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湖光山色
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简报(精选5篇)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简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市委书记蒋斌深入分宜县,走访慰问因公牺牲党员家属和生活困难党员,送去节日的问候,带去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蒋斌指出,老党员把一辈子献给党的事业,有的党员还献出了宝贵生命,党和人民不会忘记;生活困难党员是我们各级关怀帮扶的对象。各级党组织都要心怀深厚感情,用心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生活困难党员黄传牙2000年7月入党,以前是西茶煤矿下岗职工,但热心公益事业,每年积极给社区爱心超市捐款捐物,现因病致贫。在黄传牙家里,蒋斌和他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蒋斌说,你的困难组织始终牵挂,你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重身体,坚持锻炼,克服困难。蒋斌还叮嘱各级党组织要把工作做细,帮助解决好黄传牙儿子的就业问题,接济家里的生活。
王萍是因公牺牲党员刘建明烈士的家属。1999年6月25日,刘建明在围捕持枪杀人犯的战斗中壮烈牺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王萍2012年因病动手术,手术治疗共花费5万余元,女儿女婿两地分居。在王萍家里,蒋斌详细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叮嘱她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各级组织要关心烈士家属的生活,帮烈士家属排忧解难。
老党员周焕根1971年2月入党,曾先后干过分宜镇广播电视站站长、水北村党支部书记等工作,2005年荣获“江西省优秀基层干部”称号。2013年因病致贫,虽病情得到控制,但后续还要面对高额的治疗费。蒋斌和周焕根亲切交流,叮嘱他好好养病,保重身体。蒋斌指出,老党员为党的建设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各级党组织要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在生活方面进一步照顾,让他们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6月28日,广西灵川县检察院检察长曾秀维带领年轻干警来到灵川县潭下镇大泉村委,对这里的6户贫困老党员、困难户群众开展慰问。潭下镇党委书记阳玉雄陪同慰问。
活动中,曾秀维一行冒着大雨,首先来到老党员周某家中。周某双目失明,腿脚不方便,只能长期卧床,家中只有一个儿媳妇照料其生活起居,生活担子很重。曾秀维走入周某的房间,仔细询问其生活情况和病情,并送上了节日的慰问。看到周某的房子正在粉刷,生活面貌也有所改善,曾秀维表示欣慰,并鼓励周某一家克服困难,保重身体,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另一户女党员秦某的家中,曾秀维与其同坐在板凳上亲切地聊家常,得知秦某从年轻起就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大,并且现在四个孩子都有了工作后,曾秀维对她艰苦奋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表示高兴,并祝福她健康长寿。
每到一处老党员家中,曾秀维都与他们促膝谈心、嘘寒问暖,送上节日的慰问。曾秀维说,扶贫工作不能只是做做样子,必须深入实际,多倾听群众心声,多了解群众困难,我们灵川检察院将竭尽全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近年来,该院已经对联系点大泉村委的三户困难群众资助4万余元,并筹集资金上万元支持该村委的生产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和党建工作。据悉,去年,该村委党支部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为该“三星级党组织”称号。
6月27日,在建党96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永辉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甘其航率队到市局挂点扶贫村港南区木格镇黄石村走访慰问20名生活困难党员群众,为他们发放慰问金,送上党组织的关心关怀。
当天上午,朱永辉一行冒着炎炎烈日首先来到黄石村委党员会议室,与黄石村17名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座谈。在座谈中,朱永辉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向该村的老党员、基层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他们这些年来对家乡建设,尤其是扶贫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朱永辉指出,当前市公安局挂点的5个扶贫村出现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而且治安状况大大改善。今年全市360个贫困村仅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7起,市公安局5个挂点扶贫村均实现无赌、无毒、无刑事案件“三无”目标,同时化解矛盾纠纷20多起,无因公共安全事故、矛盾纠纷引发致贫现象的发生,这与基层党员的工作密不可分。朱永辉希望,下一步,各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和治安维稳等方面工作,为黄石村百姓谋福,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甘其航在座谈会上向在座的党员简要介绍了市公安局的扶贫工作措施和成效,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在黄石村委,朱永辉建议身边的党员干部要对村委办公楼进行修缮,美化办公环境,增加一些文化娱乐设施,利用板报和海报开展安全感满意度方面的宣传。随后,朱永辉一行还先后深入特困群众张绍益、老党员甘健珍和困难党员李建惠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油、米、面条等慰问品。途中,朱永辉来到张绍益家的“安居房”施工现场,要求工人们加快施工进度,让张绍益一家尽早搬进新居。
慰问活动行程即将结束时,朱永辉提出要到时刻牵挂着的帮扶对象——孤寡老人梁桂珍和孤儿陆济春的新居看看。在市公安局为梁桂珍建好的“安居房”里,朱永辉、甘其航与梁桂珍老人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朱永辉关切地询问梁桂珍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近况,并了解她入住新居后的感受,会不会使用遥控器看电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市公安局!”梁桂珍老人感激地说道。
市局派驻黄石村第一书记、黄石村慰问组联络员参加了此次慰问活动。
6月28日,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昌图县气象局成立了老干部慰问组,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活动,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和节日的问候。
慰问组一行在党支部书记王力带领下,先后来到困难老党员付兴和刘杰家中,亲切地询问了他们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状况,并将慰问金逐一送到他们手中。
当得知老党员付兴因病致贫,生活十分困难时,王力鼓励他要坚定信心、保重身体,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强面对困难。付兴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会树立信心,战胜困难,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气象事业发展多做贡献。在困难党员刘杰家中,王力再三叮嘱他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有什么困难跟组织提出来,我们会尽力帮助解决”,并对在场的随行人员说“老党员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全力关心、照顾困难党员的生活,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通过走访慰问活动,拉近了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困难党员对党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凝聚了党心、民心。
“七一”前夕,市委书记罗增斌前往南江县走访慰问部分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向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和关怀,并致以节日问候和祝福。
在桥亭乡凤凰村,罗增斌看望慰问了72岁的困难党员岳希明。罗增斌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生活起居、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等。得知老人和老伴常年多病,系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增斌勉励他,虽然暂时遇到困难,但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带领群众早日脱贫奔康。罗增斌嘱咐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党员的生活,采取各种帮扶措施,使贫困党员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来到现年91岁的老党员、老八路王振廷家,罗增斌与老人促膝交谈,询问他生活起居和健康状况,并聆听老人的抗战故事,共话革命精神的传承。看到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罗增斌十分高兴,拉着老人的手说,您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和人民的功臣,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希望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南江镇南磷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月华,在工作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帮助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多年无一例上访事件发生。罗增斌详细了解社区工作情况,对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精神给予肯定,鼓励她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
在老党员王道先家,罗增斌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感谢他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得知老人退休后还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时,罗增斌鼓励他继续发挥余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罗增斌说,今天改革发展的成果,离不开广大老党员的奋斗与付出,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关心老党员的生活,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安度晚年。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传龙,市政府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参加走访慰问。
我豆是我
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文献综述一、研究的背景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二、研究的成果(一)、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1935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舒尔茨著,蒋斌、张衡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国蔓延。菲利普.库姆斯指出,“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从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菲利普.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表1,1970-1982年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青年与成人失业率之比。国家1970197619801982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2.12.41.82.22.23.02.41.53.13.32.52.73.21.73.63.13.12.63.82.42.83.62.03.83.63.12.62.92.22.93.72.13.93.32.42.3(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就业展望》,转引自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2008)教育经济学家M.布劳格(M.Blaug)认为造成毕业生失业的原因不是大学毕业生的绝对过剩,而是供给的快速增长。大学毕业生的突然泛滥会造成毕业生的失业,如果说毕业生能够缓慢的进入市场,那么这些毕业生就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吸纳。表2,1995年部分欧洲国家经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高等教育毕业生失业率状况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毕业一年后失业率(%)毕业五年后失业率(%)所有劳动者失业率(%)非大学大学非大学大学非大学大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240802605028260201201451066.949.642.740.646.12017mm5892055246116mm31610mm179.75.95.2m16.66.27.04.77.313.8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问题也是对这种观点的补充。如:1995年,陈昌贵在《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中提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将会造成大量的教育性失业”;张桂春在《关注“教育性失业”问题的新视角》一文中指出:“教育性失业现象是教育产品出于买方市场下的典型产物”;杨立安认为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是相互联系的,与教育过度相伴生的是知识失业(杨立安,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A],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4);董志强和宋奇成认为知识失业在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持续的社会特征,他们都承认知识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失衡造成的(董志强,宋奇成,知识失业:事实、成因与治理[J],改革与理论,2003,3)。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由非市场因素产生的。杨云彦和陈金永认为在理论上,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不断隆冬将会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但实际情况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的普遍存在,劳动力流动往往很难达到市场均衡。(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2000,5)瞿振元和谢维和在《2000-2002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中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进行了分类:①结构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体制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就是由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体制性失业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造成的,而结构性失业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轨引起的。第三种观点则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归结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使得毕业生的竞争力下降。在20世纪初的英国,Beveridge(1909)首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之后又有许多人对之进行完善,特别是Hoyt(1978)提出了“可转移的”技能在就业能力中的重要性,它这种技能可使得被雇佣者在寻找下一份工作时变得容易。从1980年起,就业能力成为工作者的元特征,它融合了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下降是其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萨茹拉认为大学生除了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具备: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二)、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向。1.扩大就业市场。傅军(2007)指出,目前我国失业群体的存在,主要是由供需量的矛盾、供需结构的矛盾、地区就业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等几个方面构成。他提出:(1).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突出增加就业容量。(2).促进劳动力流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盘活中西部劳动力资源,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3).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工城市化。刘俊艳(2010)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很多大学生将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之地,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下乡,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2.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朱继光(2009)通过对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和特色项目的研究,指出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政府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第一,高度重视就业能力培养;第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指标体系框架;第三,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项目。傅军(2007)提出“突出就业再就业能力建设,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萨如拉(2004)指出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除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外,还有这几方面的要求: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经营能力等。3.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帮助学校将这些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朱继光(2009)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王霆(2007)的研究表明,各高校认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比较重要,而企事业用人单位则认为“倾听理解能力”、“推理运算能力”比较重要。此外,学校更强调学生在就业能力中对计划协调、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而企事业用人单位更强调业务操作、解决问题、学习、执行等能力。可以看出,目前企事业用人单位和高校对于学生就业能力中不同技能子项的关注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刘介明和史金平(2010)提出校企联盟的运作方式。大学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分阶段交叉引入实践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实践工作的具体流程,让学生明白成功者背后的艰辛,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丰富对实践工作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督促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未来发展定位的思考。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一)、研究的不足纵观国内外的关于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集中在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对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专科教育的研究较少。在从教育的角度研究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时多是把重点放在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各种素质,而对教育如何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研究较少。(二)、研究的趋势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对学生个人素质的研究,注重学生通时素质的培养,如大学生必备的四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注重教育与社会的接轨,以需求为导向来培养人才,如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项人才,如大量的高级技工。3,完善各种教育体制,如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的完整性的提高有利于毕业生走向的多元化,这样就既能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又能够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四,参考文献[1],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8-180.[2],靳希武.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美)ElchananCohn,Terry.G.Geske.教育经济学[M].范元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9.9[5],(美)WayneK.Hoy,CecilG.Miskel.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SeventhEdition)[M]范国睿.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王霆,唐代盛.国外就业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发展综述[J].求知,2006年,S3期:214-215[7],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69-71[8],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3月,第2期:78-83[9],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评述[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75-78[10],柳云飞,周晓丽,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2010年,第3期:122-125[11],萨茹拉,“实践课堂”教学探索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A].民族教育研究,2004,第3期:24-28[12],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桑锦龙,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4],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5],陈昌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非经济学思考[J].教育评论,1995/5
论文发表流程有哪些?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
于斌,男,1962年9月生,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十一届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
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简报(精选5篇)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开展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简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1、SME教育奖励基金,二等奖,1997.102、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7.103、国有企业商品贸易融资理论与实践,获有色总公司科技进步
在科研工作中,作为负责人和主要研究骨干,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2项成果通过铁道部鉴定,分别被专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