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man0810
江西籍院士:石屏 江西籍院士:邱定蕃 江西籍院士:刘友梅 江西籍院士:曾庆元 江西籍院士:朱伯芳 江西籍院士:艾兴 江西籍院士:周镜 江西籍院士:钟掘 江西籍院士:蔡方荫 江西籍院士:程孝刚 江西籍院士:余瑞璜 江西籍院士:郭大力 江西籍院士:陈桢 江西籍院士:黄家驷 江西籍院士:胡仁宇 江西籍院士:陈寅恪 江西籍院士:饶毓泰 江西籍院士:邓从豪江西籍院士:李家明 江西籍院士:高镇同 江西籍院士:俞鸿儒 江西籍院士:杨叔子 江西籍院士:吴征镒 江西籍院士:温诗铸 江西籍院士:刘高联 江西籍院士:吴学周 江西籍院士:陈述彭 江西籍院士:刘天泉 江西籍院士:简水生 江西籍院士:潘际銮 江西籍院士:刘恢先 江西籍院士:贺其治 江西籍院士:盛彤笙 江西籍院士:黄春辉 江西籍院士:徐建中 江西籍院士:欧阳自远 江西籍院士:熊大闰 江西籍院士:王梓坤 江西籍院士:江元生 江西籍院士:吴式枢 江西籍院士:吴有训 江西籍院士:胡先骕 江西籍院士:林皋 江西籍院士:徐性初 江西籍院士:谢光选 江西籍院士:黄克智 江西籍院士:阳含熙 江西籍院士:朱中梁江西籍院士:程书钧 江西籍院士:袁隆平
samantha427
作为农大本科三年级学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朱有勇。他去年来农大作了名家论坛 ,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学习、科研、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人生感悟。从云南省红河自治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在世界权威性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经历可谓之奋斗的典范。现在,他依然扎根于农民扶贫工作中,亲身工作在第一线,学农为农,不得不让人敬佩。
(图片来源:【名家论坛】朱有勇:一个“农民教授”的科研经历)
2.高福。我简单说一说生平。1983年他考入我校就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去英国牛津大学读博,毕业后在国外做博后研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更在今年,他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截止目前,当选美国院士的中国籍人只有近二十位,而且当选院士被认为是美国学术界最高荣誉之一,可见他取得了多么著名的成就。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高福、颜宁、锁志刚等华人科学家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3.刘福辰。他是我农畜牧兽医学博士,著名的中国鸵鸟大王,现任河北神农庄园大酒店董事长。他是石家庄赞皇人,毕业后回乡创业,因为一位鸵鸟养殖户的求助,使他走上了鸵鸟养殖的创业之路,经过努力,现在建成了集团化一条龙式有限公司。我们只知道社会给予了这位师兄了不起的称号,以为他严肃、古板,然而,当接触之后,你会发现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刘董,而只是中国农大的校友、平易近人的叔叔、敬畏的师兄。
(图片来源:【寻友记】刘福辰(04届博,河北):尊重自然的中国农大人)
作为一个老牌名校,农大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活跃在国家各行各业,其中涌现的知名校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还望谅解。他们始终在各自的行业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爱家酒店
构建了中国第一个DNA体外重组质粒质粒是一种细菌细胞内独立存在于染色体之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rg教授等人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切割病毒SV40DNA和λ噬菌体DNA,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分子。1973年,Cohen等进一步实现了细菌间性状的转移。他们将大肠杆菌(E.coli)的抗四环素(Tcr)质粒psc101和抗新霉素(Ner及抗磺胺(Sr)的质粒R6-3在体外用限制内切酶EcoRI切割,连接成新的重组质粒后转化大肠杆菌。在含四环素和新霉素的平板中选出了既抗四环素又抗新霉素的杂和重组菌落,表型为TcrNer,这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出现受到了人类的极大关注,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都非常重大,它将为解决世界面临的能源、粮食、人口、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并直接关系到医药、轻工、食品、农牧业等传统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质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基因工程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可能。范云六是中国最早开展质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中国基因工程和农业基因工程的主要开创者。20世纪70年代初她开始基因工程的基础性工作——质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1976 年在国内第一个发表了质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报告。1979 年,又在中国率先建成DNA体外重组质粒(即基因工程)。她将λ噬菌体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III切割,插入到质粒pBR322上的四环素抗性区,获得了表型为AprTcs的重组质粒。该工作发表在《遗传学报》1979年6卷3期上,这标志着基因工程在中国的诞生。由于她出色的工作,1979年应世界著名的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Cohen教授特约邀请,在国际细菌质粒大会上做报告。1980年,应中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祯院士特约邀请,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全国基因工程讲习班上做了学术报告,对中国基因工程研究的启动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转移目标基因,获得多种转基因植物传统育种技术对作物品种改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常规育种由于所用的基因源仅限于种内和种间,遗传背景狭窄,难以实现远缘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重组。基因工程育种即大大拓宽了基因源,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基因,可以在三者间相互转移,不但突破了种间隔离的天然屏障,而且可突破生物分类上的门、纲、目、科、属,实现基因的界间转移。范云六在从事基因工程的研究过程中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先后克隆了几个具有重要经济性状的目的基因:对苏云金芽孢杆菌两个亚种的δ-毒素基因(即Bt基因)进行了克隆、修饰、缺失和重组;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按照植物基因密码子选择的偏向,人工改造了天然Bt基因的密码子;人工设计、合成并建构了在植物中能高效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基因(即CpTI基因),此基因来源于植物,是一种与Bt基因杀虫机制不同的基因;人工设计和合成了在植物中能高效表达的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蝎毒基因),此基因与前两种基因的杀虫机理不同;人工设计、合成并构建了一种来自海洋生物鲎的广谱抗真菌病害的鲎素基因,该基因的产物对农业重要真菌病害如水稻稻瘟病、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有高效杀菌作用。在获得了上述目的基因的基础上,范云六广泛开展了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所涉及的植物包括:水稻、棉花、玉米、杨树、马铃薯、番茄、油菜等。她采用原生质体、农杆菌感染、花粉管导入的方法,在国内最早报道获得转Bt基因的水稻和棉花植株。用人工改造的Bt基因及CpTi基因经基因枪法转化水稻,已得到高抗二化螟、三化螟的水稻材料(经国际水稻研究所昆虫系鉴定),为中国的水稻抗虫育种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此项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重视,并应邀在1996年举行的东亚地区国际水稻生物技术大会上做学术报告。范云六在从事基因工程应用研究的同时,一直非常重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为中国生物工程工作的应用和发展做了许多上游的基础性工作,包括:(1)首次报道了外源基因在人畜共患的小肠结肠炎病菌中的表达,为防治农畜病害提供了新途径;(2)首次定位了球形芽孢杆菌杀虫基因;(3)首次报道了水稻种子醇溶蛋白4a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及其在转基因植物种子胚胎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的功能,揭示该基因的表达受串联复合启动子调控;(4)首次发现在植物细胞中,哺乳动物基因转录调控因子Jun和Fos能激活水稻醇溶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并增强下游基因的表达。率先实现旨在提高和稳定抗虫遗传改良效果的多基因转化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发展迅速,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植物已达10多种,转Bt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已在美国等进入商品化阶段。然而Bt棉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商业化应用的初期,均出现大面积防效降低的问题。另外,农业生产上经常发生因长期施用某一种生物杀虫剂或化学杀虫剂来防治害虫而导致效果下降的现象。范云六在从事抗虫基因工程开始,就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在中国最早提出了用多种不同抗虫机制的基因转化植物,来延缓害虫对转基因植物产生抗性的策略,率先获得了含Bt基因-CpTI基因的双抗虫基因的转化植物。其中,转双基因烟草——‘抗虫931’新品系,在大田全生长期中可以不施农药,对烟青虫的防治率达90%以上,与使用农药的原品种相比,上等烟的比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具有显著的增产增值效应。转双基因烟草除了具有比转单基因烟草更高的杀虫活性外,还能显著延缓害虫对单一Bt基因产生抗性的周期。查新证明,转不同杀虫机制抗虫基因的新品系的培育成功,在国际上尚属首次。该工作的实际意义已超出烟草增产、增值的范围,对其它转基因作物如水稻、棉花的持久性抗虫育种也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1995年还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获得了转双基因的抗虫棉。创建中国农口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基因工程在发展的初期,首先在医药领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农业方面(主要是转基因植物)成功的例子还很少。1983年,范云六从美国回来不久预计到基因工程在农业上一定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华中农业大学陈华癸院士的鼓励下将重点放在农业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于是主动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并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创建了中国农口的第一个分子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建起了农业部农作物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农作物基因工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农业生物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范云六学风严谨、治学勤奋,已培养出博士18名,他们均活跃在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中,有的已在国际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成为出色的高级研究人员,有的已成长为科技管理专家。此外,还为荷兰Wagenigen农业大学培养了进修生。
晓布丁2011
本人是中农农学院大四的一名学生。
在本校呆了有四年时间,本身学的专业也是学校比较特色的专业,对学校的各方面算是比较了解。在当初报考的时候,也多少了解过一些关于学校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些校友。从中农走出的学生,能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发挥出一些影响力,作为农大的学生还是很值得骄傲的。
王泽农茶学家、茶学教育家王泽农,这位老先生出生于安徽省婺源县,1925年9月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他参加筹创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茶叶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是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我国茶叶研究的开端可以说有这位老先生的很大功劳。
孙伊萍蒙牛集团总裁孙伊萍,这位美女是在199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共获得了食品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两个学位,但是她已经在2016年9月15日,孙伊萍辞去蒙牛乳业公司总裁职务。顺便提一句,每年蒙牛企业都会在中农进行校招的。
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1993年12月以前,邵博士在北京农学院担任教师,在12月辞去了教师职务,以2万元创办了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大北农公司已经是个比较大规模的农业公司拉,真的很厉害也很有魄力。
中农建校有100余年,从中农走出了千千万万的学子,有的从政,有的从商,有的搞科研。当然了并不是每位学生在毕业后都成为人们口中的“那个人”,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拥有优良的品质,他们淳厚朴实,脚踏实地,心系百姓。这样无论以后在哪个岗位,都会有一番作为的。
niftynifty
一、陈云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农药专业学习。
二、钮茂生,男,满族,1939年10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长,原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三、任洪斌,男,汉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籍贯吉林双辽,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系农机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四、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土壤学家。1949年毕业于武昌文华中学,当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后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于该校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 现为两院院士,《中国农学通报》主编。
五、吴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嵊县,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吴常信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云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钮茂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洪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元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常信
AppleApple是苹果
虽然在农大待得时间不短了,但是真的是很惭愧,关于农大的校友名人还真没有做过太多了解,社会上肯定有很多的优秀校友名人,既然不了解就不在这里随意造次了,有三个人我还是很了解的,他们也得算在农大的优秀校友之列。在这里就来介绍一下他们三个,就是近三为我们农大的校长,陈章良、柯柄生、孙其信。
1. 陈章良:任校长的时间是2002.04—2007.12,一共是5年,时间上算不上很长,但是为学校所做的贡献是很多的,大家都管他叫良哥,因为经常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样的校长相对很少见。我是学校登山社的,听学长们讲过很多关于良哥的故事,良哥在校的时候一手扶持学校登山社,鼓励大家多运动多锻炼,自己也加入登山社跟同学们一起玩。另就是学校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就说都是良哥拿着ppt天天跑来跑去找领导争取的,学校现在优美的环境跟他是分不开的。
2. 柯柄生:任校长的时间是2008.7——2017.7,算算一共是9年之久啊,期间离开了多少毕业生,又迎来了多少新生,难怪在学生们当中如此受欢迎,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柯帅。柯帅不仅长得帅而且还很有文采,典型的很多小女生追捧的对象啊!据说柯帅每次演讲的的稿子完全都是由自己执笔,搭上超高水平的演讲技能,每次上台为同学们致辞都很是引人入胜,特别的鼓舞人心。记得柯帅卸任的时候朋友圈全都在刷感谢柯帅的文章,如今已没见柯帅两年之久了,很想问一句柯帅您可还好吗最近?
3. 孙其信:自柯帅卸任之后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校长,时间是2017.9至今,两年时间了,相比于前两位校长在同学们中间的熟悉度就没那么高了,记得有一次上台致辞他自己还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去食堂吃饭居然没人认出他来,哈哈哈确实有点尴尬,又好笑。孙校长是一个默默无闻类型的校长吧,经常看到学校新闻发孙校长到各处与人合作或者是调研,也是很辛苦的。
前两位校长在任期间都会农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带领农大的师生迈上了新台阶,在校期间也为同学创造了很多好的条件,谋求了诸多有益的福利,在此感谢两位校长。孙校长虽然任职未满两年,但这两年风风雨雨都带领农大人往前走也让师生都很敬佩,期待孙校长带领农大走得更远。
宇过天晴……
中央研究院于1948年3月召开年会,选举确定了81名中央研究院的首届院士。其中人文组院士28人,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1囊括了胡适、傅斯年、朱家骅、梁思成、胡先骕、凌鸿勋等一大批学术奇材。
小珠珠123999
钟掘女。冶金机械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河北省献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中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冶金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在轧机、水压机等金属加工机械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中,进行系统动力学、系统磨件与仿真、系统辨识与故障诊断失效分析,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冶金举机械优化与设计等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是轧机驱动理论、高速轧机振动理论、冶金机械强度设计、现代高效冶金机械的技术集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多项材料加工生产的重大设备建设工程应用中取得实效。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变相驱动理论与技术开发”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双机架铝热轧新技术开发”获1995年国家看见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特薄优质铝板“获1996年国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本。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袁隆平作物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并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性”。攻克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难关,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从而使杂交水稻得以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成功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我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开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近年来,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目前,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奖。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艾 兴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山东工业大学机械系教授,中国高校切削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分会理事长。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创陶瓷刀具研究和设计的理论新体系,先后开发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创建了超声与断续磨----间隙冲放电复合加工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专用直流电源和砂轮,研制了专用数控机床。首创复杂表面分解重构理论,开发了相应软件系统。研究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创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专利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著书7本。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30多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水工结构专家。江西余江县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在我国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拱坝优化等新的研究领域。阐明了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基本规律,取得了混凝土浇筑块、基础梁、船坞、重力坝、拱坝等等一系列温度应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30个工程,包括世界最高的小湾拱坝和第三高的拉西瓦拱坝,节约投资超过1.5亿元。提出两个徐变定理,解决了非均质结构的徐变影响问题。提出并女市长他凹厂区异步长算法,解决了分层施工对坝体应力影响这一高难问题。提出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度、应力松弛系数等计算公式,均列入我国新编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桥梁工程专家。江西省泰和县人。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沙铁道学院教授。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以车辆构架实测蛇行波为激振源的车桥横向振动确定性分析理论、车桥时变系统振动的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及构架人工蛇行波、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理论、桁段有限元法、曲线轨道折线梁桥--列车时变系统振动分析理论等。解决了九江长江大桥、高速桥梁等多座桥梁的横向刚度分析问题及桥梁加固计算问题。提出桥梁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国分析理论,解决了多座桥梁极限承载力的分析问题。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本。指导博士生22名。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电力机四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主任。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奠基者之一。作为总体设计师,主持并实现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主持了第二代、第三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了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进入国际高速领域。主持第四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获199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先后获“詹天佑科技成就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出生于香港,原籍江西省广昌县。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重有色金属冶金研究与开发工作。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了金属一步撮代替原有的复杂工序,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矿浆电解厂,金属回收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出“两段逆流选择性浸出”分离铜镍的方法,为我国独创,用于处理新疆大型铜镍矿的金属化高冰镍,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功了萃取分离重金属镍、钻技术,并首次实现工业化。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矿浆电解新技术”获1998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湿法精炼新工艺”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论文40余彷篇,出版专著2本。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肿瘤医学专家。出生于江西省玉山县,原籍浙江省临安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65年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副所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等。先后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有关肿瘤攻关项目,建立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致癌物和抗癌物快速生物检测系统和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天然抗致癌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天然几茶素的应用获得两项国际专利,经美国FDA批准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先后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重大成果奖(1991年),卫生部成果奖(1984年,1990年,1996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文是提供的优秀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更多精彩范文请关注! xx教授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5年,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医疗
可以啊,不过具体看你应聘的是什么职位。在汉斯出版社的gzh上有文章写了发论文也是日后找工作的一个加分项
北京站坐地铁,积水潭下车做331路北医三院下车,六院就在三院旁边
1962年出生的柳卫平,1979年考入了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他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在原子能院工作。198
写作思路:根据个人的实际事迹来描写。 国家奖学金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例文如下: 某某,男,汉族,1991.9.9,共青团员,现就读于滨州学院,是某某系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