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8

镜SHOW公主
首页 > 论文发表 > 华罗庚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邱shannon

已采纳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然而不幸,他在这年患了伤寒症,卧床达五个月之久,从此左腿瘫痪。但他并不悲观、气馁,而是顽强地发奋自学。有一次,他发现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误: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于是他把自己的计算结果和看法写成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社。1930年,此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这时华罗庚年仅20岁。就是这篇论文,完全改变了华罗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当时正在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看到了这篇论文后,大为赞赏。到处打听华罗庚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这个人。他告诉熊庆来,说华罗庚并不是什么大学教授,而只是一个自学青年。熊庆来爱才心切,并不在乎学历,当即托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1931年,唐培经拿着华罗庚寄来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华罗庚,这位未来的大数学家,当时就是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仗走进了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熊庆来还让他经常跟学生一道去教室听课。勤奋好学的华罗庚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学完了,学问大有长进。熊庆来对这位年轻人十分器重,有时碰到了复杂的计算也会大声喊道:“华罗庚,过来一下,帮我算算这道题!”两年后,华罗庚被破格提升为助教,继而升为讲师。后来,熊庆来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华罗庚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年仅28岁。 华罗庚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数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著有论文二百余篇、专著十本,成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法国南锡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一宋尼博物馆,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八十八个数学伟人之一。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 *** ,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139 评论

kele870401

罗庚一生都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大灾难。第一,他小时候家里穷,失学,重病,残疾。第二次灾难是抗日战争时期,孤立闭塞,物资书籍匮乏。第三个灾难是“文化大革命”。他的家被搜查,他的手失去了,他被禁止去图书馆,他的助手和学生被分配到其他地方。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可想而知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做出多大的成绩,我们的毅力有多强。早在20世纪40年代,华就是数论界首屈一指的数学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他不止步,他宁愿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学习自己不熟悉的代数和复分析。找到勇气需要多大的毅力!华庚善于用几句生动的话讲出深刻的道理。这些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令人难忘。早在SO时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庚虽然才华横溢,却从不提及自己的才华,而是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和“积累”作为成功的关键。他反复教育年轻人学习数学,让他们“握紧拳头,张开嘴巴”,经常锻炼自己。20世纪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所的一些年轻人做出一些成绩后沾沾自喜,或者还在同一水平上不停地写论文的问题,华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不断提高成果质量。“文革”末期,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部门急于求成,频频要求出成绩、发奖金,不符合科学规律,造成了学风的败坏。表现在以次充好,名利双收,任意吹嘘。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郑重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和科学工作评价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只有通过历史的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正的价值,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罗庚从不掩饰自己的弱点。只要他能学会,他宁愿揭露他们。当他在七十岁时访问英国时,他把成语“不要教斧子”改为“你必须在教它之前教它”,以鼓励自己。其实前面那句话就是要人家把缺点藏起来,不要暴露出来。当罗庚去大学时,他是谈论别人的专业知识以获得帮助,还是把讲座变成形式主义以走过场?华庚选择了前者,即“等一等,就到了班级门口”。早在20世纪50年代,华在《数论导论》的序言中就把数学比作象棋,号召大家找一个高手,就是要和一个大数学家比一比高下。中国象棋有个规矩,就是“一言不发观棋是真君子,后棋不后悔是君子”。1981年,华在淮南煤矿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观棋不是君子,而是互助;我后悔我老公,改正我的缺点。”意思是看到别人工作有问题,一定要说出来。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有问题时,你必须修正它。这就是“君子”和“丈夫”。针对有的人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在为金坛中学的一面锦旗上写道:“人不能说黄河心不死。我说黄河心会更强。”人老了,精力会下降,这是自然规律。华庚深知岁月不饶人。1979年他在英国时指出:“旧村易空,旧人易散。科学之道,免空之道,免松之道,我愿一生忠信。”这也可以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与自己的衰老抗衡的“决心”,以此鞭策自己。在瓦洛索第二次心肌梗塞发作后,他仍然坚持在医院工作。他指出:“我的哲学不是尽可能延长生命,而是在白天多做工作。”如果你生病了,你应该听医生的话,好好休息。但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仍然是可贵的。总之,华的全部论述都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那就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

246 评论

在路上嘚吧嘚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

华罗庚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华罗庚的数学故事,供大家参考。

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著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288 评论

相关问答

  • 华罗庚发表了的论文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8岁的华罗庚在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的推荐下,到金坛

    那个啥来着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华罗庚曾发表过的论文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但因家境不好,读完初中后,便不得不退学

    枫桥夜泊12312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华罗庚发表的论文有哪些

    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华罗庚于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因家境贫困无法继续升学。1928年,1

    镜SHOW公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华罗庚发表过哪些论文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

    我家的笨笨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华罗庚都发表了哪些论文

    华罗庚的故事300字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华罗庚的

    Brita阿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