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小妹夫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英文名称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少年卡米
毕开顺(1956年12月-)男,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沈阳药科大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在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后工作。已培养研究生39名(其中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30名),现指导研究生3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17名)。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等国家级课题12项、与沈阳协和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毕开顺教授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载40余篇。 现任沈阳药科大学校长。
tomoyasaki
医生姓名 :王国臣· 性别 :男· 所在科室 :胸心外科· 工作医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 职称 :主任医师 教授学历:硕士学位。职务:现任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唐山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擅长疾病 :各种胸部外科疾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尤其对肺部、食管、纵隔疾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娴熟,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有较深的造诣。论文发表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专著:参与《煤矿创伤学》的编纂工作。
春天里的秋天88
1、中国科学院院士编辑本段 何杰 生卒年龄:1888-1979 籍贯:广东番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界的老一辈教育家和科学家。 1906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下注“*”者同),学号119。初学采矿,后改学铁道管理。1909年留学美国,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煤矿开采工程,获采矿工程师学位,继又获理海大学研究院理科硕士学位。1914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地质学系。先后出版了《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和《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这些刊物也是我国地质学界较早的出版物,1920年他发起成立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任理事,1925年转教于天津的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任矿冶系主任和教务长,一度曾任校务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代理校务,1931年任中山大学理学院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他很重视对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自己的教学讲义每年都要重新编写, 增补新资料,在他领导的广东、广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收集到很多资料,两广地质调查所的矿石标本收集和标本鉴定设备已具相当高的水平,还出版了不少刊物和地质图等。1937年出版的《民国名人图鉴》记载了他的事迹。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初,他曾三度在母校唐山工学院*任教授、矿冶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唐院采矿系成为建立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的基础力量,何杰于是奉调到北京,筹备建立北京矿业学院,先后被任命为教务长、副院长。他曾组织人员编辑了一本《英汉矿业词汇》供教学和科研之用。“文革”后,他草拟了一份《发展我国矿业科研的意见》呈给领导部门。1978年他参加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是大会年龄最大的代表,1953年起他当选为北京市政协第一届委员和第二届常委委员,并以政协代表身份列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何杰在北京大学初任工程教授,后在地质学系任系主任,这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成立最早的地质学系,何杰任系主任7年。主讲过的课程有: 地质学概论、经济地质学、中国矿产专论、采矿工程、钢铁专论等。他支持学生组织地质研究会和地质学会开展学术活动,并先后出版了《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和《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这些刊物是我国地质学界较早的出版物。 何杰在北大期间,曾和马寅初、胡适、王世杰、顾孟余、李四光等教授一起参加过李大钊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干预学校行政和克扣学校教育经费的斗争。 1925年,何杰转教于天津的北洋大学,任矿冶系主任和教务长。北洋大学是我国最早的理工科大学。在北洋大学任职期间他协助校长刘仙州进行教育改革以适应我国国情,并逐步启用本国教师。北洋大学原是省立,后改为国立,并更换校长。在改变隶属关系期间,当时的教育部任命何杰为校务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代理校务。其后茅以升任校长,何杰仍任教务长。1931年,何杰返回广州,在中山大学任理学院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为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和华南地区地质调查及矿产资源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何杰应茅以升之邀,到刚迁到贵州平越县的母校唐山工学院*任教。1940年转到重庆大学任矿冶系主任,并兼任资源委员会采金局的金矿勘探总队长。1942年复任中山大学理学院院长兼地质系主任和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6年从重庆到唐山,任母校国立唐山工学院*任矿冶系主任。1947年应聘到广西大学矿冶系任教务长。桂林解放后,桂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何杰为广西大学教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杰重返母校,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矿冶系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至中国矿业学院,先后被任命为北京矿业学院教务长、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他治校期间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建立各类大型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其中的矿山机械、水力采煤、重介质选矿、石墨选矿等项目以及开展群众报矿、采矿运动,对矿产调查与探矿等的研究和生产效益最为显著。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常常亲自过问,并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受到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1962年1月,我国最老的一个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何杰被推选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介绍了解放后我国地质学科的巨大发展、成果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1964年8月,何杰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并在会上发言,向各国科学家们描述了新中国采矿事业的发展和这方面的科学成就。 粉碎“四人帮”后,何杰草拟了《发展我国矿业科研的意见》呈送上级领导部门。他还亲赴北京,向上级建议在北京矿业学院原址成立研究生院,以培养高级矿业人才。他还积极促进中国矿业学院与美国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挂钩,开展学术交流。1978年,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时年90岁,是出席大会年龄最大的代表。方毅副总理看望了他。 何杰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社会活动。解放初期他就以教育界代表身份参加了天津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起当选为北京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男,1962.5-,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化工学院副院长。安徽省首批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获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日本国立山梨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多相催化、光催化、催化新材料和表界面化学。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与EI收录8篇。目前承担有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2、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编辑本段 男,1965.5-,副教授,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院规划系 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生态景观*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应用领域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山地灾害形成机制、自然灾害干扰的生态景观修复理论研究、 山区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建筑与人文环境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学术论著、规划设计业绩: 1、粘性泥石流弯道超高在流速计算中的应用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 2、论滑坡堆积和泥石流堆积的利用 (《全国第五届应用第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 第二作者) 3、试析小流域土力类粘性泥石流的汇流过程 (《山地学报》,2001年第五期 第二作者) 4、Auto CAD、3DSMAX和PHOTOSHOP基本教学软件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27期增刊) 5、准噶尔盆地南缘吐鲁安集海构造剖面平衡地质检验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1年第4期 第三作者) 6、国家青年基金项目(49801002)云南省青年基金资助项目(98D022Q) 泥石流源区饱和砾石土体的有效强度研究 (中国科学院, 《山地学报》) 7: 四川省防洪防灾预警系统规划(与中国科学院山地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项目设计与实证研究》(人文地理)2006年第二作者 9:《论工业区公园的更新与改造》(四川建筑)2006第二作者(指导研究生写作) 10:《都市更新是房地产的点金棒》台湾《建筑师》杂志2007年1期。作者:何杰 张国帧 11:“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防灾规划”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山地所合作)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1期发表。作者: 何杰 高延超 陈宁生 12:“新疆天山天池南岸景观性生态修复概念性方案” (与中国科学院山地所合作项目) 13:《边坡灾害防护工程后期景观形态研究及应用》。(中国地质灾害学报)2006.8(指导研究生写作) 14:“康定香巴拉佛教文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同时根据此项目发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旅游酒店经营中的初探——以康定香巴拉文化乐园项目为例》《成都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作者: 、闫亮 何杰(指导研究生写作) 15:中发表了《试论书法审美与景观设计》一文;《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曾丽群 何杰 16:《浅析“书法篆刻艺术表现形式”在“旅游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在《四川省第十二次书学讨论会论文集》作者:闫亮 何杰 17:《浅析城市规划专业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转换过程》 《成都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教改增刊何杰 曾丽群 闫亮 单国彬 陈浩 主要规划设计类: �8�5 成都市城南副中心正兴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中德合作项目) �8�4 德方: 德国包豪丝大学PROF. ULRICH COERSMEIER GMBH �8�4 中方: 中国城镇集团 新生界建筑景观设计公司 �8�5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8�5 四川省雅安市上里古镇白马泉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 �8�5 成都市沙河工业文明创意园详细规划 �8�5 “康定香巴拉佛教文化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8�5 青白江怡湖公园修改造建性详细规划 主要景观设计类: 1: 四川省阆中市沿嘉陵江边1.5公里商业街景观设计------当代版"清明上河图" (针对该项目所撰写的论文在世界建筑导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2006@中国景观设计》中发表。作者:何杰) 2: 四川省雅安市白马泉风景区景观设计 3: 成都市“锦绣阳光”住宅小区景观设计 4:台湾万诚好又多集团“西城天下”景观设计 5:省劳动厅“和详苑”景观设计 6:新疆天山天池南岸景观性生态修复概念性方案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 是美国最古老的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哈佛是为纪念第一位为其捐资的慈善家-约翰.哈佛而命名的。 哈佛的学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经济
她在侮辱别人,再加上她的身份,这样的言论当然会引起别人的公愤。
论文发表时间看法如下: 论文发表时间,是需要看选定的目标期刊,以及目前的排刊情况。可能现在征集的稿件,是为明年2-3月的排刊。中文发表的周期是1-3个月左右,被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
李孔岳是广东人。李孔岳,男,1967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任教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兼任广东中青年经济学会理事,担任多家大中型企业管理顾问。学术研究方向:制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