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35

安居客jismkll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三国演义发表的论文数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izzandwzy

已采纳

聊聊-三国 Tuesday 2019.1.22 三国鼎立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三国时期的军事,金戈铁马,气势壮阔; 三国时期的经济,变革重大,承先启后; 三国时期的外交,纵横捭阖,奇峰迭出; 三国时期的人物,英雄辈出,业绩昭著。 特别是三国人物、三国故事,自宋元以来由于平话、戏剧、小说的传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宣传海报 “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熟语,可见三国故事影响之深。 由于三国鼎立,“ 人谋 ”规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国时期人物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智慧谋略,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这就是三国故事历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 人们熟知三国历史,大多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演史小说,演史情节多有虚构,但它又不同于时下的一些戏说电视剧,任情所为。 《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演说还是比较严肃的,它的虚构多为夸张,或张冠李戴,移甲作乙;或遥情想象,补充细节,很有分寸。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以及正说历史的关系呢?下面且听作者张大可来辩一辩。 ▼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异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  探索“正史”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演义》,为了顺口,流传中去了一个“志”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成功的演史小说。演史小说,目的是普及历史,要人们记住历史,敬畏历史,给人以借鉴,宣扬某种精神。 演史小说的前身,多是宋元平话。宋代积贫积弱,外患严重,统治者醉生梦死。有识之士,以平话戏曲宣传历史知识,唤醒民众,居安思危。 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有借鉴的实际意义。但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完整,往往有细节的虚构,并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以突出作者所要宣扬的精神。 老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曹操是权奸的化身,这几个人物虚构较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现在有人做了文本对照的计量分析,有63% 言之有据。 《三国演义》半文半白,许多段落在《三国志》中可以找到。诸葛亮等几个人物的细节虚构,占了《三国演义》虚构的一多半。如果进一步做分层次的计量分析,那《三国演义》就不是七实三虚,而是八实二虚,即80% 以上的描写有史实根据。可以说细节虚,主线实;枝叶虚,主干实。 因此,我们要极力避免两种偏向。 一是研究《三国演义》,不能不重视历史,要研究历史,对照历史。 如果不懂历史,又不肯下功夫,往往以“虚构”二字涵盖一切,可以说带有这种偏向的研究,就是在“虚构”中研究,所做的艺术分析,也自然是“虚构”的分析,使读者不得要领。 反过来,另一种偏向,研究历史,正说历史,也不能不研究《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否则会把《三国演义》看成戏说历史。 正说三国历史,就要处处批《三国演义》,同样是一个大错误。  考究“虚构” 对于《三国演义》中历史人物情节的虚构,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 以诸葛亮为例,他的出场是刘备三请诸葛亮。 《三国志》记载只有“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而《三国演义》竟用重笔描写,在第三十七回和三十八回两个回目中,从年底到来年的阳春三月,“凡三往”,洋洋洒洒五六千字,许多情节都为虚构。 特别是刘备最后见诸葛亮,不仅“斋戒三日,熏沐更衣”而往,而且到了草堂,见诸葛亮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于是“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刘备立等达数小时之久。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刘备礼贤之诚,又烘托了诸葛亮的不凡,真是一箭双雕,生动地再现了君臣相遇,鱼水情深的场景。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 实际生活似乎不大可能如此,但这一改天换地的君臣相遇,如此这般才能见其不同凡响,使人深信不疑。 由于“凡三往,乃见”这一大前提史实是真实的,其中的细节描写不过是遥情想象,这等虚构,不是子虚,而恰恰是补充了史实,因此,它不是虚构,而是艺术真实,补充了被史料省略了的实际上理应发生的事实,只是略显夸张而已。 再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遥情想象。诸葛亮过江谈判,说服孙权抗曹,帮助刘备夺荆州,孙、刘双边平等同盟,这是何等大事,何等艰难的谈判!舌战群儒,既刻画了诸葛亮,同时也是补充了在实际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历史真实。 再如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大前提真实,细节虚构,这些地方就不能以文字的计量统计来判定真实。其他如神借东风、三气周瑜、抢占彝陵、智算华容道等为小说家的增饰,用以烘托诸葛亮的多智,这些地方是枝叶虚,主干实。 “史笔”与“文笔” 罗贯中画像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写赵云七十岁,能连斩五将的战斗场面,纯属子虚,但在总体结构上,仍属枝叶,不是主干。这等虚构,只是热闹,也给赵云一个回光返照。这一回写的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胜后败,而赵云是全军而返。这里写赵云还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夸张先前的实有胜利用以冲淡失败的阴影。这些地方的虚构,是完全的小说情节,但罗贯中仍然要捕捉一些史影。 小说家创作,因文生事,即按情节发展编造故事;历史学家创作,以文运事,即用文学之笔写实有之事,二者完全是两回事。但在操作中却有交叉,以及难点、盲点,掌握分寸就是大手笔。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兼有史笔与文笔之长,章学诚七实三虚的直感,可为定评。罗贯中以讲史为主,以警世为用,所以读《三国演义》,不带几分历史眼光,以戏说观之,则不得要领。同理,正说三国,如果以《三国演义》为靶子,以戏说眼光看演义,同样犯错误。 《三国十二帝》 基于上述构想,近期有本新书已经上市,叫做 《三国十二帝》 ,这本书着重不是三国演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曹、孙、刘三家何以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由弱变强,取得胜利。因此,作为三国人物,当以三方创业之主为中心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张大可,之前著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三国人物新传》等经典好书,尤其是1988 年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初版的《三国史研究》,评述了三国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与人物,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在这本《三国十二帝》不仅能让读者了解有意思的三国史实与三国人物,更在许多层面,用历史人物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去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告知我们其中的人生哲理。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善读历史,感悟人生。 《三国十二帝》 ◆ 基于史实,介绍曹操、刘备、孙权等十二帝的成长历程。◆三国史研究专家作者从历史角度专业点评那段是是非非的历史!◆作者从专业角度描写三国鼎立形成的历史。◆曹操、刘备、孙权均人中豪杰,正因为有了这三人,才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帝王,直至最终被西晋取代。 ▼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异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个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壮志,但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归一成就了司马氏。话说三国,到了结局不免是一曲挽歌。《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歌说得妙极了,正可以借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歌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文摘选于张大可《三国十二帝》序言部分- * 今日话题 * 在三国时期,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本文留言区告诉我们 ❤ 推荐阅读 《三国十二帝》 内容简介: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因此,也出现了十二帝,但这些皇帝结局都不同,曹操、刘备、孙权堪称帝中佼佼者,但也有刘禅等一类的无能之辈,本书详细地描写了这些皇帝的在位状态及其最终的结局,这在写三国史的书稿中,并不多见。对人们了解三国的历史有参考作用。并且该书也不是讲说三国演进的过程,而是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成,是一部金戈铁马、精彩纷呈的历史活剧。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创业之主,以及三方的谋臣武将,各个超群绝伦,他们在暴风骤雨版的激烈斗争中展示人生抱负,不失时机地建功立名,创造了一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有实现统一天下之志,当又全都是失败的英雄,三分成就了司马氏。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9年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和秦汉三国史研究,在这两个学术领域发表论文100余篇,已出版学术论著《史记研究》《史记论赞辑释》《三国新注》《司马迁评传》《三国研究》《三国》断代史等。主编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有六部专著或省市级哲社优秀图书奖。 -END-

292 评论

懒癌末期

其实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那属于古典白话,也就是半白话半文言。而且现在出版的这类书籍都有注释,参照注释,不难理解的。

96 评论

萤火虫696969

《三国演义》研究方面——刘世德, 刘世德1932年12月生。1955年9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为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有: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文学遗产》编委,《红楼梦学刊》编委。 《红楼梦》研究方面——周汝昌 周汝昌,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1918年3月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我国著名红学家,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肖达曾称其为|“中国最伟大的红学家。” 《牡丹亭》研究方面——徐方朔 徐朔方(1923—2007),原名徐步奎。浙江东阳人。194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英文系,后来靠着精深的外语水平,透彻研究了西方戏剧,又专心研究明清戏曲,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家。 历任浙江温州中学、浙江温州师范学院教师,浙江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任浙江分会顾问。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浙江省人大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理论优秀著作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省部级学术奖励30余项。在元明清文学尤其是在戏曲小说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上面所说的这几位可都是学界公认的老专家了。

237 评论

小小骷髅

有啊,大把啦,最好是连环画的,容易明白!!!

279 评论

多彩装修

不用瞎想了 三国演义只有文言文的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国演义是几年发表的论文

    公元184年,东汉爆发黄巾造反。189年,董卓进京,废黜皇帝刘辩为弘农王,另立汉献帝刘协。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袁曹官渡之战。208年,曹孙赤

    快乐糖糖K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三国演义文学期刊投稿

    三国书评读的书“三国演义”浪漫的浪漫,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历史。 “三国演义”描绘的图像的近200家,其中最成功的

    小黑妈跃跃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三国演义文学文化期刊投稿

    胜利失败,千百年来不曾停息的 故事 ,合合分分,千百年来一贯的主题。末了,忽然想起东坡先生在《赤壁赋》中的 句子 了“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

    无双天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三国演义哪年发表的论文好

    一、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

    小斑妹ssssss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三国演义文化期刊官网投稿

    契约北的典韦可以说是最强的之一,但并非绝对最强。首先,典韦的技能与属性都非常强大,攻击力高、生命值高、抗性高、技能伤害高等等,能够轻松应对大部分战斗。其次,典韦

    dreamy859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