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轮小丸子
孟乔森综合征、又叫求医癖、住院癖、佯病症等,是一种心理疾病。病人幻想自己生病、假装生病,甚至主动伤残自己,以博取同情心。1951年,一篇发表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文章第一次使用了“孟乔森综合征”这个名称,这一名词来自一位喜欢以装病取他人关心和照顾的德国男爵。 孟乔森男爵生活在18世纪。他喜欢装病,而且装得非常像,身边的所有人都被他过了。孟乔森装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为了达到目的,他幻想拽着自己头发能够升天,幻想自己在月球上行走,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制造各种症状。 孟乔森综合征病人不断向周围人报告自己拥有各种疾病,并且模仿疾病的症状,但到医院诊断后,病人根本没病。那些对疾病非常了解,甚至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病人会篡改医生的诊断报告,以证明自己真的有病。而且,他们对吃药、打针、住院、做手术感到非常兴奋,严重的病人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使病症符合所描述的疾病。 伤害自己、弄病自己,孟乔森综合征病人的肉体非常痛苦,但是由此得到了人们的关心,强大的自我满足感会超过身体上的痛苦,并由此鼓励病人持之以恒地伤害自己。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孟乔森综合征或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病人呢?通常是成长过程中缺少关心和爱护的人。孟乔森综合征病人显得自私而幼稚。 小孩子会用装病、哭闹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获得关心,得到想要的玩具和食物,这种行为和孟乔森综合征有些类似,或者可以看作孟乔森综合征的初期形式。有的人的确是在某一次生病之后患上孟乔森综合征的。但是,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再用这种方式获得满足感,而是通过个人成长、成就来实现,比如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考试成绩优异等。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合适的引导,任其发展,则可能发展为孟乔森综合征。 同样是伤害自己,孟乔森综合征不同于自虐。自虐的人从伤害自己的过程中获得快感,疼痛、流血、舔舐伤口,这一过程让自虐者感到兴奋。孟乔森综合征病人则以伤害自己为手段,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照顾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如果非要找到两者的共同点,那就是如果弄巧成拙,孟乔森综合征和自虐狂都可能死于非命。 孟乔森综合征是假装自己生病,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则是杜撰身边的人生病,或者干脆把身边的人弄生病,然后带他去就医,全心全意地照顾“病人”。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富有爱心的照顾者,这也是他们希望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病人多是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也有可能是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医生或护士。 患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的母亲会用持续报告子女生病,不断就医的方式虐待孩子,有些孩子甚至会被虐待致死。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父母对孩子的虐待往往是隐形的,不像殴打、性侵害那么明显。孩子从小跟随父母奔走在各个医院之间,生活重心就是处理各种虚构出来的疾病。不知情的医生相信了父母的话,无形中成了帮凶。在被发现的案例中,往往是家庭中已经有子女死亡,医生才发现母亲对孩子的爱已经扭曲。 美国曾经有一个案例,一个小孩从3岁开始生病,母亲就带着孩子反复就医。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母亲一直给孩子吃不干净的东西,以致孩子的病久医不好。后来,医生在喂食管里发现病菌后,才知道母亲把粪便打到喂食管里,让孩子每天通过不干净的喂食管进食。这样的孩子经过多次开刀都查不出病因。这位母亲之所以狠心加害自己的小孩,是因为她在听到别人称赞她辛苦、努力时获得了被人认同的感受。很显然,这位母亲是一位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病人。 英国有一位被称为“死亡天使”的儿科护士贝弗丽·艾里特。1991年,她在医院工作期间给生病的儿童注射会导致心脏停搏的氯化钾和造成低血糖的胰岛素,造成了4名儿童死亡、至少5名儿童受到伤害,艾里特由此成为英国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人们只看到她的恶行,没有看到她行凶背后的心理原因,其实,她是一位集孟乔森合征和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于一身的病人。艾里特从小就喜欢伤害自己,给自己绑绷带、打石膏,还假装怀孕,她这么做是为了求得身边人和男友的同情。在进入儿童病房工作后,她一边给生病的孩子注射化钾和胰岛素,一边装出尽职尽责又富有爱心的样子,对孩子照顾细致,体贴入微。 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她,其中一位父母甚至想请她做孩子的教母。艾里特装得非常像,险些过了所有人。就在她负责的病房儿童接连出现生命危险时,她的恶行暴露了。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儿童丧命、生病的始作俑者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护士艾里特。经过法庭审判,艾里特被判处13次终身监禁。关进监狱后,艾里特仍然在伤害自己,她用别针扎伤自己,把开水倒在手上,目的就是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严重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会在照顾对象的水里、食物中投放有毒药物,有的父母则给孩子喂泻药、催吐药、食盐、矿物油等,制造孩子腹痛、腹泻的症状,或者在孩子的尿、呕吐物中加血,制造出血的情形。 诊断这种伪造出来的病症需要仔细推敲,临床上的症状往往没有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病人说得那么夸张。如果父母或监护人鼓励医生给孩子安排检查、手术,持续住院,不愿意出院,医生最好暗中观察,注意父母或监护人的异常举动。
midnightdq
法国一条宠物狗被主人染上猴痘病毒目前已经由研究人员确定。
西非和中非地区属于猴斗的多发地区,但是进入2022年5月份以来,有很多西非和中非以外的国家,不断发现有猴痘病毒确诊的报告。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出现猴痘患者。网上流传的一些上海出现猴痘的传言,都是虚假消息,当地有关部门也在密切关注着猴痘疫情的发展情况。
什么是猴痘?
痘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毒性疾病,和天花有些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如今的天花已经早已灭绝,但是猴痘依然存在。不过,猴痘的传染性并不像天花那样迅速和广泛。因为是从非洲的猴子身上发现的,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叫猴痘。这种病毒会传染到其他动物身上,一旦人类感染上这种病毒,也会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传播。在欧洲国家,已经有上百例患者被确诊。
医学杂志《柳叶刀》。
《柳叶刀》是托马斯·威克利创刊的一个英国医学杂志,是在1823年创刊的。这刊杂志在国际上负有盛名,得到医学界的高度认可,是一刊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的主办单位是爱思唯尔出版公司,是一个周刊,现任主编是理查德·霍顿。《柳叶刀》在中国也有编辑部,位于我国首都东长安大街1号东方广场W1座7层。设有威克利奖,威克利·伍连德奖等奖项。
《柳叶刀》披露首例猴痘人传狗病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柳叶刀》的一篇文章表示,目前已经发现了患有喉痘病毒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0多天以后,传染给了他们饲养的宠物狗,他们和狗吃住在一起,已经得到了专家确诊。这为猴痘能够通过人传狗提供了证据。
果果果大美
在一篇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文章中,Greenberg及其同事解释了对不同药物组合的反应可能可以由不同地区间幽门螺杆菌对每个药物组合中的特定抗生素以及其它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差异来解释。句子分析:In a research paper published in The Lancet状语, Greenberg and his colleagues主语 explain 谓语that the responses to the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s might be explained by regional variations inresistance that H. pylori has developed to the specific antibiotics and other medicines ineach combination regimen.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分析:that the responses to the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s主语 might be explained谓语 by regional variations in resistance that H. pylori has developed to the specific antibiotics and other medicines in each combination regimen状语;其中that H. pylori has developed to the specific antibiotics and other medicines in each combination regimen为定语从句,修饰resistance
需要自己出钱《柳叶刀》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
根据澳门城市大学官方消息,澳门城市大学在澳门塔石体育馆举行荣誉博士学位的颁授典礼。分别为高福、韩方明、余华、高开贤四人授予不同专业的荣誉博士学位。高福目前是中国
具体是在英国,一对男同性恋人,互相在外面出轨,然后家里的狗上了他们的床。
说的简单点. 1准确说是一把形状像日本武士刀,像柳树叶弯曲的金属武器,比日本刀稍轻,长约5尺,携带方便。 2也可比喻象柳叶一样的小片刀具又细又长的刀具,小型的
2019年6月,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文章中研究了1990-2017年中国近三十年全国各省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该项研究由中国CDC、北京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