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2

小牛丫头
首页 > 论文发表 > 齐鲁晚报关注哪里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rabbit林恩

已采纳

多年来,中国文坛严肃作家中,“热”出圈且阅读火爆几十年的不多。从庞大的出版数量和持久阅读热潮来看,汪曾祺就是那不多的作家之一。在近年来兴起的短、平、快浅阅读环境中,汪曾祺也备受读者宠爱,网络上他的真假金句满天飞。汪曾祺的长盛不衰也表现在学术领域,研究汪曾祺不甚著名的作品及挖掘其佚文也是热点,近日刚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也为全面研究他打下坚实的基础。汪曾祺文字的独特趣味以及耐读、值得细读,都是他流行不衰的因素。

上世纪40年代,汪曾祺受法国象征主义和现代派影响,写下的《翠子》《除岁》《灯下》《驴》等短篇与其名篇《鸡鸭名家》《老鲁》等品质不相上下;上世纪60年代,汪曾祺写的是民间文学、民俗与风土人情;“文革”期间,做编剧又创作样板戏;进入80年代,他把现代汉语从“文革”语体中解放出来,创作出《异秉》《大淖记事》《受戒》等名篇。同时其《蒲桥集》《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等写花鸟鱼虫、咸菜鸭蛋等人间烟火的作品更是沁人心脾,抚慰很多灵魂。汪曾祺的儿子汪朗透露,汪曾祺生前曾开玩笑说“你们要对我好一点,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当下,汪曾祺早已进入经典序列。

本报记者专访《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从各个角度专业解读“汪曾祺热”。

季红真:著名文学评论家,1955年2月出生,著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众神的肖像》《世纪性别》《萧红传》等。

全集不全,古来如此,遗落是必然的

齐鲁晚报:您写汪曾祺的传记,是不是对主编《汪曾祺全集》有很大的帮助?

季红真:当然有,因为有些佚文需要传记资料作为佐证。另外,写传记必须熟悉他的所有作品,所以多年来跟踪式的资料搜集是积累性的工作。而且,我不是孤军作战,有许多志同道合者的信息交流,还有相关选题研究者的助力。传记写作和编纂全集的工作骨肉相连,互相促进。

齐鲁晚报:在文献中寻找汪曾祺的作品难度比较大,找到一篇全新的,也很受读者关注,《汪曾祺》全集是不是尽力穷尽作者所有作品呢?

季红真:肯定是没穷尽。比如,有些系列文章只发现了其中之一,还有些文章线索断了,一时找不到,只能期待将来的机遇。另外,这部全集只是文字部分,他大量的书画都还来不及搜集,已有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初也想再编一套书画类全集,但需要时日,也需要更大社会规模的协作。他大量的书画属于未发表过的私人收藏。据高邮陈其昌先生掌握的信息,仅高邮民间保有的汪曾祺书画作品就有百幅以上。这更需要社会文化环境的持续稳定,大概还需要比较雄厚的财力。还有书信,估计也会不是时冒出来。

不过,全集编纂一开始的体例就不是以文章的全为唯一的目的,而是以文体的全为体例特征。比如未发表过的手稿,戏剧卷就收录了韵文本的《沙家浜》。而且全集不全,古来如此,遗落是必然的,但追求文体的全则比较可行,因此这是一部结构性的全集,为以后的增补预留了空间。

就像按照国际前卫的学术通例编纂原则一样,统一底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确定校本、参校本,勘误时保留写作时代的文字样貌,为后人的深入注释搭建了底本的平台。尽管如此,错误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但保留原始的历史信息的基本原则,也包括保留作者知识性“错误”的细则。

汪曾祺越来越被学院体制吸纳

齐鲁晚报:全集的出版,会不会再掀起一波汪曾祺研究热潮呢?汪曾祺研究这两年是什么情况?

季红真:热潮在全集出版之前就开始了。2017年是汪曾祺逝世20周年,出版了不少书籍,除了他自己生前编定的集子以外,还有包括年谱长编在内的学术丛书,以及各种文体与体例的选本,以不同的样式面市。比如,线装式样的汪曾祺经典散文选《人间送小温》。而且这个热潮至今源源不绝,还有各种名目的集子出版。全集出版只是这个 *** 的一部分,是多年社会学术积累的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尚化的倾向,也有学理化的潜流。前者反映了他身后影响的持续发酵,后者则是他被经典化的基础工程,也是整个新文学经典化过程的一部分。这套12卷本的《汪曾祺全集》试图成为这个浩大系统工程中的一块基石。

资料工作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全集的编纂既是文献整理的总结与规范化,又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以后的研究会不会出现热潮说不好,文学和文化现象,像气候一样无法预报,但这几年以他为题目的硕博论文越来越多是一个明确的信息号。

汪曾祺越来越被学院体制吸纳,传记的研究、语言学的研究、综合的主题与美学风格研究、文体的分类研究、包括赏析式评论中对他一些不甚著名的篇目的研究,等等,角度多样、方法多样、文体多样,观点也纵横交叉纷繁多样,他已经显示了作为一个经典作家的可阐释性巨大空间。

对汪曾祺的研究会越来越丰富,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与他相关的网页就有好几个,开阔了发表的途径。许多非学院派的声音开始喧哗,资料的搜集也更加便捷,对于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多种的参照系和信息来源。将来的趋势肯定是越来越多元,从这个角度来说必然丰富,也会越来越深入细致、学理化。

汪曾祺取得了诸体兼备又自成一家的成就

齐鲁晚报:从出版数据上、读者阅读热度还有研究热度上看,是否代表汪曾祺已进入了经典序列?

季红真:汪曾祺处于一个历史转折频繁振动的时期,创作衔接着两个时代,贯通了从古到今的汉语文脉,兼收并蓄了各种传统,语体与文体骨肉相连,达到了诸体兼备又自成一家的成就。

从民间的阅读到官方评奖,从市场到课堂,从网络到印刷,他事实上已经以不同的方式被确认为经典作家了,至少我一开始就是把他作为经典作家来研究的。

汪曾祺

齐鲁晚报:《汪曾祺全集》让读者认识到,他并不只有散文,也有早期的很先锋的小说,以及后期的戏剧评论等。从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到后来散文、小说的平淡化,汪曾祺的这种创作脉络是怎么发生的?有人说他的写作有平民意识?

季红真:这套全集在返归原典的历史还原中,必然展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汪曾祺,所有的作品即是生命过程的留痕,也是生命整体的全息显像。

他从新诗开始的创作经由散文小说到戏剧(话剧、昆曲、京剧、电影)有内在的连续性,就是对母语变革的敏锐感应。这和他文风昌盛的乡土文化熏陶与情感滋养、维新倾向儒商家庭的启蒙、自幼现代体制内的教育背景和半生五方杂处的京城文化圈的濡染都有关系。变化来自历史大势的制约与文化思潮的激荡,以及生命周期变化中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说到底,人只是历史的产物,个人的抉择范围是很小的,历史大势不变,绝大多数人是无能为力的。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转机中,写下了《受戒》,是感应到了全民族欣喜期待的情绪,晚年承认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汪曾祺与家人

汪曾祺本来就是民,一生没有出任过任何官职,靠写作为生,就像工人做工、农民种田一样,尽管在体制内生存,但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当代中国的工人农民也都在体制内生存。体制开始松动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成为社会闲散人员。更何况深受儒家影响到读书人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无论客观的生活处境,还是主观的意识,他都是民的一员。取材也必是和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生活世界休戚相关的普通人,他熟悉的就是这些人,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与事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

我对于说汪曾祺有平民意识一类的说法向来不以为然,当然艺术的精神是超越现实,将爱憎寄托于自己熟悉的人与事,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就表达了其他“民”的意识,因为过去对于民的限定太狭隘,所以相当大的一个群体被排斥在外。比如,他从早期到晚年以各种艺术手法反复书写的江南水乡的各种私有制的手艺人和小商小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几乎都被排斥在民之外,但中国古代称商人为“商民”。

至于平淡的风格和他对生活的理解相关,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是平淡的,追求平淡的风格首先是适应表现生活原生态的需要,也是对长时期假大空文风的有意识反拨。还有他美学理想的追求:“看似平淡最奇崛”“苦心经营出来的随便”等,都和他早年对桐城派散文的习得与古代绘画流派的选择有关。

汪曾祺的平淡是艺术还原的结果,仔细解读起来平淡中玄机无限。其实,他也不是永远平淡,有时候也会破阵叫骂,而且是以民的立场和角度,特别反感别人把他说得不食人间烟火。如果看过全集,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性格立体的作家。这就是鲁迅要论及全人的学术理念。当然,为他赢得最大声誉的是那些平平淡淡的小文,这久已违和的境界,缓解整个民族精神的疲劳,也适应了浮躁的现代人渴望宁静的内心需要,具有社会生态学的功能。

汪曾祺不断探索母语写作的可能性

齐鲁晚报:汪曾祺一生的文学创作脉络,对当代作家有何启发意义?对当代文学创作有何启示性思考?

季红真:一个卓越的作家对后人的启示总是多方面的,有语言的,有文体的,也有风格的,越丰富的作家启示性也越多样。

汪曾祺已经显示出来的,首先是对知青一代作家文化寻根的启示,包括对京派乡土作家的重新发现,以及模仿者蜂起的风格启示等。

我觉得他对后来者最大的启示,应该是民间视角、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顺乎性情的选择,以之为本广泛吸收当代中外文化营养,不断探索母语写作的可能性。这需要长时间地积累,需要心灵的感悟,也更需要永不停歇的探索。他七十三岁的时候还立志衰年变法,主要是学习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这很有意思,他走了一个圆圈,从学习西方现代派开始,经由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的转折 ,重新回到学习西方现代派的原点。

但这已经是一次螺旋形的上升,是打通中西文化艺术之后,对多元传统的重新发现,也就是说发现了中国小说戏剧等艺术中相通于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的元素。

汪曾祺的著作适应了社会文化的总体变化,所以市场蓬勃

齐鲁晚报:汪曾祺已去世整整20多年了,从1997年至今,再版汪曾祺著作可能已有已超过几百种,远远超过他生前出版的数量。汪曾祺的大面积流行,您怎么看当下读者的这种阅读趣味呢?

季红真:他身后作品的大量出版,首先显示了庞大的读者群,因为他“唯求俗可耐”“人间送小温”,他美学风格的覆盖面就比较大,人间大于社会、生命大于历史,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即是他美学情感的源头,又是他艺术表现的目的,拥有众多的受众就在情理之中。故事可能是过去时,但情感是人间恒定的,而且是以中国人的心灵形式容纳人类最永恒的基本价值。

有许多人能欣赏汪曾祺的文字,认同他的美学风格,也是整个民族文化水平与欣赏水平提高的结果。艳俗的地摊货不再抢眼,粗制滥造的影视又倒了观众的胃口,知识精英的情怀与普通人的生活又相去太远,翻译文学从语言形式到文体都隔着一层……汪曾祺一开始就自觉追求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写作的短小文章,具有雅俗共赏的效果,适应了迅速膨胀的中产、小资以及其他阶层读者的欣赏水平与阅读节奏,自然顺理成章地长销不衰。

还有就是现代化的迅疾发展,导致几代人的怀旧,民族集体无意识寻找家园的精神冲动,在他田园诗、风俗画、民歌风的作品中获得认同。日常性的喜乐、平凡生活细节的美,都流露着大爱。

另外,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改善了民生,也提高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越来越多的人有财力,也有选择的余地,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图书市场的运营机制的良性迅捷反应,也是他作品畅销的原因。

还有居住空间的改善,有放书的条件,比如,全集的规模三世同堂的狭窄居室就无法容纳。还有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不仅体制外生存的人有余暇,体制内的时间形式也调整了,比如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增多了,读书,读喜欢的书,特别是读颐养性情的书,成为重要的休闲方式。

总而言之,是汪曾祺的著作适应了社会文化的总体变化,所以市场蓬勃。或者说,他是和社会文化的整体一起变化,民间的立场成就了他艺术的长久生命。

博大的情怀来自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原因

齐鲁晚报:从汪曾祺对老舍、沈从文、赵树理、闻一多的描写来看,他最喜欢的是天真质朴的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等都是汪曾祺身上的标签。就汪曾祺这个人来说,您想在传记怎么呈现他,您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季红真:根据对汪曾祺多年的研究解读,我认为所有的标签都不合适,他是一个性情中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热爱家人邻里师友,体现着儒家“仁者,爱人”的理念;他特别喜欢女孩子,而且是超越了世俗欲望的神性崇拜,和他的母亲崇拜一样,带有原始信仰的因素;他为人为文都潇洒,体现着老庄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作品里有着根深蒂固生命平等的意识,是佛家“众生平等”的体现。以儒为本,兼融佛老,以此为心灵枢纽,接受现代思想,打通古(原始信仰)今(外来文化)。

他自诩为“抒情的人道主义”,就是比较笨拙地归纳表达,在他看来儒、释、道无不存在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元素。也可以说,他立足现代,以人道主义衡量传统文化重新择取,经由心灵的化合提炼出高古的精神,外化在各种文章体式中。博大的情怀来自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原因。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情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文化习得的结果。这种性情的养成依赖复杂的历史文化条件,不完全事在人为,是历史转型时期特有的产物,他得天独厚,是文化史的宠儿,所以模仿不得。他产生的整体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环境都消失了,今人只能神往,无法重复习得,语境的根本变化决定了文学艺术的品格。他以不今不古、不中不西的形式唱着挽歌,为整个民族保留了一份文化史的记忆。

他本身也是这部文化史的细节,为他作传就是为这段文化史存留遗照。发现与还原是我基本的工作原则,所以资料搜集考辩与文本细读相结合,在反复折叠式的互读中,尽可能还原一个最接近真实的、丰满的汪曾祺。人文地理、家族血脉、教育背景、婚恋情感,直至社会关系都要全面深入细致地考察。做起来很累,也很有意思,迫使自己继续学习,要深入许多陌生或者薄弱的领域,不揣浅陋,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最终能写出一个什么样的汪曾祺,我现在也说不好,要看最后的发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师文静 实习生 黄奕杨

128 评论

好猫墙纸

有〈齐鲁晚报〉没有〈齐鲁日报〉是山东省的官方报纸 住址在济南市《齐鲁晚报》简介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惟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创刊,由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头,是山东省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目前为4开48版的彩报,日发行量在135万份以上,广告收入达4亿元。在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中,发行量在世界日报中排名37位。齐鲁晚报一贯坚持“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的办报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办报理念与办报风格:强调新闻性——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报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注重贴近性——贴近社会,贴近读者,关注弱势群体,反映群众呼声;重视参与性——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有益社会、有益公众的各类活动;突出服务性——利用资源优势,为社会大众与广告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追求文化性——讲究文化品位,雅俗共赏而不媚俗。正因如此,《齐鲁晚报》已经成为广大读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知心朋友;也正因为如此,《齐鲁晚报》连续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报纸”,连续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新闻界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并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省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称号。

114 评论

南宫火却

1998 1、《费孝通的教育背景》 发表在《联合日报》(98、4、27) 被收入教育丛书《杞人忧师》一书2、《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发表在《南方周末 学者论坛》(98、7、10)先后被《山东教育报》、 《读者参考》等十余家报刊转载,被收入《中学语文教育忧思录》、《审视中学语文 教育》、《教育我们有话要说》等教育丛书。3、《寻找教育的真精神》发表在全国大型学术刊物《方法》(98年第11期),后被《新华文摘》(99年第2期)转载。4、《教育的背后》发表在《贵阳晚报 教育版》(98、10、12)被收入《杞人忧师》一书。1999年1、《用脊椎骨去读吧——谈阅读》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99年第5期),被《语文报》转载。2、《好读书不求甚解》发表在《中学生读写》(99年第9期)。3、《素质与应试》发表在《中学生读写》(99年第11期)。4、《借语文说事》发表在《南方周末?学者认坛》(99年11月4日),被《中华教育》杂志转载2000年1、《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门》发表在《中学生读写》(2000年第1期)。2、《空间无限——谈我校校刊》发表在《现代语文》(2000年第1期)。3、《语文不是一条风干的丝瓜》发表在《山东教育》(2000年第1期),后被《中学语数外》(2000年第4期)、《语文报》(2000年9月19日)转载。4、《也说教育目的》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第二期)5、《春风难渡玉门关——谈“减负”》发表在《联谊报?教育专刊》(2000年4月11日)6、《多一些美多一些创造——新教材管见》发表在《济南时报?教育专刊》(2000年9月6日)7、《“耳目半新”新教材》发表在《齐鲁晚报》(2000年9月7日)8、《2000年济南市中考作文述评》发表在《作文通讯》(2000年第9期)9、《我语文教学的三无“政策”》发表在《现代语文》(2000年第6期)2001年1、《教师你有权利说不》发表在《南方周末》(2001年1月4日),后被《教育文汇》(2001年第3期)转载。2、《我命高考作文题》发表在 《我命高考作文题》丛书(2001年1月)3、《给学生自由翱翔的空间》发表在《生活日报?教育视点》(2001年2月19日)4、《拿掉学生头上的标签》发表在《山东商报》(2001年3月13日)5、《点击2001年高考作文》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2001年5月2日)6、《在语文教学方法上不妨复点古》发表在《现代语文》(2001年第5期)后被《社会力量办学》创刊号(2001年9月)转载7、《高考作文六项注意》发表在《美文》(2001年第12期)8、《人为物役的做法要不得——谈电化教学手段滥用的弊端》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2001年9月12日)9、《“作文新题擂台赛”新题》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18期)10、《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综述》发表在《现代语文》杂志(2001年第二期)2002年1、《打开文学鉴赏之门》发表在《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1期)后被《社会力量办学》转载2、《再谈话题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2002年第3期)3、《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初探》发表在《济南教育》(2002年第1期)4、《语文高考复习对策》发表在《泰安日报》(2002年3月29日)5、《〈杜鹃枝上杜鹃啼〉研读备教》《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发表在 《济南日报》 (2003、2、20)2、《教育精神渐行渐远》发表在 《语文新圃》 (2003、4) 被《教师之友》转载2004年1、《也谈素质教育》发表在 《教育导报》(2004、5)2、《语言学习漫谈》发表在《中小学语文》(2004、8)2005年1、《我语文教育的“三无主义”》被《人大复印资料》(2005、6)转载2、《我谈语文教学》 发表在《中学生》(2005、11)名师访谈栏目

223 评论

相关问答

  • 齐鲁护理发表论文去哪里找

    建议看看下面的资料网,在这里想要谁给现写一篇,可能不会有,因为这里没人会为了这个区花费一些时间去写的,所以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用心去做,

    许文强的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齐鲁省级期刊

    你好。齐鲁护理杂志现在是统计源核心期刊的,齐鲁护理杂志就在咱济南的。如想要发稿子可以投稿邮箱:咨询齐鲁医学期刊社电话:祝你工作顺利!

    开心宝贝萱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齐鲁晚报可以发表论文吗

    gjghkjhl

    aprileatappl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齐鲁晚报中英对比论文发表

    “夜空中晶亮的星辰” ——怀念樊骏先生黎湘萍我轻轻地播放了一首怀念逝者的歌曲《千风之歌》,让这首歌的旋律陪伴我写完这篇短文。对于悄然离开这个喧嚣人世的樊骏先生,

    zhzhohohzh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发表齐鲁正刊

    你好。齐鲁护理杂志现在是统计源核心期刊的,齐鲁护理杂志就在咱济南的。如想要发稿子可以投稿邮箱:咨询齐鲁医学期刊社电话:祝你工作顺利!

    苦丁茶1苦丁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