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55

小羊囡囡
首页 > 论文发表 > 尹希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佳音音乐

已采纳

是尹希。哈佛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博士生不得留在学校继续博士后的研究,为了尹希哈佛打破了这个规定,不得不说尹希是个难得的人才。

333 评论

evilevilevil

为了留下这位中国人,哈佛打破传承300年的校规,他的名字叫尹希,是一位天才,他的求生生涯一直都是一个词 优秀

119 评论

武汉碧海蓝天

在我国向来不缺乏天才,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数其实也不少。天才的评判标准无疑就是看学知识的掌握快慢,掌握快的并且记住的则称之为天才,掌握慢的记不住的则称之为“蠢材”,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种玩笑的说法,但是在现实中就是这样的。

尹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他出生于1983年,他的父母都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所以能够生出这样一位天才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尹希9岁多的时候他就以非常好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因为小的时候他学习的速度真的是特别快,而且记忆力也特别的好,在这个实验班中,他的年龄是班里倒数第二小的。智力超常实验班和其他班级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很多同龄人都在学基础的数学方程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学微积分或者行列式了。从小对数字非常敏感的尹希在班里越学越突出,成绩也是非常优秀,关键是他的年龄还小,所以他不仅在知识上领先了同龄人,而且在年龄上领先了和自己同等知识的人。

尹希在12岁的时候就参加了高考,想想大部分同学在12岁的时候还在上小学,但是他就能以572分得好考成绩考入了中华科技大学的少年班,而这个班级里的学生更是优秀者中的优秀者。所以,从小尹希就被被人冠以天才的“帽子”,在少年班中他成绩依然是很好,每年都会拿奖学金,所以很多人都在为我国能够出现这样优秀的天才而开心,毕竟这样的天才能为我国的建设做很大的贡献。但不曾想到,尹希在出国留学之后,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美国的国籍,很多人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2001年的时候,尹希从中科大毕业,对于这样的天才肯定是要出国留学的,他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并且还有2万多美元的奖学金,开始了他在哈佛的读书之旅。尹希在哈佛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在2006年的时候拿到了博士学位。其实哈佛大学有一个传承了300年的校规,就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不得再留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的研究,但是这次哈佛大学打破了这个校规,留下了尹希,而此时尹希年仅22岁。在哈佛读博士后的尹希很快就参加了很重要的国际会议,而且他发表的论文也影响了世界物理的发展。在2008年的时候,他担任了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副教授,在2015年他升为教授,刚刚步入30岁的他已经名满天下,成就辉煌。尹希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所以他留在了哈佛大学,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去了美国的媳妇。但我想说的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大家觉得尹希的选择正确吗?

321 评论

麦麦咔咔

尹希但是哈佛为了尹希打破了300多年的规定,这也奠定了尹希在物理界的地位

271 评论

畅吃无阻

一、“数学狂热分子”刘路

都说天才总是与众不同的,但对刘路来说,他从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他对数学的特别关注。

从小他就特别喜欢数学,当同学们都对着数学挠头抓耳的时候,他却总是能在枯燥的数学世界里,寻得乐趣,学得津津有味。

2008年,刘路考上大学,本来想选自己热爱的数学专业。但他的父母认为,纯理论的数学专业,毕业后会不好找工作,于是阻止了他。

最终,刘路考了中南大学的数学科学与技术学院,算是满足了父母的期待,也坚持了自己的爱好。

上了大学的刘路,一如既往的热爱数学。

别的同学下了课就打球K歌,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刘路却是一有空就跑图书馆,研究各种数学难题。

有时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还不够,他还要借阅一些英文版的数学书籍,带回宿舍再继续研究,直到有了答案为止。

但让人奇怪的是,虽然刘路对数学如此痴迷,但每次考试,他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很拔尖。

刘路解释说:“因为我的演算过程太乱了,解答不够标准,影响了加分”。

那些高深的定理运算,他不是不懂,只是解答过程不够严谨。

但对于刘路来说,相比于卷面上的成绩,他更在意能否解开一道题。

这或许就是研究者与普通学生的差别吧。

前者学习是为了钻研,后者学习是为了成绩。

二、“数学天才”刘路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下去,或许刘路也只是大家眼中,一个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普通人而已。

但在2010年,还在读大三的刘路,一个偶然的发现,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那个时候,刘路对逻辑数学中的反推数学痴迷不已。

10月的某一天晚上,刘路灵感乍现,觉得可以用他之前用过的一个方法来解西塔潘猜想。

西塔潘猜想是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反推数学领域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

曾有许多数学家,想要论证这个猜想,但都无功而返。

西塔潘猜想也成为数学界的一个难题。

但在那个灵感乍现的时刻,刘路却忽然觉得有如神助,用自己的方式论证了这个猜想。

后来刘路也说:“我在论证这个猜想的时候并没花太多时间。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那可能和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确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若不是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又怎么会有那瞬间的灵感乍现?

说到底,还是刘路平时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让他证明了西塔潘猜想。

证明西塔潘猜想后,刘路用英文写下了证明的全过程,然后以“刘嘉忆”的名字寄到美国由芝加哥大学主办的《符号逻辑期刊》。

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就这样被解开了!

很多研究过这个难题的数学家,都对这个证明西塔潘猜想的“刘嘉忆”十分好奇。

在得知“刘嘉忆”不过是个20出头的年轻人时,很多人都表示不可思议,并对“刘嘉忆”表达了衷心的赞赏。

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是芝加哥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也是《符号逻辑杂志》的编辑,他也曾多次致力于证明西塔潘猜想,但都无疾而终。

当他看到刘路的证明论文时,大为惊喜,写信给刘路说:“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2011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举办数理逻辑学术会议,邀请了12位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参加,刘路也被邀请在内,作为亚洲高校代表在会上做了40分钟的报告。

刘路终于通过自己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学习,走出了自己研究数学的那一小小天地,走向了更宽广辽阔的舞台。

三、“中国最年轻教授”刘路

靠着西塔潘猜想,刘路一举成名。

中南大学的领导人也才发现,原来学校里还藏着这么一个数学天才。

出于爱护人才的心里,中南大学想方设法为刘路创造条件,希望他能在数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为此,中南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侯振庭还收了刘路为徒。侯振庭在数学界的地位很高,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

刘路能成为他的学生,在个人发展上,无疑会更快人一步。

此外,为了让刘路能更专心的进行数学研究,中南大学还特批他提前毕业。

并在2012年,破格聘请刘路为正教授级科员,打破了按资排辈的惯例。刘路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不仅如此,中南大学还奖励了刘路100万元,让他能更无后顾之忧的去做科学研究。

本来刘路的父母,还担心儿子一心钻研数学不好就业。结果刘路不仅靠数学一举成名,还成为了中南大学的教授,这让他的父母都欣喜不已,也不反对他学数学了。

不过与鲜花掌声相伴而来的,还有很多的质疑声。

很多人觉得,刘路不过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历成为正教授。

就连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也曾表示:西塔潘猜想在数学界十分冷门,它的证明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刘路纯属是运气好而已。

不过对于这些质疑声,刘路从不在意。

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钻研着那些奥妙高深的数学问题。

直到2013年,再次发表论文《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

中南大学的老师说:这篇论文会比刘路上一次的西塔潘猜想更为轰动。

谁又能想到,这个如今在中国数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几年前还只是一个学生呢?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选择留学深造,而不是在国内深造。

比如13岁就考上中国科技大学,25岁就成为哈佛教授的天才少年尹希,就曾说过:自己已经放弃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

而如今,刘路以及中南大学无疑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不拘一格选人才,不以资历和年纪去“限制”新人成长,只要你有能力,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194 评论

贝贝781213

尹希,个人非常努力,非常刻苦,1996年考上中科大的少年班,家庭教育也比较得当,父母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

97 评论

老王弃治疗

很多人都非常羡慕天才,觉得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够获得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学历知识,甚至财富。与其羡慕他人,不如让自己投个好胎,拼不过别人,起码能拼得过爹妈,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天才也并不容易,成为天才的背后必定付出很多的努力。

或许有的人是真的智商高,学东西一点就透领悟能力极其强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这样的,虽然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他的聪明程度已经注定了他以后要往哪方面发展,但是后天也是极其重要的,若在后期对他进行了正确的培养,那么这个孩子也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天才的。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上帝赋予每个母亲的宝贝。

先天性的智商并不代表什么,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更是尤为重要的,虽然有很多神童四岁就能够进入小学,六岁小学毕业进入初中,但是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让这些孩子们早早地丢掉了美好的童年,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知识,过早地体会到社会的重担以及求学的艰辛。当然有的人表示身为天才,压根不用担心,求学的艰辛。

因为自己轻轻松松就能考个满分,确实是这样,但是对于接受拔苗助长式的教育这些孩子们来讲求学亦是艰难的。曾经有一个孩子让比尔盖茨都赞叹对方是一个天才,这个人是谁呢?他叫张亚勤,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极其陌生的,但是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他是极为著名的科学家,甚至是企业家。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当时才12岁的张亚勤就凭借着自己能力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可谓是一个风潮云涌的年代,当时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这个政策才刚刚下达,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如此大事件的衬托下,年仅12岁的张亚勤考入少年班,这样的事件所受到的关注大大的降低了。

这是当时中国年纪最小的一位大学生,而且那个年代最热门的专业是物理,成为一个数学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张亚勤选择了电子工程,这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七年之后,他从中科大的硕士毕业了,一个人前往了美国求学,1989年,也就是23岁的张亚勤获得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来又转战工商管理学院继续学习。果然天才学什么都是极为快速的,而且有着极高的专注力,几乎是学什么会什么。

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张亚勤就加入到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出任了首席科学家。后来就一直在微软工作,直到2007年的时候成为微软在中国的董事长。在2014年的时候,张亚勤又正式地加入到了百度,只不过五年之后,他选择了退休。退休之后,张亚勤成为了一个老师,进入清华大学,开设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的课程,打造先进的平台,让清华学子们有更大的平台发展。

最近这两年,张亚勤一直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教学研究当中,除此之外,还表示将要留下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并不在商场上"拼搏厮杀"。张亚勤这样的选择说不上正确,但是可以说是极为合适,20多岁的年龄就已经博士毕业,30多岁的年龄,正值事业的上升阶段,在微软打拼,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五十岁左右之后选择急流勇退,留下更多的时间教学教研,以及陪伴家人。

张亚勤能够获得如此光鲜亮丽的履历,以及他的成就,都足以证明他的能力是不菲的,他的工作也是极为勤奋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成为一个天才,毕竟伤仲永的故事,大家听得有很多,很多孩子从小不注重培养,便早早的泯然众人矣,想要成为一个天才,这背后肯定是有着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付出,他才能一直保持着如此快速的思维和计算,否则也只能和普通人一样,每天按班就部的生活,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也不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获得比尔盖茨的夸赞,这是在微软中也是很少的。

除了他在工作上的辛勤付出以及努力之外,他也参加了很多的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中国和美国各方面的交流,这其中包括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同时也为全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着。天才般的人物都如此努力,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怎能甘心碌碌无为呢?

当张亚勤博士宣布自己退休的时候,很多网友都在讨论博士要选择在自己的黄金年龄而退休,明明还可以再继续工作个十年也不成问题,但是张亚勤上学时间比较早,也由于他毕业的时间远远比我们普通人早很多年。所以他也已经有了30多年的工龄,这样的年龄选择退休也是可以让人理解的,而且一个人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工作多长时间,而是在于他在工作的这个过程中创造了多少价值,为大家带来了多少贡献。

张亚勤博士是极为著名的,他在国际上已经获得了数不清的奖章和奖项,而且是全世界十余所顶尖高校的客座教授,甚至是校董,由此可见,他的能力十分卓越,最令人震惊的是,他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这其中发表了上百篇的学术论文,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学识,如此的年龄退休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张亚勤博士已经功成名就了。

不必去羡慕所谓的天才,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普通人居多,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生活,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天才或许很美好,但是他们所受到的压力,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是普通人所能比拟的,或许天才的优点在于他们的专注力,坚持,以及勤奋,但是普通人同样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理想,就像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说长大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可是长大之后却发现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情,不得以在漫漫的人生路上选择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以及理想。

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是一件幸福且美好的事情,相反每天为着朋友之间的攀比,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天才才是更累的一件事。我们作为普通人,要勇于接受自己的平凡,慢慢地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上帝遗落在世间的小天使。因为有的时候,平凡也是不平凡,生活也会给予自己一些惊喜。

结语

面对生活总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压力,比方说升学的压力,事业上的压力,乃至爱情上的抉择,这些都会对自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让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有的时候就会想自己如果是一个天才,是不是很轻松能解决这些事情,但是并不是,即便是天才,他也会面临着同样的抉择,只不过他们或许会更加透彻这其中的道理。

张亚勤博士确实是一个天才,能够进入中科大的少年班,之后更是获得了漂亮的履历和无与伦比的成就,但是他同样也是一个人,同样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并不是说天才就得怎么样?需要三头六臂,或者说有一些超能力,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会时常羡慕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身上,想想自己的性格,也是一个宝藏,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103 评论

花栗鼠花栗鼠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巴斯德

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对勤奋努力的人来说绝对是至理名言,但总有那么几个人,他们的人生就如玩游戏开了外挂一般,一路晋级,毫无阻碍。自小被称作"神童"的尹希,就是其中一位。

小神童的童年

提起尹希,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赞不绝口,都用"天才"、"神童"来概括他。尹希出生于1983年,是一个标准的80后,在每个80后的童年记忆里,都有跳皮筋,木头人,跳房子等等好玩的游戏,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但尹希却是个例外,他并不喜欢在外面疯玩,只要一有空,就啃起书本,在父亲的书房一待就是一整天。慢慢地,书本里很多内容,尽管他并不懂,但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

尹希的父母都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高材生,学识十分渊博,见他对书本如此感兴趣,干脆将他当作自己的学生,开始教导起课本里的知识来。小尹希也特别聪明,记忆力超强,很多知识父亲说过一遍就记住了。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父亲发现儿子在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天赋。他有意拿了几本初中的物理书和数学书过来,如他所料,小尹希一下子就被迷上了,从此在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父亲的教导加上小尹希自身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的他就有了非同一般的知识储备量。1990年进入小学后,由于他才识出众,学校根据他的资料评估后直接让他连跳三级,成了三年级班里最小的一名学生。这件事在当时学校轰动一时,他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热议的神童。

上课时他不像别的学生一样慌里慌张做一大堆笔记,他会独自分析疑难重点部分再做规划。而且他还喜欢向老师"发难",经常问为什么,很多问题问的老师都回答不上来,任课老师对他是又爱又怕。

求学路顺遂又坎坷

1993年,北京八中开设了一个智力超常实验班,专门招收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里面的老师都是全国教育名师,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趋之若鹜。但学校的门槛特别高,招收的学生除了必须通过"超常儿童综合素质调查"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大脑,面试考核时经常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

在一堆学生中,尹希力排众难,成为了其中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在这里,他正式开启了自己璀璨的一生。

刚开始的时候,尹希并不适应,这里的竞争太强大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老师讲课的节奏又特别快,很多内容根本来不及通透就开始上第二节了,他只得每天晚上回家后重新请教父母。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他一下子傻了眼,成绩特别不理想,从以前的常胜将军直接掉到了末尾。

在这种情况下他变得非常焦躁,想回到以前的学校就读,这时父亲的一句

话点醒了他:"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为什么非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呢?"

尹希豁然开朗,自己的最好的专业是物理,为什么我不以物理

作为突破口呢?时间一天天过去,尹希也逐渐跟上老师的脚步,成绩提高飞快,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小的他越挫越勇。而他的物理成绩更是一路狂升,三年里不仅把大学知识学完了,竟然还开始研究起当时物理学热门起来!

1996年,年仅12岁的他以572高分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物理系,成为该校最小一名学生。当时媒体纷纷报道:"一个物理神童诞生了!"开学第一天,当瘦瘦弱弱的他背着行李来到学校时,整个学校都沸腾了。同学们看着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同窗却比自己还小近10岁的男孩,纷纷投来了惊讶、佩服的目光。

在校期间的他,物理学上更是造诣非凡。2001年,尹希顺利从中科大毕业,年仅17岁的他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全额最高奖学金。

斐然的成绩让他功成名就

在哈佛读书时,他的生活非常简单,宿舍、学院楼、实验室每天三点一线。主要研究弦理论,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等等,他的论文时常被发表在当时的科学报上。2006年,当许多同龄孩子还在上大学的时候,22岁的尹希已经顺利从哈佛物理学毕业,成为了一名物理学博士,并且,哈佛大学还特地为他打破惯例,破格让他留校继续研究工作攻读博士后。

2013年到2017年,尹希多次获得美国颁发的美国斯隆研究奖。科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等奖项,还被自己的母校中科大物理学院邀请,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超弦微扰理论》等暑期课程。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学高能理论研究组发布:"祝贺尹希晋升正教授"。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世界的物理界为这个年轻有为的物理科学家鼓掌,他成为了物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学家之一。

尹希成功了!功成名就的他随之也带来了争议,一名中国记者采访他时问他:有没有打算回国,尹希的回答让瞬间让在场的人都沉默:"我暂时不想回国,这里的科研环境要比国内好很多。"媒体报道出后,尹希也成了很多人的众矢之的,人人都骂他是白眼狼,为了利益放弃祖国。

那段时间,尹希被骂得狗血淋头,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后来,他和别人说:"我也想过回国,但是在国内大环境下,国家投入科研的经费和人力都没有这里多,我一旦回国,很多科研根本就展开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像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就说过:"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祖国,我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所以钱老即使前路如何艰辛,他始终都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祖国奉献了一生。但同时也有很多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修改国籍,加入别国。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国家如今非常重视科学家的栽培和科研成果的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不但我们的人才不会输出,相反国外的人才也会被吸引过来。

2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希望发表论文

    兄弟,你搞错了一般指的发表论文是发表小论文,字数在几千字,专门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或者某个算法的优化。你说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一般是解决一个问题的一整套系统的方案

    起舞徘徊风露下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尹希发表论文

    是尹希。哈佛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博士生不得留在学校继续博士后的研究,为了尹希哈佛打破了这个规定,不得不说尹希是个难得的人才。

    小羊囡囡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尹灿论文发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个民族都把对青少年的教育作为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国也非常重视,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并号召全社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

    魔戒之love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希论文发表

    魅力文化工作室 我可以158发表9863论文9863 给我联系哦 国家级 知网收录

    kevin咖啡馆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文希发表论文

    徐霞客古代旅行家--徐霞客 徐宏祖生于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

    馨悦心辰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