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2

dp73711528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o鱼泡泡oo

已采纳

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工作的基础内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冲击融合趋势下,新闻采访与写作也呈现出新特点,提出新要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创新思路,适应时代,加快采访与写作方法的变革优化,才能创作出高关注度的优质新闻内容。融媒体时代下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探讨是新闻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自我学习与提升的必然需要。因此融媒体时代下必须做好新闻采访与写作方式的创新研究。1 融媒体的概念融媒体是多种媒介的交叉融合,传统广播、电视、报纸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媒介融合,资源互通,多元宣传,共赢式发展。其是综合的媒体形式[1],多种媒介资源载体的融合实现了媒介宣传优势整合,提升媒介宣传实效。融媒体创新发展是时代不可逆的潮流。2 融媒体特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整合,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媒介宣传支撑,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以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为载体的媒介互动,以网络论坛、数字电视、新媒体视频为演绎形式的新闻报道,是融媒体的具体表现。融媒体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明显,信息流动高效、交流互动性强、信息内容多元化、呈现形式新颖化等,符合大众碎片化阅读、自主化阅读的诉求。海量的信息传播使得大众信息选择空间加大,阅读视野极大拓展。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于融媒体的时代洪流之外,每个人都参与到融媒体的信息创作与传播中。融媒体的信息服务优势对传统新闻采访与写作也提出了具体化要求。3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方式的创新3.1采访资料力求全面。传统新闻采访多局限于事实的报道,根据采访资料撰写新闻稿件。受限于新闻采集渠道,新闻采访报道内容的局限性十分明显[4]。甚至出现以采访者个人社交下的信息臆造或者歪曲报道。融媒体时代,信息公开,传播迅速,新闻资料的获取更为全面,而信息公开透明也对新闻报道严谨性起到监督作用。因此在新_采访时必须确保采访资料的全面与真实,充分的准备,事件报道的深入挖掘,以人物采访为例,包括人物的生平经历、生活习惯、日常起居等都要有所涉及,采访过程确保采访视频、文字资料的完整性,事件的报道合理真实。3.2积极创新采访方式。以往的新闻采访以面对面对话的形式进行,效果直接但需要前期沟通协商,也容易出现因临时情况打乱采访计划的情况,甚至部分当事人不愿意面对记者镜头或者在镜头下没有表达真实想法。而融媒体时代,采访对象资料的获取多元化,可以提前网络搜索,根据网络线索从报道源头上着手,从其身边的人入手,综合筛选信息[3],为新闻采访所用。也可以网络访谈,省时高效,可以随时中断。采访时间更为灵活。而被采访者也可以匿名、变声处理,接受采访,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方式更多样,在实际的采访中应灵活选择。3.3创新采访的媒介设备。融媒体时代采访媒介的创新为新闻采访提供较大便利。融媒体时代,借助技术的创新如数码相机、智能录音笔、无线局域网、AR直播等,提供更全面动态化的新闻报道。如人大会议召开,新华社记者借助智能AR技术进行会场直播报道,配合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第一视角下的新闻呈现。视频信息录制及时转化为文字报道再输出到互联网上,节省了人工采访信息整合、视频剪辑的时间,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4 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方式的创新4.1创新新闻写作理念。从固化的新闻写作模式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写作。以新闻写作理念的融媒化更新,带来新闻语言、新闻写作内容、新闻写作呈现方式等的变革。更好地契合群众的阅读诉求、新闻获取倾向等[4],增强新闻创作者与新闻阅读者的互动,构建生态化的新闻写作系统。4.2创新新闻写作语言。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语言的变革是必然。短视频新闻报道、碎片化新闻阅读等都对应独有的语言风格,规范的网络用语使用提升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群众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吸引人的标题,碎片化且轻松化的小篇幅速写报道更受欢迎。在网络语言利用中应合乎规范,符合政治立场,契合职业道德,在追求高关注度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4.3调整新闻写作内容。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必须契合时代潮流,在内容上有所调整,既要满足群众的阅读诉求,又要保证内容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因此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话题资料的搜集,一个信息的多维度报道资料整合,以系统的整理突出重点,尽可能地寻找独特的新闻视角,避免新闻报道的同质化,内容报道上应新颖独特,以优质的新闻内容提升群众的消费满意度。4.4创新新闻写作形式。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革也体现在形式上。图文呈现、音视频呈现,H5页面报道、短视频演绎、直播报道等,新闻写作者不仅要表达新闻事件更要掌握图文编排、短视频录制剪辑的技能,以图文、视频等的组合呈现,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一些网络流行的动画、表情符号等也可以辅助新闻内容展示,提升新闻报道的新颖性。结语:融媒体时代是不可逆的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要想把持活力,必须创新新闻采访的形式和新闻写作的内容,既可以提升观众的阅读观看体验,也减轻了新闻工作者的采访与创作压力,新旧媒体融合,多媒体报道呈现,让新闻报道更精彩。来源:数码设计

122 评论

善良哒小虾米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

191 评论

迷路的豆豆

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界定网络采访和网络记者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对网络新闻采访的个性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并指出网络采访亦有其自身的缺憾。【关键词】网络记者;网络新闻采访;特点与不足网络新闻采访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是从事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起步环节。它主要以因特网作为新闻素材采集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方式采集素材及相关资源。网络新闻采访直接从传统新闻采访和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发展而来。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BBS、新闻组、邮件列表、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可视化交互式设备等进行远距离的全球性、实时性的全数式新闻采集和新闻调研等活动,亦包括利用数字化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素材采集和调研活动。网络新闻采访主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的。网络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李希光教授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入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①因网络新闻的传播通道相当多,有WWW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和网络寻呼或其复合使用等,这就决定了其发布者(即首发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批上网的个人用户成为业余甚至专职新闻记者。从这一点上看,李希光教授的界定是有一定依据的。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这一定义与传统的广义记者定义相当。不同的是,网络记者应是一种身兼数职(采写摄录、编辑、播音、主持人、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 Journalist)。广义的网络记者大都未经过特定的专业训练,其采访活动往往是盲目地偶尔为之。在网上采写和发布信息时,他们的目的一般不明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般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上网,采访和写作多为机动性的,大多是随心所欲的创造。本文所提及的网络记者是就其狭义而言的。这类记者一般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有深厚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知识和各科知识的底蕴、高超的新闻采写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网络传播技术及操作能力等。这类记者所采集和传播的新闻,一般能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与新闻内容相符的体裁和简练的语言在网络中传播。对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连续性的新闻所进行的采访,一般的个体网络新闻记者根本无法完成,必须依靠那些物力财力雄厚的新闻网站尤其是一批富有采写经验和采写实力的记者编辑队伍。一些分析性和综合性的报道更离不开职业记者。目前,一些新闻业务功底扎实的传统记者开始向网络记者转型,专职网络记者的数量也开始有所增加。因网络记者是用数字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记者,网络采访是新闻记者在现实的和虚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中所进行的采访,采访所得的新闻素材及由此而写作/制作的新闻,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和完成传播的,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采访与传统新闻采访相比,既有相通之外,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网络新闻采访是以多媒体新闻素材为其采访对象的,其采访的素材涵盖了和融合了三大传统媒介新闻采集的内容,既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采访,又包括声音和动态视频的采集和摄录,是一种多媒体的全方位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在这一新的采访模式下,传统记者的明确分工将逐渐走向模糊乃至消失,每个记者将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目前,网络记者和网络新闻采访方式在国内外的不少网络媒体中开始出现。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络版(Internet Edition),就拥有7位记者。这些网络记者都是复合型的多媒体记者,他们写新闻、摄影、操作数字录音机和摄像机,以及制作网页(digital pages)等。②《人民日报》网络版记者在报道澳门回归仪式期间,先用数字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拍摄下了当时的场景,然后开始用文字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软件立即投入视频报道和声音报道的制作以及文字新闻的写作。从传统的新闻采访来看,当时的两位网络记者是一身兼多职,既写文字报道,又要录音、拍照、摄像,做后期编辑,采制文字配图片,还要上网传输数据。采访工具的全数字化网络新闻采访所采用的采访工具主要是全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可以与这一网络相通的一系列全数字化的新闻采访和传输工具。这些数字化的工具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主要有:笔记本电脑(现已出现无线笔记本电脑),数字录音机和摄像设备,数码相机,大容量的便携式存贮设备,调制解调器,PC卡电话和IP电话,可与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的卫星电话(小型卫星移动站,重约2公斤)。此外,还有可以用来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手机型电脑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一种专为移动应用而设计的小型浏览器协议)和掌上型电脑PPC(Palm Personal Computer)等。软件主要有:Windows98、Word/Excel、Photoshop、CuteFTP、IE、电子邮件、BBS、新闻组、邮件列表、聊天工具ICQ、WWW、联网数据库(Online database)、搜索引擎、Netmeeting、Telnet等。运用这一整套功能强大且齐全的数字化网络新闻采访工具,可以快捷而高质量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记者有时足不出户就可以采集所需的新闻素材。目前,网络记者所使用的数字采访设备在不断升级,如美国记者的采访装备包括成套先进的采访设备,有摄像头、戴在眼睛上的微型显示器、挂在手臂上的微型键盘、话筒、挂在腰间的微显示器、数码影像传输设备和电池等。用这套异常轻便的设备,不仅可以采集一般的文字和图像新闻,还可独立完成现场直播。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因为网络具有全球性,因而网络中的采访范围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一些不能、不宜于或因距离太远而无法进行现场采访或调研的新闻事件,记者就可通过因特网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全国性或全球性的实时采访。如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等进行异步的文字采访;通过语言信箱、网络电话等进行口头采访;通过因特网的Netmeeting等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或通过BBS等聊天系统进行同步采访等。另外,在网络中所进行的采访是一种实时性的快速采访。有时因距离阻隔等原因,传统采访需要数天或数月才能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采访工作,在网络中数秒或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如新华社特稿社记者熊蕾曾利用电子邮件在一周之内采访了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的10位科学家。在采访过程中,有的采访对象当天就回了信。由此次采访而写成的报道后来被刊登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③。由此可见,网络采访速度和采访范围是传统新闻采访难以企及的。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网络及其数据库和光盘是可供新闻工作者开掘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网上有大量文献可供查询,掌握了上网检索的记者和编辑,实际上拥有了一座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运用某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如搜索引擎等),记者可在这一数字化图书馆中方便地检索到某一题材的背景资料,快速获得所要的新闻资源;可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发掘。④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和纽约米德博格协会,对全美主要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有关网络媒体的一项年度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34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将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线索进行新闻采访手段的比例,仅次于报纸记者的面对面采访和杂志记者的电话采访。⑤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络新闻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网络采访将会在全世界的网络新闻界逐步盛行开来。一位年轻记者从《北京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德国人巴蒂斯(Bates)所收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资料存放在耶鲁大学神学院,于是他通过雅虎找到了这些资料,并发现了一个专门传送巴蒂斯手记原文的站点。这位记者通过邮件与该网站联系,第二天便获得了所需信息。难怪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等资源对于新闻报道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记者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想得更深、写得更快. 记者选择新闻资料的自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网络为一全新的开放式媒体,上网的任何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检索资料、寻找新闻线索,且一般无人能够阻止和控制。网络中成千上万的资料库和各种不同的网站、新闻组等,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资源。在WWW及其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和数据库查询技术(如搜索引擎等)的帮助下,记者可通过层层链接和一些特定的词语、符号等,快速发现新闻线索,自主而独立地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背景等。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受者需求的提高,网络记者仅凭传统的采访经验和旧有的采访报道模式虽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报道任务,但很难在报道重大新闻时的那种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取得突出战果,这就要求网络记者要有适合网络传播需要的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目前,这种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在网络中对动态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一般都采用现在进行时,突破了截稿时间和采写篇数的限制。所有的新闻只要一采写成功,都会进行实时报道和滚动报道。记者采访业务能力和使用技术能力的合一性传统新闻传播一般是采编分离的,即记者主外,一般按照编辑部的意图外出或从网上采集新闻素材、写作新闻报道;编辑则主内,他们一般不外出采访,而是在编辑部修改记者和社外人员来稿,担负着把关人的角色。随着网络新闻对时效性和现场感要求进一步提高,由记者独立地完成新闻采编及发布流程的情况开始出现,此时记者同时担任着编辑的职能。采写编合一成为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一大特色。网络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传播媒介,随着新闻媒介从新闻产品的生产到传输全过程的电脑网络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访,都离不开网络多媒体电脑及在采访过程中所用的相关软硬件。网络时代不仅将开创一个新闻传播业的全新领域,也将造就一批新的既拥有传统的新闻采访能力又谙熟网络传播技能的复合型记者。尽管网络新闻采访有着强大的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但伴随着网络采访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为网络新闻是依托网络而直接进行的,当记者在室内联网的电脑前与采访对象进行通信或交谈时,就会失去了耳闻目睹新闻现场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导致视觉和听觉等采访功能弱化,影响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对事件性的报道就一般不宜在网络中直接进行采访。而且,在记者采访公告板或其他网络团体、个人或下载某类信息时,有时会出现失真现象或涉及到版权之争。(另外,电脑软硬件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要能熟练地进行网络采访,记者必须投入更多精力去熟悉电脑,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注释:①李希光主编:《网络记者》,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②Harper, Christopher and The Indiana Group2001.Journalism 2001, Corusewise Publishing, Inc.P228.③闵大洪:《网络时代需要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科技》,2001年第1期,第18页。④卜卫:《互联网络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上)》,《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3期,第5页。⑤李希光主编:《网络记者》,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⑥卜卫、刘晓虹:《新闻记者的网络站使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记者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报告》,《新闻传播与研究》,1998年第3期。

236 评论

莫小木木木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一是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就不叫新闻活动,变成闭门造车之类了。

二是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离开采访,写作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是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四是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年代长了,经验教训多了,常常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材料的真伪优劣和访问的深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在新闻实践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应当全面看待和正确处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确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

迅推客传媒是一位真诚地与您分享经验,共同努力的朋友。

欢迎共同交流

2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采访

    论文访谈。一、结构式访问也称标准化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即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的访问。访问者有一张事先准备好的题项清单,按照事先设计好

    鑫方盛商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新闻采访与写作论文发表

    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工作的基础内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冲击融合趋势下,新闻采访与写作也呈现出新特点,提出新要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创新思路,适应时代,加快采访

    dp7371152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闻与写作期刊投稿难度

    兰大政治学报的吧,应该难度不大,有一定的公认度!

    洋洋怕狗子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发表采访稿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

    佐鉺三鉺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澎湃新闻访问学者论文发表

    如果你的学术生涯中遇到这样的论文,相信你会感到惊讶。这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张益唐博士带领团队完成,他们证明了其为Landau-Siegel零点猜

    一janice一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