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08

上官雨霖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国人在美国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兔纸来个兔宝宝

已采纳

不少接受《自然》采访的学者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政府和政客们近些年对两国学术合作不断进行的政治干预乃至迫害,脱不了关系。

324 评论

鲁鲁鲁德林

以他现有的头衔来看,他目前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最年轻的学者。除此之外,他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曹原是在成都出生的,随后跟随父母一起去了深圳,从小就展现了非凡天赋的他,总能在他身上找出超越同龄人的闪光点。年仅11岁的他进入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而且仅仅花费相当于常人一半的时间,就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全部读完了。也就是在他14岁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全部课程,并且以理科69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进行学习。

这个时期的曹原除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之外,他还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别的同学正在为考试操心时,他已经轻松完成了所有课业,并且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当他听说,若是在常温状态下能够找出拥有超导特性材料,便是能够震动整个科研界的发现之后,本来就对物理学充满兴趣的曹原就将其作为了挑战目标。到了大二时期,他就开始着手石墨烯相关方面的实验,并开始请求学校的教授对自己进行指导,等他18岁的时候,他已经成功的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且于次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从这些履历来看,曹原不愧是一个实打实的“天才”人物,他的惊人天赋,使得他做到了常人要花费两倍甚至是三倍时间才能达到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的事迹被众人知道后,才能引起广泛的讨论,才能引起众人的关注,曹原在物理学方面确实有着非凡的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就研究出了“震动世界”的科研成果,并且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曹原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时候,除了保持自己优异的成绩之外,还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做实验。因为热爱物理学的缘故,他埋头于实验室,坚持不懈的做着自己的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研究之后,他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大约1.1°的角度时,就会产生超导效应。兴奋不已的曹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两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国际学术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新篇章。而《自然》科学杂志也发布年度科学人物,而年仅24岁的曹原赫然位列榜单第一名。

曹原取得了震惊学术界的发现之后,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的橄榄枝,就连向来自大的美国也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加入美国国籍,并且许诺了一系列“好处”。但是面对所谓的“诱惑”,曹原并没有丝毫动心,他并没有觉得美国绿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是祖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他能够在物理学上达成里程碑式的成就,离不开祖国的支持,他以中国人的身份而自豪。

219 评论

谁的吴邪

无论你是哪国人,要在高水平的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只能用英语。这也是英语成为全球第一语言的根本原因。汉语如果想取代英语,中国的科技实力必须超过所有英语国家科技实力总和。

304 评论

迷茫老男人

中国汉字人名的翻译,可采取的方法推荐如下:

还是以光头强的名字来举例。首先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汉字,然后按照英语姓名的顺序排列,而且应该区分汉字的音节,那么就光头强的英语姓名应该写成:tou-qiang guang。

在填表或比较正规场合使用的时候,为了更加清晰,可以写成guang,tou-qiang。如果要简写,可以写成T.-Q. guang,这样就没有任何歧义了。

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ISI)的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于1957 年在美国费城创办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该文件要破除论文“SCI至上”,也要以此为突破口,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315 评论

记住我88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受两国的关系影响。影响了两国学者之间的合作。

356 评论

臭美的小女人

美国的制裁,导致很多的正常文化、技术领域的交流受到了限制,美国已经失去了信誉,没有合作的空间,现在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缺乏。

90 评论

winnie1103

他14岁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在2018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又在2020年的同一天发表了两篇Nature,特别厉害。

350 评论

dongdongth

中美学者合作发表论文数断崖式下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还是疫情的影响。

发表科技论文,自然是为了传播,具体来讲是贡献和讨论,即我们已经做了这项工作了,你们别去重复造轮子了;我们已经做了这些工作了,你们看看有没有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还能进一步做些什么。因此这样的交流,更多的是限制在学术共同体以内的。而学术共同体内部,还是需要使用通用语言的,毕竟互联网时代文献多,传播快,靠翻译解决问题不现实。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科学家都在使用英语发表自己的主要工作。

至于普通人,我以为阅读文献的障碍肯定不止语言。首先是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其次是价格,Science, Nature的文章那么贵,英美人也一样读不起啊。我也不大建议普通人经常去阅读学术文献。很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发表出来本来就是供进一步研究的。有问题的可能性很大,过几年结论很可能就证伪了。用最新文献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听风就是雨,纯属自寻烦恼。

那你要说中文发表学术论文,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意义,我看也不见得。中国人读写母语确实要快很多;缺乏足够训练的本科生,读中文文献比读英文文献还是要更轻松的。使用中文工作,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中国学者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但问题是,目前主流学术界用的就是英语,已有的学术资料很大比例是英文写作的,英美学术界整体贡献更大,把主流学术语言变成英语也不现实。你也不可能放弃和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交流,会中文的科学家自己玩。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国应该加强国内学术期刊的建设,加强在全球学术圈的影响力。但发表学术论文的语言,短期内还是以使用英语为宜。

225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国人在中国发表学术论文

    不少接受《自然》采访的学者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美国政府和政客们近些年对两国学术合作不断进行的政治干预乃至迫害,脱不了关系。

    哈韩哈哈规格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在美国发表论文

    不是很清楚。

    四肥居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人的论文发表在中国

    我国24岁天才少年曹原与其导师一天之内连发两篇《Nature》,介绍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导师共同为文

    zhangalan2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美国论文发表中国的女人

    神态: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 体会:“不以为然”“紧锁双眉”体现出宋庆龄对

    咚董董动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人在国际发表论文

    如果你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这样的论文,相信你会感到惊讶。这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张益唐博士带领团队完成,他们证明了其为Landau-Siegel零点猜

    candy雨朦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