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逍遥石子
首页 > 论文发表 > 发表论文在芒种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壁虎荡秋千

已采纳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使用外文字母与符号时,一定要分清斜体、大小写、上下角字母、数码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规则;4、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论文发表后,赠当期杂志一册,以供用途。备注:请您在投稿文章里面留下您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手机、通信地址、邮编、邮箱、QQ等)及个人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学历、研究方向)注意事项:凡来稿者,应保证作品没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其他权利的内容,并对此承担责任;稿件投到本刊之日期,急件可直接加编辑QQ或拨打编辑电话。稿件从发表之日起,其专有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即授予本刊。 1、 请在文稿后面注明详细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真实姓名、QQ号码和E-mail,便于联系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5日内未见用稿通知可另投其他刊物。2、投稿时,请在邮件主题注明文章名字,以便于我们联系作者邮寄样刊和稿酬!3、必须原创作品,优稿高酬;一稿多投、抄袭、剽窃者,经读者举报核实,本刊拒付稿酬 国内的DM媒体尚处起步阶段,但由于它排除了新闻文字干扰,并具有针对性强、投递准确、信息攻势猛烈、免费阅读等优势,近一两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直投媒体的优点在于定向发行,媒体和商品信息合二为一,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受阅读率高,读者(学生)就是商品信息的接受者。直投广告这种形式丰富了媒体的层次,起到引导消费和刺激消费的作用。《芒种》将其定位于专为在校大学生以及在校大中专生提供各类折扣券和消费信息,引导其消费。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将会为各大商家带来新的市场契机。

282 评论

niuzhirong

2008年参与教育厅课题《广西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 2009年主持教育厅课题《广西民间艺术与现代动画研究》 2009年设计作品发表在《美术教育》期刊 2009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间艺术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于《传承》杂志 2010年参与省级教改课题“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参与广西教育厅课题《白裤瑶服饰文化研究》 2011年主持省级教改课题《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2年发表论文《试论苗族服饰纹样在数码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河池学报》 2012年发表论文《广西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于《前沿》 2013年发表论文《“教改论文”民族服饰图案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于《大舞台》 2013年发表论文《动画角色服饰艺术特征探析寻》于《大众文艺》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在现代动画中的应用探析》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图符造型对现代动画创作的启示》于《大视野》 2013年发表论文《基于PHOTOSHOP CS3 的“苗之韵”服装设计及意义》于《艺术教育》 2014年发表论文《从美术片看广西本土动画的创作方向》于《芒种》 2014年发表论文《 广西壮族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于《电影评介》 2014年发表论文《苗族服饰文化功能探析》于《作家》 2014年发表论文《动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于《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花山岩画的图像元素及其在现代动中的呈现》于《艺海》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傩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界》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铜鼓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于《法制与经济》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壮族民族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卡通化的应用探析》于《北方文学》 2014年发表论文《广西民俗文化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探寻》于《美术学刊》近三年主要获奖情况 2009年获评估先进个人称号 2009《广西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 获“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在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 2010,课件《PPT课件艺术性与美工技巧》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获“全国第四届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先行数字艺术设计(公益)作品大赛”最佳指导老师 2010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2010学年度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获四届全国大学生(文科)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1年获本年度广西师范学院优秀班主任 2011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1年全国第七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获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获教学工作优秀奖 2012年获广西师范学院“教书育人党员优秀示范岗” 2012广西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2012年第12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八届全国计算机课件评比大赛一等奖 2012年第12届广西高校多媒体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最佳艺术奖 2009—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2013年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332 评论

肥航哒哒哒

现代小说家。原名姚冠三,1910年10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父亲上过开封优级师范。由于家境窘困,母亲准备在他出生时溺婴,幸为曾祖母所救。从小爱听外祖母讲故事,还由此激发了想象能力和文学兴趣。邓县地处豫西南,环境闭塞落后,水旱灾害与瘟疫频仍。加上封建军阀压迫,农民无以为生,或外出逃荒,或铤而走险,土匪遍地。姚雪垠9岁那年,土匪攻破寨子,姚家房屋和衣物都被烧光,从此随父母逃到邓县城内居住。在县城里,先读了一年多私塾,又上了三年教会办的高等小学,背诵过大量古文并习作文言。暇时爱听艺人说《施公案》、《彭公案》、《三国志演义》等书。1924年小学毕业后,去信阳上中学。同年冬,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校提前放假。回乡途中,与二哥和其他两名学生一起被李水沫的土匪队伍作为“肉票”抓去,旋又被一个土匪小头目认为义子。在土匪中生活约100天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此后四年多,除去樊城鸿文书院读书的几个月外,基本上失学在家。利用这段时间,阅读了许多“五四”新文学作品,也读了一些俄国作家的小说,培养了对新文学的兴趣,增强了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家庭的缺少温暖与社会的黑暗重重,形成了姚雪垠的叛逆性格。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曾两次到具有进步色彩的军队中去当兵。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出路,滋生了苦闷感伤的情绪。 1929年夏,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与此同时,在《河南日报》副刊用“雪痕”的笔名发表处女作《两个孤坟》和其他作品,这些小说写了下层劳动者受封建势力迫害致死的悲惨故事,表现了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入学后不久,即参加进步活动,和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读了清代朴学家、《古史辨》派和郭沫若等唯物史观派的一些代表性论著,立志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或文学家。1931年暑假被学校当局以“思想错误,言行荒谬”的罪名开除。从此结束学生生活,在北平等地以投稿、教书、编辑为生。到抗战爆发前夕,先后在《文学季刊》、《新小说》、《光明》、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野祭》、《碉堡风波》、《生死路》、《选举志》等10多篇小说,这些作品展现了内地农村黑暗混乱的现实图景,和被压迫者奋力反抗的斗争画面。此外,编过《大陆文艺》、《今日》两种刊物,在《芒种》、《申报》上发表杂感,还刊出散文散文诗、文学论文多篇。这些文章同样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切,有敏锐的时代感。由于受文艺大众化、大众语讨论的影响,1936年曾收集家乡口语,编为《南阳语汇》。抗战爆发后,从北平辗转来到开封,与别人合办《风雨》周刊,任主编;在此前后,还发表论文、杂感数十篇。并曾赴徐州前线采访,随后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1938年春去武汉,不久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从事抗日的进步的文化活动。在《自由中国》、《文艺阵地》上发表短篇小说《白龙港》、《差半车麦秸》。次年又在《文艺新闻》上刊出气氛悲壮的《红灯笼的故事》。后两篇曾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并被译为英、俄文。《差半车麦秸》和稍后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之所以受到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成功地运用活泼生动的群众口语,写出了农民在抗战中的觉醒与变化。1939年起,姚雪垠在辗转鄂、皖、蜀等地的过程中,以主要精力创作中长篇小说,写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戎马恋》、《新苗》、《重逢》等。这些作品多以抗战初期知识青年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题材,写出了年轻一代高昂的救国热情,并从侧面触及了国民党军政机构的黑暗腐败与地方封建势力的猖獗,揭示了抗战阵营内部的复杂斗争。笔法转向委婉细腻,语言更为活泼多样。但有的作品在青年男女爱情生活方面用了过多的笔墨,冲淡乃至削弱了表现时代的主题。这个时期,他也写了不少文学论文,如《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通俗文艺短论》、《文艺反映论》、《屈原的文学遗产》等,其中一部分曾集为《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出版。此外,还印行了《M站》、《春到前线》、《差半车麦秸》等短篇集。抗战胜利前后,姚雪垠转向故乡与童年的题材,完成了自传性长篇小说《长夜》,并写了《我的老祖母》、《外祖母的命运》、《大嫂》等一组散文。《长夜》以20年代军阀混战时豫西山区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李水沫这支土匪队伍的传奇式的生活,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强人”形象,真实有力地揭示出许多农民在破产和饥饿的绝境中沦为盗贼的社会根源,同时也表现了他们身上蕴藏着反抗恶势力的巨大潜在力量。象《长夜》这样以写实主义笔法真实描写绿林人物和绿林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中绝无仅有的,此书译为法文后,姚雪垠被授予马赛纪念勋章。他的小说从早年起,就透露出一种强悍的气质:1929年发表的《强儿》刻划一种坚强的性格,30年代中期的若干作品也多次写到一些敢作敢为的人物。把一批“强人”形象送进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发掘和表现强悍的美,是姚雪垠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的一个独特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姚雪垠在上海还写了记述爱国科学家的传记文学《记卢镕轩》和短篇小说《人性的恢复》等。1948年以后,先在高行农业学校,继在私立大夏大学教书,同时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这为他后来创作《李自成》准备了条件。1951年,姚雪垠去浙东参加土改,因不懂当地语言,无法了解风土人情,于是萌生返豫之念。这年夏天,他回郑州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因中南地区作家协会成立,迁居武汉。除写了少量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散文、杂感外,创作上处于苦闷的时期,只在50年代中期发表了《试论〈儒林外史〉的思想性》、《现实主义问题讨论中的一点质疑》等论文。1957年被错划为“极右分子”后,在逆境中开始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姚雪垠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因家贫,只读了三年小学,上初中一学期未读完,被土匪队伍抓走,在土匪队伍中生活约100天,这一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自传性小说《长夜》的基本素材。 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1年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当局开除,此后刻苦自学,广泛阅读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到北平以投稿、教书为生,曾在《文学季刊》、《晨报》、《大公报》、《申报》等北平、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论文多篇,富于时代感。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1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描写农民在抗战大潮中的觉醒和成长,最显著的特色是采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为当时一般作品所少见,被认为抗战文艺的杰作。姚雪垠1938年冬,至湖北襄樊参加钱俊瑞、曹荻秋领导的文化工作委员会。 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这是最早出现的反映抗战生活的长篇小说,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细腻、流畅。同时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到四川三台,任内迁的东北大学副教授。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在此期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差半车麦秸》、《M站》,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一名《金千里》)、《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镕轩》等,并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他的小说多写农民在战乱中的变化和反抗斗争,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一批具有强悍豪爽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朴素自然,语言生动,采用北方农村口语,为实践文艺大众化做出了贡献。1953年迁居武汉为专业作家。1957年被错定为右派。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姚雪垠在逆境中开始创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这一史诗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规模、壮阔的气势反映了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再现了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深远的悲剧内蕴。 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年后,当选为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主席。1981年12月,在古稀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起,姚雪垠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9年,他写的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季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私立大夏大学副教务长、代理文学院长。其间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四月交响曲》,短篇小说集《M站》、《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和红萝卜》、《重逢》,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论文集《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传记文学《记卢镕轩》等。他研究明代历史,发表了《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学术论著。1957年创作代表作5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1963年出版了第1卷,译成日文后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1976年出版的第2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127 评论

相关问答

  • 芒种期刊是省级

    《芒种》是核心期刊。 《芒种》中文核心期刊投稿,创刊于1957年1月,由齐白石大师亲题刊名,是中共沈阳市委员会宣传部主管、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11版

    墨小客s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芒种》文学期刊投稿邮箱

    上海文艺》投稿(卷首语):《青年诗人》投稿邮:《湿地》诗刊投稿邮箱:《新诗鉴赏》投稿邮箱: 《中国诗歌》投稿邮箱:《天涯诗刊》投稿邮箱:《诗刊》投稿邮箱:《当代

    喜欢运动的男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芒种期刊投稿

    《印迹》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濠江》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南方诗人》投稿邮箱: 《零度》诗刊投稿邮箱: 《国酒诗

    sunjia052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在芒种上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

    逍遥石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芒种期刊怎么投稿

    黑龙江省 《 北方文学》 组诗最后与北方事物有关森林大雪 村庄《 雪花》 组诗 生活化 《 岁月》 组诗 生活化 乡村《诗林》 《辽宁青年》文学梦园 散文

    lisalisa喵喵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