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2446326902
本科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也不是普遍的事情。一则是因为受本科生的能力限制,做具有原创性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另一个也是因为本科生对发表文章也是持着近而远之的心态,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觉悟到发表一篇文章的对他自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发表文章是某个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大学本科的学习阶段,学校是不会要求本科生发表期刊文章,最多也只是要求写个毕业论文。这一阶段的毕业论文其实更接近于实验报告。老师定好题目,学生做做模拟或者实验,测测数据,处理一下,放几个图表,就算完成了。这样的毕业论文几乎不包括前期的查阅文献和原理解释,所以很多带本科生的老师都觉得这样的论文就是鸡肋。而即使在这么宽松的要求下,还是有不少学生临时抱佛脚,随便敷衍,交上来的论文能保证语言表达就不错了。但是我们还是得提提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肯定不是以发表为目的的追名逐利。现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一般局限于单向接收知识或是在大学内部进行交流,双向的和横向的跨校跨地域交流机会很少,大学学科教育与实际科学研究脱节。很多学生上理论课时云里雾里,临到要考试时就通宵突击,考完之后又忘得差不多了。这是因为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无法跟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都搞不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以及该怎么用。如果本科生能较早树立科研的观点,有发表正式论文的想法是很有好处的。首先,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就得做文献调查,这一过程既可以培养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了解所在专业的过去及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回顾课程材料以及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其次,参与科研的过程需要不断与导师或者其他合作者互动,这样可以总结到不少团队合作的经验。即使以后不从事科研工作,有了这个经验找工作面试也会大大加分的。同时,在本科阶段能够有机会开展一个项目是非常有价值的。既可以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也可以有机会让自己更多思考以后的职业方向。如果确实发现自己对做科研很有兴趣的话,以后读研读博的动力就非常足了;反之,早点确定自己不喜欢搞科研也是很有用的。与其浑浑噩噩读研读博,还不如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好好地积累工作经验呢。最后撰写论文、投稿接受审稿意见再修改的过程也很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即使最终文章被拒,谁说一个人早受点挫折不是个好事呢。有鉴于此,许多著名学府和出版商创建大学论文期刊,以缓解大学学科教育和硕博教育之间的矛盾。还有个附带的好处是,不少学校的大学论文期刊都交由学生在经营,顺带还可以培养一些出版方面的人才。所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发表文章是个很有益处的事情。只是别把事情做得过了,把好事变成负担就不好了。
长颈鹿之迷
不管文科理科,发论文的套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选题-做研究-分析结果-写论文-修改定稿-找个合适的期刊或者会议-按刊发要求改格式-投稿投稿以后,如果通过初审,会返回修改意见。按照意见修改文章后,才会排版刊发。
于丽波55
能,但是不适合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它所检索收录的期刊或者其他文献基本都是理科方向的,比如医学、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专业的文献,所以并不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发表,但是有不少文科作者也有发表SCI论文的需求,那么文科作者可以关注SSCI。
SSCI与SCI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科方向的不同了,SSCI全称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SCI的姊妹篇,SSCI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主要就是人文社科领域,如法律、经济、历史、地理等等,非常适合文科作者发表文科方向的文章,一般的SSCI期刊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可能有些刊物还不及国内顶尖核心的发表难度,但如果是发表顶尖的SSCI刊物难度也就大了。
发表SSCI论文同样需要英文写作,无论SSCI期刊发表难度大不大,规范标准的英文写作都是必须的,文章的学术价值和水平也是建立在规范写作基础之上的,所以,英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必须要把握,大家可以积累一些写作模板和常用句式,最直接办法就是背下来,也可以帮助一些毫无英文写作经验的作者完成自己的英文论文。
本科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文章虽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也不是普遍的事情。一则是因为受本科生的能力限制,做具有原创性的工作本身就是很困难的;另一个也是因为本科生对发表文章
这个要看你的具体要求,不是越改越好,要能够适合自己的更好
能,但是不适合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它所检索收录的期刊或者其他文献基本都是理科方向的,比如医学、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专业的文献,所以并不适合文科专业的作者
简单说说核心期刊是怎么回事吧。 核心期刊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每四年评一次;另一种是指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社会科
中国大陆学者在SSCI杂志发英语文章的难度更大,除了语言的原因,还有是因为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包括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公共政策等)起步晚,资金少,科研人员知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