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3

多收了三五斗啊
首页 > 论文发表 > 李纾发表的心理学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uisbellen

已采纳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雷德·海斯蒂 (Reid Hastie))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

作者:雷德·海斯蒂 (Reid Hastie)

译者:谢晓非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0-1

页数:363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大量行为学研究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存在系统的局限性。人们往往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理性,相反,各种认知缺陷、启发式以及惯性思维决定了我们大多数判断和决策。

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尽可能用生活化的语言与现实中的事例,向大家介绍判断和决策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可分成六部分:第1-2章介绍了判断和决策领域的学科历史,第3-7章总结了关于判断的心理学研究,第8章论述理性与不确定性间的关系,第9-10章论述偏好与选择问题,第11-12章分别介绍了理性决策理论及描述性决策理论,第13-14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附录简单介绍概率论的相关知识。

作者语言精练、论述严谨,大量采择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分析。这一点充分显示了作者在“判断决策”这一领域中的积淀,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总体把握。本书适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也可供那些对“决策判断问题”有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选择和判断。掌握理性决策的原理,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选择的质量,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

两位作者凭借其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从事30年教学经验,选择了行为经济学方面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在司法、医疗、商务等领域的实际经验,采用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人类在判断与决策方面所具备的规律、特点及缺陷,并在理论高度上论述了这些表现的根源。

在这本获奖著作的最新版本中,雷德•海斯蒂和罗宾•道斯用一种非学术性的语言和大量逸闻趣事讲述故事,将理性决策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的决策行为进行对比,全面介绍了决策和判断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发现。

新版本的特色:

——每章首尾的介绍和总结以及各章节内容之间的相互引证更利于学习和阅读;

——来自金融、医疗、司法和工程领域的大量例子使得本书更加鲜活;

——重视和突出决策判断的描述性心理学模型,补充了以往仅强调规范性和理性的“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

——在三种主要研究取向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对思维过程和启发式的认知心理学分析、对判断和决策过程的描述性代数模型以及有关决策的理性模型。

【媒体评论】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不确定的世界里。即使第六次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我们仍然不知道孕育我们生命的地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地震,我们依然无法预测金融危机或H7N9 禽流感的降临与范围。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后《自然》杂志刊登社论——《为未知做好准备》(Bracingfor the unknown),即曾呼吁“科学界要充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是一个富有前景和重要意义的科学难题。如本书所述,寻求理性之路漫长而且艰难。如今人类已经历了几十万年的进化历程,人类之所以能成功地完成觅食、保障安全、选择配偶、保护后代等“生存任务”,以至主宰地球,正是因为我们通过自然选择的进程,拥有了一项独特技能——做出好的、可持续的、适应性决策。——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纾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一书的写作基本上是按照决策领域现有成果进行梳理的,其内在逻辑比较容易把握。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还是两位作者对目前决策领域的学术成果的个人理解,并且极其用心地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此著作充分领略作者对决策理论的透彻解析,因此,该书非常适合决策领域的青年学者研读。同时,作者在如何将学术成果应用于人们的日常决策方面颇费了一番苦思及苦功,书中笔墨处处展现出作者独具匠心的思考,所积累的案例也看得出多是集几十年之功的。所以,这本书同样也适合那些在现实中困惑于自己的决策问题的普罗大众。决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交叉性研究领域,一些经典的决策研究问题产生于人类的某些既定“缺陷”,对于这些人为偏差的透彻探讨,才有可能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理性选择。也许,有时候我们需要避免偏差,而有时候我们必须利用偏差。心理学理论和成果对决策领域的独特贡献,也许还未被充分地意识到。从这两位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很好地领会心理学在决策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我相信,只有心理学家对决策研究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将我们对决策问题、以及对人们的决策能力的实际改进深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晓非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是近年来社会心理学领域一部重量级著作,第一版即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士奖。它论述的主题与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大致相同,但更系统,娓娓道来,也更易于理解,因为它是两位作者近30年来先后在哈佛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名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结晶。要想将论述这一前沿主题的著作翻译好的确不易,幸运的是,本书翻译工作由北大心理系和中科院心理所长期从事该专题领域研究的两位教授担纲完成。我愿向对判断与决策心理学以及行为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热情推荐这本好书。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生教授彭凯平

作者简介:

作 者

[美] 雷德•海斯蒂(Reid Hastie)毕业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耶鲁大学,在哈佛大学开始其学术工作,积极寻求校外研究的机会,在医院和法庭中展开关于医疗和法律决策的研究。他的研究兴趣在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在判断决策方面的应用。他终生致力于现实情境中的研究,包括医疗决策、法律决策、天气预报、消费者和商业金融决策等领域。

罗宾•道斯(Robyn M. Dawes)1958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学士,后进入密歇根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两年后,他怀着对行为决策、社会互动和态度测量的兴趣进入了数学心理学系(1963 年获得博士),并在数学方面完成了研究生教育。1985年秋转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在社会和决策科学系担任心理学教授,他现在是Charles J. Queenan,Jr. 大学的教授。道斯发表过150 多篇论文、出版了6 部书籍。

译 者:谢晓非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心理学系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研究领域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培训、风险决策与判断方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王晓田博士领导的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ivision of Decision Risk and Management. Risky Choice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

李纾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心理系硕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博士。研究领域为“确定、不确定及风险状态下的行为抉择”。

318 评论

木秀于森林

天那,多的不要不要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 一、学会负责人8人理事长:傅小兰前任理事长:白学军候任理事长:周晓林副理事长:陈红郭秀艳李红卢家楣秘书长:罗劲二、常务理事33人白学军陈安涛陈红陈英和方方方平方晓义傅小兰郭秀艳郭永玉韩布新黄希庭李红李伟健连榕梁宁建刘嘉卢家楣罗跃嘉莫雷钱铭怡桑标沈模卫苏彦捷吴艳红许燕杨玉芳叶浩生游旭群乐国安赵国祥周晓林周宗奎三、理事109人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蔡华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安涛西南大学陈楚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红西南大学陈璟四川师范大学陈英和北京师范大学陈中永内蒙古师范大学邓赐平华东师范大学邓铸南京师范大学董圣鸿江西师范大学樊富珉清华大学方方北京大学方平首都师范大学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傅宏南京师范大学傅小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高定国中山大学高峰强山东师范大学高文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葛明贵安徽师范大学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郭春彦首都师范大学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韩布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何晓丽宁夏大学洪炜北京大学医学部胡竹菁江西师范大学黄希庭西南大学江光荣华中师范大学雷雳中国人民大学李红深圳大学李美华青海师范大学李纾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李永鑫河南大学连榕福建师范大学梁福成天津师范大学梁宁建华东师范大学刘电芝苏州大学刘嘉北京师范大学刘鸣华南师范大学刘文辽宁师范大学刘晓虹第二军医大学刘晓明东北师范大学刘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刘永芳华东师范大学刘正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龙立荣华中科技大学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鲁忠义河北师范大学罗劲首都师范大学罗跃嘉深圳大学马皑中国政法大学马海林西藏大学毛志雄北京体育大学苗丹民第四军医大学莫雷华南师范大学彭运石湖南师范大学七十三内蒙古师范大学钱铭怡北京大学邱江西南大学桑标上海市教委沈模卫浙江大学石文典上海师范大学宋耀武河北大学苏彦捷北京大学隋南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孙向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陶沙北京师范大学陶云云南师范大学田晓明苏州科技大学王洪礼贵州师范大学王垒北京大学王振宏陕西师范大学韦义平广西师范大学闻素霞新疆师范大学吴艳红北京大学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辛自强中央财经大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杨继平山西大学杨丽珠辽宁师范大学杨玉芳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叶浩生广州大学游旭群陕西师范大学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乐国安南开大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张建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明苏州大学张奇辽宁师范大学张守臣哈尔滨师范大学张卫华南师范大学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张智君浙江大学赵国祥河南师范大学赵俊峰河南大学赵守盈贵州师范大学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周爱保西北师范大学周仁来南京大学周晓林北京大学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朱莉琪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佐斌华中师范大学亲这些人都是

99 评论

远离的兔子

1.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 2.著名心理专家毕希名教授 3.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 4.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5.申继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6.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7.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金琰

119 评论

VV爱吃007

1.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张声远 2.著名心理专家毕希名教授 3.著名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教授 4.莫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5.申继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6.白学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7.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金琰 8.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专家李宜嵘 9.著名心理学专家杨凤池教授 10.著名老年心理卫生与精神病专家马辛 11.鲁洁,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12.朱智贤(1908~1991),江苏赣榆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13.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县人,中国实验心理学家 14.张耀翔(1893~1964),留美归国后,曾任北京高师、沪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5.肖孝嵘(1897~1963),中国心理学会、中国测验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16.汪敬熙(1893~1968),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17.唐钺(1891~1987),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市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18.孙国华(1902~1958),中国现代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发生发展心理学组领导、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常务编辑。 19. 潘菽(1889~1988),南京大学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 20.陆志韦(1894~1970),在美国留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从事音韵学的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21.曹日昌(1911~1969),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22.陈大齐(1886~1983),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心理学,获文学士学位, 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校长。 23.陈鹤琴(1892~1982),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24.丁瓒(1910~1968),北京协和医学院脑系科研究和讲授医学心理学 25.高觉敷(1896~1993),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26.郭任远(1898~1970),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得到著名心理学教授托尔曼的赏识。

127 评论

o0大鹏0o

1.李跃然,李纾. (2009年待印). 决策者-建议者系统模型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科学进展.2.刘欢,梁竹苑, 李纾. (2009年待印). 得失程数的变化:损失规避现象的新视点[J]. 心理学报.3.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2009). 迫选规则体验法: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J].心理学报.41(8),726-736.4.刘欢, 李纾. (2009年待印). 实证研究中金钱刺激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J]. 人类工效学5.白新文, 任孝鹏, 郑蕊, 李纾. (2009). 四川灾区民众社会心理状态研究. In 张侃, 张建新 (Eds.), 5.12灾后心理援助行动纪实: 服务与探索. 北京: 科学出版社.6.李纾 (2009). 风险决策学科发展研究. In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Ed.), 2008-2009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046-4933-1.7.白新文,任孝鹏, 郑蕊,李纾. (2009). 5.12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及与政府满意度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17(3), 574-578.8.李纾,刘欢,白新文,任孝鹏, 郑蕊,李金珍,饶俪琳,汪祚军. (2009). 汶川“5.12”地震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J]. 科技导报, 27(3), 87-89.9.(美)Jonathan Baron 著 思维与决策(第4版)李纾、梁竹苑 主译[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ISBN: 9787501968091.10.刘欢,梁竹苑, 李纾. (2009).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规避[J].心理科学进展.17(4), 788-794.11.苏寅,毕研玲, 李纾,饶俪琳. (2009年待印). “避害”还是“趋害”?[J].心理科学,12.李纾,毕研玲,梁竹苑,孙彦,汪祚军,郑蕊. (2009). 无限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齐当别抉择模型在经济行为中的应用[J]. 管理评论. 21(5), 103-114.13.许洁虹, 李纾. (2008). 英语文字的概率表达[J]. 经济数学, 25(1), 101-111.14.李金珍, 李纾, 许洁虹. (2008). 灾难事件后继风险决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8(4),37-43.15.汪祚军, 李纾. (2008).行为决策中的分离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16(4),513-517.16.毕研玲, 丁见略, 李纾. (2008). 目击者信心与正确率关系及影响因素[J]. 人类工效学, 14(3),65-68.17.毕研玲, 刘钊, 李纾. (2008).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过分自信的研究[J]. 人类工效学,14(4), 49-52,77.18.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2008). 行为决策中的后悔[J].心理科学, 31,1185-1188.19.梁哲, 许洁虹, 李纾, 孙彦, 刘长江, 叶先宝. (2008).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沟通难题--从心理学角度的观察[J]. 自然灾害学报,17(2), 25-30.20.叶先宝, 李纾. (2008). 公共服务动机:内涵、检验途径与展望[J]. 公共管理学报, 5(1), 56-60.21.梁哲, 李纾, 许洁虹. (2007). 预期理论权重函数π的由来、质疑及Tversky的阐释[J]. 经济数学, 24(4), 331-340.22.许洁虹, 李纾. (2007). 汉语文字概率表达之数值转换的探索性研究[J]. 人类工效学, 13(4), 15-18.23.孙彦, 李纾, 王咏. (2007). 促销的心理行为研究综述[J]. 人类工效学, 13(4), 48-50.24.李纾, 谢晓非等. (2007). 行为决策理论之父:纪念Edwards教授2周年忌辰[J]. 应用心理学, 17(2), 99-107.(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5.孙彦, 殷晓莉, 李纾. (2007). 预期理论的提出、演进及危机[J]. 应用心理学, 17(2), 168-173.26.梁哲, 李纾, 李岩梅, 刘长江. (2007). 幸福感预测中影响偏差的产生[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1(10), 693-695.27.孙彦, 李纾, 殷晓莉. (2007). 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J]. 心理科学进展, 15(5), 721-845.28.李岩梅, 李纾, 王咏. (2007). 认知与动机因素对品牌信息处理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15(4), 674-681.29.毕研玲, 李纾. (2007). 有限理性的“占优启发式”和“齐当别”决策模型的作为 — 当Allais悖论杠杆撬动了期望效用理论[J]. 心理科学进展, 15(4), 682-688.30.李岩梅, 刘长江, 李纾. (2007). 认知、动机、情感因素对谈判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15(3), 511-517.31.刘长江, 李纾. (2007). 神经经济学:迈向脑科学的决策科学[J]. 心理科学, 30(2), 482-484.32.刘长江, 李岩梅, 李纾. (2007). 实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困境[J]. 心理科学进展, 15(2), 379-384.33.李纾. (2006). 发展中的行为决策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 14(4), 490-496.34.高利苹, 李纾, 时勘. (2006). 从对框架效应的分析看风险决策的神经基础[J]. 心理科学进展, 14(6), 859-865.35.于窈, 李纾. (2006). “过分自信”的研究及其跨文化差异[J]. 心理科学进展, 14(3), 468-474.36.李纾, 许洁虹, 梁哲, 施维, 李岩梅. (2005). 1988、2002和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心理学界对Savage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的研究[J]. 管理评论, 17(11), 10-18.37.李纾. (2005). 确定、不确定及风险状态下选择反转:“齐当别”选择方式的解释(英文)[J]. 心理学报, 37(4), 427-433.38.孙悦, 李纾. (2005). 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J]. 心理学报, 37(2), 260-267.39.李纾. (2003). 论闽方言及其演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3(3), 65-73.40.李纾. (2001). 艾勒悖论(Allais Paradox)另释[J]. 心理学报, 33(2), 176-181.41.李纾. (2001). 辛亥年间同盟会员在伦敦活动补录[J]. 史学月刊, 6, 123-127.42.李纾, 房永青, 张迅捷. (2000). 再探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 心理学报, 32(2), 229-234.

120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学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

    1,《心理科学》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2,《心理科学进展》双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

    好难瘦小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武汉理工大学李漫论文发表

    2012年武汉大学校友会专修学院本科毕业信息表 序号 毕业年份 性别 姓名 学号 专业 层 次 毕业院校

    阿拉朱旺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李琳发表的医学论文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百度

    可爱滴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李可心在SCI上发表的论文

    李兰娟院士是国内唯一一个传染病学科院士,创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提升到78.9%,在非典时期提出了采取隔离措施,使浙江全省没

    北京吃贷123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李学森发表的论文

    作业一般、食堂饭贵、味道还行初中一般不建议住宿、、校园挺大、体育课比较辛苦、跑得部分较多、尤其是男生师资其实很好、学习氛围一般【重点班很好考试还是挺多的……咱现

    Megumi2046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