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3

饿魔娃娃
首页 > 论文发表 > gccce会议论文的发表时间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晓旭的妈妈

已采纳

第一类 调查法与实验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2、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第二类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1、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就是从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上述标准。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实证研究法的步骤:(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行为是有其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当然,假设的条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结论。假说对研究对象现象的经验性概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4)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动发展进行预测。第三类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1、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2、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第四类 文献综合法与个案研究法1、文献综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第五类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查看全部7个回答深圳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深圳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卓诚,专业公正深圳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卓诚,公司拥有多名长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资深专家,以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工程咨询及造价咨询服务。深圳市卓诚工程咨询..广告 深圳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东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圳公司,10年经验可行性研究报告,上门沟通服务!甲级资质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圳市展权商务咨询..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346 评论

燕子138158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 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首先,你可以和您的导师或者就业办 的老师要一下近3年的就业情况,辨析一下之前的学长就业分布 第二,类似的专业学生,一般都是在学校政治处或者团委做老师了,除非特别优秀的可能会被安排来做学问研究 第三、如果您这边特别优秀,也可能在企事业单位做个宣传干事, 不一定别人的就业途径一定是你必须就业的途径;当然你也有可能有超过别人的更高的就业机会 希望你能找到合适你的岗位

如果你本科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你又想考研,本人觉得是可以的,因为读研出来后你可以到好的中学去教书,或者考公务员,或者到企业去!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如果你本科的专业不是思政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般去高校当辅导员 没编 没发展前景 可以去高中当老师 要考教师资格证 竞争激烈

考不上公务员就只能做辅导员。

作为一个思政研究生(本科也是学这个专业的)在前段时间找工作后的现在,给你一条非常中肯的建议:读或者不读都要看你对未来的职业定位,如果去高校或者事业单位,那么一定要读;如果去企业,建议你不要读,尤其是女孩子。

师范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对来说比较好,像南京师范、北师大、华东师大,天津师范也可以。

建议去校内问问

同学你好。 考验程式无非就是选好目标院校 - 复习公共课2科、专业课2科(背书啊背书,做题啊做题),然后9月报名时网上报名,之后确认缴费,转年1月份参加笔试。笔试完了3~4月进行面试。 一步一步跟着来,就OK啦! 你要考非985和211的高校呢,那就更容易啦。竞争压力比较小。这个专业不跨专业的话更好考啦,因为公共课和专业课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比别的专业要轻松呢~~ 选学校的建议:尽量选你将来想就业发展的地方,有地缘优势的城市。 南京师大、东北师大、首师大、河北师大、天津师大等,都是还可以的。 如果你不求走重点校,那么尽量选这个学校有思政博士点的哦!师资力量才更强。

纯手打。望采纳回答~!祝你考研成功!

145 评论

风舞飞雁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223 评论

small891227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65 评论

神仙姐姐S

序号 论文名称 角色 发表时间/期刊号 刊物名称1 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 独立 2009(1) 远程教育杂志2 加州红杉与关联主义 独立 2009(1) 远程教育杂志3 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合/2 2009(1) (总第197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4 用信息技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 合/1 2009(2) 开放教育研究5 论远程学习者的环境管理 合/1 2009(2) 远程教育杂志6 仰望星空 独立 2009(2) 远程教育杂志7 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 合/1 2009(4) 中国远程教育8 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管理 合/1 2009(3) 远程教育杂志9 “卧槽泥马”现象 独立 2009(3) 远程教育杂志10 真实评价设计的五维框架 合/1 2009(4) 远程教育杂志11 向KISS致敬 独立 2009(4) 远程教育杂志12 论远程学习者的情绪管理 合/1 2009(5) 远程教育杂志13 自主(R) Inside 独立 2009(5) 远程教育杂志14 方法还是态度 独立 2009(6) 电化教育研究15 论图形组织器 合/2 2009(6) 远程教育杂志16 第一需要 独立 2009(6) 远程教育杂志 17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框架研究 独立 2008(5) 电化教育研究18 电子学档:远程学习中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 合作/1 2008(5) 中国远程教育19 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合/2 2008(4) 开放教育研究20 自我管理:远程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合/1 2008(4) 远程教育杂志21 赛伯人际管理: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力 合/1 2008(5) 远程教育杂志22 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合/2 2008(5)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3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 合/1 2008(6) 远程教育杂志 24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 独立 2007(1) 中国高教研究上文被《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摘登/转载第64页25 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 独立 2007(2) 开放教育研究26 第三方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新范式 合/2 2007(2) 中国电化教育27 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 独立 2007(2) 电化教育研究28 有效教学原则:客观主义视角 合/2 2007(3) 现代远距离教育29 有效教学原则:建构主义视角 合/2 2007(5) 现代远距离教育30 学习模式的类型与价值判断 合/1 2007(4) 现代远距离教育31 论教学设计定义的重构 独立 2007(7) 电化教育研究32 21世纪教育的六个要素 独立 2007(2) 教师博览上文《教育情报参考》2007年第5期转载33 Blog在远程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合/2 2007(2)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4 绩效评估:一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学习评价方式 合/2 2007(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远程教育研究杂志35 基于教育博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 合/2 2007(4) 远程教育研究杂志36 远程学习中电子学档的创建 合/2 2007(5)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7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必要技能 独立 2007(9) 教师博览38 创新推广理论视野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合/2 2007(5) 中国教育信息化39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回眸 合/1 2007(6) 中国教育信息化40 量规:一种结构化评价工具 合/1 2007(10) 中国远程教育41 学习契约:一种远程学习效果评价的书面协议 合/1 2007(12) 中国远程教育42 学习模式的变革取向与预期特点 合/2 2007(12)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43 论学习环境设计中的任务、情境与问题概念 合/1 2006(3) 《电化教育研究》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独 2006(5) 《电化教育研究》45 概念框架: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 独 2006(6)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46 社会性软件与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胡强) 合 2006(6)47 基于专家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毛宏云) 合 2006(6)48 学科教育中的数字化游戏(张莉娟) 合 2006(6)45-48四篇发表于 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大会(GCCC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49 使用者设计:解放沉默的大多数 独立 2006 (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0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书评简介 独立 2006 (4)(辛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1 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逻辑起点 独立 2006 (5)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2 创新型人格特点:创新教育的学习内涵 独立 2006 (6)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3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书评 2006(5)(江河) 远程教育杂志54 因特网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标准 合/2 2006 (6) 远程教育杂志55 生活体验研究视野下的教育博客写作 合/2 2006 (6) 现代远距离教育56 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历程 合/1 2006.12 中国电化教育70年纪念文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57 《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 独 2005(1):54-59. 《外国教育研究》58 《面向问题求解的设计理论》 合/1 2005(1):33-37 《远程教育杂志》59 《一种问题求解的元理论》 独 2005(1):38 《远程教育杂志》60 《知识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独 2005(1):62 《远程教育杂志》61 《社会-文化观:一种思考学校信息技术整合问题的视点》 合/1 2005(2):23-26 《中国电化教育》62 《论抛锚式教学模式》 合/2 2005(2):9-11 《江西教育科研》63 《电影资源的教育魅力及其教学应用的关键设计》 合/2 2005(1):8-11 《中小学电教》64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独 2005(3):34-39. 《外国教育研究》65 《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结构研究》 合/3 2005(2):20-25 《远程教育杂志》66 《知识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能力》 独 2005(2):62 《远程教育杂志》67 《学习模式变革的基础:类型、价值判断和变革取向》 独 2005(2):6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8 《论教学设计中的连续统思维》 独 2005(4):53-57-62 《电化教育研究》69 《论教学设计的发展走势》 独 2005(5):66-71 《外国教育研究》70 《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设计》 合/1 2005(3):62-67 《开放教育研究》71 《鉴别诊断方法:一种技术故障问题求解的模式》 合/2 2005(3):24-27-30 《远程教育杂志》72 《高阶能力意味着什么》 独 2005(3):78 《远程教育杂志》73 《教学模式变革的预期特征》 独 2005(3):66-6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74 《论学习环境设计》 独 2005(7):35-41 《电化教育研究》75 《论分布式学习》 合/1 2005(7):28~33 《外国教育研究》76 《使用者设计:兴起、定义、意义与理由》 独 2005(7):9-15 《中国电化教育》77 《论国外信息化教育研究发展走势》 合/1 2005(9):74-79 《外国教育研究》78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学习策略设计》 独立 2005(4):11-1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79 《促进使用者设计:开发反思工具》 独立 2005(8):33-36 《中国电化教育》80 《如何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 独 2005(4):78 《远程教育杂志》81 《一种概念框架:知识外在表征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1 2005(5):39-43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82 《实现使用者设计: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反思工具》 独立 2005(10):32-36 《中国电化教育》83 《论信息时代与教育变革》 合/2 2005(11) 《外国教育研究》84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理解》 独 2005(11):20-24-29 《电化教育研究》85 《论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者角色与关系的转型》 合/2 2005(12) 《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86 《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 合/2 2004.1 《现代教育技术》87 《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 合/1 2004.1 《中国电化教育》88 《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独 2004.2 《电化教育研究》89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 独 2004.3 《电化教育研究》90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 合/2 2004.7 《电化教育研究》91 《基于信息技术的反思学习》 合/1 2004.4 《远程教育杂志》92 《计算机支持的探究学习》 合/1 2004.10 《中国电化教育》93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 独 2004.10 《电化教育研究》94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 合/1 2004.11 《中国电化教育》95 《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 独 2004.11 《电化教育研究》96 《论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 独 2004.11 《外国教育研究》97 《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量规开发》 合/1 2004.12 《中国电化教育》98 《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 独自 2004.12 《电化教育研究》99 《面向问题求解的设计理论》 合/1 2004.6 《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100 《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合/1 2003.1 《电化教育研究》101 《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化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合/2 2003.3 《中国远程教育》102 《多元智能课程开发探析》 合/2 2003.4 《江西教育科研》103 《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 合/1 2003.10 《电化教育研究》104 《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 合/1 2003.11 《电化教育研究》105 《CSCL中的“心理契约”与“学习契约”》 合/2 2003.2 《远程教育杂志》106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 合/2 2003.9 《中小学电教》107 《面向学生的知识管理应用观》 合/2 2003.12 《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08 《RBL:给研究性学习打开一扇门》(上) 合/2 2002.2 《教师博览》109 《RBL:给研究性学习打开一扇门》(下_ 合/2 2002.5 《教师博览》110 《21世纪的教育信息化》 合/1 2002.3 《中国电化教育》111 《走向成功的在线学习》 2002.2 《全球教育展望》112 《论在线学习》(1)(2)(3)(4) 合/1 2002.1—4 《现代远距离教育》113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合/2 2002.4 《中小学电教》114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 独 2002.6 《中国电化教育》115 《演绎创新理念的现代教育技术》 独 2002.4 《中国电化教育》116 《知识时代教育目的重构》 独 2002.5 《教师博览》117 《知识时代学习与教学模式的特点》 独 2002.11 《教师博览》118 《削弱与转型: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权威的冲击》 合/2 2002.5 《中小学电教》119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 合/2 2002.11 《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120 《世纪之问:你学会学习了吗》 独 2001.1 《教师博览》121 《信息素养:E时代学与教的重心转移》 独 2001.2 《教师博览》122 《网络学习:你准备好了吗》 独 2001.4 《教师博览》123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上) 独 2001.3 《电化教育研究》124 《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下) 独 2001.4 《电化教育研究》125 《信息素养:培养你的八大能力》 独 2001.3.1. 《中国教育报》(网络版,E教育)126 《走向教育信息化》 独 2001.7 《教师博览》127 《充满挑战与乐趣:探究型教学手记》 合/1 2001.9 《教师博览》128 《自主性学习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合/1 2001.3 《中小学电教》129 《网络教育中的情感缺失及其对策》 合/2 2001.6 《中国远程教育》130 《论网络时代的学习能力》 合/1 2001.11 《电化教育研究》131 《关于中小学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合/2 2001.12 《中小学电教》2000年13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 合/1 2000.2 《中国电化教育》133 《新时期关于提高信息素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考》 独 2000.5 《中小学电教》134 《创新教育与教育技术》 合/1 2000.7 《中小学电教》135 《理想与现实:关于制高点问题的思考》 合/1 2000.11 《中小学电教》136 《南国农先生的电化教育学术思想及其特点》 独 2000.9 《电化教育研究》●1999137 《论电视专题片解说主题功能与诗化处理》 合/3 1999.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38 《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 独 1999.5 《电化教育研究》●1998139 《课堂电教设计操作程序》(2) 合/1 1998.4 《中国电化教育》140 《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 独 1998.5 《中国电化教育》141 《电视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合/3 1998.5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142 《论远距离教育研究的起点》(下) 独 1997.1 《现代远距离教育》143 《论远距离教育中的特有问题》 独 1997.2 《现代远距离教育》144 《媒体的发展与远距离教育的演变》 独 1997.4 《现代远距离教育》145 《课堂电教设计操作思维辅助工具》 独 1997.9 《中国电化教育》146 《课堂电教设计操作程序》(1) 合/1 1997.10 《中国电化教育》●1996147 《远距离教育系统诸要素特征剖析》(上) 独 1996.1 《开放教育研究》148 《远距离教育系统诸要素特征剖析》(下) 独 1996.2 《开放教育研究》149 《21条教学设计指导原则》 独 1996.9 《中国电化教育》150 《论远距离教育研究的起点》(上) 独 1996.4 《现代远距离教育》●1995151 《论影响远教的因素特征与设计思想》 独 1995.1 《现代远距离教育》152 《教育传播现象与定义》 独 1995 .2 《电教世界》153 《教育传播研究的内容与范畴》 独 1995.3 《电教世界》154 《成人学习原理与教学策略精要》(上) 独 1995.2 《现代远距离教育》155 《成人学习原理与教学策略精要》(下) 独 1995.3 《现代远距离教育》156 《远距离教育系统诸要素剖析》 独 1995创刊号 《开放教育研究》157 《教育传播理论的实际意义》 独 1995.4 《电教世界》158 《论限定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独 1995.1 《高教管理研究》159 《远距离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独 1995.4 《当代电大》●1994160 《论传播的性质、定义及其两大学派》 独著 1994.1 《赣南师院学报》/哲社版161 《论冗余与信息传播》 独著 1994.2 《江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62 《成人学习与教学的三大前提》 独著 1994.2 《中国成人教育》163 《CAI课件设计评估视点》 独著 1994.2 《电教世界》164 《论远距离教学设计》 独著 1994.2 《现代远距离教育》165 《冲突与调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技术》 独著 1994.2 《电化教育研究》167 《论系统设计的过程与原则》 译介 1994.2 《教育传播与技术》168 《国外专家看影响远教效果的诸因素》 独著 1994.3 《现代远距离教育》169 《论远距离教育传播基本模式》(1) 独著 1994.4 《中国电大教育》170 《论远距离教育传播基本模式》(2) 独著 1994.5 《中国电大教育》171 《电化教育与大脑平衡发展及其它》 独 1994.5 《中小学电教》172 《新时期的观念变革》 独 1994.12 《电化教育》173 《成人教育目的与方法新论》 独 1994.4 《当代电大》174 《计算机课件设计评估标准》 独 1994.4 《外语电化教学》175 《CAI课件的作用以及交互作用的方式》 独 1994.3 《山西电教》176 《成人学习原理与教学策略精要》 独 1994专刊 《西南师大学报》/哲社版/成人教育●1993177 《论成人学习过程与教学设计策略》(上) 独著 1993.1 《现代远距离教育》178 《论成人学习过程与教学设计策略》(下) 独著 1993.2 《现代远距离教育》179 《论熵与信息传播》 独著 1993.2 《江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80 《红土地上的教育革命》 独著 1993.1 《江西电教》181 《为电教会次诊》 独著 1993.2 《江西电教》182 《教学设计中的认知学习模式》 独著 1993.3 《外语电化教学》183 《非言语传播术语系列》/7 独著 1993.1-4 《江西电教》184 《计算机:穷人的假上帝》 独著 1993.4 《电教世界》185 《市场经济下ETV怎么办?》 独著 1993.3 《江西电教》186 《自学传播模式论》(上) 独著 1993.8 《中国电大教育》187 《自学传播模式论》(下) 独著 1993.9 《中国电大教育》●1992188 《新型教学设计系统模式论》 译介 1992.2 《教育传播与技术》189 《学习理论与远距离教学》 独著 1992.2 《现代远距离教育》190 《电视与儿童的负面关系》 独著 1992.3 《教育影视》191 《国际远教新近发展趋势》 独著 1992.3 《电化教育研究》192 《关于远距离教育的几个问题》 译介 1992.4 《电化教育》193 《关于教师使用媒体的思考》 译介 1992.5 《中小学电教》194 《从电教理论到电教实践》 独著 1992.6 《中小学电教》195 《摄人心魂的艺术》 独著 1992.6 《教育影视》196 《论课堂电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独著 1992.3 《广东电教》197 《关于争鸣的思考》 独著 1992.10 《电化教育信息报》198 《现代远距离教育与终身教育》 独著 1992.3 《现代远距离教育》199 《论教育传播模式问题》 独著 1992.1 《外语电化教学》200 《论远教中的反馈问题》 独著 1992.9 《中国电大教育》201 《论电视教材设计制作人员的选择》 独著 1992.11 《中国电大教育》202 《观念的嬗变》 独著 1992/复刊 《江西电教》203 《非言语传播辞典--总序》 独著 1992/复刊 《江西电教》●1991204 《论远教印刷教材的结构》 独著 1991.1 《现代远距离教育》205 《远距离教育效果评估模式》 独著 1991.2 《现代远距离教育》206 《远距离教育研究三题》 独著 1991.4 《现代远距离教育》207 《传播法则与课堂电教》 合/1 1991.3 《电教与教研》208 《课堂电教的基本模式》 独著 1991.4 《中小学电教》209 《教学媒体选用设计面面观》(2、3) 译介 1991.1.2 《山西电教》210 《德国东部地区远教中的辅导问题》 译介 1991.1 《外语电化教学》211 《当代日本的教育工学》 译介 1991.3 《外语电化教学》212 《论设计与课堂电教设计问题》 独著 1991.4 《电化教育研究》213 《课堂电教理论与实践发展方向》 独著 1991.6 《电化教育》214 《论远教中讲授式音像教材的设计问题》 独著 1991.9 《中国电大教育》●1990215 《关于远教研究的若干问题》 独著 1990.1 《现代远距离教育》216 《语言在教育传播中的功能与意义》 独著 1990.1 《外语电化教学》217 《略论教育电视片的动机激发问题》 合/2 1990.1 《教育电视》218 《课堂电教亟待教学设计》 独著 1990.2 《福建电教》219 《论远教中的辅导问题》 独著 1990.2 《九江电大学报》220 《拉氏传播模式述评》 独著 1990.3 《江苏电教》221 《对当前电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调查分析》 独著 1990.3 《中小学电教》222 《教学媒体选用设计面面观》(1) 译介 1990.4 《山西电教》223 《走出困惑与迷茫》 独著 1990.2 《中小学电教》224 《英美教传与技术课程设置》 独著 1990.4 《电化教育》225 《函授教材编排与设计》 独著 1990.3 《中国电大教育》●1989226 《西方传播学发展回顾》 译介 1989.1 《江苏电教》227 《远距离教育定义初探》 独著 1989.1 《现化远距离教育》228 《媒体的选择》 译著 1989.2 《中小学电教》229 《教育新学科》 介绍 1989.2 《江西教育科研》230 《远教中文字教材编写技巧》 独著 1989.3 《江苏电教》231 《教学传播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独著 1989.3 《外语电化教学》1988●1988232 《电化教育理论研究沉思录》 独著 1988.3 《电化教育研究》

180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的会议发表时间

    肯定算的是9月份发表的。严格意见上来讲,就没有发表时间这一说,都是出版时间,按《出版物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连续出版物是不允许提前出刊的,像这种9月的刊期,

    橘子的新生命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gccce会议论文的发表时间

    第一类 调查法与实验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

    饿魔娃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ei会议论文发表时间

    我是国际工程索引核心检索会议南京组委会的赵莹编辑。一般为1-9个月内,各个出版社出版的刊物检索时间都不等的。我们已经召开的会议最快的1-2个月内就检索了。但也不

    大大的蚂蚁啊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ei会议论文的发表时间

    不一定,有的会前发,有的会后发,以前的会议有的会前都是ei检索了的呵呵最近都是会后发,参会的人太少了,或者会务组都不组织参会了如果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cn是一颗溏心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icom会议论文发表时间

    3到6个月。论文投稿了不一定会录用,录用了也不一定能出版见刊,且各个刊物差距比较大,所以会议论文若想见刊就一定要确保被杂志录用并出版才能见刊。

    b玻璃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