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147303
专著的字数要求比较多,要求在几万字以上。如果是用来评职称的话,至少要在8万字以上,有的甚至要求在10万字以上。但是论文就不一样了,论文只要求五六千字就可以发表了。如果是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字数可能会长一些。如果达到一定标准,比如说到四五万字以上,是可以考虑作为专著来出版的。我之前在黑马专著网出过专著,上面的文章说得比较明白。满意的话,求给大大的赞。
一天五吨饭
论文和专著是学术成果的两种基本载体,如果说还有第三种的话,那就是教科书。但现在学术界对教科书贬褒不一,教科书在我国过去采取主编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是所谓公知,即公开的知识或者公共的知识,这是不存在知识产权的知识。因此,对教科书的学术评价较低,认为教科书没有学术含量。当然,最近这些年来对教科书的评价有所改变,主要是出现一些学者个人独著的教科书,而且是学术性的教科书。教科书是对本学科知识的一种体系性的表达,它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学者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对于教科书作者的学术要求是很高的。
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一个教授只有到了50多岁才开始写教科书。而且教科书反映一个学者的综合素质,对本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因此是一种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我国也应该向这个方向恢复与提升教科书的学术声誉,尤其是要摈弃教科书的主编制。在我看来,主编制的教科书是没有学术灵魂的教科书。
家D玫瑰
电的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经过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等多个过程。其中发电指的是生产电能的地方,例如:火电单位、水电单位等;输电是指利用高压线路完成电力输送的操作;变电指的是利用高压变电将高压电压、超高压电压等电能转变成低压电能;配电为最后一步,降压电能并将其输送给用电者。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重视输电与变电两个步骤。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急剧增加,急需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来承担电力系统的输送与供应。多个输变电项目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国电网的主架。现阶段,我国的输变电工程普遍存在110kv、220kv、330kv、500kv等多个电压等级,其中220kv在我国的使用频率较高;330kv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北电网中;500kv级别最高,费用、容量、工艺等的要求较高、较先进。目前,我国极为重视500kv电网的建设,属我国电网中的中坚力量。输变电工程属于电网主网架建设中的重要工程项目,包括输电线路工程与变电所工程,所需费用较高,工程施工极为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输变电工程一般包括电气安装、通信及自动化、土建、电气设备调试、系统启动调试等。其中电气安装包括高压设备等一次设备的安装,也包括保护与控制系统等二次设备的接线与安装;通信及自动化指的是通信工程与变电所自动化;土建涵盖设备基础、建筑物工程、四通一平、构架基础等;电气设备调试就是对安装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行试验与调整;系统启动调试指的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对输电线路与变电所的运行情况进行启动调试。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不重视工程进度的协调性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存在很大不同,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的要求更高,要求施工进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以保证工程建设按时竣工。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企业不重视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的管理与协调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既降低了施工人员与工程师掌控工程进度的能力,又对工程效益与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少数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仅仅重视工程进度,缺乏工程质量的监管,造成城市电力紧缺的问题。
温暖三月5021
从职称的角度说,注意这个前提,所以那些作家啥的避让哈。评职称需要的专著有两种,一种专著一种教材,二者其实没啥区别。价格上一样,书号上略有不同,分类上能够看到教材有“教材”俩字,但是!到实际的职称评定环节,出现不同了,具体的不多说,总之就是有的单位只认专著有的单位只认教材。然后说价格,我估计大家关注这个。一个书号4w块钱,现在是2022年初,这个价格估计未来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排版校对等等费用总算下来5w能打住,如果你们找代笔我不讨论,现在这个有点收打击。不过书号费用是大头,其他的费用怎么也不能和这个比。这是一本书的成本。然后继续……独著的话就是这个费用了,如果不是独著怎么办呢,一本书有三个主编三个副主编,不管是专著还是教材都一样。三个副主编没啥钱,一个三四千吧,可能有更贵的,但是不会太低。为什么我要强调一下副主编的价格,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副主编的名字并不会在国家出版署有备案,也就是说你拿到手的这本书,这个副主编虽然是你的名字,但是这个副主编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并不知道。如果是真的,那就是说你的这个书跟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留在出版社的那个书是完全一样的。所谓的假的呢就是,比如我是一个造假的人,然后我去出版社拿到这个书的电子版,然后我把电子版上面的副主编改一个,改成你的名字,这样再印刷出来,就你就变成副主编了。但是这样出来的书,他和留在出版社的那个原始版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单位走点心,打电话给出版社。核对一下,那你就穿帮了。假的价格市场上挺没准的,一般情况下一千多块钱。但是真货我做了几年,一直都是三四千的居多。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吧,如果他只是一个代理,就是你找的这个上边儿只是一个代理,那么很有可能这个代理自己做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他都不知道。所以有的时候尴尬就在这里。而且你看我手里比如说有真的,但是我也没有办法证明这个东西是真的。跟主编完全不是一码事儿,完全靠你找的上面那代理人的良心。然后是主编,主编一二三价格差别挺大,第一主编承担主要费用,三万左右吧,第二三主编一般是一两万。加起来肯定比独著归,有时候有一本书不够这六个人就印刷了,都是需要分摊成本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自己理解吧
自由的红枫叶
重点讨论的是论文和专著。应该说,论文和专著的差别并不在于篇幅大小,不是说论文篇幅小一些,而专著篇幅大一些。两者的区分主要在结构、内容和性质等方面。论文是对一个论题的阐述,是一种问题性的思考:对某一个专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将思考成果写成一篇论文。而专著是对一个专题的论述,是一种体系性的思考。论文要确定论点,提出论据,由此展开论证。而专著则是对某一专题的体系性叙述,具有较为广泛的展开和较为深入的论述。因此,专著的深度和广度显然超过论文。现在的问题是,论文不像论文,专著不像专著,缺乏论文和专著的品格与品质。论文像专著,而专著则像教科书。例如学位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应当是一种论文的文体,应该具有论文的特征。即使是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它也应该具备论文的性质。但现在的硕士论文像综述,而博士论文则像专著,甚至像教科书,没有达到论文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说明了我们对于论文和专著以及教科书这样一些学术载体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当然,也有一些专著是论文的结集,也就是说先有论文发表,然后把论文编撰以后形成一本专著。这种专著意味着它每一部分都达到了论文的水平,而一本专著的十个章节就相当于十篇论文,这样一种专著的学术质量当然是比一般专著更高的。
一般的专著,并不是每一部分都能够发表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资料的梳理或者综述,或者是对本学科问题的一种沿革性的叙述,而没有达到论文的程度。就这部分内容而言,资料价值大于观点,是没办法作为论文在刊物上独立发表的。一般来说,专著的这种水分可能会比较多一些,这也是对一般的专著学术评价较低的原因之所在。而论文则相对来说学术含量要高一些,各单位对于论文和专著在学术评价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单位更注重论文,并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学术评价的主要标准。也有些单位注重专著,以专著作为学术评价主要标准。而北大可能是属于第一种情况,把论文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评奖也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奖项注重论文,有些奖项则注重专著。
著作即可以指书也可以指论文,但多种书籍。 拓展: 1、著作的定义: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算是“著作”
专著的字数要求比较多,要求在几万字以上。如果是用来评职称的话,至少要在8万字以上,有的甚至要求在10万字以上。但是论文就不一样了,论文只要求五六千字就可以发表了
不算。论文要提出观点、运用材料、论证问题,有发明创新。综述根本就不算论文。
论文是属于你一个人的文章,但不是专著。专著是一本书,论文是一篇文章。论文与论著的区别:1、篇幅不同:论文通常比较短,是一篇文章,常见的是2000-5000字;论
叫专著啊。学术专著是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与是否是博士学位论文无关。很多高校老师都是把自己的博士论文出版作为学术专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