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纸马
廖晓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重庆市 322 人才工程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IEEE Senior Member 。 1986 年和 1992 年分别在四川大学数学系获计算数学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7 年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1986 年 7 月至 1989 年 9 月在四川大学任助教, 1992 年 7 月至 1999 年 4 月在电子科技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9 年至 2012 年 7 月在重庆大学任教授、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现任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非线性电路与智能信息处理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脑科学研究所、英国的 Warwick 大学以及美国的大学等做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人工神经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混沌密码学及其应用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教育部和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科技进步奖 1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5部, SCI 检索论文 300 余篇,到 2015年止其 H 因子为47 。已培养博士毕业生 50 余名, 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6篇博士论文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7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1 人获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得重庆市“巴渝学者”。担任 10 余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与委员。
yolanda甯
基础数学 主要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代数学及其应用、数学物理、分形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专业介绍:本专业有较雄厚的师资指导队伍,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8名,博导8名,有博士学位者8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致力于培养既有坚实的数学理论知识,又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科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代数学及其应用、数学物理、分形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等。近5年来,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ity》、《International J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Proc. Royal Soc. Edinburgh Section A》、《Journal of Algebra》、《J Combin. Theory Ser A》、《中国科学》、《数学学报》及《数学年刊》等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计算数学 主要研究方向:自适应算法的设计与分析、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数值代数与新型算法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优化计算与数据挖掘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新兴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其中博导2人。本学科现已形成一支由中青年博士生导师领头,学术上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力学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科学》等国内外重要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学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本专业主要为IT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的计算数学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及有关软件进行大规模科学计算、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科研型人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要研究方向:随机分析与金融工程、数理统计及经济信息管理、精算与风险管理专业介绍:本专业现有指导教师15名,已培养研究生十余届。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基础数学功底、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运用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素质的专门人才。本专业除开设分析学、代数学和几何学等共选学位课程外,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还有测度论与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论、随机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和抽样论等。另外结合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还开设金融工程与衍生产品定价、投资组合理论与风险管理、数据挖掘、信息工程与信息处理等课程以及学术讨论班等。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IT行业以及政府部门,也有少量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应用数学 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微分方程及微分动力系统、密码学、分形几何及拓扑动力系统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拥有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师2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7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特聘教授1名。也拥有《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名牌专业。本专业具有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学术梯队,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J Differential 》、《中国科学》等等国内外著名的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在2004-2006年度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项,主持省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本专业主要为高等学校、IT企业和科研机构培养品德优秀、具有扎实数学基础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具有系统的应用数学专门知识,能熟练应用所学的专门技能从事应用数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科研型的高级人才。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IT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和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运筹学与控制论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算法及应用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新兴专业,现有指导教师2名;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基础数学功底、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来解决实际中的管理与决策问题。本专业除开设分析学和代数学等共选学位课程外,还开设非线性规划理论与方法,凸分析基础、互补与变分不等式等主要专业基础课。另外,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本专业也将开设锥优化、鲁棒优化、及其在金融、图像和信号中的应用学术讨论班。凝聚态物理专业介绍:凝聚态物理专业是1993年由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增设的硕士点,现有教授6人(其中3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1人,在读研究生18名。十几年来,已培养了三十多名毕业生。 本专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师资力量日益加强。在介观物理、准晶体物理、计算物理以及半导体物理等四个方向上都进行着国际前沿性课题的研究,长期承担国家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论文大多数发表在国际一级物理期刊上。 本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打好扎实的物理基础、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性能力,以适应将来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谋求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固体理论》、《量子统计物理》、《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进展》等。 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也可以进入企业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声学专业介绍: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声波的产生,接收,传播,以及与各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在通信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海洋技术、环境科学、化学与化工、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声学专业是理学硕士点。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超声技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声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声在介质中的传播行为,研究超声波对于过程的强化与应用。近几年,声学专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到电声学、心理声学、声信号处理、室内声学、环境噪声、音乐声学、超声学、生物声学等。在科研工作方面,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用环绕声系统及其重发声场的研究》、《双耳空间听觉模型与虚拟环绕声系统的研究》,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虚拟声重发及其信号处理的研究》,广州市科技项目《HDTV声系统及通用环绕声系统的研究》和《钢琴声音的分析与音质的改进》等多项纵向科研项目。目前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临界CO2流体超声特性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临界CO2流体的超声特性测试与分析》、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虚拟声技术及其在数字视听产品的应用》。本专业还与国内大型企业合作,主持横向科技开发项目多项。目前经费充足。在科研成果上,近五年本学术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 本专业的学术梯队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学术负责人谢菠荪教授是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声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声频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声学与听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近七十篇。 2003年,作为教育部与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的一部分,华南理工大学已拨款170万元进行电声与听觉实验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本专业具有符合国际(IEC)标准的听音室,各种声学测量与主观评价仪器设备,数字化声信号处理与记录等设备,在声学测量、双耳听觉与心理声学、声频信号处理等实验条件已和国际同类型的实验室接轨。本专业与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有密切的联系,在国内声学的同行中有较高的声誉。声学专业主要招收物理和通信,电子类的本科(应届或历届)毕业生,也欢迎具有化学化工专业基础的考生报考“超声及其应用”方向。目前对外招收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1) 电声学与听觉(2) 多媒体与声信号处理(3) 超声及其应用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本专业加强数理基础,实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音乐艺术基础的培养,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性。研究生在学期间主要学习《理论声学》,《声学测量技术》,《声信号处理》,《电声学》,《立体声原理》,《室内声学》,《心理声学与音质评价》,《多媒体与数字声频技术》,《超声学》,《超声换能器及设计》,《超声变幅杆及设计》等课程,并且研究生入学后即参与本学科的科研工作,所有的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都有一至两篇论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由于研究方向能结合社会需求,近五年本专业的招生情况较好,生源充足。本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可以从事电声(声频)技术,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广东是电声大省,全国80%的电声厂家集中在广东,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国内这方面的专业较少,华南地区只有本硕士点。因本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在就业时供不应求。光学专业介绍:理学院物理系光学专业(理学硕士点)是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并于当年招收硕士生。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24 届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近200名。 光学专业成立时设有:固体光学;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光电子学等研究方向。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94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了专业方向的调整,现设有光电子学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量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机器视觉与人机工程;光通信网络;光学工程等6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导师7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光学原理、光电子学、高等量子力学、非线性光学、现代光学、信息光学、光信息传输与处理、现代光电技术、多维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现代通信原理、多波长光网络和光纤传感器专门光学实验等。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邮电、通信、信息行业、光学系统工程、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从事光电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从反馈信息中发现,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领导骨干。
偶是透明哒
华南理工大学诉讼法学专业考研分享?
一、个人情况
我来自山东一所普通双非院校,二战上岸,平时成绩在学院处于一般水平,没有科研成果,大学期间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六级成绩450左右,也很少参加活动,没有班干部和学生会的经历。客观来说,各方面都比较普通,但是起点平平并不影响我们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二、关于择校和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是老牌985,对于考选调生有莫大的优势,而且名校光环本身就自带很多福利,对以后的工作晋升也很有帮助;
至于选择诉讼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喜欢法制史、法理学、宪法学这样偏理论的学科,另外国际法对英语的要求很高,一些国际惯例我也没有理解到位,加上诉讼法就业非常灵活,法检都喜欢诉讼法方向的学生,如果不想进体制,律师和法务都需要大量诉讼法方面的知识。
三、关于初试
思想政治理论:政治跟紧肖秀荣,虽然现在各色政治资料层出不穷,但是肖大大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我买了肖秀荣的五件套,光1000题就买了三本;后期冲刺的时候,买了徐涛的八套卷、米鹏三套卷作为练手。
去年疫情我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已经将近暑假,期间又经历了接连生病、毕业、换学校等一系列事情。因为是二战考生,所以政治就没有听课,但是后期同学给我分享了各大名师的讲课内容,故而同学们还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第二年考研我先看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系统看完一章,就做对应部分的一千题,做完题要记得巩固,不然容易遗忘。政治的记忆要求很高,对理解能力要求并不高,只要肯用心,政治取得高分并不难。我学习政治最大的心得就是及时复习,肖大大的一千题我做了三遍,第一遍都做了,第二遍做第一遍的错题,第三遍做第二遍的错题,每次做完都会积累错题的知识点,每做完一定章节,都会回过头再复习。后期的材料题更是如此,自从肖秀荣老师的时政材料出来,我就开始整理材料题的考点,等肖八出来,我就开始了选择性的背诵,肖四的材料题我也是选择性背的,肖八大约背了六成,肖四背了八成,选择了背诵的题目一定要背透,没有背诵的题目也要提炼出考点多看几遍,以免到了考试的时候没话说。在后期练习阶段,我政治选择题的平均分在43分左右,也多次练习在答题纸上作答材料题。
英语资料选择:《何凯文长难句》
《何凯文1575》
《张剑黄皮书》
《恋恋有词》
《王江涛作文考前必背20篇》
对于英语的学习,大学四年我都不曾放松,我高考的英语成绩平平,通过四级之后就火速投入了六级的备考,六级通过之后没有刷分,而是考了与英语有关的其他几个证,后来没事就背一背考研和雅思的单词,背的多了会产生位置记忆,可能会盲目的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换个地方就认不出来,可以试着多买几本单词书,恋恋有词背完我就开始做真题了,做的很不好的时候会听一听唐迟的讲解,静下来找找方法。我认为英语的学习重在感觉,感觉的培养不能依赖于听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要加强练习,英语真题的练习我极少间断,第一遍最慢,做完一篇阅读,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分析,我坚持每天两点左右做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星期之能做两篇(连带分析),做完第一遍阅读,我把单词简单整理了一下,就开始练习完型填空和开始第二遍阅读了,二战的时候没有拿出太多的时间专门练翻译,而是在做阅读分析长难句时结合唐静的翻译技巧做了练习;新题型因为跟之前高考、四六级的考察比较类似,我在考前一个月才拿出一定时间专门练习;对于作文,我也没有生搬硬套,市面上有很多作文模板,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我背了几篇王江涛的范文,积累了一些名言和常见表达,各种小作文的格式考前都练习过了,出肖四的时候自己整理了几套模板,背中文的东西背不动了,就拿出自己整理的模板看一看,连续的背诵让我身体虚空,看着自己整理的东西,都没有力气念出来了,我坐在房间的角落,看着自己的笔记,还蛮可爱的,透过窗棂,眼看这夕阳西下,深爱自己的人陪在身边,一切都是那么温暖可爱。
大家普遍反映今年的英语题目偏难,几篇阅读我做起来也是比较吃力,记得几篇文章读三段了还是不知所云,翻译题有一道编都编不出来,小作文提笔就错了好几个单词,考场上大家情绪要尽量保持稳定,“事勿忙,忙多错”,莫慌张、保持冷静,顺其自然就好了。
关于专业课,华南理工大学法学学硕考两门专业课,法综是法学学硕都要考察的,专业课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如前所述,我不适合学习理论性太强的学科,加上认识考过华南理工大学诉讼法的师姐,我就选择了诉讼法。
我专业课一用的教材分别是:高铭暄的刑法、王利明的民法、张文显的法理学、焦洪昌的宪法学;专业课二用的则是江伟老师的民诉和陈光中老师的刑诉。
就第一门专业课而言,华南理工大学的考向偏重基础题的考察,除了判断题会涉及到细节,其它题目的考察重点都非常清晰。建议大家先通读课本,时间紧张的话也可以直接看考研笔记,考研并不是学术较量,更像一场博弈,大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争取最优的结果。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我经常惊叹于田忌赛马的智慧,有舍有得,才能成就属于自己最好的结果。作为应试者,一定要仔细研究真题,准确把握立法动态,华南理工大学的名词解释题一般都是重要概念的考察,细枝末节很少涉及,判断题也不过就是那几种考察方式,概念混淆、以偏概全都经常考察,所以在备考的时候就要结合真题对类似的考点进行掌握,对于准备法考的同学,法考客观题足以应对法综的判断题,但是也要注意法考和考研的区别,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专业课背诵是王道,第一年备考的时我经常流于自我感动,二战开始时间较晚,就没有迟疑,后期背诵阶段经常背到虚脱,也是那种大清早晨被姐妹叫起来背书,一背就背一上午,下午做英语,改完接着背,考试之前在出租车上,也是在背。
就专业课二的复习,总体和法综一样,通读课本—明确重点—坚持背诵,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课二考察的题目有论述题,更加侧重知识纵深层面的考察,因此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立法动态的把握,重视民诉和刑诉相关制度概念的区别,专业课二不像法综考察得那么基础,所以一定要多阅读、多思考,有时间一定要看一下学院老师们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多关注热点的学术问题。
在考试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法综题量大,有的同学前面题目写得慢了,后面的时间会紧张,法综一个简答题就是15分,如果因为时间问题得不到分数,就太可惜了,专业课二也是一样的,我就漏做了一道简答题,虽成功上岸,但现在想来也是十分后怕,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题,尽量写一写,可以暂时空过去,但千万不要忘了做,我交卷之后才想起来有题目漏做,那种感觉,真的太难过了。大家如果专业课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专业课辅导班,比如考研专业课一对一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专业课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非常明显。
三、关于复试
我认为,复试是最考验大家信息差的,应当注意考察范围、相关论文和考察程序。
首先,考察范围。我在复试复习初期也较为迷茫,不知道复试要考察哪些科目、哪些问题。机构在复试阶段为我们安排了专业的辅导,了解了复试的考察范围。
其次,论文方面。我认为复试不同于初试,如果仅就基础知识作答恐怕成绩不会很理想,应当就热点话题(如21年民诉法修正案)和前段所述的考察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论文的方式进行深度拓展,机构提供了学界大佬们近年来的期刊论文,大大降低了期刊检索的压力,同时要注意如果复试真的考察到的话是需要考生口述出来的,必须要就论文进行逻辑整合然后系统背诵。
最后,考察程序。可能考生们最陌生的就是复试的考察程序,生怕因为不熟悉考试流程而使得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机构为我们提供了数次模拟考试,在每位考生结束后进行专业课和英语的点评,极大地提高了我对复试流程的熟悉程度和自信心,这使得我在复试过程中没那么怯场或者紧张,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其他建议
对于备考,我的一点建议就是,首先认真研读指定教材,专业课复习时应当以教材为根本,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复习,这是必不可少的复习环节;
其次应当认真分析历年试题,认真分析专业课的历年试题具有非凡的意义,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试题的分析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 分值分布、 考试重点、 考查的侧重点等;
再者,复习和重点复习相结合,复习时应持正确的态度复习,掌握,把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用整体的观念看待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准确、牢固、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
考研试题覆盖面较广,不仅考查重点、热点,还考查一些次要的、偏僻的知识点,考生务必复习。所谓"重点复习",是指在复习的基础上对重要的概念、理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力求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主次轻重;最后是有针对性的练习,考生对教材及其相关材料复习 2-3 遍后,应当根据历年试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有针对性的联系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还可以增长"实战"经验,到考场上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可以尽情发挥了。
结语
无论是物证技术,还是司法鉴定,相较于非法本法硕,竞争上都小很多,同时这两个方向涉及的科目也常常与本科相关,因此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有信心,也容易上手。需要注意的是,实力同等的情况下,冷门也意味着它需要更多的胆量和一些运气,但如果坚定的想学法律,或者坚定的想做物证技术类工作,那这便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考研的复习的时间跨度很长,也很辛苦,请大家一定在复习初期就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心态上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切忌虎头蛇尾,每天完成既定计划后,可以适当的放松打打游戏或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学习才能长足进步。最后祝大家能够心想事成、圆梦华南理工大学!
廖晓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重庆市 322 人才工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一、院校和专业选择 (一)选择考研的原因 我考研的目的是跨考到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未来从事新闻领域的相关工作,能够让自己的
先说结论。不对。目前华工在全国39所985中的实力应属于中游,综合实力在二十名左右,目前我工综合实力还在不断提高,有望在最近突破到二十名前。 当然,做出这样的论
魏武,女,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赴美留学归国人员.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省政协常委.长治市政协副主席.长治医学院临床一系主任.内科教研室
吴硕贤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系统提出城市交通噪声预报、仿真及防噪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阐明声学虚边界原理,推导出混响场车流噪声简洁公式,较好地解决国际上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