日晚,日本共同社总结出本届奥运会“三最”: 一是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刷新历史纪录,包括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图瓦卢和黑山共和国(还应该包括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本报注)。 二是参加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届奥运会最多。 三是日本派出了本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由576人组成。 日本NHK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整个开幕式。也许因为精彩迭出、悬念环生,在直播过程中,NHK电视台主持人七八次惊讶地发出“唔”声,尤其当“飞天女神”将银色的五环标志立体地呈现在“画卷”中央时,主持人问身边的同事:“唔,怎么立起来的?”主持人对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更是佩服有加,直播解说中,五六次由衷地提到他的名字。 8月9日上午,很多邻居和《青年参考》报驻日记者打招呼时,都省去了日常寒暄用语,直接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棒了!”听到这样的赞誉,作为在海外的中国人,那自豪感就甭提了。 据《读卖新闻》网络版披露,虽然NHK的转播被称为“现场直播”,但日本观众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开幕式时,比中国央视直播晚了10秒钟左右。但这并没有妨碍日本观众对开幕式的喜爱,和本报驻日记者一起观看开幕式直播的邻居内村松子很肯定地说:“这给下届奥运会开幕式出了难题,要想超越将非常困难。” 日本时事社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蜕变》的文章说,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 8月9日,《朝日新闻》、《北海道新闻》等日本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用六七个专版报道了开幕式盛况,其中《北海道新闻》罕见地以“中国威信高扬·奥运会开幕”为头版大标题,盛赞了开幕式。自称“经常对中国政治异论”的日本东京都知事(市长)石原慎太郎也出席了开幕式。石原对开幕式上的礼仪人员印象深刻:“个个身材高挑,相貌出众,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他还说:“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又亲切又有礼貌。问了之后才知道,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 韩国媒体同样充满了赞叹:韩国联合通讯社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完美呈现了“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韩国《中央日报》则说,开幕式的精彩场面一环扣一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美欧:“布什的鼓掌发自内心” 一向对中国挑剔有加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今日美国》报记者在现场以博客方式进行报道。其中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通过短信给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北京开幕式盛况)?” 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报道,若希望见到一个具有民族主义奥运开幕式的人,8月8日要失望了。这场充满艺术性的开幕式所代表的,是中国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开幕式表演并未带有政治性,另一方面,它甚至还有些奇异。 加拿大新闻社8月8日报道说,场面伟大壮观,有些运动员说自己有幸代表国家参加第29届奥运会,感到很自豪。而加拿大《环球邮报》更称:“中国征服了世界。” 法国国家电视台评论员在解说时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法新社评论说,“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英国BBC电视一台和欧洲体育台都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欧洲体育台主持人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像,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记者还在体育博客中说:“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英《独立报》网站在题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文章说,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中国元素,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报道还说,美国总统布什的鼓掌“不是礼节性,而是发自内心的,次数超过往常”。

224 评论

小帅cgnn

申办与筹备: 申请主办本届奥运会的,只有苏联莫斯科和美国洛杉矶两个城市。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75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 莫斯科是一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城区横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是苏联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开始对各项工作进行积极的准备。兴建和改建了许多体育设施,使莫斯科体育场馆来了个大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型体育场从原先的50多个增到近70个,人工游泳池从30多个发展到60多个,体育馆由1300多个增加到1600多个,等等。与此同时,还整饰了城市建筑,改善了交通运输网。据外电报道,苏联为主办这届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亿美元左右。这在奥运会史上是创纪录的数字。 运动会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举行,恰好与第十五届奥运会会期相吻合。两届会期举办月日完全一样,是奥运会史上仅有的一次。第十五届是苏联首次参加的奥运会,它标志着苏联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言而喻,两届会期吻合,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组委会的精心安排。 大会主要活动如开、闭幕式,田径、足球决赛等,在莫斯科能容10万多观众的卢日尼克列宁中央体育场进行。游泳、水球、体操、篮球、排球等竞赛场馆,设在中央体育场附近。中央体育场及其所属14个场馆总共可容20万观众。帆船项目则安排在爱沙尼亚首府塔林,这是苏联一个有90余年历史的帆船运动基地。奥运会足球赛以前只限在主办城市进行,但从近几届开始,预赛分散在其他城市。如1968年在墨西哥城等5个城市,1972年在慕尼黑等5个城市, 1976年在蒙特利尔等4个城市。这次足球除半决赛、决赛在莫斯科中央体育场进行外,其他比赛分散在列宁格勒基洛夫体育场(可容8万观众)、基辅"共和国 "体育场(可容10万观 众)和明斯克"迪纳摩"体育场(可容5万观众)三处。 大会是隆重的,但人们为一种不愉快的气氛所困扰。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复兴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而此次莫斯科遇到的是最严重的危机,它威胁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由于苏军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给运动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一个国家一方面召开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别的国家,必然会遭到世界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许多国家的奥委会相继表态,拒绝参加。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已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五分之二,参赛的仅80个。这个数字还低于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 基本情况: 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为5217人,其中女子1124人,男子4093人。苏联运动员人数最多,为534人;民主德国、波兰次之,分别为 378、340人;匈牙利(320人)、保加利亚(313人)也在300人以上;人口不多、远隔重洋的古巴也派出了由239名男女运动员组成的庞大队伍。与会的80支队伍中,有16个队在入场式上没有打本国国旗,以奥林匹克五环旗替代;有10个队只有旗手一人,运动员没有出场。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文字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在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中,因加拿大属抵制国家行列,上届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市长只派了代表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了莫斯科市。凡此种种,冲淡了会场的热烈气氛,也给关心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人们的心灵上蒙上一层阴影。 抵制情况在比赛进程中也使人明显感觉到。例如,在自行车4000米个人追逐赛中,获得前三名的是瑞士、法国和丹麦运动员。这三国的奥委会为抗议苏军入侵阿富汗,决定在本届奥运会上任何仪式中不使用本国国旗和演奏本国国歌。结果在授奖仪式上只好代之以奥林匹克会旗和会歌。在其他项目授奖仪式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这在奥运会史上是无先例的。 抵制也使比赛成绩受到影响。由于上届奥运会非正式团体总分列前十名的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拒绝参加,田径、游泳、体操、柔道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有的甚至不能反映当时的世界实际水平。如男子游泳,在上届奥运会全部13个项目中,破12项世界纪录,本届仅破了1项。另如马术,上届奥运会进入前六名的14个队中,13个队没有代表去莫斯科。再如曲棍球,上届前五名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荷兰、联邦德国也全都没有出席。人们评论说:莫斯科奥运会金牌贬值达50%。 本届竞赛项目仍为21个大项,但单项数从上届的198增至203。引人注目的是女子曲棍球首次进入了奥运会大门。苏联首次参加了全部大项的比赛。抵制虽然给本届奥运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但在成绩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一次较高水平的比赛。大会共破33项世界纪录:计田径6项,游泳8项,举重13 项,自行车、射击各3项。举重、自行车水平都很高,特别是自行车,全部3个有纪录的项目,共有10人次破世界纪录,其中1000米计时赛是1964年以来从未突破的。 火炬传递与开幕式: 运动会于7月19日下午2点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苏联党政领导及奥委会主要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主持了他任期内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本届之后他卸任为名誉主席。西班牙的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被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开幕当天天气不佳,主办当局不得不出动6架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化学药剂,驱散飘浮在体育场上空的乌云。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送奥林匹克火种的做法后来受到非议。本来以传统的方式传递火炬,目的是在世界各地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而利用卫星传送则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本届遂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又恢复了传统方式,进行了火炬接力传递。 7月19日携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是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托·萨涅耶夫。他绕场跑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谢尔盖·别洛夫,后者最后完成了点燃塔上火焰的使命。苏联元首莱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宣布了本届奥运会开幕,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苏联上届体操明星弗拉季米尔·安德里亚诺夫,代表裁判和官员宣誓的也是苏联著名运动员、三届奥运会摔跤冠军亚历山大·梅德韦季。 竞赛情况: 本届奥运会田径开赛较迟,于7月24日至8月1日在中央体育场举行。73个国家的1088名选手参加了角逐。由于美国、联邦德国、肯尼亚等一些强手缺席,男子部分项目如跨栏、长跑等受到了影响,但总的成绩还算差强人意。引人注目的是埃塞俄比亚的米鲁茨·伊夫特。这个年已35岁并有5个儿女的选手一举获得5000米、10000米两项金牌。伊夫特这个名字在当时田坛并不陌生,1972年奥运会时他就在10000米赛中获得过铜牌。1976年因埃塞俄比亚参加了抵制行列,使他失去了在蒙特利尔夺标的机会。但翌年在首届世界杯田径赛上,他取得了这两个长跑项目的桂冠。不过,伊夫特在莫斯科得以取胜,与世界头号强手肯尼亚的亨利·罗诺缺席不无关系。 英国两位中跑明星塞巴斯蒂安·科和史蒂夫·奥维特在1500米、800米各获得1枚金牌。但科的表演并不令人满意。1979年科如风卷残云似地在41天时间里连破800米、1500米和1英里世界纪录,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这次在莫斯科,他在800米赛中失利,只获银牌;1500米赛虽夺金牌,但连奥运会纪录也未能突破。 跳跃类项目成绩除三级跳远较平淡外,其余3项均较突出。苏联三级跳远名将萨涅耶夫这次卫冕失败,负于队友贾·乌德米亚埃,获银牌。身高2米,刚满21岁的民主德国跳高选手格尔德·韦西克赛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者,而这次却大爆冷门,战胜了上届冠军波兰名将亚·弗绍瓦,以2.36米创世界纪录并获金牌,成为第一位在奥运会上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波兰26岁的弗·科扎基耶维奇在撑竿跳中取胜,似属人们意料之中。赛前他曾以5.72米破世界纪录。这次他使用了较软的新竿,并提高了握点,越过了5.78米世界新高度,夺得冠军。民主德国的卢茨·东布罗夫斯基在跳远中夺冠,成绩是8.54米,虽距世界纪录还有一大截,但它是1968年比蒙跳出8.90米后12年来世界出现的第一好成绩。 苏联链球运动员尤·谢迪赫和民主德国马拉松选手瓦·西尔平斯基也值得一提,他们蝉联了各自项目的冠军。谢迪赫以81.80米破世界纪录,而西尔平斯基是继比基拉之后第二个蝉联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人。 女子田径与男子情况不同。由于民主德国、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一直居主导地位,所以抵制行动带来的影响不大,上届称雄的民主德国女将这次意外丢掉了几枚金牌,输给了苏联(金牌数5比7)。曾以10秒88第一个突破11秒大关创造100米新世界纪录的民主德国选手玛·格尔,以百分之一秒(11秒 07比11秒06)之差输给了苏联的柳·康德拉季耶娃;上届标枪冠军、5次世界纪录创造者吕·福克斯预赛时即被淘汰,金牌为在田坛没有多少名气的古巴玛· 科隆获取;上届跳高冠军,著名选手罗·阿克曼也只得了第四名,桂冠为意大利的萨·西梅奥尼夺去。不过西梅奥尼取胜也属情理之中。自1978年始,她一直雄踞女子跳高首座,曾两次越过2.01米。 民主德国成绩虽不尽如人意,但仍是田坛的强者。金牌获得者中的突出人物有23岁的玛丽塔·科赫。1976年她首次参加奥运会,在400米决赛中因背伤复发,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本届她获取了这项桂冠,并在4×100米接力赛中得了1枚银牌。不过科赫在田坛的成就不在奥运会夺冠上,而在创世界纪录和获世界冠军。她在200米、400米跑和接力项目中16次创世界纪录,在1977年至1985年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中多次取胜。其中1983年她在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三夺金牌;1985年的世界杯田径赛上,她又在200米、400米和4×400米接力赛中三次夺魁,并以47秒60创造了400米世界纪录。由于她在田坛的功绩,多次被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 获金牌最多的苏联女队也人才济济,除老将塔·卡赞金娜外,还有娜·奥莉扎连科。她在800米比赛中夺冠,成绩1分53秒43,创世界纪录;纳·特卡钦科以5083分创五项全能世界纪录并获金牌。五项全能是奥运会最后一次比赛,从下届起改为七项全能。 男子游泳是受抵制影响最明显的项目。由于强手缺席,苏联取得了从未有过的成绩:获金、银牌各7枚,铜牌3枚。20岁的苏联大学生弗拉季米尔·萨尔尼科夫是本届男子游泳的新闻人物,共得了3枚金牌。1500米赛中,他以14分58秒27取胜,成为游泳史上第一个突破15分大关的选手。随后又在 400米和4×200米自由泳比赛夺取了他的第二、第三枚金牌。莫斯科奥运会后,他又多次创世界纪录并在重大比赛中取胜。 上届奥运会民主德国女子游泳选手一举夺得全部13项的11枚金牌,大胜美国队,震惊了整个泳坛。但是两年后在世界锦标赛上几遭全军覆灭的命运。这次她们重振军威,再现了上届奥运会的战绩,获11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在整个女子比赛中,曾7创世界纪录。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等国的抵制对这次金牌分配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民主德国的巴巴拉·克劳泽,是民主德国继恩德尔之后又一著名泳星。正是由于她获取了1枚金牌,才使民主德国在1978年世界锦标赛中没有全线溃败。这次她在100米自由泳中先后以54秒98、54秒79两破世界纪录,在200米自由泳中创奥运会纪录(1分58秒33),在4× 100 米自由泳中创世界纪录(3分42秒71)。 刚17岁的中学生梅丘克两年前在世界锦标赛中获100米自由泳亚军,奥运会前夕在欧洲杯赛中第一次在国际赛中得冠军。本届她在100米蝶泳和两个接力项目中三获金牌,并在100米自由泳中得了银牌。赖尼施是这次获3枚金牌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仅15岁。赛前几乎不被人知晓的她此次参加的是仰泳项目。100米仰泳预赛时,以1分01秒50创世界纪录。24小时后在决赛中又将纪录缩短到1分00秒86。200米比赛时,再以2分11秒77创世界纪录。在混合接力赛中,她获取了第三枚金牌。这次获游泳奖牌最多的是民主德国16岁的英内斯·迪尔斯,这位自由泳的多面手共得了5枚奖牌:400米、4×100米接力获金牌,200米、800米获银牌,100米获铜牌。在这种世界性大赛中能在所参加的全部5个项目中获取奖牌,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苏联仍保持了在女子200米蛙泳的王座,以琳·卡丘希捷为首的3名选手囊括了该项全部奖牌。 本届举重新增加了一个100公斤级、总数达到10个级别。在金牌分配上,打破了上届苏、保瓜分局面。10枚金牌分属苏、保、捷、匈、古五国。苏联仍居优势,夺取了金牌总数中的一半。比赛开始后,朝鲜52公斤级选手韩京时在抓举中冲击世界纪录成功,成绩是113公斤,成为朝鲜在奥运会上第二个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韩京时后来取得了与冠亚军同为245公斤的总成绩,但因体重问题只得了铜牌。本届共18次刷新13次世界纪录,108次破参赛选手所属国家纪录。举重界人士认为,这是一次世界高水平的较量。 比赛中引人注目的是82.5公斤级的苏联选手尤里克·瓦尔达尼扬和保加利亚选手布拉戈伊·布拉戈耶夫之间的争夺,两人都是当时世界名手。开赛后,气氛相当紧张,纪录一再相互易手。最后瓦尔达尼扬取胜,创造了抓举(177.5公斤--高于奥运会纪录15公斤)、挺举 (222.5公斤)和总成绩(400公斤)3项世界纪录。而400公斤的总成绩还高于90公斤级、100公斤级冠军的成绩,后两级比它分别低22.5公斤和5公斤。 苏联和东欧国家垄断了这次体操比赛。男子项目中,由于从1960年起一直获团体冠军的日本缺席,苏联取代了这个位置,这是它自1956年后再次获得这个荣誉。苏联列宁格勒22岁的大学生亚历山大·季佳京在与上届新闻人物安德里亚诺夫争夺个人全能王座时取胜,成了本届男子赛的明星。他除获得个人全能、吊环和团体3枚金牌外,还在鞍马、跳马、双杠、单杠中四获银牌,也因此成为迄今唯一一位在单届奥运会上夺取8枚奖牌的运动员。安德里亚诺夫成绩虽不如上届出色,但也获得了两枚金牌(团体、跳马)、两枚银牌(个人全能、自由体操)。有鞍马"大师"之称的匈牙利选手佐尔坦·马乔尔再次表演了出色的技艺,蝉联了冠军。女子金牌之争主要是苏罗两国。上届体操"女皇"罗马尼亚的科马内奇在争夺个人全能桂冠时,败于苏联18岁的叶莲娜·达维多娃,与民主德国的马克西·格瑙克并列亚军。罗《火花报》7月25日曾发表题为"玷污奥运会精神"的文章,指责"裁判员们粗暴地践踏了体育道德和奥运会精神,在众目睽睽之下夺走了她(科马内奇)的金牌"。不过,科马内奇仍是这次赛场的强者,共获两枚金牌(平衡木、自由体操)、两枚银牌(全能、团体)。苏联达维多娃、沙波什尼科娃和涅利·金也各获得了两枚金牌。 近几届摔跤场上的常胜军苏联队本届仍成绩出色,获得了20枚金牌中的12枚(自由式7,古典式5)。在自由式摔跤中,来自苏联加里宁格勒的别洛格拉佐夫兄弟非常引人注目。这是一对孪生子,生于1956年9月16日,一个叫阿纳托利,另一个叫谢尔盖。两人虽系孪生,但外貌不很相似。阿纳托利瘦小,身高仅1.55米,体重不足52公斤;谢尔盖则较壮实,高1.68米,重57公斤。两人在自己体重所属级别中,各取得了1枚金牌。孪生兄弟在同届奥运会个人赛中双双夺冠,是极为罕见的,一时传为美谈。 苏联虽然在摔跤赛中战果辉煌,但在拳击中功亏一篑,在参加的7个级别最后冠军争夺中,只得1枚金牌,其余6项均失利。古巴拳击手则大出风头,夺得6项冠军。古巴特奥菲洛·史蒂文森第三次赢得了特重量级(81公斤以上级)冠军,成为第一位在同一级别中三夺奥运会金牌的拳手。 苏联在马术比赛中也成绩优异,获得了6枚金牌中的3枚。奥地利23岁的伊莉莎白·托雷伊尔在盛装舞步骑术赛中荣获冠军,成为继联邦德国林森霍夫、瑞士斯图克尔伯格之后获得这种荣誉的第三个女性。获该项团体冠军的苏联队3名选手中也有1人是女性,她是年已35岁的维娜·米谢维奇。这位女骑手是位沙场老将,多年活跃在赛马场上,但本次是第一次取得优异成绩。 球类项目除男女曲棍球外,冠军全被欧洲人包下,而苏联又是其中的最大赢家,获取了男、女排球,女子篮球、女子手球4项桂冠。足球、男子篮球、男子手球金牌则分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民主德国。男子曲棍球由上届第七名的印度队问鼎,这是该队自1928年以来第八次获奥运会金牌。女子比赛则大出人们意外,独立不久的津巴布韦成了奥运会第一个女子曲棍球冠军,轰动了整个体坛,也是本届奥运会的爆炸性新闻。 本届奥运会苏联共获金牌80枚、银牌69枚、铜牌46枚,居各队之首。这是苏联自1952年以来在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届奥运会到当时为止一个国家在一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最多的一次。民主德国金、银、铜牌分别为47、37、42枚,列第二。保加利亚获金牌8枚、银牌16枚、铜牌17枚,首次进入奥运会前三名之列。 8月3日的闭幕式上,由于美国反对,一反惯例,没有升起下届奥运会东道主美国的国旗,而代之以洛杉矶市市旗。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刘诗雯奥运会论文发表情况

    1.20个世界冠军。2.世界杯五冠王。3.世锦赛团体女单女双混双全能王。4.年终总决赛女单三连冠。5.年终总决赛女单女双混双全能王。6.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大满贯

    肥肥肥肥啊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冬奥国外运动员发表的论文

    这些中国风元素就是,灯笼的元素,熊猫的元素,红色衣服的元素,祥云图案的元素,中国红颜色的运用。

    溪爱Mr彬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2022年奥运会论文发表

    西班牙。西班牙主帅恩里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球队已经做好了点球大战的准备,世界杯前他已经让球员练习了1000次点球。

    玉帝偶吧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期刊投稿助力冬奥会的文章

    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更是推动中国 文化 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下面是我整合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小学生主题 作文 ,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北

    哎呀呀biubiubiu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政法评论文章发表

    可以向环球时报进行投稿

    yuanxia6636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